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做好這四點,你也可以輕鬆控制自己的情緒!

2020-12-11 笑鍾談教育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馬歇爾盧森堡教授的《非暴力溝通》!它告訴你語言是有譜可循的。它會手把手教你好好說話,教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後輕輕鬆鬆成為人生贏家。

語言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事物,它能令你如坐春風,也能將你打入十八層地獄。所謂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會說話,已經成為高情商的標配。

但大多數人不會好好說話,或者說不知道該怎樣好好說話。我們說話往往憑藉直覺或者條件反射,最後把話說死了。夫妻間不知道怎麼溝通,親子間不知道該如何相處。朋友,同事間交流也時常陷入僵局。每個人身上都充滿戾氣,被憤怒的情緒所控制。

聖雄甘地說:這種隱蔽的語言暴力,就像是地獄之火的燃料供應,拳打腳踢是一種暴力,另一種暴力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那就是語言上的暴力。

該怎麼破解這個局?

被憤怒這個情緒魔鬼上身會怎樣?

臺灣著名歌手、主持人賴佩霞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說:當我憤怒時,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有這麼惡毒。什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直至把對方逼得無言以對。最後,她的第一場婚姻以解體告終。她用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好好說話,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多重要。

《非暴力溝通》認為: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依照「非暴力原則」來談話和聆聽,使人們情誼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化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讓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且傾聽他人。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要素。

第一要素,客觀地說出觀察到的事實。

第二要素,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對方和自己地內心連結。

第三個要素,提出自己的需要。

第四個要素,說出具體的請求。

簡言之,八字方針,事實,感受,需要,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客觀表達對方行為,不評價。

那如何區分「觀察」和「評論」?「觀點」英文翻譯為View point。View譯作看,point譯點。即從一定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事物的一種主觀評價。

如:這個人好懶,這就是主觀評價,是一種觀點。因為每個人對懶的標準不一樣。而事實是對事物的客觀描述。如果我說,這個人今天從早上到晚上,躺在床上玩遊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就是事實,是有理有據的客觀描述。

做到非暴力溝通,首先,我們從兩個角度體會觀察和評論的區別。

當我們作為聽眾時,聽到對方說話,如「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傻」等數落性的語言時,我們的直接反應是心裡很難受。雖然你試圖安慰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效果甚微,你仍然覺得心裡憋屈。那怎麼辦?

非暴力溝通中,第一步區分「觀察」與「評論」。我們馬上能區分出這其實是對方的一種主觀想法,一種觀點而已,只是漂浮在空中的幾個字而已。因為事實是,你的情況你自己最了解,你不傻,不笨。明白這一點,你就不會因為他人的不負責任的主觀評價而鬱鬱寡歡了。

其次,如何讓我們更加非暴力地表達。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喜歡這樣說話,表面上沒有什麼難看的字眼,不過細細琢磨,其實傷人於無形。這些話類似於:

「你怎麼老是這樣」

「你怎麼總是丟三落四」

「你每次都不認真」

「你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

當我們說出這些話時,對方肯定會很生氣,反擊,「我沒有,我哪裡不認真?」

「老是」「每次」「永遠」「經常」等類似這種詞語的殺傷力與破壞力極強,有人稱它為「不負責任的靜態語言」,即一棍子把對方打死的語言。對方會想,反正你這麼認為,那我就真的這樣了,他可能真的一輩子沒出息了。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要基於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那達到的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馬歇爾說:如果我們的語言言過其實,別人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而不願意做出友善的回應。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看到的事實告訴他。

例如:孩子做作業很磨蹭,你不能直接說你做作業磨蹭,而是把事實告訴他:媽媽看你從下午5點到晚上10點,作業還沒有寫完,媽媽很擔心。這樣表達,不會傷人。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納穆體認為: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步,區分想法和感受。

什麼是想法,什麼是感受?

