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的人際關係

2020-12-11 陪你讀時光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我們講了一個主題: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如何通過溝通消除生活、工作中的分歧,學會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因為溝通方式不對,讓對方造成誤解,甚至發生矛盾與暴力衝突的情況。

比方說,你希望男朋友多一點浪漫。於是跟男朋友說:「你看我閨蜜的男朋友對他多好,每個星期都帶她出去玩,還經常為她準備節日禮物,你就從來沒有對我這麼好過。」

你想通過刺激男朋友的方式,來達到溝通的目的。但往往這種方式會適得其反,因為男朋友會覺得你是在拿自己和別的男人比較,可能會感到被羞辱了。這樣很容易讓雙方發生爭吵。

以上溝通的方式,被叫做「暴力溝通」。這種方式不僅很難達到原本溝通的目的,還常會對彼此的身心造成暴力傷害。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總體是從三個方面為我們講解了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

一、錯誤的溝通方式

生活中錯誤的溝通方式,特別常見,一般來說,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道德評判。

就是說,我們平時遇到某些事情時,你不去描述事實,而是先給別人下定義,貼個標籤。

比方說,你跟男朋友約會,你發現他看了好幾次手機。你就很生氣,說:「我們出來約會,你一直玩手機幹嘛?你這樣就是壓根不在乎我的表現!」

這種直接給予道德評判的溝通,就是暴力溝通。

作者盧森堡博士可是把這點的反面做到了極致,在書中有很多小練習,博士都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而是說:「你如果選擇了A,那就說明我們觀點一致。」你看,他不說你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他尊重每個人的人格,不給你貼標籤,因為他知道一旦否定了你,就可能對你造成傷害。

第二種情況,進行比較。

這個也比較常見了,比方小時候,你媽天天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學習多好,還這麼懂事聽話。你怎麼不能像他一樣?

這種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特別大,孩子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現在孩子甚至會反駁說:「那人家媽媽每天都陪著輔導功課呢,你怎麼天天都那麼忙呢?」這樣母子之間的暴力溝通就是陷入死循環了,嚴重影響母子之間的感情!

第三種情況呢,就是迴避責任。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人說:「這件事情是有原因,我也沒辦法。」「我們去吃飯的都喝酒,我也不能不喝吧?」

這些朋友,總是以「不得不」當作做一件事情的藉口。其實生活中沒有什麼不得不做的事情,只要你願意去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種溝通方式容易失去別人的信任。

同是心理學家的弗蘭克爾,就曾經說過一句話:「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持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第四種情況,強人所難。

在我們社交飯局中常能遇到這樣一些場景,一方經常以「感情深一口悶」「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等一些道德綁架式的語言來勸酒。

這種情況下,往往會造成雙方不愉快,不喝酒的那個勉強喝了,從此再也不參加有你的飯局了,甚至還有一些勸酒意外事故的發生。這些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上面這四種,就是非常常見的「暴力溝通」的方式,這些溝通方式往往會給雙方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恰好是能幫我們走出「暴力溝通」的誤區。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是國際溝通的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調停專家。

他指導了許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二、「非暴力溝通」生活中的用法

其實在生活中學會非暴力溝通,只需要掌握四個步驟:

第一步,就是針對一件事情,你要表達事實,而不是做價值評判。

比如,最近每天吃完飯,老公就立馬窩在沙發玩手機,想跟他說話,他都愛理不理的。更不用說陪著你一起做家務了,這樣時間長了,你肯定很生氣。「天天就玩手機,你怎麼不跟手機一起過?」這就不是在表達感受了,而是在發洩情緒。

如果這時候老公也很煩,就很容易跟你發生爭吵。

你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表達事實。你可以這樣說:「老公,最近半個月你每天晚上吃完飯,都是玩手機,想跟你說話,你也沒抬頭搭理我。」

第二步,就是表達你的感受。

你這樣做讓我很失落,很傷心、不高興,這些都是你的感受。

第三步,就是去尋找原因。

這是為什麼呢?「我每天晚上都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想要跟你分享,也想和你規劃一下我們的未來,我希望我們在家裡的時候,能夠真正地像一個家庭,而不是各忙各的,像兩個陌生人一樣。」

最後,你要提出你的要求。

注意,這裡的提要求並不是命令。不是說:「所以每天晚上你不能玩手機了」,而是應該提出一個清晰明確的要求。

什麼叫清晰明確,就是具體到可以操作的階段,比如說:「這樣吧,每天晚上我們在家吃完晚飯後,能不能抽時間多些交流跟溝通,或者去公園散散步,聊一聊白天遇見的事情?」

如果用這樣的溝通方式,那家庭矛盾肯定會減少很多吧。

三、如何刻意練習「非暴力溝通」

這四個步驟,說起來簡單,卻很難做到。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系統地學習一下《非暴力溝通》了,

還是按照上面的邏輯,「非暴力溝通」的練習方式也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區分觀察和評論。

