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G:客戶的話就是聖旨

2020-12-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俗話說得好「顧客就是上帝」,在網際網路行業可以該改成「客戶的話就是聖旨」。但是,百分百跟隨者客戶的需求一定是對的嗎?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從四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戶:「增加一個把真實月亮變成紅色的功能!」

乙方:「好的,爸爸!」

本文從【客戶是誰】、【客戶和用戶啥關係?】、【客戶的話都要聽嗎?】、【客戶說得話一定可信嗎?】四方面闡述了「客戶的話是不是聖旨」。

一、客戶是誰?

提到客戶,我就想起了UML中的涉眾,或是PMP中的相關方。

  • 涉眾:也稱干係人。涉眾為與要建設的這個系統有利益相關的一切人和事物。
  • 相關方:與項目利益相關,有可能對項目施加影響的一類人群。

《大象——Thinking in UML》一書中對涉眾進行了比較全的分類。

涉眾分類

本文討論的「客戶」可以粗略理解為UML中的涉眾,或是PMP中的相關方,但不完全是。

  • 首先,「客戶」是人,不是事物;
  • 其次,本文討論的客戶是我們能接觸到的客戶,不是遙不可及的領導;
  • 最後,本文討論的客戶是甲方的客戶,不是第三方的相關人員或承建方。

綜上所述,本文討論的客戶主要為「業務提出者」、「業務管理者」和「業務執行者」。

二、客戶和用戶啥關係?

客戶不能說就是用戶,因為用戶是系統的使用者,但客戶不一定。例如部門主任希望建立一個系統提高業務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這其中「部門主任」是我們的客戶,但不是最終系統的用戶;業務操作人員既是我們的客戶,也是我們的用戶。

因此「客戶」包括了「用戶」,但不都是用戶。

UML中涉眾與用戶的關係

三、客戶的話都要聽嗎?

用另一種描述方式翻譯這個問題,就是「哪些客戶的話該聽,哪些客戶的話適當聽?」。這裡引入PMP相關方管理中的權力利益方格進行闡述。

權力是指相關方的職權級別,利益是指對項目成果的關心程度。

權力利益方格將權力和利益兩個維度作為X軸和Y軸,以此劃定不同權力和利益的相關方採用何種管理方式。

權力利益方格

業務提出者往往權力很大,但是只關注宏觀方面,他們的期望是非常原則化和粗略化的,對具體成果的關注度較低,給具體建設者很大的調整空間。也就是說只要方向正確,具體內容可調,因此對於這類客戶,我們主要採用「令其滿意」的管理方式。

這點在我的實際工作中也非常明顯,對於一個大項目的把控者而言,調研時對方常說:「我們就是要可視化展示系統,具體的展示樣式和規則你們看著來。」我們也需時常向其匯報工作進展,以確定整體方向無誤。

如果業務提出者理解為權力很大的高層領導,那麼業務管理者就是僅次於其的中層領導。這類客戶權力相對較大,同時期望相對比較細節,對具體成果的關注度較高,系統建設的好壞與業務管理者的關係也最多。因此對於這類客戶,我們主要採用「密切關注,滿足期望」的管理方式,在不違背高層領導意見的同時,細化系統需求。

業務執行者比較好理解,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系統的用戶,這類客戶權力相對較小,但建設出的系統是為他們所用,因此期望最為細節,例如交互是否合理、表單內容是否正確等。對於業務執行者來說,是在各位領導的框架下使系統儘可能地滿足工作需求。他們的需求靈活性最大,也最容易說服和妥協,因此主要採用「隨時交流」的管理方式。

這類用戶在日常工作中是我們打交道最多的,下面這張圖就說明了業務執行者的日常妥協。

業務執行者的日常妥協

綜上所述,我們就得到了下面這張針對本文的權力利益方格圖。同時也得出誰的話最應該聽:業務提出者>業務管理者>業務執行者。

針對本文的權力利益方格

四、客戶說得話一定可信嗎?

眾所周知,一個人一生會說出很多話,業務提出者和業務管理者也一樣。雖然我們分析得出他們的話應該聽,但是他們說得每一句話都一定可信嗎?我覺得明顯不是,那什麼樣或是什麼時候的領導說出的話可信度更高呢?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的阿德勒,提出了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他強調個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最小單元,反對把精神和身體、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識和無意識等分開考慮的一切二元論的價值觀。簡而言之,我理解個體是多元組成的,不可單拎其中任何一點討論一個人。

每一個客戶都是一個個體,他的級別(權力)、態度、情緒、理智等共同構成了「客戶」,這些因素同樣也決定著客戶話語的可信度。一個位高權重(級別)且認真負責(態度)的人在穩定(情緒)且理智(理智)的情況下,所表達出的觀點更具有可信度。這同時也要求我們在與甲方對接時,要提前了解其情緒、敏銳觀察其性格特點,以儘可能地獲得更高可信度的需求。

以上是當前我通過工作、學習得出的見解,歡迎討論!

