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這樣說話將會讓你事半功倍 ​

2020-10-20 朱子專欄

文/朱志偉


《少年說》節目中,自殺被救來的女孩,哭著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而她媽媽卻冷冷地回應:「依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有網友評價,生孩子是你本能,教育孩子確是本事。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的一句話,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這都是為你好;工作中上司的一句,你怎麼這麼沒有用等等。暴力溝通,對已對人都是一種傷害。

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與他人去作比較。」

說話雖然不花錢,但說話的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人與人的隔閡是怎麼來的?就是說著說著就來了。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1、觀察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觀察和評論區分來講,而不是混為一談。

什麼是觀察?觀察就是我們看到了什麼,什麼人在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這就是觀察,比如「他在過去的一周中一次也沒有接孩子放學」。

什麼是評論?評論就是我們出於自己的想法形成對他人的觀點和評判,比如「他不是一個好爸爸」。

另外,在溝通中,「每次、曾、總是、從不、經常、很少」這類詞,也很容易混淆觀察和評論,需要謹慎使用。

在溝通中,如果我們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將評論視作觀察,那麼我們的溝通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和評判性,容易引起對方的反駁和攻擊,使得溝通失敗。而如實的準確的描述觀察,更有利於溝通進行。

2、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體會和表達感受。這裡面也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區分感受和想法。妻子說「我覺得他不是一個好爸爸好丈夫」,這其實是想法,不是感受。感受是「我有些失望、沮喪、憤怒、傷心」。

當我們在說「我覺得」,我們往往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因此這時用「我認為」也許更加恰當。

還有些詞表達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得不到支持、被利用、被拒絕、被欺負、被拋棄等等。

然而,體會和表達感情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生性內斂的中國人。但是在家庭、生活、工作中,表達感情非常有助於解決衝突,促進溝通和情感。

為了能夠更好地表達感情,我們可以搜集表達感受的詞語,編制自己的詞彙表,並關注日常情緒,嘗試進行表達和描述。

3、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需要。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我們自身,在於我們自身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通過了解我們的需求、願望、期待以及想法,我們不再指責他人,而承認我們的感受源於自身。

4、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幫助。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請求他人的幫助。

首先,要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很難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為了能達到具體的請求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明確我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比起「我想他能幫我」,「我想要他幫我把孩子的玩具整理好」更加具體和明確。

其次,明確談話的目的。

有些人也許會說,「我沒有什麼請求,只是隨便聊聊。」然而,我們在和另一個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希望有所回應。

也許,我們想要的只是他人的理解——我們希望有人傾聽並了解我們的處境。

或者,我們期待的是如實的反饋——我們想了解他人的真實想法。

當然,有時我們希望他人採取某種行動。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表達越清楚,我們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

最後,請求反饋。

我們的意思和別人的理解有時可能是兩回事,如果無法確定對方是否已經明白,我們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饋。有時我們可以問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嗎」,有時候我們希望對方可以充分表達他的理解。

在表達完成感受後,我們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需要。

這樣既客觀陳述了事實,又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就能讓伴侶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圍城》中,方鴻漸在孫嘉柔生病時,和朋友趙辛楣出去吃飯。方鴻漸剛一回來,孫嘉柔就陰陽怪氣地說:「你也知道出去了好半天麼?反正好朋友在一起,吃喝玩樂,整夜不回來,也由得你,我一個人死在旅館裡都沒人來理會。」

孫柔嘉本意是想讓方鴻漸陪自己,但她這樣含沙射影地說話,並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

