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沒人製造假聖旨?看看上面第一個字,怎麼造?

2020-12-13 網易新聞

導語: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傳聖旨的畫面。近些年來古裝劇越來越多,裡面不符合歷史的劇情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假傳聖旨的劇情。經常會有主角為了救人,拿出一張假聖旨,將即將被行刑的人,給救下來。這種造假聖旨的情況,歷史上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聖旨上的第一個字,根本沒法造假。

歷史上聖旨無法造假

雖然近些年來,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造假聖旨,但都是為了效果做的藝術加工。歷史上聖旨是無法造假的,真的聖旨上面有幾個點,是沒有辦法作假的,一眼就能讓人識破。很多人會比較疑惑,聖旨上能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能夠讓人辨認出來是真是假,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聖旨為何不能造假?上面但一個字,就讓人造不出來。

聖旨上的繡字暗記

大家知道沒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在聖旨上發明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上就有很大的設計。不說剩下的七個字,就單單獨第一個「奉」字,就讓人沒辦法造假。聖旨上的繡工都是最好的,在繡奉的時候,會根據聖旨上的祥雲位置來繡奉,它有一個特殊的記號,沒有高超的繡工無法做到,而且也不是誰都可以學這種繡工的。所以說聖旨造假,難度非常大,一旦被發現就是殺頭的罪,沒人敢輕易嘗試。

聖旨所用的原材料

我們使用的錢幣,都是使用的特殊材料所制,而聖旨所使用的材料也是上等的材料,都是皇室專用的布料。這些材料都十分的珍貴,普通人是弄不來的,就更別說假聖旨,材料都是一大難題。皇宮戒備森嚴,就算想偷材料,結果沒有拿到自己也會被抓,這樣的大罪,沒有人敢去嘗試。

聖旨長度有講究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聖旨,一般都是固定的長度,而在歷史上,聖旨的長度也是有很多種的。最短的聖旨有兩米的,而最長的聖旨是五米,每次讀聖旨的時候,一人根本沒辦法完成。電視劇中的聖旨,只是劇情需要,和歷史上的根本不一樣。聖旨的長度,是很難造假的,光上面的繡工,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聖旨有責任制

古時候傳聖旨,每一道程序都需要有負責人籤字,任何一個程序都不能出錯,聖旨是一件大事,但凡出現一個錯誤,負責人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砍頭。在嚴重一點,還會株連九株,這可是重罪,在這樣的責任制下,誰敢造假聖旨。沒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和家人開玩笑,真聖旨就已經讓人提心弔膽了,誰還敢造假?

結語:

