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說話就互相吵架,孩子不聽話,只因父母沒掌握和孩子溝通的...

2020-12-15 騰訊網

父母一和孩子說話就劍拔弩張,三個步驟幫你和孩子從衝突走向共贏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跟孩子說話說不通,一說話雙方就劍拔弩張或者互懟,互相傷害,那麼,我們和孩子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彼此的關係從這種衝突走向一種共贏狀態呢?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麼,我們只有找到我們產生分歧的原因,問題才會解決。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才會緩和,才能和平相處,孩子也才會聽取我們的意見和想法。

我們都知道同樣一句話每個人說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給人心理的舒適度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說話時,其實語言(詞語)對於我們來說是客觀的,我們對他的詮釋才是主觀的。我們會用我們自己理解和認為的方式來詮釋它,也正是因為如此,人才會有了矛盾和摩擦。因此,我們只有明白了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兩個人的交流才會事半功倍。我們現在來舉個例子理解一下。

比如父母讓孩子寫作業時,孩子卻大發脾氣還惱怒,這是為什麼呢?孩子為什麼願意打遊戲也不願意跟家長交流呢?

今天我們就單從這一方面來說,雖然是局部但是它也可以反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窺一方而知全貌,觸類旁通。還記得孩子在打遊戲時,你對他說的話嗎?「快去寫作業吧,一天天就知道他打遊戲,作業完成了沒,看你的眼都近視了吧。寫個作業還要我天天說、天天催,煩不煩啊,你不煩我都煩,快去寫吧,別玩了。」試想一下,假如你是孩子面對這樣的嘮叨、抱怨、催促等言語,你能想到的是什麼?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麼做?

會更加「煩躁、討厭、叛逆,對著幹。」嘮叨帶給孩子的是反感甚至憎恨;而強迫帶給孩子的是的反抗或屈從。我們希望得到孩子的尊重,殊不知我們的大聲抱怨或是命令,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而我們又試圖通過一種不尊重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尊重我們,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好笑?」

那麼,我們家長面對情況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具體的解決辦法分為三個步驟來幫你解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關係:詞語對於我們來說是客觀的,而我們對它詮釋是主觀的。

第一步:是你要看見你的詮釋

也就是你要表達的意思,你想要對方對你說的話怎麼回應,持這樣一種態度。

如果你的意思是想讓孩子去寫作業,可是你卻採用了抱怨的方式,那麼你得到的結果肯定也是抱怨和煩躁的惡果。因為某種言行一直不變的一個人,對面一定也有個多次回應方式也不變的另一個人。而關係是兩個人的遊戲。

第二步:是你要看見對方的詮釋。

了解孩子為什麼想要玩遊戲的原因?他在遊戲裡可以得到什麼?我想如果你問:「孩子肯定會毫不吝嗇的說出他玩遊戲的想法和初衷。」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兩個人的溝通和想法壓根就不在一個頻道上,那得到的結果會是雙方都共贏的狀態嗎?一個在抱怨寫作業上;一個在玩遊戲上。

因此,當你認為你們的溝通不一致的時候:

首先,你要停下來。說出我認為的溝通是什麼樣的。我以為只要那樣說而你去寫作業就行了,沒有採取方式方法。

其次,看見對方(孩子)的詮釋是什麼。也就是孩子認為的溝通是什麼這樣的,你認為的溝通是這樣的。而你認為的溝通是解決問題(孩子去寫作業了)才叫溝通。孩子認為只有好好跟我說話並引導我何時停止玩遊戲才叫溝通。

第三步:綜合起來,聽我們兩個人的。

我看見了我對孩子寫作業的詮釋,也了解了對方玩遊戲的詮釋,那麼,我可以跟對方一起來聊一聊,我認為的溝通就是把事情說清楚就好了。如果孩子不願意溝通,這往往是因為他沒有感受到足夠的聯結,他感知到的是危險,不是安全。所以,我們也要反思。你以為的溝通是你認為只有解決問題(孩子去寫作業)才叫溝通。

