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2020-08-02 大偉老師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今天出門,發生了一場&34;。我騎著電動車,對方騎個自行車,我倆騎得都有點兒快,然後我的腳塞到了他車鏈條裡,疼得我大叫一聲,我倆都應聲倒地。

對方是個酷酷的小男孩,十六七歲的樣子。我倆幾乎同時開口。他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我說的是沒嚇著你吧孩子,然後我倆都擺擺手很平和地各走各路。

這件事本來我也有責任,可能有的人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先去責備別人,但這個男孩先為對方考慮,畢竟對方摔倒了。我感覺孩子無比的單純善良,這大概也是我熱愛教育一個原因吧。

可是為什麼,如此單純善良的孩子,卻總被家長稱之為神獸、魔獸,為什麼這些可愛的孩子會讓家長得了心梗腦梗,會讓老師河東獅吼呢?原因當然是孩子不聽話,可是,作為家長也作為老師,我們都要搞明白,為什麼孩子總不願聽你說話。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第一個原因,你們不在同一個頻道。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像成人一樣有自己的世界,他的大腦也一樣一時一刻都不會停止運轉。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你若想打斷他,必得先走進他的世界,不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愛看動畫片,怎麼叫都不動,非得咔一下關了電視,他才有反應。試想一下吧,孩子在看動畫片時,腦子跟著畫面上的小動物一起活動,他在感知動畫片裡的世界,動畫片中的畫面聲音情節牽動著他所有的感官,可是家長在說,該吃飯了、該寫作業了、時間到了,家長想的是不能看動畫片時間太長,要遵守規則,要該做什麼事情了。這時,兩個人的想法完全不在一個頻道,那結果能和諧嗎?孩子能願意聽家長的話嗎?就像家長不愛看孩子這樣的表現一樣。

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家長和老師要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真正去體驗孩子的感受,然後擇機巧妙地引導孩子跟家長和老師走向預定的軌道。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敏感和機智。

不要嫌麻煩,培養一個孩子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你說的話毫無新意。

我們常說,培養孩子要培養他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可以說,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為什麼專家總說快樂教育,快樂教育是想給孩子比較寬鬆的環境,孩子有良好的情緒才能對創新和實踐有好處。

那麼如何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孩子?一個毫無新意的家長和老師很難培養出這樣的孩子,一個只知道按規矩做事的家長和老師很難培養出這樣的孩子。而且,這樣的家長和老師,孩子是一定不願意聽他說話的。

當你的話已說過了多遍,當你的要求已提過了多遍,當你這個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半點兒新鮮感,他能願意聽你說話嗎?

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得調整自己提升自我,要讓孩子有新鮮感、刺激感,有挑戰性,不信他不上鉤!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第三個原因,你總是不一致。

不管家長們承認不承認,這都是一個事實。我們經常不一致。有時是自己前後不一致,有時是自己表裡不一致,有時是父母老人等家人不一致,有時是家長與老師不一致,這種種不一致,或許大人感覺不那麼明顯,可是於孩子,卻很容易察覺到。

