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聰明父母一定會「聽」孩子的話

2020-10-19 小樂老師教育課堂

很多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他們都要求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他們認為,孩子永遠都不懂事,而自己比孩子見多識廣、考慮周全。因此在父母的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讓人更省心、有前途,會被大家認可。

但是,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我們發現許多孩子並不是都那麼聽父母的話,特別是中學時期的孩子,逆反的心理表現比較突出。頂嘴、抬槓的現象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孩子不聽話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的父母身上也有許多不妥的地方。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什麼事情都必須聽父母的。

家長有這個想法其實也是可以理解,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了,聽到的、見到的、親身遇到的、感悟到的總是比孩子要多得多。這都是事實。

但是,家長往往忽略了一點,就是你想講的一些事理,是不是孩子最想知道的事理。當孩子不需要明白這些事理時,那就是聽不進去,就算聽了,也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下次再談,還是這樣。家長就會認為給孩子講了多少遍,孩子就是不聽話。

其實,家教問題不僅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教育家長更是搞好家教的首要問題。家長想讓孩子聽話也很容易。那就是家長講孩子想聽的、願意聽的話。

作為家長怎麼才能知道孩子想聽什麼、想知道什麼呢?一句話:學會聽孩子的話,從孩子的話裡聽出孩子的心聲。看似簡單一句話,想要真正做到,還真是需要家長從以下幾方面認真地學習。

1、學會傾聽

所謂傾聽,是指家長在與孩子對話時,要發自內心願意聽,切實想了解說的內容,並且全神貫注地洗耳恭聽,認真聽,專心聽不分心。

好多家長注意不到這一點。孩子有話要說,家長卻一邊聽一邊做家務。或者是孩子正講得眉飛色舞,家長卻冷不丁地潑了涼水。這樣做的結果,孩子心裡不煩才怪呢!

2、學會耐心

也就是說,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打岔,不要一知半解就糾正解釋,避免節外生枝,轉移話題。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你能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講完,只要二十分鐘你全身心投入,你就會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會感悟到孩子的確長大啦!懂得不少事理啦!

3、學會回應

就像對口相聲一樣,有捧哏也有逗哏,家長與孩子會話,儘量充當捧哏角色,對孩子的言語和態度要適當地正面回應。

比如你聽到孩子表達的某一個觀點,你非常的認同,就應及時讚賞和回應,鼓勵孩子繼續講下去,以此來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交流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成功的交流,往往是互動的。互動氛圍濃厚的交流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學會聽孩子的話,需要父母放下家長的架子,不要老是以家長的身份自居。其實交流的對稱平等性很重要,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同伴、網友交流?因為他們之間是平等的。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小大人。