如果她這樣說:「你從7點鐘開始出門,深夜才回來,我一個人在家裡感到很孤單,我生著病,需要你的陪伴。」



語言就是人的思想外衣,一句話就會暴露你人生的全部底色,把無聊孤獨掛在嘴邊的人,往往並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傾聽,而是他們願意說別人不願意聽也不願意懂。如果人們穿衣服是為了讓自己更漂亮,那麼非暴力溝通就是潤物細無聲音,讓你做事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最終告訴我們的是探索人們背後的需求
    這一周我們共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雖然之前也了解過,但是還是推翻了很多我的固有模式。讓我重新認知了什麼是非暴力?什麼是更好地溝通?一、回顧總結今天我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從非暴力溝通的一些感悟。第四節,我們學習了怎樣用非暴力溝通愛護自己,以及表達自己的憤怒。第五節,我們學習了怎樣用非暴力溝通避免傷害,表達感激,以及重獲生活的熱情。在詳細看這本書之前,我知道傾聽很重要,溝通更重要。
  • 《非暴力溝通》丨你溝通的方式,暴露了你的情商
    今天是我們一起共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天,從現在開始我就要開始按部就班的剖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精髓。你也可以翻開第34頁,作者為你設計了一些練習,讓你更好的區分評論和觀察。 接下來我想說一個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一種語言習慣。我們在說話的時候,總是喜歡說出這樣的話,看似好像沒有難看的字眼,不過真的很傷人。這句話就類似:「你怎麼老是這樣?
  • 《非暴力溝通》:職場人不能不學的說話技巧
    有的人評頭論足、口無遮攔,我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粗魯無禮;有的人拘泥墨跡,支支吾吾,我們又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呆板僵硬。除此之外,喋喋不休、頤指氣使、自私自利、肆意詆毀、冷漠無情……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會讓我們不愉快和不舒服,甚至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爭鬥。
  • 《非暴力溝通》——如何好好說話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非暴力溝通》,裡面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而也正是看了這本書,妹妹放牙具的杯子,堆積了半杯水發臭了,放在衛生間裡,我看到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後來還是幫她洗好了杯子。洗完以後,看著乾淨的杯子,我的心情也變好了,然後我告訴妹妹,你的杯子我洗乾淨了,下次要自己清理哦。然後妹妹也有些不好意思,後來杯子也一直保持很乾淨。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倡導,在交流過程中,通過專注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減少爭辯和對抗,培養彼此的尊重與愛;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繫並促進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第三種暴力溝通:迴避責任,它會淡化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得不」「公司規定」「領導說的」,這樣的開頭,都是迴避責任的表現。「這不是我的本意,是領導讓我這樣做的」。這樣的說法會淡化你的責任感,久而久之,你會失去信任。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非暴力溝通,讓你的生活充滿愛那麼,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是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而觀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並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戀人吵架時,常會說你不愛我了。這其實是想法而不是感受。表達感受可以這樣說:「你剛才的行為,讓我很傷心。」為了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可以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庫。這樣有助於我們表露情感,讓他人明白我們的需求,讓溝通更順暢。
  • 孩子叛逆、無法溝通?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讓你事半功倍
    非暴力溝通強調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說法二:「當我看到屋裡亂糟糟的、而你在家休息又沒收拾的時候,我認為你真懶。」這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了,而第二種才是區分了觀察和評論的正確說法。夫妻、子女之間溝通、爭執,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分不清楚自己說的是自己看到的、還是自己評論的,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帶有自己主觀想法的話作為事實,這種評論往往會成為爭執的導火索。
  •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的人際關係
    就是說,我們平時遇到某些事情時,你不去描述事實,而是先給別人下定義,貼個標籤。比方說,你跟男朋友約會,你發現他看了好幾次手機。你就很生氣,說:「我們出來約會,你一直玩手機幹嘛?你這樣就是壓根不在乎我的表現!」 這種直接給予道德評判的溝通,就是暴力溝通。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話?1.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是費盡了心血,只是因為方式不對就換來的是孩子更加嚴重的沉默和對抗,這難免讓父母愁壞了頭,那麼父母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不妨試試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改變思維,提升自我認識的方式,更有效的與孩子相處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 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助你有效溝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越是脾氣暴躁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是越是困難,孩子對他們的語言也越是漠然,而脾氣越是溫和的父母,不僅夫妻關係越加和諧,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孩子與他們的溝通也更加順暢。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的父母都需要明白,縱然是小孩子,也需要好好說話,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於育兒教育,而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你越是批評,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
  • 《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成年人最高級的養生之道
    盧森堡博士由此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也就是說,非暴力溝通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它只是一種說話的方式。我們要做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非暴力溝通》 | 你的溝通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這是我們一起共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十天,也是最後一天了。說實話,我有點捨不得結束這個分享,關於如何好好說話的話題,我可以跟你聊上十天十夜,因為,這是我的職業。別擔心,如果對方真的給予了這樣不情願的回應,那說明你又有了一個新的機會,運用非暴力溝通再來試一次,你可以這樣再次問他:「我聽到了你的回應,你是不是依舊感覺到擔心?如果是,你願不願意再多為我分享一下你的擔心?
  • 小知識|非暴力溝通
    簡單地來說,非暴力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其實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非暴力溝通》心理學8大職場溝通策略,助你升職加薪,官運亨通
    在現實生活中雖沒了暗器,但卻有比暗器更能殺人與無形的說話方式,簡稱為「言」。言之利器不亞於世上任何最鋒利的武器。不當的說話方式,能激發一個人身體裡面的憤怒、自卑、焦慮等悲觀情緒,嚴重一點可能還會引發犯罪和輕生。這種激發人負面思維能量的說話方式,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把它叫做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家庭成員之間不懂得溝通技巧,那麼很容易以悲劇收場。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暴力溝通。 暴力溝通無時無刻發生在我們身邊,它帶我們帶來……影響,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做到非暴力溝通。02 學會非暴力溝通,愉快溝通達到目的1、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
  • 《非暴力溝通》:這種說話方式,能毀掉你的優勢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家庭成員之間不懂得溝通技巧,那麼很容易以悲劇收場。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暴力溝通。暴力溝通無時無刻發生在我們身邊,它帶我們帶來……影響,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做到非暴力溝通。01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是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 豆瓣8.5《非暴力溝通》解讀二: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好好說話
    昨天在我的身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對夫妻原本在正常的聊天,然而不大一會兒僅僅是因為一個用詞不當就讓夫妻吵了起來,而且越演越烈,這種情況是否也發生在你的身邊呢?時光飛逝的同時有很多道理需要我們去領悟,溝通這件事很多人都意識到其重要性,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的實現了好的溝通。
  • 《非暴力溝通》:做好這四點,你也可以輕鬆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馬歇爾盧森堡教授的《非暴力溝通》!它告訴你語言是有譜可循的。它會手把手教你好好說話,教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後輕輕鬆鬆成為人生贏家。她用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好好說話,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多重要。《非暴力溝通》認為: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非暴力溝通|這樣跟父母溝通,讓你們的衝突減少80%
    我會在這個欄目中,通過一些心理學的知識,衍生出一些技巧,讓你看完之後可以直接使用。應用場景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跟母親說說話了?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跟我說起,他可能有一年的時間,沒有跟父母好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