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現在快2歲5個月,乖的時候讓人恨不得星星月亮都摘給他,氣人的時候那真是刀鞘棍棒戶斧戟乾叉都恨不得給他來一圈,每次都是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才能熬過去。
之前了解的萬事說不,動不動哭鬧不止的恐怖2歲,這會我是正在體驗了,每天都是勞心勞累。
中國人的傳統是喜歡老實聽話的孩子,認為規規矩矩、百依百順的才是乖孩子,如果孩子稍微有點調皮,就會忍不住呵斥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可是經驗證明,淘氣的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孩子更有創造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接觸面更廣,大腦受到的刺激更多,智力能被更好地激發出來。所以,讓孩子「有那麼點不聽話」,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很多好處的。
而那些「老實聽話」的孩子往往喜歡看大人臉色行事,無論做什麼都唯唯諾諾,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很難有出息的。所以,就連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都說,中國的教育雖好,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人從小就把孩子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似的「離經叛道」,而這只能培養守業型人才。
如果我們避開創造力這一點不談,單就「聽話」這一點而言,讓孩子「有那麼點不聽話」,其實是為了讓孩子更聽父母的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你如果還讓他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和命令去做事,他就會有被逼迫的感覺,從而產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給孩子一點只有的空間,讓他覺得自己有主控權,凡事都由他自己做決定,他就會心甘情願地去做這件事了。
所以,只要孩子不是特別出格,父母就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讓孩子「有那麼點不聽話」,允許他有不同意見,有自己的行事方法,他在碰壁或發現自己的方法行不通時,才會更願意聽父母的話。更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就是最完美的,那又何必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說的去做呢?
大家一定要記住,孩子聽話是優點,太聽話這是缺點。對孩子的教育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兼顧對孩子創造力的保護和引導,才是最理想的狀態。資源目標達到了,請給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吧!
至於我,繼續和我2歲的兒子鬥智鬥勇去了。祝大家都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創造力還愛聽父母話的寶寶。
喜歡就關注我,每天分享育兒經驗,陪伴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