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你什麼都不懂,憑什麼聽你的?」

2020-08-29 玫瑰與木蘭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引發了新一輪家庭教育的全民討論,讓廣大家長深有同感的,就是孩子們的逆反。

英子,聰明懂事、學霸人設,已經是家長心目中理想的別人家的孩子了,可是仍然不聽話:媽媽不喜歡她玩樂高,她就躲到爸爸家玩;媽媽讓她報清華北大,她偏要上南大;媽媽讓她吃燕窩,她卻拿去給爸爸的女朋友吃;為了反抗媽媽,甚至要跳海自殺……

電視機前的各位老母親不由仰天長嘆:&34;



01.

要想孩子聽話,父母先要學會&34;

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總是在強調孩子&34;。可是孩子心裡的話,又有幾個父母去傾聽了?

有的孩子喜歡繪畫,有的孩子喜歡籃球,有的孩子喜歡動漫。可是所有的這些合理而正常的興趣愛好,只要超出父母的理解能力,不在父母的接受範圍,就可以隨意剝奪,如果反抗,得到的必然是一句&34;。

比如《小歡喜》裡,看完全劇,也沒有搞明白英子的媽媽為什麼要反對她上南大。

南京大學天文專業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天文專業,從各方面看絕對是中國天文專業的老大。

天文這個專業大家都不太懂,但單聽名字都令人肅然起敬,聯想到的都是類似《三體》、《星際穿越》裡拯救世界的科學家角色,那絕對是要具備深奧的知識、執著的探索精神才能辦得到的。

而英子顯然也不是毫無準備的三分鐘熱度,她自己學習了天文知識,經常去天文館參觀,甚至還能做解說,看見對這個專業是有充分的了解和興趣的。

反觀英子的媽媽宋倩,才是真正對天文一竅不通。這個專業需要什麼樣的知識,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學習什麼內容,前景如何……她一無所知,也從來沒有試圖了解過。也許僅僅因為這個專業超過了她的認知,對未知事物的無從把控激起了她條件反射般的反對。

她的反對既沒有理論依據,也沒有調查數據,完全是盲目而武斷的,這樣的反對意見,如果是在企業的決策討論上,恐怕完全沒有人理睬,但是為什麼放在家庭裡,孩子就必須要聽呢?

實際上,在英子媽媽的身上折射出很多父母的影子,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主張、孩子的選擇、孩子的興趣,都沒有耐心仔細了解,僅僅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依仗著家長的權威,就全盤否定孩子的想法,一味的要求孩子服從。

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說:&34;

父母對陌生領域的粗暴否定,直接阻擋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因為家長的無知和武斷,用&34;把孩子圈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裡,重複著家長的人生軌跡,難道就是對孩子的愛嗎?



02

想要孩子聽話,首先要能聽懂他們的話



朋友圈有個段子:一到三年級的時候,家長陪做作業的時候最囂張和霸道,因為所有的題目家長都會。四到六年級,家長明顯低調了很多,因為發現大部分題都不會;等到上了中學,家長就變得心平氣和,經常和孩子溝通,因為他們所有題目都不會。

雖然是個段子,就生動地說明了父母的地位是怎麼從高高在上到一落千丈的。心平氣和的溝通還能給孩子一個民主開明的形象,如果還繼續大吼大叫,試圖壓制,恐怕沒幾個孩子會買帳。

從來不閱讀的父母,就別指望孩子在選擇閱讀書目的時候聽你的。不思進取、渾渾噩噩混日子的家長,在孩子未來規劃上也不太可能有發言權。

打罵和哭訴自己對孩子的付出都不能換來權威,孩子會因養育之恩而愛,但卻不一定會敬。要想長久保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們的自身修煉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歡喜》裡的英子,不聽媽媽的話,反而與天文館館長劉靜成了莫逆之交;同樣的事情,媽媽和她說就要吵鬧,劉靜阿姨說的,她就能聽得進去。這也和許多家長抱怨的一樣,父母的話一句不聽,卻聽外人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英子聽劉靜的,除了劉靜本身的性格令人親近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劉靜對於天文是內行,她所說的話,對於英子才有權威性。這是大多數人的本能選擇,在任何一個方面,內行和權威所說的,明顯比一竅不通的外行的意見更讓人信服。

作為父母,如果不知道梵谷和塞尚,你很難在學美術的孩子面前插上話;如果英語已經還給了老師,那你在一年級的孩子心裡也沒什麼文化;如果孩子學的是舞蹈,你起碼得知道小五花是個舞蹈手勢而並非一塊肥瘦相間的豬肉……

朋友圈裡眾多老母親,與娃俱進,有的為了科學餵養,考了育嬰師資格證和二級營養師資格證;有的為了從心理學的角度引導孩子,考慮二級心理師;更有甚者,為了輔導孩子,考過了教師證……


有個媽媽說得好:沒有十八般武藝,你還指望他/她能聽話?恐怕你連他/她的話都未必能聽懂!



