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抱怨說,他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在家裡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類型。在家裡的時候,他簡直是一個混世大魔王的存在,每天不吃飯不睡午覺,怎麼說也說不聽。但是他在學校裡卻非常的聽話。之前老師還有表揚過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時候,上課吃飯的時候都很認真,就連睡覺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去和別人講話,非常的乖巧懂事。這就讓朋友感到非常的納悶。
一、難道孩子是有兩重人格嗎?為什麼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和面對老師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呢?
孩子的這種表現想必許多家長都有感同身受的經歷,孩子在學校的時候總是會非常的懂事,對於老師也總是會懷有一種敬畏感。所以許多家長就會善用這一點,當孩子在家裡不願意吃午飯的時候,就會騙孩子說,如果你不吃午飯的話,老師就會來了。結果孩子聽到了這段話的時候,就會馬上坐正認真吃飯。
老師的話之所以對孩子有著這麼大的效果,是因為家裡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的舒適無拘無束的,而且家長也會跟孩子更加的親近,對於孩子來說,只要他撒撒嬌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但是在學校裡面去完全都不一樣,老師要面對許多的學生,所以要求也會比較為一致和嚴格,規矩也就不容易被破壞。其實也是權威效應在發揮作用。
權威效應它指的是一個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話,那麼他所說的話也非常的能夠引起別人的重視。
舉例來說,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對著某大學心理系專業的學生介紹了一位外校老師,為他加上了各種化學大師,權威的名頭。
而這位其實是普通人的所謂大師,拿出來一個裝了空氣的瓶子,對學生說這是新發明的化學產品,有臭味。結果原本無味的空氣,卻在他權威身份的暗示下,讓大學生們紛紛直呼聞到了各種味道。
而大學生,還是心理系的都尚且如此,又何況是更小的孩子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難能夠給孩子樹立這種威信。孩子在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自己說什麼也不會聽,但是一旦他去學校或者在外面的時候就會秒慫。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卻願意聽老師的話。其實都是因為對於孩子來說,老師的權威性會比家長的更高。
二、那麼為什麼老師會比家長更具有權威效應呢?
1. 老師會給孩子定下明確的獎勵。
獎勵是非常能夠促使一個人進步的動力。老師受過了專業的教育心理學的指導,所以也將這種運用到了孩子的教育當中,許多孩子在學校裡都是會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的。
比如每天要是表現好的話老師就會給小紅花。雖然這樣的小紅花他並沒有很強的物質意義,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卻是能夠證明自己的最好的物品。所以許多的孩子相比起給他喜歡的玩具,小紅花給他的成就感更多。這也是為什麼老師會比家長更加具有權威的原因,就是因為老師會給孩子設立明確的獎勵,但是家長往往沒有重視這一塊的作用。
2. 老師會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學校的生活當中,許多的活動都是由老師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的。比如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就會繪聲繪色的用各種圖片類或者其他的方式去給孩子講解,而且睡午覺的時候也會在旁邊督促。在孩子整個活動過程當中,都是由老師不斷的去陪伴監督和指導的。而且老師也會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一個榜樣,而家長卻總是只會命令孩子,但是卻從來不會給孩子示範,這樣會讓孩子不能夠很好的接受。
3. 老師會給孩子定下明確的規矩。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教育當中算也是如此。孩子的年齡尚處在一個比較小的階段,他們對於事物的控制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都是比較薄弱的。如果沒有給他們定下一定的規矩約束他們的話,他們就會非常的放縱自己。
而在學校裡面,老師都是會對他的行為有所要求的,作業要什麼時候做,午休的時候不能講話,吃飯的時候不能浪費糧食等等。在集體的生活當中,其他人如果都能做到,就唯獨自己做不到的話,也會讓孩子覺得沒有面子。而且如果孩子不能夠在規矩範圍內做事情的話也會受到懲罰,這也會給孩子一定的教訓。
三、那麼家長又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權威呢?
1. 家長要制定規矩,孩子犯錯誤要馬上地指出,並且給予一定的懲罰。
很多的孩子敢在家裡無所忌憚的做任何事情不聽爸媽的話,都是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爸媽並不會給自己實質性的懲罰。
就比如朋友的孩子前段時間去商場玩,明明之前就有約定好這次去逛商場不能購買任何的玩具,但是朋友的孩子進去之後看到了貨架上擺著他非常喜歡的遙控賽車,一下就忘記了之前和家長的約定,直接在地上大哭大鬧,一定要朋友給他買。最後朋友也沒有堅持自己的原則,看到他哭的時候傷心又引起了旁邊的人的駐足,所以就只好買回去了。孩子之所以敢這樣大哭大鬧不聽朋友的話,都是因為朋友沒樹立威信,讓孩子覺得很好說話。
2. 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家長是孩子最經常接觸的人。他們所做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所以如果家長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親身示範。
3. 家長要學會給孩子一些獎勵。
想一個人聽自己的話,一定是少不了獎勵機制的。我們在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話的時候,可是也要想想自己的方式是不是正確的。家長應該做的是帶孩子每一次完成了自己的指令之後,都給他一些口頭上的表揚或者是實質上的獎勵,這樣也會去激勵孩子,讓孩子下次更加的聽自己的話。
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反而喜歡聽老師的話,其實在教育方式上就有著根本的不同。所以在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也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去樹立自己的威信。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