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2020-07-24 懷上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越是脾氣暴躁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是越是困難,孩子對他們的語言也越是漠然,而脾氣越是溫和的父母,不僅夫妻關係越加和諧,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孩子與他們的溝通也更加順暢。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

1. 孩子成長的原因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思想上越來越成熟,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平等對待,而不是將他們看做一直長不大的小孩。相比嘮叨和教育,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理解與聆聽。

此外,人都有逆反心理,父母越是想讓他們這樣做,他們偏偏喜歡反著做。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2. 父母的原因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主管著孩子的一切,有些父母甚至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社交和事業,整天圍著孩子轉,就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所出息。

父母習慣的將自己擺在大人的位置上,不用同齡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這在父母的講話方式上充分得到體現,語言的作用有時遠遠大於行為動作,父母錯誤的說話方式,讓孩子心理上不舒服,行為上也就會表現出不聽話的舉動。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父母的哪些說話方式,讓孩子不想聽話

1. 命令式語氣說話

估計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與孩子交流中,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要求說還會習慣的用命令式的語氣,比如:「你下次一定要考到前三名。」「不要看電視了,作業寫完了嗎?沒寫完還不趕緊去。」

父母總是習慣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好似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一樣,但父母要明白,孩子是一個單獨的生命個體,他們擁有獨特的自我意識,面對父母命令式的語氣,他們可能不能夠完全明白這有什麼不對,但心理上還是會不開心的。

而且面對父母的這種講話方式,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思想上的成熟,他們便會產生逆反心理,變得越發不聽話。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2. 總是對孩子批評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就需要批評教育,但父母似乎也忘了人需要批評指正,也需要鼓勵加油,經常的批評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不認同,否定他們,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性格也越發奇怪,不喜歡交流。

不止孩子這樣,成年人也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當自己聽到批評和否定意見時,正常人都會產生不悅的情緒,這種情緒多了,身體機能就會自動反抗相關的聲調和語言。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3. 對孩子總是呵斥責罵

低層次的父母教育孩子時,總喜歡吼叫和打罵,仿佛將孩子是一個出氣筒,可以將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發洩在上面,他們也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感受到羞恥,知道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但父母不明白自己的語言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糟糕。

作為承擔父母情緒語言的孩子,心理上會覺得難受,也會覺得難堪,也許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了什麼後果,但長期接收到這樣的負面情緒,難免會讓他們的性格往極端的方向發展。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是費盡了心血,只是因為方式不對就換來的是孩子更加嚴重的沉默和對抗,這難免讓父母愁壞了頭,那麼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

不妨試試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改變思維,提升自我認識的方式,更有效的與孩子相處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那麼,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方式來自於聖雄甘地的哲學思想「非暴力不合作」,主要包括4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1. 觀察:父母需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孩子的生活動態,當孩子出現某種變化時,就能及時察覺,並追溯到變化的根源,之後才能客觀而清晰的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2. 感受: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變化後,主動與孩子溝通自己的想法,並明確地告訴孩子面對這件事,父母內心的感受是什麼,觸動孩子,從而繼續和孩子深入溝通。

3. 需要:溝通進行到這一步,父母還需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的期望,自己對他真正看重和需要的是什麼東西?

4. 請求:父母在向孩子告知自己的需求後,可以藉此向孩子提出請求,希望他們能想辦法滿足自己的期望,此時的父母也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一下,然後等待孩子的答覆。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父母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非暴力溝通」?利用4個模板:

1. 觀察:我看見…

父母在平時需多注意孩子的行為,在觀察到孩子的不正確行為時,才能及時糾正。不過孩子小,可能會有不承認的時候,這時父母可以用「我看到…」來做,有條有理的跟孩子溝通,從而讓他們認同事件的發生,才能更好的繼續交流。

2. 感受:我感覺…

針對事情,父母可以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設身感受一下,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講述「我感覺…」。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再訴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會讓孩子多一些觸動。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3. 需要:因為我需要…

父母在和孩子講述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後,需要聆聽自己的內心聲音,明確的了解自己對孩子有什麼需求,然後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期望和需求(因為我需要你能夠…),提高孩子的價值感和目標感。

4. 請求:你願意…嗎

父母在向孩子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後,可以告訴孩子解決事情的方式,一步步的拆解開來,讓孩子覺得完成這件事好像不怎麼難。當你表達「你願意…嗎?」孩子感受到他人的需求感,也就願意去完成這個請求。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孩子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尋求正確合適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非暴力溝通」適合任何人之間。