在夫妻關係中也是如此,女的會想男的一點也不理解我,從而不站在我的角度考慮問題,我想要的只是你耐心地聽我的傾訴,傾訴這個情感需求滿足了以後再討論別的,而男士確認為只有解決問題才叫溝通,我不想聽你傾訴、嘮叨和抱怨,我想要的溝通是一起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就是很多夫妻在剛開始時還溝通,溝通多次以後結果還是如此(不愉快的交流),因此才有的夫妻彼此懶得說了,導致關係產生了一定的隔閡。

其實這些都是事情的一方面,我們要把它結合起來。然後讓彼此的溝通達到一個共贏的狀態。其實溝通它不但既涉及到表達而且也涉及到解決。溝通是先來各自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然後我們倆在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來努力,這樣,我們就把兩個人的視角和詮釋都結合進來了。這樣,當我們的情感都得到釋放之後,我們才會冷靜地、更好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三個步驟就是讓彼此的關係從衝突走向共贏的一種完美狀態,它適用於所有的關係當中,包括夫妻關係等等。趕快去試試吧。你一定會收穫到不同的情感內容和意外驚喜。

想要孩子怎麼回應你,你就這樣對待孩子。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持續不斷地學習。西方有句格言:你與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話對他就有多大的威力。每個人都有主導愛的語言形式,只有當我們說出屬於對方的愛的語言時,他們才會感到被愛。

