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2021-02-23 阿米巴經營學堂

| 前  言 |

你是否聽過一個媽媽,對孩子說:「你真的笨死了,我還能指望你做什麼!」

你是否聽過一位領導,對下屬說:「你一天到晚遲到,還想不想幹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語言的暴力,如指責、嘲笑、否定、說教、貼標籤,無所不在。

如果你曾被語言所傷,如果你也曾因不慎言語,傷害過自己的孩子和下屬,如果你的表達總是讓別人聽不進去……

我們建議你一定要好好閱讀本文。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倡導,在交流過程中,通過專注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減少爭辯和對抗,培養彼此的尊重與愛;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繫並促進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

來源 | 泰普洛領導力(ID:Taplowleadership)

全文共計4498字,預計5-6分鐘 

01

四種常見暴力溝通

總有一種曾傷害你

「我相信,人們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

語言暴力從哪兒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某些語言和表達方式,雖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忽視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最終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暴力溝通:道德評判,以自我為中心

道德評判是指我們拿自己的尺子來評判人,一旦別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對的。

近日,一名網友在楊麗萍視頻下的評論火了。該網友站在所謂道德制高點,指責楊麗萍作為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

這種帶刺言辭是自私而荒謬的,說話的人想要極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第二種暴力溝通:進行比較,會對人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


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曾有檔《少年說》的節目,一個女孩哭著控訴自己的媽媽:「為什麼你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永遠看不到?」

臺下的媽媽一臉冷漠,義正言辭:「我覺得你的性格需要打擊,不然你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就要推一把。」

這位媽媽的動機可能是好的,但這種比較的評判方式,無疑暴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第三種暴力溝通:迴避責任,它會淡化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不得不」「公司規定」「領導說的」,這樣的開頭,都是迴避責任的表現。

「這不是我的本意,是領導讓我這樣做的」。這樣的說法會淡化你的責任感,久而久之,你會失去信任。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要學會一人做事一人當,多考慮對方的感受。

第四種暴力溝通:強人所難,它把個人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

強迫他人按照我們的期待生活,那是在試圖去馴化對方。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藏著威脅,這意味著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

比如:父母會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種方式的基礎是性惡論,源自等級社會或專制社會,同時也支撐著它們。

以上這四種暴力溝通方式,屏蔽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愛,會給人帶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會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02

非暴力溝通:

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的溝通問題

那麼,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能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總結為一個萬能句式,讓你輕鬆實踐非暴力溝通: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非暴力溝通

還是一開頭的兩個場景,我們嘗試一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對話:

看到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把玩具都扔在地上,我有點生氣,因為媽媽喜歡整潔,你現在可以把玩具重新放進玩具櫃嗎」?

員工總是遲到,上司可以這樣說:「這周你遲到了3次,我感到不解,因為我擔心你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和我解釋一下嗎」?

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會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01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它要求我們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客觀地進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觀臆斷,不能把觀察和評判混為一談。

比如說:「員工遲到」是觀察;而「他真是一個懶散的人」就是評論。我們很多人說話都習慣帶有個人評判,這種不客觀的溝通方式,非常不利於關係的經營。

02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


說出一些行為,代替你內心產生的感受,很多人並不擅長這一點。比如情侶吵架,常會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了。這其實不是感受,而是你的想法。表達感受可以這樣說:「你的行為,讓我很不安。」

表達感受需要練習,你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詞彙庫。這樣有助於我們表露情感,讓他人明白我們的內心感受,從而更了解我們的需求。

03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要素是:需要


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在表達完成感受後,我們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指責、批評、評論往往暗含著期待。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求。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人的成長一般會經歷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第二階段是「面目可憎」,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第三階段是「生活的主人」。

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04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


請求想要得到積極的回應,應越具體越好。比如:領導對員工說,我需要透明度。這個表述就比較含糊,如果這樣說:我希望你每一封郵件都抄送我。這個表述就比較清晰。

越清晰的請求,越能得到有效的執行。與人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說出請求時,我們還要注意語氣,免得被別人誤以為是命令。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們人際交往的指路明燈,我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演練,藉助這四個步驟表達和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和人際關係。