能做到這點其實非常的難。比如剛才說的,男孩和女孩約會玩手機的事情。女孩就直接給了兩個評論,「你一直在玩手機」,「你不在乎我」。

往往直接給評論多半都是壞的結果。

男孩可能不是在玩手機,而是在處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不在乎你,而可能是在與領導溝通工作上棘手的狀況。處理完工作後,接下來才不會被電話打擾,才能安心的陪你。

那什麼是觀察,也就是你看到的事實。

比如你可以說:「我們坐下不到半個小時,你看了好幾次手機,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這樣,男孩如果有事情就會跟你說,避免你們之間的誤解。真是他的錯,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

所以,我們在交談溝通時,一定不要對別人的行為下定義,而是表述觀察到的事實。

第二個步驟,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溝通達不到一致的情況,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與大多數人成長的環境有關,我們的感受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忽視和壓抑的太多。

比如,你小時候被鄰居家的弟弟欺負了,你在那嗷嗷大哭。大人會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或者說這麼大了還哭,沒出息。沒人問你現在心情難不難受。這種類似的情況導致很多人長大不會表達感受。

比如剛才女孩說:「我覺得你不愛我」,這種就不是感受,而是女孩的主觀臆斷。

那什麼是感受。「如果你不愛我了,我會感到很難過。」這種我感到很難過、我很憤怒、我不開心,就是感受。

當你說你的判斷和想法時候,有可能和事實不一致,這就給對方造成了傷害,從而產生矛盾。

而你在表達感受時,對方反而會更加照顧你。

第三個步驟,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的感受。

一般來說,人們聽到了讓自己不開心的話,或者看到了自己不喜歡的行為,會有四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認為自己錯了。

比方,女孩看到了男朋友因為工作而看手機。可能會自卑,認為自己在男朋友心中還沒有他的工作重要。可能導致慚愧和厭惡自己,或者跟男朋友抱怨,他不愛自己了。

第二種選擇,就是斥責對方。

這時候男孩聽到女孩的抱怨可能會反駁。「我這不是剛看一會兒嗎?你上次吃飯的時候,不也是總看手機,我說你了嗎?」在爭吵中,雙方都會情緒激動。

很明顯上面兩種選擇都會給我們造成負面影響。

第三種選擇,了解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你可以跟男朋友明確地提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和我約會的時候看手機,我會很失落。下次約會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不要看手機,或者等確定沒事情忙時再約會呢?」

最後一種選擇就是,了解和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這時候,女孩可能會想「男孩是不是有什麼特別要緊的事情需要處理?」這時候適當地詢問男孩,就可以通過了解對方的需求、想法,避免暴力溝通。

第四個步驟,如何正確的請求幫助?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

比如,你平時喜歡喝可樂,今天因為生理期告訴男朋友,你不要冰可樂,結果他給你買了一瓶冰雪碧。你就生氣了,男朋友也很無奈,我沒給你買冰可樂呀?

不僅容易造成誤會,還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盧森堡博士也在書中提到,一個女士抱怨「我請我先生少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於是老公報名參加了高爾夫球賽」。

於是盧森堡博士鼓勵她說出了她真實的想法,希望丈夫每周能有一天時間陪孩子。丈夫很開心地答應了下來。

其次,要明確談話的目的。

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直接明確談話的目的,比如,你跟媽媽說你餓了,她就知道你想吃飯。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如果只是表達感受,沒有明確我們的目的,會讓別人誤會我們。

比如,你跟丈夫說:「我叫你買菜回來,可是你忘了,所以飯也就沒法做了。」也許,你只是想讓丈夫,再出去買一次,但丈夫可能認為你是在指責他。

有的人會說,我談話並沒有什麼請求,只是想隨便聊聊。然而,我們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肯定是希望對方有所回應。也許是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許是想聽聽別人對我們聊的內容的看法。

總之我們對自己認識得越深刻,表達得越清楚,我們就越能得到稱心如意的答案。

最後,請求不是命令。

在我們跟別人交流的話術中,一旦讓別人覺得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就會受到懲罰,那我們的請求就變成了命令。

比方說,「你以後約會的時候不要玩手機」,這個就是命令。而「以後約會時我希望能夠不被打擾」,這個就是請求。

說到底,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別人,讓別人的行動符合我們自身。那麼就需要遵循非暴力溝通的原則。

