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2020-11-14 心理諮詢師史芸芸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沒有人願意被強迫做事,即使是暫時順從了,也不會有長久的改變,除非是為了愛和滿足自己的需求。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雙方的需求,是建立彼此的聯結,讓愛流動起來。而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別人滿足自己,且美其名曰為愛。


帶著這個目的去溝通,我們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面對他人。誠實地面對自己,就是去探索自己的感受,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誠實面對他人就是去看見,去傾聽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及請求是什麼。


在第一個階段的練習中,我常常帶有目的,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溝通,當時並沒有覺察到。比如,我想讓孩子主動學習,滿足我省心和輕鬆的需求,但沒去了解孩子不主動學習背後的正面動機,也就是她有怎樣的需求。所以我常常感覺溝通很困難,孩子也不配合。我想一個原因是,我帶有目的,想儘快看到目的實現,而且急於想把非暴力溝通用好。二是焦點轉移到自身了,覺察自己的痛苦感受了,我退縮了。三是溝通中經過兩三個回合後我就經常卡住,不知道怎麼接話,不會猜她的想法和需求。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有了兩次成功的溝通體驗,談了三件我和孩子有隔閡和矛盾的問題。最終的結果是,我很滿足,很高興,孩子很愉悅,很開心。她主動提出解決辦法,兩人的需求都滿足了。


回想起來,這個階段和第一個階段的不同在於:


1、我的目的變了,只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想拉近和她的距離,而不是想讓她按照我的要求做事。一開始孩子還是很抗拒,她大概習慣了我總是提出命令,所以會情緒急躁,說話大聲,哭鬧。


2、我接受她當時的狀態,由她繼續,只是靜靜體會她的感受,等她停頓時反饋我體會到的感受:你很難過,很委屈,是不是?再猜測她的想法,她會修正我的猜測。


3、我把書上的感受和需求列表都記下來了,卡住的時候,我就挨個問,讓她確認,最後就知道了她的需要。


4、我學會全身心傾聽,隨著她的情緒流動走,不再總想著快速得到結果。她的情緒一直變化,我就一直猜,一點一點猜,跟隨她。


持續1個多小時的溝通,孩子的情緒從激動,委屈,哭,難過到最後的輕鬆,開心。我想這就是看見孩子,就是給到了孩子需要的關注。


在這個階段,有一次,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讓我大發脾氣,後來幾天我覺察到自己發脾氣是因為,和孩子有了聯結之後,我不熟悉也害怕那種有聯結的親近感,所以通過發脾氣想要推開她。之後,我開始習慣和享受和孩子的聯結,也學會了如何深入交流和聯結,溝通中就不會再卡住了。


這也帶給我很大的收穫和體會:


1. 體會和感受到彼此深深的聯結和親近,讓我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也更加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


2. 孩子不高興的時候願意和我聊了。


3. 成功的體驗會讓我更願意實踐非暴力溝通。


4. 沒有目的是最好的達成目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健康成長,它一定是正面的積極的,只是被很多表象掩蓋了。比如我期待孩子自主學習,常運動,乾淨整潔。她沒這樣做背後有正面動機,可能是她需要輕鬆娛樂,也可能是她遇到問題需要支持和幫助了。之前只會認為孩子不願學習,懶,不愛乾淨等等。


5. 實踐非暴力溝通,是向內探索自己,也是克服自戀的過程。人是虛妄的,自以為了解一切,其實我們連自己都不甚了解,更別說別人,尤其是孩子。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個性,和我們不完全了解的經歷和感受體驗,需要我們清空自己,再向外去了解他人。


6. 允許自己有做不到,不想做的時候,接納自己當時的狀態,先去滿足自己的需要。當下的接納是為了下一次的更好。和孩子關係緊張的時候,我說話硬,冷,帶著挑剔和威脅,孩子也是對抗,扎刺,我倆互相刺激和激怒對方。雖然我頭腦想嘗試非暴力溝通,但真的做不到。忽然我想要做的時候,會做得比以前更好。