我們常常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會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說:你怎麼怎麼,就是想法。

如孩子生氣,會對媽媽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了。作為媽媽,你當然知道自己愛孩子。但不知孩子為何生氣?你可試著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你的感受是什麼?孩子說:媽媽剛才一直在表揚別人家的孩子,我心裡覺得很難過。這就是感受。培養孩子學會表達感受,很重要。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讓對方更好地理解你,你應該直接說出你內在的感受。所以,先說事實,再說感受。

如戀人之間鬧別捏,女孩子在生悶氣,覺得男孩不愛他。男孩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引導女孩說出引起她不滿的情緒具體指什麼,反而用更強烈的情緒去壓制她。結果兩個人鬧得不歡而散。

男孩會說:簡直無理取鬧,有什麼好生氣的呢?

而不是說:你為什麼會這樣?你是不是感到很擔心,很焦慮?

培養準確的表達感受的能力,對一個家庭來說太重要了。可悲的是,我們很少有表達感受的習慣,但事實上培養這種習慣超簡單。

馬歇爾為我們整理了一個內在感受詞彙表。

幸福,喜悅,欣喜,甜蜜,感動,激動,樂觀,自信,害怕,擔心,焦慮,憂慮,緊張等等,雖然只是簡單的兩三個字,但可以讓你把感受準確地呈現給對方,非常有效。

當你準備與對方非暴力溝通時,你需要做的,靜下心來,慢下來,問問自己,我馬上要說得這句話是一個想法,還是內心的一種感受?

所以,當雙方撕逼時,你的嚎叫與煩躁無濟於事,唯有靜下心來,慢下來,說出基於事實的感受,對自己如此,引導對方也是如此。

非暴力溝通第三步,我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我需要」說出具體的需要。

傳統文化並不十分鼓勵個人表達需要,漸漸的,我們也不會表達需要了。

比如妻子在家忙了一天,洗衣做飯餵孩子,累得腰酸背疼,心中埋怨逐漸加深。丈夫回來後,看到妻子不理不睬,或者嘮叨不已,便心生厭棄,妻子更加憤怒。妻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我累了一天,身體很累,我需要休息。而是用一種不太明確的行動或語言來表露自己的心聲,對方當然不太理解。

所以,如果你不看重自己的需要,那麼別人也可能不會看重你的全部,如果直接說出需要,就有可能獲得對方積極的反應。

有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兩者道理也差不多。

表達你的需要,讓對方明白你的需要。好的表達,最好的標準是盡我們所能地接近真相:觀察的真相,感受的真相,需要的真相。

我們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憤怒,崩潰,但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問題的本質便是我們有一種需要,希望對方按照我們的設想變好。但生氣時,我們往往條件反射地批評對方的錯,而不告訴對方,我的需要是什麼?

如孩子拖延,你非常生氣,批評孩子。但你沒有告訴孩子,需要他把作業早點做好。你為什麼沒有直截了當說出來呢?

馬歇爾博士說:不幸的是,我發現極少有人善於表達他的需要,相反對於批評,侮辱之類的溝通倒是很在行,而在這些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隔閡。結果原本可以輕易解決的衝突也變得無法解決了。

當我們為一件事情感到生氣憤怒的時候,記得慢下來,別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對他人的評價上,而應該把關注點投射到自己身上,問問自己,我為什麼生氣,我為什麼憤怒?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需要告訴對方呢?

因為,凡是有溝通,就是有需要,需要被滿足,危機便化解。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步,「你可不可以」,向對方提出具體的請求。

提出請求雖然簡單,但為了達到理想效果,需要三個條件。

首先,請求必須具體,而非抽象的語言。

好的請求,必須具體!具體!再具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具體到可以做的某一件事。

你可以和孩子說:你可不可以把玩具放到玩具箱子裡,把書本放到書架上。而比「你把房間收拾好」的請求具體多了。

其次,一個好的請求,不要告訴他,不要做什麼,而要告訴他,需要做什麼,而且還必須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行動方案。

