為什麼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三種破壞父母權威的養育方式

2020-07-27 生活技能訓練營

生活技能訓練營簡介:這是一個關於親子育兒的頭條號,旨在提供一些現代和實用的育兒方法。如果您感覺還不錯,就請關注、互粉吧!


孩子不肯聽話是很多父母會遇到的問題。不管你是民主型父母還是權威型父母,都會希望孩子能跟你保持良好的溝通。當你發現你無論說什麼,說的是否有道理,孩子都不肯接受時,一定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破壞父母權威的三種常見的養育方式,以及改進方案。

好消息是,你可以隨時改變你的養育方式,以改善親子關係。


為什麼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三種破壞父母權威的養育方式


無效的育兒方式3:拯救

「拯救」你的孩子意味著什麼?作為父母,我們討厭看到孩子們掙扎。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受挫時,我們想讓事情變得更簡單;所以我們降低了我們的期望值,或者接管了孩子正在苦苦掙扎的任務。棘手的是,孩子們不會在沒有奮鬥的情況下成長和改變。但是如果孩子們不掙扎,他們將不會學到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如果你跳進去救你的孩子,你做了兩件事。第一,你訓練他們在困難的時候放棄,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說「我不能」。而你卻為他們這麼做,那他們為什麼要堅持下去嘗試呢?第二,一有困難就插手,實際上是在給你的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你不相信他們能做到。

如何更有效

如果你想看到你的孩子學習新技能和改變他們的行為,你必須培養你的容忍度,讓他們在學習中掙扎。我不是說如果他們需要幫助你就應該拒絕!但這是你需要為你的孩子當教練的時候,你不是在那裡為他們做這件事;你是在那裡引導他們學習行為,他們需要成為一個健康的,良好的適應能力的人。

指導孩子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建立並堅持明確的規則、期望和後果。就像大喊大叫和過度談判是沒有效果的一樣,軟化你的規則或期望也不會有效,因為你的孩子總說他們太難了。

有時候,父母會為孩子提供便利,以此來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的傷害:如果你從不挑戰孩子,那麼你就永遠不必面對孩子崩潰性或攻擊性的反應。事實是,雖然這種方法在短期內似乎是有效的,但它並不能實現你的目標,即幫助你的孩子學習如何調節他們的行為,特別是當他們感到壓力時。如果你讓孩子的環境保持不自然的平靜,他們將永遠無法學會有效地應對壓力。教會孩子處理他們的問題遠比說服世界上其他人輕視你的孩子要有效得多。


