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2020-12-20 聽雨說名人

事實上暴力溝通是對人的一種傷害

曾經看過一則泰國的新聞,有一對父子,因為小孩子玩遊戲沒幫父親做事情,父親一怒之下掏出上過膛的槍放在兒子面前。就在父親轉身的瞬間,兒子真的朝自己的腦袋開了槍。

這讓孩子感受不到任何的來自父親的愛和溫暖,他用死來向父親進行最後的控訴。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家庭成員之間不懂得溝通技巧,那麼很容易以悲劇收場。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暴力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打開對方心靈的一把鑰匙

親子間良好溝通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那麼暴力溝通到底有哪些方式呢,我們逐一來分析。

生活職場中常見的4種暴力溝通形式

1、道德批判

道德批判就是我們用自己現有的思維模式去批判他人,只要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就是不對的。

在電影裡《搜索》當中,公司白領葉藍秋在被查出患有癌症後,心情不好,脾氣變得喜怒無常。一次她坐公交時因為沒有給一位大媽讓座,結果這件事被媒體曝光,把她推到風口浪尖上,用道德綁架她,最後她不堪重負選擇跳樓結束了自己寶貴而年輕的生命。

這個例子中的葉藍秋身患重症,內心是脆弱的,這可以理解。但她沒有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醫院治療和心理問題疏解的方式,把情緒積壓在心裡,再加上外在的壓力無法承受而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

給老人讓座的女士和老人良好溝通

給老人讓座的女士和老人良好溝通

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因為沒有讓座而把人推到道德的制高點這行為也是太過了。公交座位每個人都可以坐,並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年輕人必須給老人讓座的義務。這些都是不懂得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導致悲劇發生的。葉藍秋完全可以指出自己不讓座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老人時間多可以錯開上下班高峰期,避免因為座位的事而引發一些沒必要的事端。

2、進行比較

他是把對方和別人進行比較,這種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是對人的自尊心極大的傷害。

記得在《少年說》節目中,曾看到一個女孩兒哭著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而他的媽媽卻冷冷的回應:「聽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父母完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較,做非常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那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我行為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非常強,自己做什麼都得不到鼓勵和欣賞,從而破罐子破摔。

親子間的不良溝通方式,讓孩子煩躁不安

比較的批判方式,是破壞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

這種比較的批判方式,無疑是破壞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

但與人溝通時,我們常常這樣不問青紅皂白就妄下斷言。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判定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處理方式必然不同。基層就是採用了暴力溝通中,盲目進行比較,從而不能解決我的真正需求。

3、迴避責任

當我們和他人說「不得不」的時候,此時溝通的雙方都容易被傷害。人一旦意識不到自己是身體的主人時,往往會做很多可怕的事情。

面臨上級讓你加班的命令時,你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痛苦、煩躁、不耐煩……反正就是很委屈、很不爽吧。自己是不想加班的,但是領導讓自己做,自己不得不做。這是我們的理由吧。那能不能向領導說自己不想加班呢?不敢說,怕丟工作,對吧。那這個時候是不是我們就面臨了一種選擇:是選擇加班、承擔責任呢;還是選擇不加班不承擔責任呢?其實不論選擇哪個,都是我們自己做出的決策,是我們自己做出的決策,後果就會有我們自己承擔,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決策帶來的結果。那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痛苦就會減少很多。

事實上,「不得不」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內心施加的一種壓力,有些事說出我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覺,有時候就能轉變這這種想法,減少內心的痛苦。

4、強人所難

它通常是指強勢的一方把個人的意願強加於他人身上。

比如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品學兼優又聽話,學習上不用父母操心,媽媽宋茜還是對女兒各種控制,什麼事都要替女兒做主。