勸好朋友戒菸的例子,我感受到了真誠和愛,接納朋友當下的狀態,給予了朋友最需要的支持。多次戒菸不成功的人,不是我們通常想的不想戒菸,他害怕做不到不被接納,怕讓人失望,他需要認可和欣賞自己,這是積極的,正面的需求。除非深入了解了對方的需求,否則沒有發言權,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評價別人。


親子關係自帶權威性,身為父母的我們,要覺察自己的控制欲,是不是非要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所以會關係緊張。我試過兩周時間做到不要權威和掌控,很難,越多的嘗試,就越能更好地覺察自己,也更容易放鬆和穩定情緒。自己的情緒和別人無關,也不要背別人情緒的鍋。


和孩子的溝通很考驗我的接納能力,這些考驗在我身上引發的感受也需要我自己負責的,而不是她讓我有什麼感受。通過每一次的考驗,我覺察到自己抱怨,威脅,控制,通過一次次的實踐,我不是在修正孩子,而是在改變自己,說觀察到的事實,描述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的需要,再提出請求。


克裡希那穆提說:「只有當你缺乏理解的時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經把事情看得很清楚了,自然就不需要掌控力了。」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彼此增進理解。


----------------------------------------------

我是史芸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分享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相關的知識。

家庭教育包含對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也包含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讀書三問《非暴力溝通2》讀書筆記、讀後感,暴力溝通的根源?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讀書三問讀後感讀書三問1.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第一章)2. 暴力溝通的起源?暴力溝通有哪些方面? (第二到六章)3.後來,我發現了一獨溝通方式,依照它來淡話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我稱之為「非暴力溝通」 1 人生的抉擇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示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 讀書筆記分享:用思維導圖來了解《非暴力溝通》
    當思維導圖遇到《非暴力溝通》「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這是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中所說的一段話,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這本書才得以問世。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盧森堡博士。一位能去巴勒斯坦演講的美國人(因為美國對巴勒斯坦的排擠,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生活中人們的溝通常有暴力傾向,比如有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美國人的溝通,夫妻之間溝通,親自之間的溝通,但我們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本身是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第六章 請求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第六章 請求幫助第六章 請求幫助你要是表達請求,就要用具體的描述,避免用抽象的語言。記住請求而不是命令。
  • 悅讀|《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邏輯線很清晰,每章節的主題也十分明顯,因此回顧起來也比較容易。結合書中內容,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總結提煉。非暴力指的是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因此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談話或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了解別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 讀書筆記 | 非暴力溝通 - 馬歇爾 盧森堡
    我曾經在公司的讀書交流會議上推薦過這本書。那時候我才讀了兩遍,理論是能夠說出來,但是還沒能夠運用自如。時隔一年後,我因為在溝通上的困擾而再次打開這本書。讓人驚奇的是,這兩次的閱讀感受明顯和之前不同了。總而言之,與人溝通的時候,我的內心更加平靜,思路更加清晰,不再輕易情緒化了。當然,我只是剛剛開始踐行「非暴力溝通」,想要達到運用自如依舊任重而道遠。但是,我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想要和大家分享這個溝通方法。
  •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作者通過該作品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擴大了我們對語言暴力的認知範圍
  • 讀書筆記《非暴力溝通2》傾聽,是暴力溝通的前提條件
    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傾聽的這種品質體現了它與理解以及同情之間的區別。讀後感溝通的最大問題是「對牛彈琴」非暴力溝通的前提條件,就是用心傾聽別人。只有真實理解他人,明白自己才能做到有質量的非暴力溝通。
