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話?原因和解決方法來了

2020-08-28 心理念學習力教育

經常有家長前來諮詢,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家根本不願意和他們交流。

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吃飯的時候,問他在學校怎麼樣啊?和同學相處怎麼樣啊?課文學到哪兒了?他的回答永遠是「嗯」「就那樣吧」「還好」。再問,就不說話了。迅速吃完飯把碗一放就回自己屋了;

準備上學的時候,讓他帶傘帶厚衣服午飯要吃好,他心情好了回你一個「嗯」,心情一般或是差了,就會煩躁的說「你煩不煩!」當然,囑咐他的一件沒做,根本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在家時,讓他少玩會手機,趕緊去寫作業,每次考試成績都在退步,這樣下去可怎麼行......他的脾氣比你還大,要不吼回來,要不把東西摔得乓乓響,然後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出來;

......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自己分享他們的生活,問多了,孩子敷衍了事,甚至惱怒發火;不問,孩子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我們又擔心對孩子不夠關心,害怕孩子出了問題。

這讓我們父母非常無奈和沮喪。

為什麼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了呢?

曾經有一個初中的孩子和我抱怨,他說父母根本不了解他內心在想什麼。他平時和父母說話都是小心翼翼的。「有一次,我和爸媽提到了一個明星,他們就覺得我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把我大罵一頓。」從此以後,他在家裡變得沉默寡言。

許多學生說,父母在家要麼很少耐心地和他們說話,要麼就是嘮叨。

「父母嘮叨起來就像《大話西遊》裡的唐僧,讓人受不了。」一個孩子說。

許多孩子覺得聊天根本沒用,並堅信聊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他們可能曾努力與父母交談,解釋他們的感受,尤其是傳達他們感受到的不公平的感覺。但是交談進行得並不順利,父母可能掌控了整個對話,並沒有花時間好好聽他們的想法。因此,孩子覺得,聊天實際上是「被聊天」。

孩子不願意交談還有其他的原因:他可能因為你的反對而覺得很焦慮,或者他需要保護自主權(「我想自己做」),想有自己的秘密和空間,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談論自己的感受。

那麼,我們父母該如何做才能緩和親子關係呢?

一:不要逼孩子

孩子不願意跟你溝通,不願意說一些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他們不說,或不願意跟你說,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你現在或許不清楚,但無論怎樣,不要逼孩子。   

你越是逼著孩子讓孩子和你交流,孩子可能會越抗拒。相反,如果你尊重孩子,給孩子說的自由和不說的權利,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權衡後可能更願意和你談。 

二:給孩子解釋和表達的機會

在孩子的世界裡,什麼都是美好的,他們天然地透露著愛,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我們大人暫時不能理解的,但只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相信一定會得到一個美麗的答案。

多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吧,孩子考砸了,做錯了,不要一味地謾罵,停下來,給他解釋的機會。

讓他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和你的觀點完全相反,他也本該擁有勇敢表達自我的機會。

只有孩子願意表達,我們才能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究竟有什麼不同,我們才能真正參與進孩子的成長中。

三:放下自己的權威

收起「父母是權威」的理念。雖然孩子從小都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知識的來源,願意從父母那裡尋找答案。但是父母不要試圖創造完美形象,要懂得放下權威的架子,給予孩子恰當的回應。當孩子提出的問題你也不清楚時,和孩子一同找尋答案,而不是搪塞孩子糊弄孩子。

四:對孩子的談話積極回應

在孩子們說話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們一些鼓勵的話,那麼,孩子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說的話父母有在聽,這是父母讓孩子們進行更多的談話的最好的方法。

五:尊重孩子的隱私

一些家長到了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總擔心孩子出事,就時時刻刻監看著孩子,甚至亂翻孩子的東西,侵犯孩子的隱私。這些都會讓孩子叛逆心越來越重,更不願意和你交流。