 

本文由 @嘻嘻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就是權威嗎
    想起小時候姐姐說我,老師的話就是聖旨! 雖然我們是農村地方,但是見到老師都要說「老師好」 的,為人師表是需要雙方面共同達成的!有的時候你做一件事,在某些方面可能行得通,但在其他方面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做一個決定之前,需要深入思考,不只是當前的利益,還要考慮到長遠的戰略格局。
  • 為什麼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越來越喜歡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有時還故意反駁媽媽「老師就是這麼說的「聖旨」?』媽媽可以利用老師的權威性和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的特點,在適當的時候,引用老師的話,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行為。
  • 孩子喜歡把媽媽說的話當「聖旨」,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把老師的話當「聖旨」,卻很少聽說孩子把媽媽的話當「聖旨」。為什麼我家孩子卻喜歡把媽媽說的話當「聖旨」?大寶最近口頭禪特別多,除了「我不和你玩了」、「我生氣了」、「你煩到我了」……還有那句「媽媽說……」。為什麼孩子總喜歡把「媽媽說」掛嘴邊?
  • 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
    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昨天晚上11點10分,我們班上一位家長私信於老師說:於老師,我兒子今天晚上作業沒有做,請你明天一定嚴肅處理他!我看完後我就問家長: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家長回答:鄰居家的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晚上三次來家裡叫我兒子玩,我兒子就一起玩,完全忘記了自己的作業還沒做,鄰居家孩子我們也不好請他離開,好不容易等到鄰居家孩子離開。
  • 聖旨驚現美國,民眾對聖旨內容不解,專家卻苦笑不言語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皇帝一直都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皇帝說的話沒有人敢不聽,而皇帝用品一直都是皇權的象徵,如果你現在有一件皇室的用品,那麼你肯定發財了。但是隨著王朝的沒落,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有一些皇室用品淪落到海外,成為國人之殤。
  • 古時皇帝的聖旨從京城傳到廣州需要幾天?
    要是擱在現在,最多也就是一封郵件的事情,這裡點擊發送,對面直接秒收。所以我們現在和古時候的人比起來,簡直是幸福至極。古代的交通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主要是以船、馬車、步行、騎馬為主,其中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那就留莫過於騎馬奔馳了。也就是說古代消息的傳遞工具,最多也就這幾種了,那麼皇帝傳遞的聖旨會用哪一種交通工具呢?
  • 聖旨格式怎麼寫?真正的聖旨到底長啥樣?
    說起聖旨,很多人就會想到這樣一幅場景,趾高氣揚的太監手捧一卷金燦燦聖旨,拂塵一甩,朗聲道:「聖旨到——」於是眾人趕緊跪下山呼萬歲,來使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看過古裝劇的,對此莫不熟悉。聖旨,絕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大利器。然而,聖旨真的是這樣嗎?聖旨門類和名稱首先,並非所有聖旨都能稱為「詔」。
  • 憑什麼孩子只把老師的話當聖旨?原因竟是這些
    要說當了父母以後最不平衡的事絕對是:比起你的話,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這種現象一般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就開始了,爸媽的話當耳旁風,老師的話當聖旨。孩子不聽你的話,或許是這3件事,老師做得比你好!一、老師的規則更明確我們常說,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孩子們也在逐步完善規則意識。
  • 聖旨是什麼樣?是紙做的嗎?古代那麼多的聖旨,都去哪兒了
    中國古代就有400多位皇上,那麼每個皇上都會頒發數不清的聖旨。照一般人的想像,聖旨都去哪兒了呢?別著急,我們慢慢來了解。一、古代聖旨的相關知識1、聖旨是什麼材質?聖旨可不是紙做的,它的材質是蠶絲,有十八道工序,並且做工力求精益求精。