因此想考自己感興趣的南京大學,可宋倩非逼著女兒考清華北大,最後導致英子患上中度抑鬱症,欲跳海自殺。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學的弟弟從北京一所高校畢業後,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福利待遇都挺好,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0元左右,但他父母覺得工作不穩定,堅決要求他回家考公務員,每個月收入只有4000元,他不願意回家,但又不想違背父母的意願,他非常糾結而痛苦,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他經過仔細分析,回到家鄉有穩定的收入,但在那樣沒有任何挑戰性的工作裡,他會漸漸的迷失自己,變得沒有目標,渾渾噩噩的生活,那不是他想要的。

最後他留在了上海。每一天都比較忙碌而充實,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有價值的,現已經升任部門經理,並且在上海按揭買了房準備結婚呢!

這就是在暴力溝通中強人所難的典型案例,只有我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想要的什麼,且有效的去溝通,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以上這4種暴力溝通方式,屏蔽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愛,會給人帶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會以付出生命為代價。那有沒有一種方式,既能達到溝通的效果,又不會傷害到彼此呢?有的。

暴力溝通無時無刻發生在我們身邊,它帶我們帶來……影響,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做到非暴力溝通。

01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

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是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他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既能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

同事跟我說了個故事:她女兒數學單元測驗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績,她先生 和女兒都很開心,先生說起自己上初中時成績很好,經常考第一,還經常發了朋友圈。同事想起她先生以前上學時成績很好,她便會潑冷水說:「那時學習成績好有什麼用,現在你都沒在學習,很少看你看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工作了也得學習啊……」

她就像老媽教訓兒子一樣,滔滔不絕的說教,然後他一言不發,或者很敷衍地說:「是的,現在也得學習,多看書。」這樣整個氣氛就在她的一言堂中變得凝固和無趣。

第二天她及時調整自己了,不再破壞氣氛,而是採取了鼓勵和讚揚的方式,她先生也很開心這樣的聊天方式。

」服軟「的溝通智慧

夫妻間的良性溝通有利於增進感情

由此可見,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最後的交流氛圍會大不相同。這並不是要讓我們專挑好聽的話來迎合和奉承對方,而是要學會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他當下的感受,學會積極關注,而不是消極關注和抬槓。

(1)學會觀察,可以讓我們在說話過程中客觀的交流,有利於關係的經營。

它要求我們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客觀的進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觀臆斷,不能把觀察和評判混為一談。

一個生活中的案例:在小區散步,看到寵物的大小便,業主的好心情一掃而光,變得煩躁,甚至口出埋怨:「主人會不會教呀,不會教就別養,沒素質,真煩人」、「物業也不管管,幹什麼吃的」

看了《非暴力溝通》後,我發現這是在將寵物主人、物業進行分類,把對方歸為不負責任、沒素質的人,很可能會讓雙方陷入是非之中。所以要解決溝通的首要問題就是通過觀察客觀的描述事實經過,不能添油加醋,導致溝通不暢。

(2)學會正確表達感受,有助於我們表露情感,讓他人明白我們的需求,讓溝通更順暢。

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並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戀人吵架時,常會說你不愛我了。這其實是想法而不是感受,表達感受可以這樣說:「你剛才的行為,讓我很傷心。」

處於單親家庭中母親罹患癌症,長期失業的服務對象在與母親發生言語衝突後告知社工,「我不想出去上班,可是又一定要出去,我現在不知道我該怎麼做了?我該怎麼辦?」對此,青少年事務社工可引導服務對象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即痛苦與矛盾,這樣才能讓失業對象有表達出感受的欲望。幫助他走出困境。

(3)說出真實的需求,這樣既客觀陳述了事實,我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就能讓伴侶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表達完成感受後,分辨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比如在《圍城》中,方鴻漸在孫嘉柔生病時,和朋友趙辛梅出去吃飯。方鴻漸剛一回來,孫嘉柔就陰陽怪氣的說:「你也知道出去了好半天麼?反正好朋友在一起,吃喝玩樂,整夜不回來,也由得你,我一個人死在旅館裡都沒人來理會。」

