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 | 錢志亮
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後,常常不聽自己的話,可卻格外聽老師的話。
就像一個媽媽曾說:
「平時我讓孩子做什麼,他不是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就是要跟你講條件,一點也不配合。老師的話就像聖旨,比什麼都管用,他都不用我們提醒,自覺地就照老師說的做。」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裡有4點值得反思,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
首先,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因為學校環境中有清晰明確的規則。
規則,就是行為的界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有了規則,孩子心中也會有一桿秤。
正如杜布森博士著作《勇於管教》中說:
「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著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在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
欄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規矩)的孩子會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裡。」
而許多家庭中呢?可能很難說出幾條明確的規則出來。
孩子的行為沒有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就不容易形成好的行為規範。
家長說教再多,也抵不上明確具象的規則來得有效、省事。
這就啟發我們,「家有家規」是很有必要的。家長應該和孩子商量著制定一些行為準則,寫在紙上貼在家中顯眼的地方。
比如9點前必須上床睡覺、玩完玩具必須自己收好放回原來的地方、電視只有周六周日可以看30分鐘,等等。
幼兒園、小學階段,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這一階段要求嚴格一點,孩子養成好習慣,後面也就可以逐漸放手,不需要規則的約束,孩子也會自覺調整行為。
有了規矩,還得有原則地執行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在學校中,老師對於規則會嚴格執行,不會隨意妥協更改。
比如學生打架生事,上課偷看課外書等,就會給予相應的懲罰或批評;
誰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幫助同學、作業寫得全對,就會給予表揚或是小紅花的鼓勵。
老師有原則,獎懲分明,看得到學生的問題,也懂得欣賞學生的優點,因此在學生心中能夠樹立起威信,學生自然願意聽從老師的話。
而反觀一些家長,時常沒有底線,不能堅持原則,常常因孩子哭鬧或撒嬌就妥協。
比如說好了只能看30分鐘電視,孩子哭著還要看,家長心一軟,就讓孩子繼續看。
這樣一來,規則就失去了效力,家長說出的話在孩子心中也會失去分量,於是便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缺少肯定和鼓勵,只會抓住孩子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孩子被認同、被欣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會影響他的表現。
從這個方面,我們可以領悟到:
家長對於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要讓孩子覺得規則是可以被打破的;
獎懲分明,做的不好需要讓孩子接受懲罰,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及時肯定、鼓勵孩子。
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發展得好,內心會渴望自己變得更好,於是自覺地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很多情況下,越是對待親近的人,我們的言行越是容易失了分寸。
老師對待學生,是平等尊重的態度,當學生出現一些問題行為,也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一個學生犯了錯誤,老師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首先會耐心、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聊聊,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免會錯怪或誤會了學生。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種可交流溝通的平等氛圍,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聲,也更能聽進老師的話。
然而在家庭中,家長常常因為對孩子的過度關心、焦慮,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一旦發現孩子的什麼問題,總是容易「上頭」,首先發一通脾氣,大吼大叫。
這陣勢,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家長的情緒上了,反而不利於孩子從根本上認識到問題所在。
家長總是情緒化,也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損傷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不好了,家長的教育就會大打折扣。
這就告誡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的父母,不管孩子再小,也要把他當做平等獨立的個體看待,不隨意斥責、打罵,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首要一點是好好溝通,懂得傾聽,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弄清楚事情的本質,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在學校,老師總能為學生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所以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服。
比如有知識;說話做事得體;能夠給孩子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要求學生不遲到,老師每次都會按時甚至提前到班級······
而在家庭中,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是因為家長的言行不一致,不能夠以身作則。
比如不按時作息;愛看劇玩手機,不看書學習;告訴孩子努力讀書很重要,自己卻熱愛打麻將······
要求孩子的,自己卻做不到,教育就會缺乏說服力。
有句話說得好: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父母首先成為那樣的人。
育兒先育己。父母做好自己,為孩子樹立一個值得效仿的榜樣,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贏得孩子的尊敬與信賴。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有事諮詢?戳一戳☞中師君(微信號zgjsbhh)覺得不錯?點亮『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