所以有時已經不是孩子不願聽你說話,而是孩子不知道該聽你說的哪句話,在他判斷不好哪次說的對的時候,他就選擇不聽你的話。

孩子不願聽話的原因還有很多,但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能做好以上三點,已經非常不錯了。人無完人,做家長做老師都需要慢慢積累經驗,只要願意努力願意學習,我們都是好家長好老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
    「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上學之後,常常不聽自己的話,卻格外聽老師的話,想不靠老師都不行,可咋辦?就像一個媽媽說的:「平時我讓孩子做什麼,他不是拖拖拉拉就是要跟你講條件,一點也不配合。老師的話就像聖旨,比什麼都管用,他都不用我們提醒,自覺地就照老師說的做。」為什麼會這樣呢?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話?原因和解決方法來了
    再問,就不說話了。迅速吃完飯把碗一放就回自己屋了;準備上學的時候,讓他帶傘帶厚衣服午飯要吃好,他心情好了回你一個「嗯」,心情一般或是差了,就會煩躁的說「你煩不煩!」為什麼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了呢
  • 為什麼孩子總不聽話?育兒心理學:根源在於媽媽說話「不中聽」
    幾乎每個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聽話的孩子都長在別人家,我家那個三天秒揍一頓就不會老實聽話。這中間主要是存在一個思維方式不同的問題,你沒能將自己的「語言」翻譯成孩子願意與你溝通的交流方式。簡單說就是你說話「不好聽」。
  • 孩子假裝聽不見大人說話,這是為什麼?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邱邱經常「聽不見」大人說話,媽媽讓邱邱收拾玩具,沒聽見;爸爸叫邱邱刷牙,不理睬;奶奶讓邱邱吃飯,邱邱置之不理……結果經常是,媽媽忍不住大吼呵斥,邱邱才哭著收拾玩具;爸爸拿著衣架恐嚇,邱邱才乖乖刷牙;奶奶拿出糖果,邱邱才願意吃飯……對於邱邱的情況媽媽特別擔心,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應對?
  • 孩子不聽父母說話,拒絕和父母交流,家長應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聽家長說話,根本原因就是沒跟上成人的思維,不明白家長在說什麼。一般從一歲左右開始進行文字交流,會說爸爸媽媽等詞語了,但是只限於單個的字,孩子還不太理解句子的含義。到了一歲半,還在逐漸可以說三個字四個字甚至五個字,不過這些基本上都只是機械的重複以及某一個單獨意思的表達,並不能稱為語言交流。這個時候雖然孩子會說話,家長說的話他也會聽,但他理解的都是表面簡單的意思。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1.命令式語氣說話估計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與孩子交流中,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要求說還會習慣的用命令式的語氣,比如:「你下次一定要考到前三名。」「不要看電視了,作業寫完了嗎?沒寫完還不趕緊去。」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越是脾氣暴躁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是越是困難,孩子對他們的語言也越是漠然,而脾氣越是溫和的父母,不僅夫妻關係越加和諧,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孩子與他們的溝通也更加順暢。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
  • 孩子不願意和你說話?你是用嘴說的同時還一直斤斤計較嗎?
    就是當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自覺的帶著一種優越感:「我是你爸媽,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所以我懂的也肯定比你多,你就不用說那麼多了,都聽我的。」把簡體字「聽」拆分來看,左邊是「口」,一直在用嘴說話,右邊是「斤」,相當於用嘴說話的同時還一直斤斤計較。跟孩子溝通當父母用「聽」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往往是孩子剛說了開頭父母就粗暴打斷說:「哎呀,行了,你別說了,說半天也沒說明白」或者還沒聽孩子說完父母就不耐煩的開始輸出觀點:「你說的都是啥呀?我覺得應該怎樣怎樣」,然後講道理,作指導,說教嘮叨就開始了。
  • 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說話他卻聽不見
    聽力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對於聲音的應變能力一定不會和大人一樣靈敏,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的反應和行動總是會慢一些,有的大人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就會有意提醒和「訓練」孩子,讓他們一聽到大人的聲音就很快行動,往往這種訓練又是無效的……孩子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探索世界,他們需要認識和學習使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將它們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所用。
  • 甜橙老媽的家庭教育(四)為什麼孩子總聽不進去你說的話
    有的家長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聽不進去自己說的話。說多少遍都沒用,書本還是亂放,衣服還是亂扔,做錯的題明明給他講過了,再遇到依然還是會做錯……難道是你說的不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作為家長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書本要放整齊,衣服不要亂放,遇到這樣的題一定要先仔細思考,這些話語我們反反覆覆地說可效果卻收之甚少。
  • 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怎麼破?
    摘要:為什麼有的孩子口齒清晰,而有的還在咿咿呀呀、表達不清?為什麼有的孩子能朗誦詩歌說故事,而有的說話斷斷續續?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只有媽媽能聽懂,更有的孩子遲遲不願意開口說話?無論是感統原因還是家庭環境,都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困擾。所以趁著孩子的年齡還小,儘快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培養孩子良好的聽知覺「只有聽得到,才能說得出。」聽覺信息的輸入,是孩子說話的第一前提條件。
  • 「我的孩子不聽我說話,這是叛逆期嗎?」
    否則,我很難想像,除了被馴服的動物,或者你拿槍指著別人,這世上有誰會願意「聽我的話」呢?連我自己都經常出爾反爾,我哪有臉去要求別人啊。今天我會這樣回答:「也許能,但你得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看如何「聽話」,你願意試試嗎?」
  • 怎樣與孩子溝通,他才會願意聽?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長大,越難與他們溝通。也常有這樣一個疑問:不知道到底要怎樣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會更願意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心裡話想和家長說,可孩子大了以後,他卻不願意和父母說,也不願意聽父母多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吃飯」說成「七飯」「姑姑」說成「嘟嘟」「哥哥」說成「得得」……聽口齒不清的孩子說話,真是件費神又費力的差事,有些家長,甚至會為孩子說不清話而苦惱萬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口齒不清?因此一旦聽覺系統因為某些原因受到破壞(如外傷,患耳疾等),導致傳入的聲音與實際的聲音不同,孩子聽不準音,自然也就無法正確模仿,導致發音學習受到影響,出現口齒不清的情況。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吃飯」說成「七飯」 「姑姑」說成「嘟嘟」 「哥哥」說成「得得」…… 聽口齒不清的孩子說話,真是件費神又費力的差事,有些家長,甚至會為孩子說不清話而苦惱萬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口齒不清?
  • 為什麼孩子有時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這4點值得反思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作者 | 錢志亮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後,常常不聽自己的話,可卻格外聽老師的話
  • 孩子的說明書丨你知道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嗎?
    >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幹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為什麼父母要求我們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我們來指出父母的錯誤那就是頂嘴,而他們用吼叫的口氣來教訓我們就是循循善誘,在他們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夠不夠聽父母的話。
  • 如果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怎麼辦?
    如果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怎麼辦?>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的四件事情:一:不帶判斷地去傾聽孩子放下家長的觀點和評價,先聽孩子說完了,了解他是怎麼想的。二:給到孩子一個承諾。就是告訴他,如果你想靜靜,暫時不想說話沒關係,可以給你一個自己獨處的空間;但是如果你想聊的話,爸爸媽媽隨時都在你身邊
  • 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這些和孩子溝通的技巧你知道嗎?
    孩子長大了,而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了,那麼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吧!需要家長注意的一點是不要試圖在自己脾氣快要爆發的時候和你的孩子對話,允許自己休息一會兒,當你和你的孩子恢復平靜後,再回到談話中。2、家長要掌控好身體語言在一個孩子的視角中所呈現的世界,和大人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不同的。如果家長以憤怒的姿態和孩子相處,孩子的回應可能就是關閉自己。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90%家長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媽媽以為我談戀愛了,他嚴肅地告訴我不允許我單獨和我們小區裡的那個小男孩一起玩。如果再經常在一起玩就對我不客氣!小小的孩子不好好學習,談什麼戀愛?我覺得這很荒唐,我怎麼可能談戀愛呢?你說是不是我媽媽看電視劇看多了?」「嗯,有可能。可是為什麼你媽媽突然會這樣說呢?你知道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