03

最能讓孩子聽進去的話,是平等的溝通


作為父母,至少應該把眼光放平,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溝通。對於孩子的興趣,在一棒子打死之前,應該有最起碼的了解和傾聽,讓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理由。

如果實在做不到當成朋友,那起碼把他們當成下屬。對於下屬提出的方案,最基本也得先聽一聽對方的陳述,了解一下方案的具體情況,調查一下可行性,甚至開會討論,才能做出選擇。

當孩子的理想和父母相悖時,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的理想給出具體調查數據,比如不同專業每年入學率多少,課程設置如何,畢業後就業率,就業方向和薪酬如何,遠期發展又如何……在強大的事實和數據面前,孩子還有可能仔細考慮,比起簡單粗暴而毫無根據的拒絕,起碼父母尊重了他們的想法,願意去理解和分析。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34;

只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水平線上,真正把孩子當一個人來理解和尊重,和他們一起成長,真正傾聽他們的內心,才有可能得出最適合孩子的抉擇,真正讓孩子接受。

比起 &34;,讓孩子有機會遵從自己的內心,決定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作者:玫瑰與木蘭 在三甲醫院工作的寫作愛好者。閱讀過人間最真實的生生死死,光怪陸離的人心百態。願意把故事和你分享。

相關焦點

  • 「你憑什麼管我?」孩子不聽話,可能是父母的角色沒做好
    孩子漸漸長大,父母也發現,自己逐漸管不住孩子,不少父母覺得這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到了,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也十分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這麼聽話,自己的孩子卻沒法管。那麼父母管不住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家長的角色沒做到位小明的父母平時白天忙工作,與孩子的接觸少,晚上回到家,也和孩子溝通很少,晚上隨便問幾句寫完作業沒?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聰明父母一定會「聽」孩子的話
    很多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他們都要求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他們認為,孩子永遠都不懂事,而自己比孩子見多識廣、考慮周全。因此在父母的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讓人更省心、有前途,會被大家認可。
  • 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聽你的?
    ,並且通常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孩子能體會到的獎勵越來越少,當然挫敗感越強,自然孩子會產生「憑什麼要聽你的」反感的心理了。網友2:早晨,孩子剛剛起床就想玩滑板,這位媽媽說:「你要先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才能玩滑板!」孩子不高興了:「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呀!為什麼總要讓我聽大人的?我不想聽你的!我要先玩會兒!」
  • 孩子總是「不聽話」?那是你不懂他到底想要什麼
    養育孩子或許是最複雜、也是最需要費心思的一件事情了。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是不聽話,專門和家長對著幹。越說他越來勁,最後結果就是大哭大鬧。而且有些孩子從小就「氣性大」。只要不樂意,就撕心裂肺的大哭,哄都哄不好。不僅對孩子身體不好,大人也是心疼不已。
  • 當孩子說「你憑什麼管我」時,家長該怎麼回答?
    「我不要你管,你憑什麼管我?」「就憑我是你媽,我就得管你!」「我又不是你的奴隸!讓我做什麼我就要做什麼嗎?」這樣的對話不知道大家是否覺得似曾相識。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影視劇中,「你憑什麼管我」、「就憑我是你媽/爸」這樣的對話屢見不鮮。孩子不喜歡被管,其實家長都知道。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大人在說啥
    陶行知說過一段打油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成年人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年後,自認為垂髫幼兒幼稚好笑,好像他們什麼都不明白一樣。其實,孩子的成長速度遠超你我的想像。從出生到學齡,短短的六年時間需要孩子掌握一系列一生受用的生存技能。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的話「不!好!聽!」
    1.嘮叨式,「你怎麼還不寫作業?」,慢慢的,一聽到家長嘮叨,孩子就煩。2.數落式,孩子總是不停的被語言轟炸:「怎麼這麼不聽話」「又弄了一地的玩具」「你就知道給我找麻煩!」。4.許諾式,許諾孩子學會什麼就獎勵什麼,這樣談條件許諾的方式,會讓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講條件。
  • 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家長學會阿倫森效應,孩子都聽你的
    導讀: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家長學會阿倫森效應,孩子都聽你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家長學會阿倫森效應,孩子都聽你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憑什麼管我?」,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她兒子看起來有十幾歲了,和夥伴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一款遊戲,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這個媽媽發現我她,無奈地說,「孩子越長大,越難管教。你家這個幾歲的,還是聽媽媽的年紀,我們這個十幾歲的,叫他,他都不應。我都叫他回家叫了很多次了。他覺得自己能回家,不想讓我管他。這不還沒吃晚飯呢!」我說,「不回家就別理他了,過了飯點也不用給他留飯。」