我是子曰媽媽,是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兒童心靈輔導師,也是6歲孩子的媽媽,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更多育兒育己知識,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左耳進,右耳出」,孩子不聽話,這幾招教家長和孩子有效溝通
    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們的家長都異常一致的諮詢我:在家裡家長說話,孩子們卻「左耳進,右耳出」。沒錯這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家長的話。經過溝通了解,這位母親在工作中是一個女強人,說話與人溝通都無意識的帶有命令式的語氣。所以這就是問題所在,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的方式尤為關鍵,這位母親就沒有進行正確的有效溝通。
  • 父母和孩子為什麼很難溝通
    在某些事情發現時我們發現父母經常和孩子很難溝通,通常發生在青少年時期,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於是這個時期很容易發生衝突產生溝通上的障礙,以至於孩子不想再與父母溝通。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一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喜歡控制孩子,要求孩子聽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二是因為隨著孩子長大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表達內心的情感。
  • 孩子不聽話?試試這4個溝通技巧,讓孩子更加配合父母
    「我不想要這個!」每次碰聽到孩子這樣說,作為父母的你,通常怎麼回應呢?有的父母可能很生氣,然後說「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父母就會生氣,然後就會說「你是不聽話的壞孩子。」聽到這個話孩子也開始置氣。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即便最終孩子聽從了父母的意願。但這樣的情況也總是不斷重複發生。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
    ,總是和自己反著幹,怎麼說都不聽。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認知,如果只是一味的「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所以,孩子不「聽話」也很正常,與父母之間出現認知偏差也屬正常。這些所謂的「問題」,其實都屬於溝通的問題。
  • 你懂怎麼和孩子說話嗎?別只為了讓孩子聽話
    學會如何和孩子說話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分享了如何聽懂孩子的話,還沒了解的可點擊下文學習:【育】別以為你懂孩子!家長必修課——聽懂孩子的話!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堂父母必修課——如何和孩子說話。如果您覺得平時和孩子溝通沒問題,那也沒關係點擊退出本文就可以了,如果您希望和孩子保持更好的溝通效果,那麼我們就接著往下看吧~
  • 孩子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幹,該打嗎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即使是成人之間溝通也存在很多問題,更別提只用語言和孩子溝通了。父母雖然語言上勸阻了孩子的一些行為,但身體卻一動不動。孩子會感到你並沒有真的很在意這件事,所以他的行為除了獲得一些語言反應外,並沒有受到其他阻礙。
  • 孩子不聽話?一文教你掌握親子間溝通的萬能模板
    這些話是不是聽得都要耳朵起繭子了,父母只要想讓孩子做一件事,勢必就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以表揚其他孩子,打壓自己孩子來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很委屈,為什麼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家長還是不滿意,總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家長也很生氣,為什麼孩子這麼難帶,怎麼說都不聽話?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不是很難?
  • 孩子不聽話,請不要跟他們硬碰硬,好父母會懂得和孩子平等溝通
    這時一些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會採取用責備的語氣訓斥、嚇唬甚至哄騙的方式去讓孩子聽從自己的話。可這樣真的有效果麼?很多案例顯示這樣做的效果不僅微弱還會導致孩子習慣於頂撞父母,不去跟父母交流了。那麼該如何正確的與孩子溝通呢,下面守遲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 孩子不聽話時,你有和孩子好好溝通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尤其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會採取「特殊」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真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嗎?培養孩子是一件快樂與煩惱並存的事情,有的孩子小時候明明很聽話,現在卻越大越不聽話,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有時甚至還會對父母頂嘴,做一些故意惹得父母生氣的事,處處與父母作對,明明是一些對他好的事情,也會讓他和父母對著幹。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回到家後,面對父母的失望和不被接納,萬念俱灰的女網友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父母用強硬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完全拒絕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經常有父母在後臺留言,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再問吧孩子還嫌煩;還有的父母說,工作實在太忙,等有時間想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卻總是沈默。只有你給他說話的機會,他才會同樣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利;只有你成為一個會聽話的爸媽,他才能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親子溝通,是一場修行,而我們都是這條路上的修行者。無論是初為人父母,還是已經當爸爸媽媽好多年了,在家庭交流方面都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正確方式
    常有父母發愁說: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總是沒說兩句就沒話說了,想再問點什麼他還嫌我煩。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擔心是對的,這種擔心折射出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親子溝通是門大學問!父母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不良的親子溝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父母勞心勞神、苦不堪言,最重要的是,不良的溝通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 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
    家長們紛紛感慨,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大家的目光轉向學霸迪迪的媽媽,讓迪迪媽媽分享教育心得。迪迪媽媽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肯定她,鼓勵她,多聽聽她的想法。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和孩子好好說話。越是情緒低落,對孩子的不順從越難容忍,更容易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即使他們什麼也沒做錯。進門之前請對自己說,放下情緒和壓力,現在,你只是媽媽,請單純的和孩子相處。
  • 父母的話語裡,預示孩子的未來,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
    父母哪些溝通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育兒專家崔玉濤曾說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父母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深的,而父母和孩子平時的溝通方式,也將預示著孩子的未來,孩子將來優不優秀,也在於父母有沒有跟孩子好說話。
  • 孩子不聽話,拒絕溝通,如何走出父母的「獨角戲」?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我們竭力想讓他們避免犯錯或者做一些不恰當的事情,於是,我們告誡孩子不要去做這件事,但事情的結果往往是:明明是父母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孩子偏偏還是去做了。這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孩子不聽話,對吧?01.
  • 父母和孩子的各自固執:好好說話和好好傾聽,很重要,要學會溝通
    在孩子成年以後,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可能很多父母都會焦慮。大家都是愛孩子的,但孩子總是不聽話,總是自說自話,辜負自己的一番苦心。父母在這個時候,總會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聽話了,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是不是端著家長的架子去責罵而不是溝通。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父母的"非暴力溝通"主要有三個做法:經常性與孩子進行溝通每個孩子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而在這個時候,父母不可以採用大喊大叫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無限量放大,從而變得更加不聽話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在溝通的時候保持絕對的耐心。其實父母想要孩子能夠跟自己更好的溝通,那麼就應該經常性跟孩子進行了解,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那父母才能對症下藥。
  • 學做一個"聽話"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喜歡和你交流
    兒子說:那我先做好作業再玩,不在一邊寫作業一邊玩了。我很慶幸我昨天跟兒子做了溝通,今天他很自覺地去寫作業。&34;學會做一個&34;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喜歡和你交流。02學會說話說話是一門藝術,和孩子說話更是一門藝術。
  • 父母可以「床頭吵架,床尾和」,但給到孩子的卻是永久的傷害
    同事請假三天沒來,聽說是又跟丈夫吵架了,我們也見怪不怪,她們兩口子吵架是常有的事,隔三差五鬧一回。但這回她一進門便看著消瘦了許多。同事們都取笑她說:「你們這老夫老妻的床頭吵床尾和,怎麼還折騰瘦了這麼多?」她卻苦笑到:「我倆是和好了,可孩子卻不好了,這段時間不願去上學,吃完飯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現在好不容易把他騙去學校上課,可誰也不搭理,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