為什麼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三種破壞父母權威的養育方式

相關焦點

  • 滋養,是父母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養育方式,讓孩子活出最好的樣子
    孩子前進的動力來自父母的愛的滋養,這是親子養育核心,在「滋養」的滋養下,孩子會成長為獨立、自信、快樂、適應能力很強的陽光女孩。親子關係的根本問題在於:很多時候,孩子是不存在的這句話聽起來很雷人,甚至會讓很多父母氣憤。
  • 三種父母教養方式您認為哪一種教養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這種類型的父母幾乎不會去關心孩子心裡想些什麼,也不會考慮與孩子妥協或者是讓步。更談不上和孩子就某事進行協商。這種類型的父母灌輸給孩子的理念是:努力工作,遵從權威以及傳統,他們相信這些理念對孩子是有益的。在這樣的家庭中,不存在相互遷就的現象。三.權威型。這種類型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把一種自信的權威與理性、公平、愛有機的結合起來。
  • 那些優秀的孩子,往往是這三種父母養育出來的,家長們都該看看
    就算已為人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育兒方式,才能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不是面對孩子的不優秀,恨鐵不成鋼地指責孩子,接下來給大家列舉一下一些常見的錯誤育兒理念。結果孩子的家長卻說道:我家寶寶是在為你們洗鋼琴。最後,這位親戚表揚了孩子,還給了他紅包,偷偷告訴他:「你這樣的行為是對的,以後你一定要多做這樣事情。」結果,這位孩子把商場價值幾十萬的鋼琴倒上了飲料,這位孩子的家長才後悔莫及。
  • 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家長要學會做權威型父母,讓孩子懂得尊重
    最後優優大聲喊了一句「你是個壞人」,小艾很是無奈。小艾說,她自己也不想罵優優,但優優實在是越來越叛逆了。其實,像小艾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原因是沒有樹立作為家長的威嚴,讓孩子缺少「敬畏心」。首先,家長們需要了解,為什麼孩子好像越來越叛逆,不服從管教了。這多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 操縱性養育孩子的三種常見方式以及對孩子造成的長期傷害
    養育孩子的行為不可避免地涉及做出影響孩子生活的選擇。被動的父母允許他們的孩子做出自己的決定,並傳達冷漠的態度。過度控制的所謂「 直升飛機 」父母試圖以他們認為最合適的方式改變孩子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被動性和控制性在發展上都是適當的;父母希望青少年承擔刷牙的責任,但不會期望幼兒承擔同樣的責任。
  • 孩子為什麼開始不聽你的話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服從的權威是得懂得多、說得對,能讓他心悅誠服的人。所以,從孩子的發展階段來看,要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們需要在制定規則前,與孩子商議,尊重他的意見,達成一致,他才會照做;如果是大家要一起遵守的規則的話,做家長的一定要以身作則。
  • 家庭塑造孩子心智並影響一生,父母的責任,是實施正確的養育方式
    你做得肯定沒有我標準,因為我是帶操員。」原本融洽和諧的談話變得充滿了競爭氣味。這位爸爸在旁邊得意地看著孩子,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還幫腔說:「好了,我們大人來當觀眾,你們開始表演吧。誰第一個上?」蘇蘇和莎莎兩個人互相在耳邊嘀咕了幾句,然後說:「我們不想表演,我們現在想去後面山上摘梨。你要一起去的話就一起吧。」
  •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心理學家卻只推崇這一種,看看你是哪一種
    一直以同理心養育方式著稱的小莉聽了女兒的話開始反省,孩子愛看電視也有自己陪伴不夠,讓孩子無聊的原因在裡面。於是她陪著小拍一起看了一會兒《奔跑吧》,同時在搞笑綜藝節目中發現了閃光的正能量,跟女兒一起分析討論,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同時也向小拍提出來了看電視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因為看電視耽誤學習,而且時長也要控制在每次半小時以內。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的話,不愛和父母溝通,你都做了什麼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的話,不愛和父母溝通,你都做了什麼最近常聽到這句「十個父母九個壞,一個在修煉。」 其實這個「壞」就是嘮叨,這也是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正常方式。似乎越壞,越能表達對子女的關注,越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服從」。 一,「 壞」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嗎?
  •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其實這樣做,孩子也可以很聽父母的話哦
    我們打趣她說,「你這日理萬機的模樣,不像是老師,倒像是個商人啦。」朋友忍不住皺著眉頭給我們解釋:「暑假裡本來是應該多休息的。可是班裡有幾個家長,就像是約好了一樣,總是給我發信息,說自己在家裡管不了孩子,孩子就聽老師的。然後就請我幫忙,給孩子下個命令啊、布置些任務啊。最初覺得作為老師,若是對家長的要求置之不理,似乎也不太好;而且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也就做了。
  • 為什麼孩子更愛聽老師的話?中國家長,也許是你不懂「權威效應」
    孩子的這種表現想必許多家長都有感同身受的經歷,孩子在學校的時候總是會非常的懂事,對於老師也總是會懷有一種敬畏感。所以許多家長就會善用這一點,當孩子在家裡不願意吃午飯的時候,就會騙孩子說,如果你不吃午飯的話,老師就會來了。結果孩子聽到了這段話的時候,就會馬上坐正認真吃飯。
  • 心理學:「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更好,4個時期養育重點各不同
    他們總是會更多的考慮孩子的感受,在徵求孩子意見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設立規矩。他們會對孩子有一定的限制,但同時又會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所以這些孩子長大後做事既有原則分寸,又會非常獨立。相比較之下,權威型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他們往往會採取控制加民主的教養方式,更多的接納孩子的意見。
  • 高效養育孩子
    雖然父母也是出於關心的目的,但天生對父母情緒敏感的孩子會覺得難以接受,甚至會影響到心理健康。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父母效能訓練就可以幫助父母走出管教孩子的誤區,學會高效養育孩子的技巧,建立友好的親子關係。
  • 破壞孩子身體界限感的養育行為
    國人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錯誤的養育理念和方式,成為我們養育文化的一部分。父母要制止任何人隨意逗弄孩子的生殖器,不可以妄自推論別人逗弄孩子的生殖器是「沒有惡意」的行為,即使保姆喜歡孩子,可以用正常的方式來表達,比如細心照顧孩子。我們不能夠確定這位保姆是否有性方面的怪癖,比如戀童,所以要制止保姆的行為,同時,為孩子穿上蒙襠褲。
  • 有這三種表現的家長,最容易失去愛與權威,教育孩子也很容易失敗
    02家長教育孩子的兩大法寶是:愛與權威 。每個孩子都賦予了父母這兩樣東西,只是父母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漸漸丟失了它們。 孩子都是天生愛父母的,他們把父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們無條件地愛父母崇拜父母、欣賞並認同父母,模仿父母,以父母為權威,視父母的情緒為命令。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一些父母卻在孩子面前漸漸失去了這些天生的優勢。 什麼樣的家長容易在孩子面前失去愛與權威?
  • 「聽媽的話」不,聽爸的話」父母育兒「腳步」不一致,孩子很受傷
    老公仍堅持要孩子撿起來吃掉,說這樣一點也不髒,浪費食物不是好孩子啊。 韻樂攔著兒子不讓撿:「吃了鬧肚子怎麼辦?小朋友要講衛生、愛乾淨!你怎麼教孩子的?」 老公有點惱火,說她有潔癖就算了,還要「禍害」兒子?男孩就是要「糙」著點養,整那麼講究幹嘛?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他小時候都是這樣過來的,小孩子要懂得愛惜糧食!
  • 父母這樣的回應方式,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格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他曾經說過:「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跟智商並無關係,而是缺乏情商的培養。」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回應方式,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關鍵。孩子最喜歡的玩偶丟了,傷心大哭,你說:「還不是怪你自己,就不應該帶出去,還好意思哭!」然而,這樣的方式,壓抑了孩子的情感,阻隔了孩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正確回應孩子的怒火,孩子就能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接納和理解,這是發展孩子同理心的基礎。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最近一直在關注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說實話,我以為這個話題下面會有很多教育專家出來說一大通大道理,類似於:怎樣教育孩子不自私、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我沒想到的是,大部分回答都是孩子在控訴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小時候不被尊重的經歷。
  • 3種養育方式培養出不同的孩子,第一種幾乎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沒有正確的養育方式,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傑恩·梅傑的《雙向教育》這本書裡提到,家庭養育方式分為3種,不同的養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否優秀,取決於家長的養育方式。
  • 兒科醫生:幼齡兒童若有三種表現,你也許是在養育一個高智商孩子
    兒科醫生:幼齡兒童若有三種表現,你也許是在養育一個高智商孩子仔細聽了一陣之後明白了,微微的媽媽給微微測的無非就是手機上面的一些軟體題目。準確度也並不是很高,不過看他那一個興奮的勁兒,真的是不好意思再去打擊他了,因為這一個孩子看起來真的是虎頭虎腦的,確實是非常的招人喜歡,說不定真的會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