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感覺孩子對幼兒教師的話言聽計從,對我的話總愛置之不理呢?
是不是幼兒教師有特定的方法呢?
通過與幼兒教師交流,她們分析了原因,並給出了幾個建議:
1、制定明確可行的家規
有幼師說:當幼兒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我們首先需要完成兩件重要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係,第二件事情是給幼兒制定規則。
幼兒園的孩子這麼聽話,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願意遵守規則。當然,這些規則都是合理的,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孩子認可的。
而現在的家庭,少有制定家規和規則。一般來說,父母的話,或者孩子的要求就是「規則」。
沒有家規和規則,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所以,家長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拖拉,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大吼大叫。
2、獎罰公平,講究原則
幼兒園裡,幼兒教師十分重視幼兒是否感覺到被公平對待。
如果幼兒感到被不公平對待,就會產生牴觸和排斥心理。
有的家長,在家裡面並沒有做到獎罰公平。相同的事件,對妹妹是鼓勵,對姐姐卻是評判;大人做是可以的,孩子做迎來的卻是一頓呵斥。
同時,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是一次次的失信和反面榜樣作用,讓孩子屢屢受傷。
家長的雙標和失信,都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心。
3、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容易情緒化
在於幼兒教師溝通中,他們提到;現在的家長教育孩子時容易情緒化。高興時,對孩子又親又是抱,事事寬容;不高興時,就大發脾氣,又打又罵。
有時候,常把工作和生活的情緒帶到教育中來,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從而,形成膽怯和孤僻的性格。
以上幾點,是幼兒教師給家長的建議。但是,幼兒為什麼聽幼兒教師的話,還和其他原因有關。
首先,集體生活,讓幼兒更容易聽話。在幼兒園裡,幼兒教師具有權威性,其他小朋友都聽老師的話,我也要聽話,做個」乖寶寶「,得到小紅花。而在家中,幼兒常以自我為中心。
接著,幼兒在其他人面前,更容易表現好的一面。
有的孩子在家裡面總是大吼大叫,但在幼兒園卻表現得很乖巧。這是因為,孩子在外面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在家裡面就不會這樣思考。
當然,也和幼兒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態度有關。
幼兒老師在孩子心中權威性高,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嚴而不厲,愛而不溺」,」一視同仁「的教育。
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不就是過分溺愛,要不就是打罵教育,或者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
總的來說,為什麼孩子更聽幼兒教師的話,與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