相關焦點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1.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是費盡了心血,只是因為方式不對就換來的是孩子更加嚴重的沉默和對抗,這難免讓父母愁壞了頭,那麼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不妨試試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改變思維,提升自我認識的方式,更有效的與孩子相處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家長應該掌握的非暴力溝通方式。
    家長是一份不容易勝任的工作,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費盡了心血,卻常常只換來孩子的沉默或對抗。當孩子漸漸長大,家長似乎越來越難以和他們溝通。「提醒你多少遍了,要認真書寫,怎麼總是忘記?給我擦了重寫。」「為什麼你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趕快收拾!」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會你最佳溝通方式
    這樣一套神奇的【溝通方式】,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就可以進行練習,每個人都能學會。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通過使用這4個步驟的「溝通」,一定是高質量的溝通,讓你的語言不再成為「暴力」行為。
  • 關係越密切,溝通就越困難?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
    「你要不是我生的,我犯得著跟你說這些?怎麼每次一跟你說話,你就這麼不耐煩?我是你媽,我難道還會害你?說再多還不是為你好!換了別人,你看我說不說這些!」「……那您還是把我當別人吧。」上面是微信聊天記錄的一段,我和喬妹出去吃飯時她給我看的。我讀完後,她寫下了聊天記錄。
  • 家長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運用「非暴力溝通」,親子關係更親近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都苦惱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家長沒有做到有效溝通。利用好「非暴力溝通」,讓彼此之間更親近。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能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總結為一個萬能句式,讓你輕鬆實踐非暴力溝通: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非暴力溝通。4、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請求想要得到積極的回應,應越具體越好。比如:領導對員工說,我需要透明度。這個表述就比較含糊,如果這樣說:我希望你每一封郵件都抄送我。這個表述就比較清晰。越清晰的請求,越能得到有效的執行。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幫你建立良好的溝通通道
    也許是時候換一種溝通方式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了一種溝通方式,即如何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來減少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帶來的痛苦。4、請求提出具體的請求,越具體越好;請求對方的反饋,確保我們的意思與對方的理解相同。當對方給予反饋時,我們要表達自己的感激;如果對方不願意反饋,剛要耐心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 《非暴力溝通》——兩句話四個步驟輕鬆搞定優質溝通
    而人際關係不好往往源於溝通的問題。很多時候你都會發現明明是為了對方著想想要對方更好,但是溝通的時候並沒有正確表達,從而導致心生芥蒂,關係破裂。溝通能力強的人,別人聽他說話就是一種享受,不會溝通的人,總是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古語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中「隱蔽的暴力」比「身體的暴力」更加對人有傷害。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減少語言衝突帶來的痛苦呢?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那麼到底該怎麼來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呢,結合理解和實踐,圍繞「我觀察到了什麼,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種需要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的請求是什麼,希望自己或他人怎麼做。」l 你的孩子在學習中表現拖拉,你有沒有大喊大叫?l 你真的了解孩子的長處嗎? 1、在觀察中要區分觀察和評論。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關鍵環節,觀察一定是客觀的,不是評論性的,是對事不對人的觀察,是不加分析的觀察,是「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不是絕對化的評論。
  •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這樣說話將會讓你事半功倍 ​
    有網友評價,生孩子是你本能,教育孩子確是本事。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的一句話,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這都是為你好;工作中上司的一句,你怎麼這麼沒有用等等。暴力溝通,對已對人都是一種傷害。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與他人去作比較。」說話雖然不花錢,但說話的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人與人的隔閡是怎麼來的?就是說著說著就來了。
  • 按這四個步驟去溝通,就能與家人做到非暴力溝通了
    女人一聽就火了:我從早上到現在,收拾完屋子帶孩子,哄孩子睡覺後就洗衣服,洗完衣服後地還沒拖完孩子就醒來了,就繼續帶他,到現在一口水都沒有喝,你也不知道幫幫我,進門就知道牢騷……男人也來了情緒:我就說幾句你還沒完沒了了,趕緊做飯去!女人一屁股坐沙發上:想吃自己做,我才沒功夫呢,渾身都散架了……類似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在家裡經常上演?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如果你曾被語言所傷,如果你也曾因不慎言語,傷害過自己的孩子和下屬,如果你的表達總是讓別人聽不進去……我們建議你一定要好好閱讀本文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心理學8大職場溝通策略,助你升職加薪,官運亨通
    在現實生活中雖沒了暗器,但卻有比暗器更能殺人與無形的說話方式,簡稱為「言」。言之利器不亞於世上任何最鋒利的武器。不當的說話方式,能激發一個人身體裡面的憤怒、自卑、焦慮等悲觀情緒,嚴重一點可能還會引發犯罪和輕生。這種激發人負面思維能量的說話方式,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把它叫做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而他的媽媽卻冷冷的回應:「聽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父母完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較,做非常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它是把對方和別人進行比較,這種不恰當溝通方式是對人自尊心極大的傷害 。記得在《少年說》節目中,曾看到一個女孩哭著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看不到?而她媽媽卻冷冷地回應:「依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在開口之前,父母要學會自我甄別,拋開這四種條件反射的暴力語言,才能讓親子溝通更順暢、更真誠。然而,僅僅學會辨別,還遠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通過具體的行動,踐行「非暴力親子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 《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而他的媽媽卻冷冷的回應:「聽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父母完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較,做非常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
  • 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溝通
    然而,「笨死了」「就知道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一點兒不討喜」卻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係。如何用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給人許多啟發。異化的溝通忽視彼此感受和需求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傑斯,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
  • 《非暴力溝通》如何才能好好說話不動氣,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最近,在辦公室聽了很多」糾紛「,與其說糾紛,但不如說人們不會好好說話,做不到溝通。比如:前兩天有個老人來找領導問他的補助金怎麼沒有到帳,兩個人只要平心靜氣地就能解決問題。結果,老人再抱怨怎麼沒到帳,而領導說這部分錢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出帳了,沒到帳怎麼會出去了呢。經過一番理論,最後領導為老人提供了一個當時為他打款的帳號,讓他去銀行或者回家找自己的卡對應,這才把問題給解決了。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其實只要大家好好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可大家寧願選擇相互抱怨和傷害,也不願坐下來談談。
  •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教會家長不再與孩子「相愛相殺」
    當我讀到這本《非暴力溝通》,很多困惑瞬間明了,原來很多家長之所以跟孩子整天吵吵吵,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非暴力溝通被稱為「愛的語言」,當我們學會用「愛的語言」與孩子交流,收穫的也一定是孩子給我們的愛。下面我將結合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例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兒,談談我讀本書的收穫——首先,要明確「暴力溝通」是怎麼來的?它有四個因素,請看案例:當孩子問:「媽,我上完今天的網課,搜個電影看,行嗎?」你會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