03

除了萬能說話公式

還有四個溝通好習慣

非暴力溝通是一個神奇的魔法棒,它能把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既能與他人和諧相處,也會懂得如何愛自己。

除了萬能說話公式,盧森堡博士還給了我們4個溝通的好習慣:

01 帶著「同理心」去傾聽


卡爾·羅傑斯曾這樣描述被傾聽的感受: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

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傾聽的目的是為了體察他人感受和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同理心」。現任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就是一個將同理心運用到極致的人。

謙遜溫和的薩提亞擁有寬厚的性格,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卻有能力的人,通過愛和包容能夠達成一切,這讓他擁有了越來越強的同理心,而薩提亞也用這種同理心文化刷新了微軟。

薩提亞還在公司內部倡導非暴力溝通,要求高管們人手一本該書。2018年,微軟重回全球市值榜首,薩提亞功不可沒。

怎樣做到同理心呢?無論別人用怎樣的詞語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02 充分表達感激,而不是讚美


很多人認為,讚揚在企業管理中很奏效。但試想,一旦意識到經理讚揚的目的只是為了操縱他們,此類讚揚還能發揮作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而不是讚美,並平和地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感激。

比如,「你真厲害啊」,這樣的稱讚顯得比較敷衍。你可以這樣對同事表達感激,「看到你做的PPT,畫面精緻,邏輯清晰,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幫助我對項目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很高興,謝謝你!」

當別人表達感激時,人們通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自我膨脹,相信自己比別人優越;另一種是假謙虛,否定別人的欣賞。要學會接受別人的感激,不要那麼謙虛,因為你沒有那麼偉大。

03 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非暴力溝通不會勸你不要生氣,接受現實,而是主張深入地了解憤怒,充分表達內心的渴望。憤怒是我們的思維造成的,它會提醒我們,有哪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總認為,是別人讓我們生氣的。但是,生氣的原因其實在於我們的想法,也就是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

比如,如果你有潔癖,那麼舍友的邋遢行為會引起你極大的憤怒,但如果你也一樣不拘小節,自然就注意不到舍友的行為,更別提引起你的憤怒了。

因此,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就是,停止歸咎於他人,關注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的五個步驟是:

Step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不做。

Step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讓我們生氣了。

Step3:體會自己的需要。

Step4:傾聽對方的需要。

Step5: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在剛開始運用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時,我們可以把節奏放慢些,在說話前先想一想,有時,我們甚至可以停下來,什麼也不說。

04 培養對自己的愛,明確自己的需要


盧森堡博士說,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愛護自己。培養對自己的愛,第一步就是要明確自己的需要,丟掉「應該」兩個字。

「我應該減肥了」,「我必須戒菸了」,我們一邊認為自己「必須」做什麼,又一邊不停找藉口不那麼做。這讓我們的行動,很容易成為一種對命令的服從,而不是對自我需要的關注。如果一個人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個人成長也將受到約束。

當你所有的行動都建立在自我需求上時,你會發現無論出現了憂傷、恐懼、挫折還是其他情緒,它們都能成為你滿足自我需要和追逐夢想的動力,而不會因為失敗而陷入自我憎恨。

最後,我們以當代作家瑪麗安·威廉森的金句來總結:

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我們不夠完美,

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無比強大。

我們的光明,

而不是我們的黑暗,

讓我們心存畏懼。


當我們讓自己的光芒閃耀,

無意中我們也允許了他人散發光芒。

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中解放出來,

我們的存在,

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

| 版權說明 |

1、參考文獻:

-《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著,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公眾號:十點讀書)