最後,好的請求,不是「要求」和「命令」。

不要命令,不說:你馬上給我怎樣,你必須怎樣,趕緊怎樣諸如此類的話,否則,對方的反抗是必然的。

我們很少用協作的態度把事情做完,而喜歡用操控的方式要求對方做事。如果我們把「你必須怎樣」換成「你可不可以」或者「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那達到的效果就不太一樣了。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被逼著去做事,而喜歡自願去做事,更加喜歡協作去做事。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框架,事實,感受,需要,請求,按照這四個步驟,別人更加容易理解你,你也可以獲得一個更好的自己。

當然,非暴力溝通也告訴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和你一樣,用非暴力的方式來說話,而是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在,用豁達的內在不斷地去傾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我是笑鍾,你會經常感到憤怒嗎?憤怒時,你會怎麼做?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關注,歡迎點讚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新書速遞 | 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幫你管理情緒?
    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三部曲之《非暴力溝通·情緒篇》終於問世了!目前市面上由馬歇爾·盧森堡親著的三本書分別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兩性篇》、《非暴力溝通·情緒篇》。時至今日三部曲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可喜可賀!
  • 非暴力溝通——失敗的溝通都是毀於評論和情緒
    女兒很憤怒地看著他,質問道:他不會畫畫為什麼就可以去迪士尼?那位父親描述當時的情況是,「我簡直不敢看她的眼神,裡面冒著火…」不懂得溝通,你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不懂得溝通,你會錯失下屬的創造力、主動性,更甚的可能會讓他們帶著情緒工作;不懂得溝通,很難讓合作公司或部門配合你的工作;不懂得溝通,你無法與朋友
  • 《非暴力溝通》教你如何控制個人情緒,實現最有效、有愛的溝通
    簡單在書本的內容通俗易懂,作者從暴力的溝通入手,引入非暴力溝通的要素;而難則難在簡單內容連接在一起瑣碎的流程與操作,《非暴力溝通》有著一整套的操作流程,需要反覆咀嚼吸收,方能融入腦海,這一過程漫長且難。
  • 《非暴力溝通》: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是不帶情緒的表達自己
    現在想起來,黎小姐都心有餘悸,其實沒想發那麼大脾氣,可是我越說聲音越大,大腦已經不受自己控制。最後,兩個人的關係不得已到了白熱化的境地。這種情況,太常見了。不帶情緒的說話,真的那麼難嗎?對於眼前看到事情,不要著急把自己置身事內,而是先從旁觀者的角度,先觀察,不要給出任何形式的評論,比如「你怎麼這麼傻」,「你太笨了吧」,「你怎麼老是這樣」。非暴力一書中說:第二:感受。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他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道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和緩式溝通。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八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想,我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最後別人拒絕了,我還必須接受,那能叫溝通嗎?這樣還有溝通的必要嗎?那是不愛,是對他人的縱容吧?非暴力溝通的另一種叫法是愛的語言。比如,我想讓孩子主動學習,滿足我省心和輕鬆的需求,但沒去了解孩子不主動學習背後的正面動機,也就是她有怎樣的需求。所以我常常感覺溝通很困難,孩子也不配合。我想一個原因是,我帶有目的,想儘快看到目的實現,而且急於想把非暴力溝通用好。二是焦點轉移到自身了,覺察自己的痛苦感受了,我退縮了。三是溝通中經過兩三個回合後我就經常卡住,不知道怎麼接話,不會猜她的想法和需求。
  •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的人際關係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我們講了一個主題: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如何通過溝通消除生活、工作中的分歧,學會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因為溝通方式不對,讓對方造成誤解,甚至發生矛盾與暴力衝突的情況。
  • 《非暴力溝通》:用非暴力的語言化解爭吵,四個要素幫你解決問題
    對方需要做好這件事,但被你搞砸了,感覺他有些傷心,才說的這句話。非暴力溝通主張從「需要」的角度考慮問題,直接地說出需要,可能會得到對方積極的回應。 一旦你專注於需要,不再去指責對方,或者責備自己,就很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 非暴力溝通的使用總結
    學會良好的溝通不僅可以改善和他人的關係,還可以建立更加和諧穩定的內心世界,而我所知的良好溝通方式便是非暴力溝通!整理總結可以更加方便使用,這也是這篇文章期望達到的效果,接下來就從認識暴力、非暴力溝通、以及愛自己三方面來說吧~01
  • 非暴力溝通讓生活更和諧
    所以,當我們學到一項經典的內容,就需要吃透它,並且運用它,這樣才能真正讓自己受益。那關於非暴力溝通,具體又要如何來運用呢?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裡面的要素太多,不好學,但其實只要掌握它的核心邏輯,要運用也並非那麼難,今天我們就整體來複習一遍。