電視劇終究是演出來的,很多東西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更改,只要結果是符合歷史的,細節上會做些更改。像電視劇這麼隨意造假聖旨的情況,歷史上就不會出現,誰會傻到拿生命開玩笑呢?所以電視劇看看就可以了,千萬別太當真,誤以為是真正的歷史,那就不太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人不敢假傳聖旨?真實的聖旨長達5米,第一個字你都沒見過
    像歷史上的工作狂,乾隆,朱元璋等人,他們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皇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下達聖旨,那麼聖旨真的像影視劇中的那樣,是一道黃色的捲軸呢?如此一道普通的捲軸,為什麼沒人敢偽造聖旨呢?聖旨並不像我們在影視劇中見到的捲軸模樣,真正的聖旨長達5米,寬三米,兩三個壯漢才能抬動,用五個人才能完全展開。
  • 古人為何沒人敢假造聖旨?專家:看看第1個字你就明白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掌握著巨大的權力,同時,全天下所有人的生死大權也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也正是因此使得人們對於皇帝都是非常敬佩和害怕的。但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卻出現了許多比較昏庸的皇帝,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比較為國為民的皇帝。
  • 被騙幾十年,古代聖旨開頭到底是怎麼讀的呢?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聖旨,相信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太監在讀聖旨的時候,無論聖旨的內容是什麼,開頭的那句話都是一樣的,而且太監讀起來都是一樣的,不過,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聖旨開頭並不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這到底是怎麼說的呢?
  • 為何很少聽說聖旨造假?因為它有防偽標誌
    聖旨是古代皇帝辦法的敕令,這也體現了古代封建社會王權至上的象徵,但是在歷史上我們卻很少聽到有關聖旨造假的消息,很多人說假冒聖旨的罪過可大了,的確不假,但是罪過再大,如果聖旨好模仿,也是會有人選擇鋌而走險的,之所以假冒聖旨的案例少,是因為聖旨的確不好假冒,想要造假,難度太高了,其中一點最重要的就是防偽標誌。防偽標誌?
  • 聖旨是什麼樣?是紙做的嗎?古代那麼多的聖旨,都去哪兒了
    中國古代就有400多位皇上,那麼每個皇上都會頒發數不清的聖旨。照一般人的想像,聖旨都去哪兒了呢?別著急,我們慢慢來了解。一、古代聖旨的相關知識1、聖旨是什麼材質?聖旨可不是紙做的,它的材質是蠶絲,有十八道工序,並且做工力求精益求精。
  • 古代銀票就1張紙,為啥沒人造假?瞅瞅上面那一行字,咋造啊?
    每個人都喜歡錢,這點無可厚非,畢竟大家都是凡人,心中有欲望的。喜歡錢,通過自己勞動所得,無論你掙多少錢,都無可厚非,努力了就有收穫。可是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些錢是非法所得,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獲得金錢,比如說造假錢。
  • 為什麼古時的聖旨,無人敢偽造仿製,原因竟只因開頭第一字
    本 文 約 1622 字 閱 讀 需 要 4min 一到古代,小編首先想起的就是皇帝,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
  •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還能宣讀聖旨?原來有這個辦法
    提起太監和聖旨,大家總是會想到穿著宮服的宦官,臉色白淨,表情高傲,胳膊上有灰塵,雙手從兩端打開法令,尖聲喊叫「奉天承運」。一般去皇宮當太監都是家境很差的,所以這些太監沒有上過學,也不會識字。那麼,他們是怎麼朗讀聖旨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對「太監」不太了解。
  • 古代太監大多沒讀過書,為何念聖旨卻朗朗上口?別被古裝劇誤導了
    說到太監,大多數人都會想起影視劇中,他們狐假虎威地宣讀聖旨的模樣。他們捻著蘭花指,聲音尖細,叫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雖然古時的宦官最大的也只是能是正四品官,但是不管是誰見了太監拿了聖旨來家裡,都得恭恭敬敬下跪,此時太監們也就更加威風。
  • 古代最浪漫的聖旨,僅短短8個字,網友看後笑道:我又相信愛情了
    聖旨這種東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古代皇帝發布的一種官方辭令,不管是從語言組織還是書面形式上都相當正式。而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的聖旨,無外乎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用作嘉獎和官員晉升,另一種則是涉及處罰的貶謫或是抄家,每一種都相當嚴肅。
  • 李嚴假傳聖旨讓諸葛亮北伐功敗垂成,背後的主謀真的是劉禪?
