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幾十年,古代聖旨開頭到底是怎麼讀的呢?

2020-12-15 渾沌話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聖旨,相信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太監在讀聖旨的時候,無論聖旨的內容是什麼,開頭的那句話都是一樣的,而且太監讀起來都是一樣的,不過,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聖旨開頭並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這到底是怎麼說的呢?

看了古裝劇的人都應該知道,在古代的時候,聖旨開頭都會有這麼一句,內容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先來說說這句話的由來吧,這句話其實是從明朝的時候出現的,在明朝之前,聖旨上並沒有那句話,後來,連清朝的政府也延續了這個制度,在聖旨的開頭也說這麼一句話,所以,我們在清朝宮廷劇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這句話。

不過我們在影視劇裡面聽到的其實是錯誤的,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就是斷句的問題,只不過,因為現代的古裝劇裡面的人物在讀的時候,為了方便,於是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形式了。

那麼在明朝之前的時候,聖旨是如何的呢?根據對古代的相關文獻研究表明,在古代的時候,對於皇帝頒布的命令,會使用特殊的稱呼,那就是「制」,「詔」,「誥」,也就是說,古代的時候,聖旨上面很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文字,不過至今沒有定論,畢竟先秦時期的聖旨並沒有被發現。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聖旨中就開始出現了其他的東西,而聖旨的開頭也會出現幾個字,那就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這八個字也就成了古代聖旨裡面最常見的了。

而到了唐朝的時候,聖旨的形式又發生了新的改變,比如說德宗繼位的時候,使用的是「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這八個字,到了宋朝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的改變,那就是「朕紹膺駿命」或者「朕膺昊天之之眷命」。