  • 讀書筆記|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今天要談論的是一種溝通方式,依照他來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輕易想通,樂於互助,甘地曾經說過非暴力一詞,來指稱暴利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因此這種交流溝通方式稱之為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知道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在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 分享|讀書點亮生活 溝通啟迪人生——讀《非暴力溝通》有感
    在這個不方便出門旅行的暑期,行不了萬裡路,有幸讀到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1934—2015)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四
    在女兒情緒變化比較大的時候和她溝通,主要是傾聽她。剛開始,她也不知道感受是什麼,我會慢慢猜測,問她:「你是不是得很生氣」,「你是不是很委屈」或者「你是不是很高興」,「你是不是很輕鬆」。慢慢地,她就有了感受的詞庫,也會用這些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讓理工女學會感性思考
    前言:上一篇讀書筆記在8月,間隔了兩個月,才發布這一篇讀書筆記,實屬慚愧。這中間,貝兒一直在讀書,這本書讀完已一月有餘,但卻遲遲拖著沒動筆寫下讀書後的心得。私以為,沒有留下筆記的讀書只是過眼雲煙,留下筆記的閱讀,才是記在心底裡的。是時候拋開所有的藉口,和自己好好獨處了。
  • 理解中國·書香墨海讀書會第三期|讀《非暴力溝通》
    2017級本科生胡曉珊、高婷兩位同學作為主講人,圍繞分享書目《非暴力溝通》,緊密結合身邊事例,分別就該如何通過非暴力溝通使彼此情意相通、和諧共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非暴力溝通》內容簡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指責、生氣、隱忍等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溝通問題,反而可能會加劇問題。
  • 讀書分享·精華解讀《非暴力溝通》文終總結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截止第十三章,已經全部分享完畢,對於這部全球暢銷書籍,其中的內容對我們的啟發很大,因為這不是一本講解溝通學的工具書,不是直接的教我們該怎麼說話,怎麼應對溝通,這更像是一本通過「溝通」這個話題,教我們處世之道的心理學作品,更多的讓我們發掘內心深處的美好。
  • 讀書分享 | 《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一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異化溝通」:主要講我們忽視別人的感受和需要,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主要有道德判斷、比較、逃避責任、強人所難、行為評判。 暴力溝通比非暴力溝通容易,暴力溝通是發洩自己,非暴力溝通是控制自己。使用暴力的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採取一種錯誤的方式用暴力來維護心靈的和平。
  • 思想天下——第一期《非暴力溝通》讀書分享會
    無論何時,閱讀都像一盞明燈,照亮著人前行的方向,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明理,沉浸在書香中的人往往能心境闊達,遨遊在書海中的人大多都志存高遠。因此,思想天下為激發員工的學習欲望,提高員工內在修養,營造閱讀、思考、溝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推動公司人才梯隊、企業文化的建設,結合2020年「孕才思想和衷共濟」人才培養計劃,人力資源部為思想天下中層管理人員組織了主題為《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期讀書分享會。
  • 讀書|10分鐘帶你讀懂《非暴力溝通》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好書大爆炸,ID:Shijia92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講,如何很好的與他人溝通。開篇有個故事:一次,作者美國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跑到巴勒斯坦,給難民營的難民講非暴力溝通。當時兩國之間很不友好,在演講的過程中,臺下不時有人在喊「殺手」「謀殺犯」。博士並沒有慌亂,而是同叫他「謀殺犯」的男子展開非暴力溝通。
  •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老道讀書 精華解讀
    之前的章節裡,我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關鍵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並對這四個要素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其實這些道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中並沒有什麼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金點子。區別在於我們是否熟悉這些要素正真的內涵,並能夠在日常溝通中熟練掌握運用,上一章我們分析傾聽的力量,每個人都有作為傾聽者的時候,但是這裡強調,聽人說話並不等於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學會聽別人說話,才能更好的了解溝通本質,對自己及他人有更深層的認識,真正明白對方的需要,並對此作出回應,用以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
  • 《小玲讀書匯》書評第十期:非暴力溝通是全身心傾聽體會表達感受
    歡迎大家來到《小玲讀書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樊登讀書推薦的一本書,最近一直在聽樊登讀書會,上面推薦很多書都很不錯,通過他精闢的概括,你就知道這本書是不是你感興趣的內容,再決定你要不要買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