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聆聽的基礎上,與人建立聯繫。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最後願我們在愉悅地溝通中,找到自己的愛與幸福。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兩句話四個步驟輕鬆搞定優質溝通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非暴力溝通》。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悅讀|初識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提出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聆聽,能使談話者情意相通、樂於相助。這種溝通方式即為「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在生活中,我們一聽到別人說自己不好時就想著立馬去反駁;我們一聽到某事時就想著立馬去發表自己的觀點。
  • 悅讀|《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邏輯線很清晰,每章節的主題也十分明顯,因此回顧起來也比較容易。結合書中內容,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總結提煉。非暴力指的是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因此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談話或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能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總結為一個萬能句式,讓你輕鬆實踐非暴力溝通: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非暴力溝通。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會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具體怎麼做:1、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 《非暴力溝通》最終告訴我們的是探索人們背後的需求
    這一周我們共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雖然之前也了解過,但是還是推翻了很多我的固有模式。讓我重新認知了什麼是非暴力?什麼是更好地溝通?一、回顧總結今天我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從非暴力溝通的一些感悟。第四節,我們學習了怎樣用非暴力溝通愛護自己,以及表達自己的憤怒。第五節,我們學習了怎樣用非暴力溝通避免傷害,表達感激,以及重獲生活的熱情。在詳細看這本書之前,我知道傾聽很重要,溝通更重要。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非暴力溝通中心」成立五十多年以來,已協助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成年人處理情緒反應與人際溝通的難題,義大利分社更是應學員們的要求,進一步將幫助對象擴大到了兒童。非暴力溝通中心義大利分社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
  • 非暴力溝通|是什麼讓親愛的人之間彼此傷害?
    為了與他人建立正向的溝通我們該如何傾聽他人?如何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怎樣讓集體討論更高效?怎樣的方式表達請求更容易得到積極的回應?怎樣表達感激更加真誠?讀《非暴力溝通》讓我們了解一種更有愛的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的使用總結
    書籍封面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對此溝通方法進行了細緻的討論,前7章主要是對非暴力溝通方法的講解,後幾章則更注重通過例子來進行分析。發出請求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不過請求不是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 《非暴力溝通》解讀:人際關係中認清自己需要和期待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在職場,還是在家庭生活中,語言傳達著我們心中的情意。在他人恐懼的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能給予對方力量,在別人沮喪的時候,一句肯定的語言能給予對方信心。而我們中的很多人,常常使用批評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需要,對待著自己的親人、愛人和朋友。這讓我們和他人內心的距離變得遙遠。
  • 我們為什麼常常暴力溝通,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情緒,所以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總是不經意就會引發矛盾衝突,導致暴力溝通,既傷人也傷己。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比較和諧,既讓自己舒服,也讓對方舒服呢?答案就是「非暴力溝通」。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核心內容
    暴力溝通的四種常見模式想要了解非暴力溝通模式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首先,我們就得先看看與之對應的暴力溝通。了解了什麼是暴力溝通,它會產生哪些危害,這樣我們才會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避免使用它。這種把一切問題都歸於他人與環境的習慣,會使我們在溝通中得罪一大幫人,在別人心目中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讓人際關係一團糟。另外,也因為我們無法從自身找問題,導致我們很難取得更大的進步。所以,我們要想避免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就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情感根源,正視這種情感,進而想辦法去改變它。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雙方的需求,是建立彼此的聯結,讓愛流動起來。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別人滿足自己,且美其名曰為愛。帶著這個目的去溝通,我們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他人。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去探索自己的感受,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 非暴力溝通~不得不的轉化
    在這場沙龍裡,我們將探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動機去看到,即便不情願還是去做的背後,我們有什麼需要等重新去看見自己的不得不,發現也可以有選擇往期回顧參與者的分享往期非暴力溝通學習者的經驗分享可參看第一次活動的文字:為何鍾情非暴力溝通?對我來說,大湖的其他活動都很好,我也能從中獲得力量和支持。非暴力溝通是其中一個成長的途徑(與他人連接,表達愛)。
  • 《非暴力溝通》如何才能好好說話不動氣,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其實只要大家好好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可大家寧願選擇相互抱怨和傷害,也不願坐下來談談。我一直在想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怎樣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不好好說話其實也是一種暴力,那麼暴力從哪兒來的呢?
  • 學習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感受愛的能量
    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也是阿倫甘地強烈推薦的書!本書簡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學習非暴力溝通,首先需要搞清楚什麼是暴力?
  • 非暴力溝通——失敗的溝通都是毀於評論和情緒
    最近讀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總結出積極、有效的溝通應該包含兩個關鍵點:表達感受而不是表達情緒同樣是指出問題這是因為溝通中我們把發洩情緒放在了首位,而不是客觀地表達感受。正如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說:「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當你帶著情緒溝通時,你就無意識地釋放出了敵意,把對方推向了對立面。這個時候,對方會把你傳遞出來的有效內容、無效內容一統統屏蔽掉。
  • 非暴力溝通:如何應對生活中的衝突?
    而如果我們真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別人的事情留給別人操心,那也許我們就不會擔心別人的評價,那些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與羈絆,也許就不會那麼讓我們困擾。既然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分清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這是煩惱來源,那我們是不是要彼此遠離,老死不相往來呢?
  • 與世界溫柔對話:金川區圖書館舉辦《非暴力溝通》分享會
    聽樊登老師分享《非暴力溝通》小雅老師總結《非暴力溝通》的精華內容小雅老師通過PPT的形式,結合大量的案例及現場練習,對《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重點內容和技巧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總結。讀者朋友們結合生活實際和學到的知識談溝通藝術讀者對非暴力溝通的思考和感悟陳玉慧:我們要儘量避免主觀的評論,學會控制自己的語氣,那樣,我們就慢慢向非暴力溝通的交流方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