孫嘉柔本意是想讓方鴻漸陪自己,問她這樣含沙射影地說話,並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她這樣:「你從7點鐘開始出門,深夜才回來,我一個人在家裡感到很孤單,我生著病,需要你的陪伴。」

(4)清晰而詳細的表達請求,更能得到有效的執行

比如:我希望你能讓我做自己。

這個表述就比較含糊,如果這樣說:我希望你能各方面都支持我。這個表述就比較清晰。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語氣,免得被別人誤以為是命令。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女士談道:「我請我先生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三個星期後,他和我說,他已經報名參加高爾夫球比賽。」這位女士說出了她不想要什麼——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說清楚她想要什麼。於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請求想要得到積極的回應,應該越具體越好。我們要清楚的告訴對方,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我們不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會感覺很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表達什麼,這樣請求還容易引起反感。

這四個要素,是我們人際交往的指路明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演練,當然通過這4個步驟來表達和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

(1)良好的溝通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溫度

卡爾.羅斯傑曾說過: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品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

所以在傾聽時,我們要放下內心的批判和想法,以一顆同理心,全身心的去感受對方,去體會對方的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

其次,在聽完他人的表達後,我們要及時給予對方真誠的反饋。

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關注對方的情緒。

暴力溝通後抓狂的行為

溝通的同時要注意對方的情緒

(2)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完成。

如果在家庭中,我們懂得好好溝通,就能營造出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

如果在工作中,我們能做到謙遜有禮,進退有度,就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

如果我們能與自己好好相處,好好溝通,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遵循非暴力溝通原則,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懂得如何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就是一個神奇的魔法棒,他能把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我們專注於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讓愛自然流露。

(3)溝通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的溫度

正如海蘭博士所說:「每一個你遇到的人,其實眼裡和心裡都寫著:請看見我,請喜歡我,請關心我。你深切的知道這個秘密時,你就知道了如何與他人溝通了。」

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用非暴力方法進行有效的溝通。

希望我們都能正確的使用非暴力溝通技巧,真正的實現愛自己,愛生活。

總結: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能夠: 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非暴力溝通》封面