  • 想讓孩子聽話,試試這4招
    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原因嗎?會不會是我們自己的溝通方式不對呢?在與孩子溝通之前,看看下列這些我們做好了嗎:1、不是所有的規矩都是合理的無規矩不成方圓,捧著這句老話,一些家長開始立規矩:這個不許碰,那個不許玩,吃飯得飯點,上廁所要定點......
  •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這種思想背後,還藏著孩子是我的私有物這種狹隘認知,有這樣一個思維邏輯:你我生的就該聽我的——我說的話你怎麼能不聽——你就該聽話的長大——你如果叛逆我就要治你——然後重複新一輪地聽話。這種思維,不僅是對孩子本身不尊重,也不尊重孩子的生命是獨屬於她自己的,無法認可一個瀕臨成年的孩子有著自己的思想、認知、判斷以及獨立的人格,想要孩子屈服在家長的權威之中,可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謊話啊,是人就會犯錯啊,憑什麼你就是對的,憑什麼你在孩子面前就能一直正確得理所當然!
  • 你真的想要的是你的孩子聽話嗎?
    ,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不聽話了,而再去看看那些孩子們總是用躲閃的眼光看著家長,繼續做他們認為家長不聽話的事情,根本沒有去聽父母的話,換個地方繼續。我們只是需要把孩子帶到身邊,輕輕的講一下就可以了,家長不必要自己高高在上的坐在那裡大吼,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在想就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就可以了,為何家長要給孩子貼一個這麼大的標籤呢,講孩子不聽話是不是範疇太大了,這頂帽子太大了。
  • 孩子不聽話,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做不吼不叫的父母,你也一定行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家長這樣說「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讓他幹嘛不幹嘛,我說什麼都當耳旁風」,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成了擺在很多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找到他們不願意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找到解決辦法。孩子不聽話的原因1.孩子的生理特點所致。
  • 不聽話是孩子的錯?不!是你沒有把話說明白
    我像一個看客,冷眼旁觀,卻略帶著不滿我的身邊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家長或者外婆、奶奶在對著自己家的孩子說不行,別弄,那麼髒,你為什麼這麼不聽話。有一次,茂茂與其他幾個孩子,一起在地上爬行,所有的家長都在尖叫,站起來,不知道有多髒麼?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
  • 你越吼孩子越「沒出息」,還總是不聽你的話!如何打破這「怪圈」
    文/山爸爸育兒記多數媽媽都是「虎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平時也控制不住脾氣,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都是想讓孩子能有「出息」,但是越大吼越「沒出息」,孩子還總是不聽你的話,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沒得到想要的結果。
  • 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要孩子聽你話,用這些方法就夠了
    「聽話」不等同於「聽話」「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聽指令呢?你不覺得這是在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壓制孩子的天性嗎?」不認同我在之前文章中的看法,一讀者特意私信我說。在看到這個反駁後,我一方面開始了反思,另一方面我將這個問題拋在了「媽媽群中」,讓大家進行討論。
  • 孩子不聽話?一文教你掌握親子間溝通的萬能模板
    那位年輕媽媽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樣,指著他們就跟自己孩子說:「你看那個小姐姐多懂事,乖乖的就回家了,你要像小姐姐學習。你看小姐姐長得多好看,還聽話,多好呀。」小女孩聽到這並沒有像媽媽預期的那樣聽話起身,而臉上的表情卻更加委屈了。後來電梯上來了,不知道這位媽媽是用了什麼辦法帶小女孩回家,但聽到這樣的話我心裡卻感到很壓抑。
  • 「你為什麼不聽話?」家長越這樣吼,孩子越不聽,答案在這裡
    :「你為什麼不聽話?」。當孩子不聽話,惹家長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句話。這樣的問話,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不是孩子被嚇到沉默不語,就是孩子告訴你不聽話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當別人問你:「你今天為什麼沒上班呢?」那麼,你可能回答「今天我休息。」或者「今天我請假了。」
  • 你還在糾結為什麼孩子不聽你講話嗎?做好這一點,孩子秒聽話
    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畫面場景一: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想要跟自己的愛人聊聊天,吐吐槽,說說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如意。但是對方卻一副老學究的神情開始給你講道理:社會就是這樣,誰沒有壓力啊!我不也是一樣嗎,不照樣還是得繼續工作。聽到這裡,你一肚子等待被傾聽、被看見的情緒,被結結實實的堵了回去,溝通也戛然而止。
  • 蹲下來,你會發現其實孩子並沒有那麼不聽話
    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常常會蹲下來替孩子做這做那,會蹲下來抱孩子,會蹲下來與孩子互動玩樂。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本能「蹲下來」自己消失不見,是孩子長高了不需要蹲了,還是孩子懂事後沒那麼可愛了?,並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這就要看家長是怎麼處理引導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