- 樊登讀書:非暴力溝通

- 《微軟低調走向7000億,新CEO領導力的獨家心法:同理心》

2、內容編譯:泰普洛領導力Ivana張婷,實習生張露瑤亦對本文有貢獻

3、如需轉載,請加小編微信invana,進轉載群;後臺回復「轉載」,看轉載詳情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倡導,在交流過程中,通過專注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減少爭辯和對抗,培養彼此的尊重與愛;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繫並促進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這種帶刺言辭是自私而荒謬的,說話的人想要極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忽略了別人的感受。第二種暴力溝通:進行比較,會對人的自尊心造成極大傷害。我們很多人說話都習慣帶有個人評判,這種不客觀的溝通方式,非常不利於關係的經營。2、非暴力溝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說出一些行為,代替你內心產生的感受,很多人並不擅長這一點。比如情侶吵架,常會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了。這其實不是感受,而是你的想法。表達感受可以這樣說:「你的行為,讓我很不安。」
  • 關鍵對話四|一條對話公式,解決了我90%溝通問題
    有時候儘管道理我們都懂,但當我們真的要開口說話時,又會存在很多風險。正如前面內容提到的,對話內容越是關鍵和重要,我們做出正確表現的可能也就越小。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提高自己的表達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當我們堅信自己觀點是正確的時候,你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看法嗎?希望在今天《關鍵對話》的內容分享裡可以給到你更多的啟發。
  • 溝通的藝術:4則心法1條公式,解決90%親子溝通的難題
    暴力溝通,不只體現在語言暴力上說到暴力溝通,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打罵」。但其實,日常親子間的暴力溝通,不只體現在肢體和語言上,還體現在其他「隱秘的角落」。比如:「媽媽現在不想跟你說話!」「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到底做錯了什麼?」「你這樣到處亂跑是想幹什麼!被拐賣了怎麼辦?!」
  • 不會說話,說話臉紅,這三本溝通書單解決你的問題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往往離不開溝通這兩個字。不是你天性靦腆,而是,沒有人教會你,該如何去別人有效的溝通。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敢跟別人說話,尤其是異性,一說話就感覺臉紅心跳。下面我就推薦三本關於溝通方面的,工具書。他們就像一個老師一樣教你如何說話不冷場。
  • 高情商說話的整體套路公式
    高情商說話屬於口才套路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這節課開始,我將會把口才套路學中有利於大家快速實現高情商說話的套路,和大家集中做一個分享。我相信只要您認真學習,您會迅速變成一個說話高情商的人,結果會遠遠超過您的期望!好,廢話不多說,馬上開始今天的講解:高情商說話的整體套路!
  • 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三種公式解決植樹問題
    在公務員考試中,有一類植樹問題,這種題目沒有什麼花哨的解題技巧,而是利用對應的公式便可以很容易的解答,那麼,接下來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專家就幫考生總結一下植樹問題所用到的公式以及怎麼應用。
  • 顧客讓嬰兒遊泳館員工生氣,這麼解決溝通問題
    開一家嬰兒遊泳館,要接待各種各樣的顧客,有好說話的也有不好說話的,甚至有讓人生氣、吵架的情況出現,這主要是溝通方式不對讓顧客覺得難以接受,作為服務行業的人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這樣在接待不同的顧客才能讓她們都滿意,今天嬰遊網就為大家講述合理溝通方式是如何解決嬰兒遊泳館客訴問題的。
  • 用圖片交換溝通,孩子從此不會說話?
    在孩子沒有溝通手段,不會溝通的情況下,一味逼迫孩子學說話,好比是逼著孩子只能走一條獨木小橋,而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選擇。說話,當然是我們希望孩子學會的,這是我們人和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常見方式,口語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書面語言學習。孩子不會說話,在旁人看來就「不正常」,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正常」,所以,全力以赴讓孩子學說話,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 都市話題劇破題出新,《好好說話》如何說透「溝通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說話,話應該怎麼說,儼然成為了一門顯學。文娛產業最擅長從生活中捕捉熱點:隨手打開書籍購買的網站,以「高情商說話術」「溝通的藝術」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跳出的書目十幾頁都翻不完;「幫大哥」「調解員」的身影頻頻閃現小螢屏,溝通調解類訪談節目成為解決街坊鄰裡、姑嫂妯娌之間矛盾的有效出口。相比之下,面向大眾的劇集落後了。