  • 非暴力溝通:充分表達憤怒,不要失去理智讓情緒失控
    讀書筆記書籍:《非暴力溝通》章節: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重點內容摘錄】充分表達憤怒:通過探討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的過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教會我們表達方憤怒的4個步驟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一般生氣的時候就會情緒激動,聲音高昂,企圖以憤怒的方式讓對方屈服。但是實際上,除了讓自己喉嚨沙啞,情緒激動以外,並沒有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憤怒。
  • 《非暴力溝通》——兩句話四個步驟輕鬆搞定優質溝通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非暴力溝通》。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
  • 非暴力溝通,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不帶情緒的表達自己
    這個時候先森說「讓他們去好了,你總是想束縛他們」。聽到他這麼一說,我氣不打一處來,再加上早上因為「麻將事件」有點小摩擦,所以直接把和先森溝通的路徑阻斷了,我選擇了自顧走著回到了家。就這樣,一路沒有說過一句話。根據「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我一個都沒有用到。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也就是,我們的感受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當我們感受到失望、難過時,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滿足,而不是他人的行為導致我們失望、難過。清楚了這一點,我們能有效的控制並感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指責他人、責備自己,而是更加用心的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在我們關注自身需要的同時,別人也會更加重視你的感受。讓自己從「情感的奴隸」轉為「生活的主人」。
  • 親子溝通全靠吼?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你需要學會這四招
    而關於暴力的溝通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道德評判這是指以道德上的標準對孩子的習行為做出評判,如果孩子的行為與自己內心中的價值觀不符,就被看作是不正確且不道德的,然後被批評和責罵。《非暴力溝通》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你想生活得再悲慘些,就去和別人比較吧。」●逃避責任仔細回想下,可能很多人都大量使用過「不得不」這個詞,這其實是在說明我們正在逃避自己本該負的思想和情感責任。
  •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裡面有很多例子,和可行性的操作步驟可以幫助人們去練習操作。實實在在教人如何和他人溝通,和他人好好說話。如何使用非暴力語言。這本書提出了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具體的講,第一:留意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我們觀察到了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對方所做的事情,不做任何價值判斷和評估。不摻雜任何自己的喜惡。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作家盧森堡博士。一位能去巴勒斯坦演講的美國人(因為美國對巴勒斯坦的排擠,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生活中人們的溝通常有暴力傾向,比如有壓迫的巴勒斯坦人與美國人的溝通,夫妻之間溝通,親自之間的溝通,但我們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本身是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學習愛的表達,你急需get的溝通技能
    但這本書在我書單裡躺了很久,這次開卷也是因為上周看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的書《P.E.T.父母效能訓練:讓親子溝通如此高效而簡單》,我想知道兩本同是講溝通的書,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我能學到什麼?看了之後,我後悔沒有早一點看,因為看了書,我開始由衷地相信,這本書可以如它提到的那樣: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 我們為什麼常常暴力溝通,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情緒,所以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總是不經意就會引發矛盾衝突,導致暴力溝通,既傷人也傷己。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比較和諧,既讓自己舒服,也讓對方舒服呢?答案就是「非暴力溝通」。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管理層人士如何處理好職場中的情緒溝通?| 量見管理
    儘管已經卸任,但彭蕾與其上司馬雲的溝通卻反映了一條職場溝通潛規則——無論老闆的決定是什麼,要把老闆的決定變成最正確的決定。身為企業的管理層人士,如何處理好職場中的溝通情緒,也成了一項重要的技能。因此本文,李育新老師通過分享《非暴力溝通》的讀書體會,為職場管理中的溝通做出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