其實明朝最初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只是後來變了,並且這樣的習慣被傳承了下來,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聖旨開頭,其實都是錯誤的,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時的聖旨,無人敢偽造仿製,原因竟只因開頭第一字
    本 文 約 1622 字 閱 讀 需 要 4min 一到古代,小編首先想起的就是皇帝,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
  • 聖旨格式怎麼寫?真正的聖旨到底長啥樣?
    聖旨的格式和套路至於聖旨開場白,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都有所區別。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即位的詔令多用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這大概與當時朝代頻繁更迭有關,皇帝更刻意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唐代皇命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行,因此詔令之首往往是「門下」二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宋代的聖旨寫作格式大體上繼承了唐代,又有所變化,有用「門下」二字開頭的,而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為開頭的也不少。
  • 聖旨是什麼樣?是紙做的嗎?古代那麼多的聖旨,都去哪兒了
    中國古代就有400多位皇上,那麼每個皇上都會頒發數不清的聖旨。照一般人的想像,聖旨都去哪兒了呢?別著急,我們慢慢來了解。一、古代聖旨的相關知識1、聖旨是什麼材質?聖旨可不是紙做的,它的材質是蠶絲,有十八道工序,並且做工力求精益求精。
  • 古代最浪漫的聖旨,僅短短8個字,網友看後笑道:我又相信愛情了
    聖旨這種東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古代皇帝發布的一種官方辭令,不管是從語言組織還是書面形式上都相當正式。而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的聖旨,無外乎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用作嘉獎和官員晉升,另一種則是涉及處罰的貶謫或是抄家,每一種都相當嚴肅。
  • 古代太監目不識丁,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
    古代太監目不識丁,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眾所周知,在古代皇宮大院當中,因為有些力氣活,女性無法完成,需要男性完成,並且因為後宮嘉嬪眾多,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宦官這樣的職位就此出現,由於宦官是封建制度的產物,所以一直被人看不起,不過在皇宮當中,宦官無法威脅皇權,一些皇帝們都會精心培養,然而在史書資料中記載,古代太監目不識丁,那麼令人質疑的是,他們不識字,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呢
  • 古代太監大多沒讀過書,為何念聖旨卻朗朗上口?別被古裝劇誤導了
    說到太監,大多數人都會想起影視劇中,他們狐假虎威地宣讀聖旨的模樣。他們捻著蘭花指,聲音尖細,叫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雖然古時的宦官最大的也只是能是正四品官,但是不管是誰見了太監拿了聖旨來家裡,都得恭恭敬敬下跪,此時太監們也就更加威風。
  • 聖旨展告訴你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究竟怎麼讀?
    原標題:聖旨展告訴你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究竟怎麼讀?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問題就出在這斷句上這句話的正確斷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意思為:奉天命承鴻運的皇帝 說。
  • 為何古人不敢假傳聖旨?真實的聖旨長達5米,第一個字你都沒見過
    說起古代的皇帝,這似乎是每個男人心中最理想的職業,不僅手握生殺大權,而且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吃的是山珍海味,睡的是溫柔之鄉。那麼皇帝真的像我們想的那麼好嗎?他的一生都禁錮在皇宮之中,一年僅有兩三天的休息時間,普通的皇帝都要早上三點起床,晚上十二點才可以休息。
  • 為何聖旨都是金黃色的?真的是這樣嗎?
    聖旨不是從一開始就叫聖旨,春秋戰國時期,帝王之令分別稱作「命」、「令」、「政」。漢代時已有聖旨的稱謂,如漢代蔡邕的《陳政事七要疏》中說:「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直到宋代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大開眼界了吧!聖旨為啥五顏六色?
  • 「石」作為計量單位時,在古代不讀「擔」?到底應該怎麼讀?
    「石」作為計量單位時,在古代不讀「Dan」?到底應該怎麼讀?在古代有很多的計量單位,方便於人民的生活,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對於糧食和鹽等食用物品的計量了。很顯然作為「升」和「鬥」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石」卻有了不同的讀法,也是古代最大的一個計量單位了。在唐朝的時候,一石就是53KG也就是53公斤。宋朝一石是97公斤,清朝一石是28公斤,民國時期一石就是60公斤了。一石作為量度最大的還是在秦朝時期,一石可以達到109公斤。那麼石又應該怎麼讀呢?
  • 古代宦官大多不識字,為何宣讀聖旨時卻朗朗上口?別被電視劇騙了
    除此之外就是故作威嚴,拿著聖旨狐假虎威。畢竟許多電視劇上都有太監誦讀聖旨的劇情,其實這是一個穿幫,因為古代太監大多都沒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更別說念聖旨了。 很多人會發出疑問,既然太監都識字了,那麼朗讀聖旨不是很正常?當然不正常,要知道得到皇帝賞賜讀書的太監地位都很高,這些太監身兼數職,身處高位,在照料皇帝的同時還要處理許多事物,根本沒有時間,也不會丟分子的去讀聖旨。
  • 浙江一塊「搓衣板」,放在池塘邊四五十年,竟意外發現它是聖旨
    而在此其中,主宰世間萬物的皇帝,對於下級官員的罷免和任職需要藉助一樣物件,那就是聖旨。 在古代,聖旨可謂如文章開頭詩中所描述的那樣大夢浸其中,這道承載了無數人希望和幻想毀滅的物件,直到如今人們提及也是深有戚戚然。一道聖旨便決定了無數人的生與死、榮華和衰敗,著實讓人敬畏。
  • 古代為何沒人製造假聖旨?看看上面第一個字,怎麼造?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傳聖旨的畫面。近些年來古裝劇越來越多,裡面不符合歷史的劇情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假傳聖旨的劇情。經常會有主角為了救人,拿出一張假聖旨,將即將被行刑的人,給救下來。這種造假聖旨的情況,歷史上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聖旨上的第一個字,根本沒法造假。歷史上聖旨無法造假雖然近些年來,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造假聖旨,但都是為了效果做的藝術加工。
  •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還能宣讀聖旨?原來有這個辦法
    提起太監和聖旨,大家總是會想到穿著宮服的宦官,臉色白淨,表情高傲,胳膊上有灰塵,雙手從兩端打開法令,尖聲喊叫「奉天承運」。一般去皇宮當太監都是家境很差的,所以這些太監沒有上過學,也不會識字。那麼,他們是怎麼朗讀聖旨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對「太監」不太了解。
  • 為何很少聽說聖旨造假?因為它有防偽標誌
    聖旨是古代皇帝辦法的敕令,這也體現了古代封建社會王權至上的象徵,但是在歷史上我們卻很少聽到有關聖旨造假的消息,很多人說假冒聖旨的罪過可大了,的確不假,但是罪過再大,如果聖旨好模仿,也是會有人選擇鋌而走險的,之所以假冒聖旨的案例少,是因為聖旨的確不好假冒,想要造假,難度太高了,其中一點最重要的就是防偽標誌。防偽標誌?
  • 古代的聖旨都是黃色的嗎 8月26日螞蟻莊園小課堂今日答案
    古代的聖旨都是黃色的嗎 8月26日螞蟻莊園小課堂今日答案 2020年8月26日,這天是周三,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古代歷史知識的
  • 陝西農民珍藏9道聖旨,借博物館展出丟失兩道,告上法庭僅賠9萬
    陝西農民珍藏9道聖旨,博物館慕名借走弄丟2道,後來賠償了嗎?引言:聖旨,是古代帝王專用的,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一位將軍打仗凱旋後,君王就會給予嘉獎,將軍在受封受賞的同時,君王會下達一道聖旨到家中,這時候幾乎全家族老少都要跪地迎接,這充分說明了聖旨是權力的象徵。
  • 明朝祖傳的「大白話」聖旨,恁每懂嗎?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貧苦出身,小時候沒怎麼接受過教育。後來他雖然自學成才,能自行批閱那些文臣的奏疏,但心裡對文化人的酸文假醋還是十分反感。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茹太素給朱元璋上疏的時候,因為奏疏長達一萬多字,廢話連篇,氣的朱元璋當即派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頓。為此,朱元璋專門制定了「奏對式」,以糾正這種在奏疏裡連篇累牘寫廢話的行為。
  • 聖旨驚現美國,民眾對聖旨內容不解,專家卻苦笑不言語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皇帝一直都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皇帝說的話沒有人敢不聽,而皇帝用品一直都是皇權的象徵,如果你現在有一件皇室的用品,那麼你肯定發財了。但是隨著王朝的沒落,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有一些皇室用品淪落到海外,成為國人之殤。
  • 古時皇帝的聖旨從京城傳到廣州需要幾天?
    在古代,就算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要想讓自己發布的聖旨送達全國各地,少說也得半把月。如果拿聖旨可以傳達得最遠距離,當屬從京城(北京)傳到廣州了。那需要幾天呢?少說也得7天,時間再長的話,估計一個月都有可能!現在人們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方便了,不像古代那會,即便是寄一封家書回去,有的還要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