  • 你真的會溝通嗎?不要以為說話就是溝通,這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隨著年紀的慢慢地長大,雖然家人、朋友都在身邊,溝通方式也越來越方便,一個微信語音,一個微信視頻就可以跟對方聊天。但是,最難得的卻是能有一個人願意安靜地聽你說話。一天晚上,同事給發來一條微信,上面寫著:「你有時間跟我聊天嗎?我快要氣炸了。」
  • 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從本質解決溝通不暢
    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乃至於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溝通都是不可避免的。良好的溝通無疑令雙方愉悅,且能提高辦事效率。因此,也就不奇怪市面上關於提高溝通能力的書籍和課程比比皆是,以至於太多人把善於溝通等同於高情商,甚至要專門學習如何好好說話。
  • 愛因斯坦都沒解決的鏡頭難題,被一個墨西哥博士生用一條公式搞定
    經常玩相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問題:即使是用最嚴格的規格製造、價格最貴的鏡頭,也避免不了「框架中心拍出來可能比較鋒利,而角落和邊緣卻稍微差一點」的情況。這個問題在各類光學設備上存在了已經有近千年,一直被視為一個無法解決的毛病,不過最近一位墨西哥物理學家發明了一道公式,據說足以掀起一場鏡頭製造業的革命。理論上,一個曲面鏡頭是可以改變所有通過的光射線的路徑,從而形成我們熟知的焦點,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數量關係:基本公式解決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是各個省市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高頻考點,考察內容非常多,涉及的分支非常龐雜,令廣大考生朋友望而卻步,但是行程問題很多都與其基本公式相關。掌握了基本公式解題,再慢慢在拓展到其他題型就會容易很多。首先我們來看行程問題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用基本公式解決行程問題。【例1】一列火車要通過兩座大橋。
  • 《非暴力溝通》:這個溝通公式一定要知道!
    在生活中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有時候說一個人情商高,其實就是對方會講話 。 能好好講話,會好好講話,可以讓你工作生活中都順遂不少! 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最容易發生摩擦,因為經常接觸,這都是難以避免的。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不說話的溝通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日常溝通中,語言傳遞的信息量有多少呢?100%?90%?80%?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arabian)教授,在1971年做了一個研究,發現了人們在溝通中信息傳遞的「55387」規律。「55387」是什麼意思呢?
  • 從說話到溝通:社工式說話訓練
    總有人說「溝通是一門藝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效、有愛的與人溝通確實對我們幫助很大。而作為一名社會工作的學生,如何溝通更是一項必備技能。從課堂上的一次討論,再到與暴怒閨蜜、難過的母親的多次溝通,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溝通能力進階之路。 在一次專業課中,老師提出一個課後討論話題:什麼是「會說話」?什麼是「不會說話」?
  • 小學教育:這個90%小學生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解決
    我將給大家總結一下常見的「火車過橋」問題解決方法,整件商品都是乾貨,一定會讓你豐收的。(1) 旅行問題的基本公式距離=速度×時間總距離=平均速度×總時間;(2) 遭遇、追逐與問題速度和X遭遇時間=遭遇距離速度差×追蹤時間=追蹤距離;
  • 一條公式解釋:產品的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文章嘗試用一條公式解釋產品競爭力的定義。不妨看看,或許對你有所啟發。確定自己的細分市場後,我的新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與競爭產品以及替代品較量,獲得自己的生存之地。新產品的競爭能力往往直接決定著最終的成敗,可是怎麼預判誰是我的競爭產品?產品的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 溝通的重要性:有情感問題大概率是因為你不會說話
    知乎有個萬贊答案,99%的親密關係問題都是溝通不佳導致的,我不能贊同更多。來找我做情感挽回的人也有千兒八百了,他們遇到的問題可以分成兩種,現實問題和溝通問題。而現實問題走到影響兩個人感情的地步,往往不是現實問題本身,而是溝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