你是如何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覺得有用,就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吧~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兒童心理和青少年心理~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針對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前幾天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路上碰到了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我帶著孩子過去跟老師打招呼,但是孩子看到老師的時候並沒有問好,而是想要往我身後躲,剛才當老師誇讚孩子的裙子很漂亮的時候,孩子表現得更加靦腆,緊緊的拽著我的衣服想要離開。並且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孩子也沒有主動和老師說再見。吃飯的時候我跟孩子談起遇上老師這件事情,並向他詢問為什麼老是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要往我身後躲。
  • 如果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怎麼辦?
    如果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怎麼辦?>一:不帶判斷地去傾聽孩子。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脫離開來,看看我們與孩子之間發生了什麼。找到原因,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找到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來應對。四:承認孩子長大了,相信孩子有一些事情可以自己處理和解決,這樣比擔心要好得多。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父母又該如何解決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有的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但也有些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在成長過程會出現一些意外的問題,所以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孩子說話晚父母又該怎麼做,還會有說話晚的孩子很聰明之類的想法,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吧!孩子為什麼說話晚?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怎麼辦?
    首先,不帶判斷地去傾聽孩子。放下你的觀點和評價,先聽孩子說完了,了解他是怎麼想的。第二,給到孩子一個承諾。就是告訴他,如果你想靜靜,不想跟我說話沒關係,我可以給你一個自己獨處的空間;但是如果你想聊的話,我隨時都在。
  • ...和孩子說話就互相吵架,孩子不聽話,只因父母沒掌握和孩子溝通的...
    父母一和孩子說話就劍拔弩張,三個步驟幫你和孩子從衝突走向共贏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跟孩子說話說不通,一說話雙方就劍拔弩張或者互懟,互相傷害,那麼,我們和孩子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彼此的關係從這種衝突走向一種共贏狀態呢?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 孩子變得不喜歡說話是怎麼回事?父母應該找準原因
    女兒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整天愁眉苦臉的,也不喜歡與長輩們打招呼了,就算是別人跟他說話,她也只是任何一句就不會跟別人都說了,甚至是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沒有那麼多話的說了,宋先生試圖跟女兒進行溝通,但是女兒始終不願意把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告訴爸爸,這讓宋先生覺得非常無奈。
  •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原因當然是孩子不聽話,可是,作為家長也作為老師,我們都要搞明白,為什麼孩子總不願聽你說話。就像家長不愛看孩子這樣的表現一樣。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家長和老師要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真正去體驗孩子的感受,然後擇機巧妙地引導孩子跟家長和老師走向預定的軌道。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敏感和機智。不要嫌麻煩,培養一個孩子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第二個原因,你說的話毫無新意。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一、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1.價值觀的衝突:父母不理解孩子在乎的價值,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在乎的價值。2.代溝:人生經歷不同,內在經驗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言行背後的感受和需求。3.強迫的愛: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不高興。4.堅持「我是對的」:父母不肯認錯和改變,讓孩子心裡不服,卻不好說什麼。
  • 孩子說話晚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法_濟寧感統訓練
    經常有家長苦惱自己家孩子說話晚。    孩子一歲多了,還只會說幾個字……    跟我家孩子同齡的,已經會唱兒歌了,我家的還沒動靜……    孩子一直不怎麼說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再小的寶寶也有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父母也相應地跟著開心和著急。
  • 父母苦惱:孩子為啥不願和我說話?原因可能是:你聽不懂孩子說話
    一,你能「聽懂」孩子說話嗎?浩浩放學回家,一臉的委屈和氣憤,媽媽看到了,打趣他說:呀,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浩浩氣憤地說:我們今天體育課跑步比賽,本來該是我第一名的,都怪王明,他不遵守比賽規則,靠作弊把第一搶走了。媽媽笑了一下說:我當是什麼事呢,以後不跟他一起玩就好了。
  • 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是因為內向?父母是時候放下姿態進行溝通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及時自我反省,孩子的性格是否和我們平時的言語、接觸有關。孩子除了性格內向,那麼不願意和家長溝通的原因還有哪些?試著走進孩子內心,讓孩子健康成長。為什麼有的孩子越長大越不喜歡和家長溝通?
  • 孩子不願意接觸陌生人和新鮮事物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小孩子見識少,適應能力差,缺乏安全感,再加上理解能力有限,導致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感到好奇又焦慮,甚至逃避。 再加上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或者生活環境過於封閉,導致孩子對外界事物產生抗拒。所以不願意到陌生的環境中去體驗樂趣。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你說話?
    在小時候,不管喜怒哀樂都願意和父母分享,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把握住這種機會,在孩子跟他們訴說時,經常會無視甚至打擊,讓孩子很受挫,導致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溝通。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引導孩子多說話,有這3種方法!
    鄰居家孩子很聰明,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那裡玩東西,而且可以玩很久,相比而言,我兒子就不太坐得住,而且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這,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那,總是叨叨個不停。鄰居家媽媽說,她希望他家孩子也可以多說話,但孩子總這麼安靜,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為什麼越大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但是隨著父母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對孩子的傷害,孩子也逐步對父母失去了信賴,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從曾經的經歷來看,父母以下的行為很容易傷害孩子。 1、對孩子提的問題不耐煩。小孩子從小充滿了好奇心,對外面的新鮮事物更是如此。所以經常向父母問東問西,問多了就會導致父母不耐煩,甚至批評,經歷多次的詢問,換來多次的批評和不耐煩之後,有自尊心的孩子也就不會再問你了。
  • 孩子不願意和你說話?你是用嘴說的同時還一直斤斤計較嗎?
    有分析發現90%以上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沒有耐心,聽到孩子說一句話就覺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急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斷孩子的話,迫不及待的表露自己的態度,或者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多數還會訓導孩子,結果往往是父母並沒有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委屈憤怒。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不聽話」的父母用錯了傾聽方法,他們開啟的是「優越感傾聽」模式。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90%家長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媽媽以為我談戀愛了,他嚴肅地告訴我不允許我單獨和我們小區裡的那個小男孩一起玩。如果再經常在一起玩就對我不客氣!小小的孩子不好好學習,談什麼戀愛?我覺得這很荒唐,我怎麼可能談戀愛呢?你說是不是我媽媽看電視劇看多了?」「嗯,有可能。可是為什麼你媽媽突然會這樣說呢?你知道原因嗎?」
  • 孩子為什麼不想說話?
    在學校不願意說話,和老師同學都沒有交流。老師提問只是點頭搖頭,班裡同學都說她不說話。但是平時生活中或出去玩走親訪友還可以,就是在學校就不行了,剛開始想著她可能還小,過段時間就好了。最近她開始拉褲子,問她為什麼不和老師說上廁所,她回答說「不想說」。現在我擔心她是不是心理上有什麼問題?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家長4個方法和他們建立溝通橋梁
    其實我們不應該去用自己的想法去責備孩子,因為每一個角度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積極向上的角度才是正確的選擇。孩子的理由只是很單純的去解釋一個問題,並不像家長對孩子理解的那樣。但是,許多家長責備玩孩子之後,打擊了孩子的熱情得不償失。
  • 孩子長大後,為什麼跟大人越來越無話可說?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執筆:檸兒表姐家兒子今年14歲了,之前是個很活潑健談的小屁孩兒,但現在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屋裡,很少跟父母交流。表姐說,有時候她主動去跟兒子交流,但是兒子的回應很冷淡,基本上都是「嗯」、「哦」、「知道了」。表姐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跟自己無話不談的孩子,如今越長大越跟父母無話可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