  • 明朝祖傳的「大白話」聖旨,恁每懂嗎?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茹太素給朱元璋上疏的時候,因為奏疏長達一萬多字,廢話連篇,氣的朱元璋當即派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頓。為此,朱元璋專門制定了「奏對式」,以糾正這種在奏疏裡連篇累牘寫廢話的行為。奏疏的形式要改良,這聖旨詔令的形式當然也要改良,朱元璋給明朝開創了一種白話文聖旨的範式,這種聖旨,繼承了元朝聖旨大白話的特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他這麼頒聖旨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賢的愚的都要省得」,哪怕文化程度低一些的普通人,也能聽懂、理解。
  • 為何聖旨都是金黃色的?真的是這樣嗎?
    據了解,明清時期的聖旨,一般一至五品的官員用誥命授予;五品以下則用敕命授予。由於當年所授官員級別不同,所以頒發的誥命聖旨和敕命聖旨的顏色也不一樣。一般來說,五品以上官員所得到的聖旨,其色彩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七色等,即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綾分段織成,看起來富麗堂皇。而五品以下的官員接到的聖旨,一般就是白綾所做。
  • 為何古人不敢假傳聖旨?真實的聖旨長達5米,第一個字你都沒見過
    像歷史上的工作狂,乾隆,朱元璋等人,他們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皇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下達聖旨,那麼聖旨真的像影視劇中的那樣,是一道黃色的捲軸呢?如此一道普通的捲軸,為什麼沒人敢偽造聖旨呢?聖旨並不像我們在影視劇中見到的捲軸模樣,真正的聖旨長達5米,寬三米,兩三個壯漢才能抬動,用五個人才能完全展開。
  • 《紅樓夢》賈家為什麼被抄,皇帝的這道聖旨說明一切!
    在賈敬的是喪禮之上,皇上一道聖旨說明了一切,為什麼說從這道聖旨當中看到賈府衰敗的根源呢?那麼我們就要從秦可卿的喪事開始說起了,秦可卿是賈珍的兒媳婦,娘家是一個小官職,沒有什麼勢力,但是秦可卿的喪事規格卻是像皇親國戚一樣風光下葬。
  • 為何很少聽說聖旨造假?因為它有防偽標誌
    聖旨想造假很難,和錢幣一樣也有防偽標誌我們都知道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是有防偽標誌的,通過這些防偽標誌就可以確定這錢幣的真假,這也是國家為了使錢幣正常流通而想出的一種手段,因為假幣一旦混入市場,那麼勢必將會對國家的經濟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
  • 如果皇上派人向太上皇宣聖旨,太上皇需下跪接聖旨嗎?為什麼?
    如果古代有憲法的話,這一句一定是第一條。皇權來自於天命,這是它的權源。而全體官員分擔的權責,全都由皇權派生,這是唯一的終端。這也是一切政令合法性的來源。但問題來了,做過皇帝的太上皇(也有沒做過的,我們只說一般情況),他應該和皇帝是怎樣的關係呢?這裡就要分析太上皇這個詞的概念內涵了。
  • 山東一仁兄發現皇帝聖旨,內容竟和史書對上了,專家:這是真品!
    在影視劇中,一太監拿著聖旨喊出「聖旨駕到」四個大字,隨後所有人不論官位大小全部都要跪下,接著,太監開始宣讀聖旨內容:「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宣讀完畢,受命人雙手接取聖旨,說道:「臣遵旨!」最後,兩人再寒暄一番,這儀式就算是結束了。
  • 孩子把老師話當「聖旨」家長如何應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生活>正文孩子把老師話當「聖旨」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喜歡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把老師的行為當成效仿的對象,卻把媽媽的話當成耳旁風,有時還故意反駁媽媽「老師就是這麼說的」、「老師就是這麼做的」。很多媽媽對此感到很苦惱,也很失落,為什麼孩子只聽老師的話呢?遇到這樣的情形,媽媽又該怎麼辦呢?
  • 被騙幾十年,古代聖旨開頭到底是怎麼讀的呢?
    看了古裝劇的人都應該知道,在古代的時候,聖旨開頭都會有這麼一句,內容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先來說說這句話的由來吧,這句話其實是從明朝的時候出現的,在明朝之前,聖旨上並沒有那句話,後來,連清朝的政府也延續了這個制度,在聖旨的開頭也說這麼一句話,所以,我們在清朝宮廷劇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這句話。
  • 史上最任性聖旨:準備好刀子殺了再說,欽此!句句白話卻霸氣側漏
    聖旨是古代皇帝對下屬下達的一種命令,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和身份的一種象徵,一道道聖旨,就像一頁頁歷史,讓我們從中感知歷史的魅力。聖旨是由上好蠶絲製成的一種綾錦織品,上面繡著祥雲瑞鶴等吉祥的圖案,皇帝要下達命令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話寫在聖旨上由專門人員去頒發。
  • 乾隆給英國國王下了道聖旨,現存英國博物館,喬治看後笑而不語
    在中國古代,皇帝作為至高無上權力的擁有者,說的話可是一言九鼎,別人不會反駁。其中聖旨就是典型的一個代表,聖旨代表著皇帝想要傳達的意思,聖旨到就代表著皇帝親自到,無論官員的位置有多高,都必須畢恭畢敬的跪下接受聖旨,還得給聖旨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