多一點真誠,少點套路,良好的溝通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2、進行比較他是把對方和別人進行比較,這種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是對人的自尊心極大的傷害。 記得在《少年說》節目中,曾看到一個女孩兒哭著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這種比較的評判方式,無疑是破壞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迴避責任是第三種暴力溝通方式。它淡化了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這種溝通方式,只會讓別人不再信任你。第四種暴力溝通方式是強人所難。它通常是指強勢的一方,把個人的意願強加於他人身上。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比如:父母會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種方式的基礎是性惡論,源自等級社會或專制社會,同時也支撐著它們。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語言暴力從哪兒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某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雖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忽視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最終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暴力溝通:道德評判,以自我為中心。
  • 《非暴力溝通》如何才能好好說話不動氣,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最近,在辦公室聽了很多」糾紛「,與其說糾紛,但不如說人們不會好好說話,做不到溝通。比如:前兩天有個老人來找領導問他的補助金怎麼沒有到帳,兩個人只要平心靜氣地就能解決問題。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其實只要大家好好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可大家寧願選擇相互抱怨和傷害,也不願坐下來談談。我一直在想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怎樣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不好好說話其實也是一種暴力,那麼暴力從哪兒來的呢?
  • 《非暴力溝通》 | 你的溝通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這是我們一起共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十天,也是最後一天了。說實話,我有點捨不得結束這個分享,關於如何好好說話的話題,我可以跟你聊上十天十夜,因為,這是我的職業。親愛的朋友們,難受低落的時候,收起評判的欲望,不要對自己說語言暴力,把關注點放在需求上,你需要做些什麼改變,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如果你能這樣做,任何的困難都抵擋不住你。真的很希望非暴力溝通能夠給你巨大的魔力,讓你找出你內在的力量和美。
  • 《非暴力溝通》:職場人不能不學的說話技巧
    有的人評頭論足、口無遮攔,我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粗魯無禮;有的人拘泥墨跡,支支吾吾,我們又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呆板僵硬。除此之外,喋喋不休、頤指氣使、自私自利、肆意詆毀、冷漠無情……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會讓我們不愉快和不舒服,甚至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爭鬥。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教會你最佳溝通方式
    那麼,應當如何避免這種暴力的溝通方式,採用非暴力溝通的形式呢?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他在工作中,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解決了很多人的心理問題。並且通過一套有理論有實踐的非暴力溝通方法,讓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 《非暴力溝通》正確的溝通教育方式,教你如何說好話
    語言是窗戶,聽了你的話,我仿佛受了審判;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辯;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嗎?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癒。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的語言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有些語言真的是可以剝奪人可貴的生命的。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講述了多種溝通方式,按照它這種溝通方式來談說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助人、讓愛融進生活當中。
  • 《非暴力溝通》丨你溝通的方式,暴露了你的情商
    今天是我們一起共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天,從現在開始我就要開始按部就班的剖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精髓。 如果你能掌握好它,你不僅可以抵禦別人對你的暴力語言和難聽的數落,打造屬於自己內在的那個強有力盾牌,而且也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名非暴力的溝通者。當情緒馬上要戰勝你的理智的時候,你如果能稍微區分一下事實和觀點,你就會很好的勝任這個溝通。但是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我好像沒有標準呀。
  • 《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成年人最高級的養生之道
    盧森堡博士由此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也就是說,非暴力溝通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它只是一種說話的方式。我們要做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非暴力溝通》——如何好好說話
    然後我就問了「你想表達什麼意思?」然後她也沒有回答我。我猜,她可能想表達這幾個意思:1.你很懶。2.你應該把垃圾袋換一個新的,把舊垃圾扔掉。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非暴力溝通》,裡面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而也正是看了這本書,妹妹放牙具的杯子,堆積了半杯水發臭了,放在衛生間裡,我看到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後來還是幫她洗好了杯子。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1.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是費盡了心血,只是因為方式不對就換來的是孩子更加嚴重的沉默和對抗,這難免讓父母愁壞了頭,那麼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不妨試試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改變思維,提升自我認識的方式,更有效的與孩子相處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越是脾氣暴躁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是越是困難,孩子對他們的語言也越是漠然,而脾氣越是溫和的父母,不僅夫妻關係越加和諧,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孩子與他們的溝通也更加順暢。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
  •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這樣說話將會讓你事半功倍 ​
    暴力溝通,對已對人都是一種傷害。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與他人去作比較。」說話雖然不花錢,但說話的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人與人的隔閡是怎麼來的?就是說著說著就來了。>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家長應該掌握的非暴力溝通方式。
    應該如何化解這樣的溝通困境呢?今天我們來共同分享一個溝通方法,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思維方式的轉變,提升自我認知,家長們可以嘗試學習運用更有效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會提高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效果,改善親子關係。
  • 非暴力溝通 ②|愛自己的人,才會好好說話
    回顧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馬歇爾·盧森堡的作品《非暴力溝通》。昨天我們知道了異化的溝通方式讓彼此互相傷害和疏遠。那麼怎樣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表達內心的需要和願望,更好與人溝通呢?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此外,非暴力溝通還對表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以及觀點的詞語作了區分。
  • 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如果你曾被語言所傷,如果你也曾因不慎言語,傷害過自己的孩子和下屬,如果你的表達總是讓別人聽不進去……我們建議你一定要好好閱讀本文。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十分鐘讀完《非暴力溝通》|教你正確表達愛的溝通方式
    你脫口而出的簡單話語,到了別人的耳朵裡可能就是一根又一根的刺。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今天嘮叨就帶你看如何正確的表達愛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有這樣一種溝通方式:它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但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於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我們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