其實聽孩子的話,只是一種手段,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從話中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看法,從而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著名的教育專家周國平曾經說過,「與孩子交朋友,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和孩子交朋友其實就從學會聽孩子的話做起,以上3點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的話「不!好!聽!」
    有個叫李琳的孩子,小學期間成績特別好,到了中學卻跟老師發生了矛盾憤然退學,退學在家的李琳天天對著父母,父母想幫助她找一家私立中學,她不肯也不願交流。時間久了與其父母也產生了矛盾,父母很是傷心,痛斥李琳不懂事。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不說你知道嗎?」「不用你管!」「我管你還不對嗎?」「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心理學認為,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
  •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卻聽不到孩子的話、不懂他們的心
    多年之後媽媽還對此事耿耿於懷,他卻說:「要不是當時我把雞腿掉地上,你會捨得吃嗎?」 「只有這樣你才會吃啊!」直到此時媽媽淚流滿面,才理解這個「不懂事的男孩」。  在多數父母眼中總覺得孩子不省心,可在孩子眼裡,我們卻是完美的。看著一群玩耍的孩子,主持人問玻璃牆外孩子們的媽媽:「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怎麼樣?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你給孩子打幾分?」
  • 「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你什麼都不懂,憑什麼聽你的?」
    英子,聰明懂事、學霸人設,已經是家長心目中理想的別人家的孩子了,可是仍然不聽話:媽媽不喜歡她玩樂高,她就躲到爸爸家玩;媽媽讓她報清華北大,她偏要上南大;媽媽讓她吃燕窩,她卻拿去給爸爸的女朋友吃;為了反抗媽媽,甚至要跳海自殺……電視機前的各位老母親不由仰天長嘆:&34; 01.
  • 孩子的「不聽話」可能只是他想「聽自己的話」
    媽媽經常表揚我「你真聽話,你真乖」,也經常批評我「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看別人家的孩子真是可愛」,在學校問的老師的第一句話是「今天我家孩子在學校聽話嗎」?媽媽我想說:我不想做個乖孩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是乖巧懂事聽話,不讓操心。乖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我乖,父母就高興,所以我要壓抑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情緒,努力做個乖孩子,讓父母開心,讓父母喜歡我。
  •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父母犯了「自證預言」的心理毛病
    對所有的父母,都會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教。「到點了,改寫作業了」----不寫。「把東西收拾乾淨,看你把地上弄的亂七八糟的」----不整理。「電視看10分鐘就休息了」----不聽,看個沒完。
  •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是因為踩了這5個雷區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管不住孩子。筆者根據自己身為家長和老師的經驗,分析總結了下,在家庭教育裡,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大致有以下5種原因:1、家長因為溺愛孩子,有時不能做到言出必行,說話的權威性就打了折扣。比如,家長規定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可是孩子非要哭鬧著先看動畫片兒,家長經不住軟磨硬泡,就答應了孩子的要求。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
    如果我們父母不去用心了解觀察,就武斷地對孩子訓斥,霸道地給孩子作出懲罰,那結果一定會適得其反,久而久之,孩子由反感到對抗和逃避。要想真正的了解孩子,我們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有一位單親爸爸,因為要趕火車,沒時間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離開了家門,一路上就擔心著孩子有沒有飯吃,會不會哭,心裡老是放心不下。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父母用強硬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完全拒絕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面對兒子的不配合,林永健說:「你要不就別演,別在這搗亂,好不好,聽見沒有。」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大人在說啥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自己,一般人從普通員工坐到部門經理的位置大概也是需要五六年的時間,而孩子需要在這段時間裡學會走路、說話、文字、數字等一系列基礎知識,難度可見一斑。我們之所以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是我們已經忘記了幼時成長的記憶,並不能切身體會其中的艱辛。另外,現在孩子的發育速度都要比我們那時候快得多,這裡邊有膳食結構的影響,也有外界壓力的逼迫。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多少孩子不聽話,是因父母聽不進話,聽話有主見的孩子無需刻意教
    到了如今我覺得我唯一做對的事情就是不把孩子當孩子,甚至於過分把孩子當回事。她爸就經常戲謔我說:女兒說要上天,你估計也不會跟她說不。確實,女兒的所有要求,我幾乎很少反對,對於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我也很少嘲笑甚至打擊她,我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哦?可以啊,那要怎麼做呢?
  • 叛逆期的男孩不聽父母的話,學好這幾步孩子會非常聽話
    叛逆期的男孩不聽父母的話,非常叛逆怎麼辦?一進入到叛逆期的男孩,父母能感受到孩子明顯的變化,孩子會頂撞父母,不屑與父母溝通交流。但孩子畢竟年紀不大,如果有些行為不糾正過來的話,將來很難成大器,在日後的與人交往中也會不受歡迎。
  • 李玫瑾: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外甥小宇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回家表妹讓他先完成作業再玩,可孩子就是不聽她的,一進門先找零食吃一會兒,然後再玩一會兒玩具,到做作業的時候都8點多了,寫著寫著就困了,作業常常馬馬虎虎地完成,學習成績自然不好。表妹讓小宇多喝水,孩子就是不聽,這兩天都上火了。她每天早晨給孩子帶一壺水,晚上放學水壺裡的水一點不少的又被帶了回來,孩子一天也不喝一口水,這讓表妹很生氣。
  • 你越數落,孩子越不聽話
    心理學方面: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
  • 孩子為什麼開始不聽你的話了?
    很多媽媽都發現,孩子越大,越不聽話。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跟孩子的發展階段有關,跟父母的所作所為也有關。先說孩子的發展階段。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可逆性的道德發展階段。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為準則是大家共同的約定,只要大家都同意,那麼規則就是可以變動的。同時,既然是大家約定的,要想讓他遵守,那他也是同意的才可以。
  •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
    經常聽到父母這樣的抱怨,為什麼我家孩子就不能聽我的話,我都叫他別做了,他根本不聽我的,真不省心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是在故意搗亂,或者就是質疑孩子不夠聰明,導致對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許不是孩子不聽話不夠好,而是你說話的方式不對呢。我們先來聽聽下面幾句話:「你膽子怎麼這麼小呢?一點兒也不活潑,你看看人家財寶表現多大方,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吃手,你是不是有毛病啊?」、「我每天辛苦的賺錢是為了誰呀?
  • 請讓你的孩子「有那麼點不聽話」
    中國人的傳統是喜歡老實聽話的孩子,認為規規矩矩、百依百順的才是乖孩子,如果孩子稍微有點調皮,就會忍不住呵斥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經驗證明,淘氣的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孩子更有創造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接觸面更廣,大腦受到的刺激更多,智力能被更好地激發出來。所以,讓孩子「有那麼點不聽話」,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很多好處的。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2、調虎離山當你的孩子正專注於電視或電腦時,他很難專心聽你的話,一般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當你想要讓他們認真聽你的話,請先讓他們離開這個環境,減少幹擾,保證你跟他說話時,他要看著你。而你也要全神貫注地跟他說話,而不能心不在焉。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