    可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諸葛亮又為何突然撤退呢?原來是天降大雨,蜀道難行,蜀漢糧草供應出現了問題。李負責督運糧草的李嚴害怕諸葛亮怪罪,居然假傳聖旨讓諸葛亮撤退。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啥沒有人敢造假?你看銀票上面寫了啥
    2018年,電影《無雙》獲得了良好的口碑,這是一部犯罪電影,主要講的是犯罪天才「畫家」和造假天才「李問」聯合製造假幣的故事。看了電影的人應當會知道,造假幣的難度究竟有多大。不過在古代,各方面的技術都不先進,為何造假幣的人少之又少?上面寫的文字完全能解答這一疑惑。
  • 「假」字的由來,古代是怎麼放假的
    「假」本字叚(jiǎ),金文整體由三部分組成。左上角表示山崖(與甲骨文中(石)的左半邊相近),下面是向上伸出的手,表示正在攀崖,而右上角則是向下伸出的手,表示「拉一把」。「假」最初的本義應該是借用外力而達到某種目標。
  • 盤點新「造」的合體字,三個買字讀「窮」,網友:為何如此優秀!
    其實合體字早已有之,在書法上也是一種常見的手法。不信您看看老家的對聯,一般都是招財進寶、日進鬥金、吉祥如意等喜慶的祝福用語。而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過去的文字已經阻擋不住網友們的才思泉湧了,大家集思廣益,紛紛「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葩字體,您別說,看著還真是寓意深刻,讓人浮想聯翩......不久前,又一個新字成為了2018年的年度漢字!它念「qiǒu」。意思看字形就知道了:又窮又醜,窮到吃土!還有網友說它應該念「wǒ」,因為這正是對應上了自己啊!
  • 古代宦官大多不識字,為何宣讀聖旨時卻朗朗上口?別被電視劇騙了
    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說到他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尖著嗓門,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的小人形象。除此之外就是故作威嚴,拿著聖旨狐假虎威。畢竟許多電視劇上都有太監誦讀聖旨的劇情,其實這是一個穿幫,因為古代太監大多都沒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更別說念聖旨了。
  • 史上可敬的太監,因為讀聖旨錯讀一個字,從此讓很多人生活下去
    在歷史上,因為聖旨裡面的字,所以故意讀錯,不曾想救了很多人,究竟是誰呢?由於太監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一些太監會藉此機會混淆了皇帝並發展了自己的權利。歷史上最著名的太監是魏忠賢。魏忠賢的事跡給黎族人民帶來了不幸,最後魏忠賢上吊了。死了瞭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善良的太監,他就是張居翰。
  • 古代太監目不識丁,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
    古代太監目不識丁,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眾所周知,在古代皇宮大院當中,因為有些力氣活,女性無法完成,需要男性完成,並且因為後宮嘉嬪眾多,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宦官這樣的職位就此出現,由於宦官是封建制度的產物,所以一直被人看不起,不過在皇宮當中,宦官無法威脅皇權,一些皇帝們都會精心培養,然而在史書資料中記載,古代太監目不識丁,那麼令人質疑的是,他們不識字,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呢
  • 沒上過學也不識字,太監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其實我們都被誤導了
    在古代,皇帝下達命令或者安排的時候,都是通過頒發聖旨來傳達的,我們也能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太監拿著聖旨到大臣家裡去宣旨,那可是備有面子。但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一般到宮裡做太監的人都因為家境平凡,沒辦法才被賣到宮裡去的,因為家裡沒錢,所以這些太監根本沒上過學,就跟不用說認字了,既然不識字,那這些太監們都是如何宣讀聖旨呢?其實啊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一直被誤導了。
  • 一道明朝聖旨價值兩千萬,專家:彌補了歷史缺憾,為正德皇帝正名
    聖旨這道聖旨保存得極好,由皇帝專用的黃色綢緞製成,上面還有明顯的龍紋裝飾,看起來華麗無比。不過這樣的聖旨在古代並不少見,為何偏偏這一道聖旨就拍出如此天價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道聖旨是由皇帝親自書寫的。在古代,皇帝下達的聖旨雖然多,但卻少有皇帝親自執筆,大多都是由專人起草,然後皇帝批紅。而在明朝皇帝遺留下的聖旨中,正德皇帝留下的聖旨本就很少,而這道聖旨又是正德皇帝親自書寫,其價值自然水漲船高了。
  • 文物局借走農民祖傳聖旨,26年拒不歸還,老農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聖旨為何物,放在封建年代,頗有幾分如朕君臨的味道在其中。聖旨至,眾人皆跪,管是什麼皇權富貴、富甲天下,都不過這一張聖旨、一份旨意。放在古代,聖旨便是稀罕物件。時過境遷,直至今日,社會主義春風吹遍中國,這過往的聖旨,亦有了其研究意義。曾經,一河南農民家中世代相傳一道聖旨,以此為家傳寶物。但當地文化局接走二十餘載,亦不肯好言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