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2020-07-30 曼陀說育兒

今天,逛知乎又看到了奇葩父母,題主在問:「大二女兒不聽話,斷了她的生活費也沒有用,該怎麼辦?」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看完這個問題描述之後,我的感受是兩個字「窒息」,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一定要用上手段,一定要孩子向父母妥協、低頭,才能解決問題,做父母的就不能低頭認錯嗎?

題主讓我看到了,為人父母強烈的控制欲,通篇流露出來的「我得治住你」的想法,把自己放到孩子的對立面,令人無語又無奈。因為「聽話」這兩個字,毀掉了多少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請給予基本的「尊重」

在題主不聽話的描述中,做父母的根本沒覺得自己有問題,只是覺得無法用生活費當做控制孩子的手段,騎虎難下了。

其實,在題主的描述中,女兒回家以後大部門買菜買日用品都是女兒在做,並且逛街買衣服,也都是女兒付錢,過節也是女兒給親戚包紅包。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1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按照題主的說法壓根就不屬於女兒的個人開銷,更多是算在了家庭開支中,而停掉生活費之後題主才發現女兒好像自己開始掙錢了,懷疑女兒存款超過2萬元,可能還背地裡有其他卡。

起衝突的原因,題主寫的是讓拿筷子,但是女兒擺臉色,當父母的一氣之下斷掉生活費,結果發現這招「威脅」並沒有用,然後題主與女兒又吵架了,又在思考要不要把以後的生活費都給她斷了。

在這些描述中,我沒有看到一點對孩子的尊重,充滿著為人父母的高高在上,這種「我給了你生命並且掌控著你生活」的優越感,真的是個「秀逗」。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這種思想背後,還藏著孩子是我的私有物這種狹隘認知,有這樣一個思維邏輯:你我生的就該聽我的——我說的話你怎麼能不聽——你就該聽話的長大——你如果叛逆我就要治你——然後重複新一輪地聽話。

這種思維,不僅是對孩子本身不尊重,也不尊重孩子的生命是獨屬於她自己的,無法認可一個瀕臨成年的孩子有著自己的思想、認知、判斷以及獨立的人格,想要孩子屈服在家長的權威之中,可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謊話啊,是人就會犯錯啊,憑什麼你就是對的,憑什麼你在孩子面前就能一直正確得理所當然!

父母請別執拗在讓孩子聽話上

「聽話,你不乖,奶奶不愛你了!」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快起來!」

「媽媽去上班,你在家要聽話喔」

……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大人對年幼孩子的專制,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你要聽話!」作為家長也常常用孩子是否聽話來作為評判這個孩子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的標準。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可是,我們長時間、持續地讓孩子聽話,不斷地否定和壓制孩子的情緒表達以及他們對待事情的獨立想法,他們好像只要順著我們的意思走下去,就不會錯。

可真的不會錯嗎?前兩天看到一個漫畫令我細思極恐,我真的害怕我會用「聽話」這個標準毀掉了孩子的獨一無二,然後標準化地如流水線一樣生產出了一個所謂優秀的樣本。

這個漫畫標題是《媽媽為我吃「毒藥」,卻說是為了我好》由爆漫畫出品,媽媽就是因為與孩子爭吵,覺得孩子不懂自己的苦心與付出。這位母親在看到了廣告語宣傳寫著:能夠讓每一個走岔路的孩子迷途知返的「乖乖丸」後,就忍不住購買了。

隨後,無數個孩子被捆綁人生,他們不能不聽父母的,因為只要腦子裡有不聽的想法就會頭疼欲裂,等到長大去掉藥丸的副作用可以真正做自己時,卻已經不知道自己為何物。

雖然這是漫畫,可卻引起很多網友的在被父母管教、控制、讓其聽話的共鳴。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網友評論

蔡康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是要聽從父母的 話,遇事放棄自己想過的人生,這對自己不公平,對父母也不公平。

但是,如果一開始父母就把孩子成長的自由度給嚴絲合縫地拿捏在手心裡,孩子如何長出自由翱翔地翅膀,就好比那句,你折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孩子擁有對父母說「不」的權利

我們是一個特別講究孝順的國家,古代君王常以「仁孝治天下」,是否孝順父母也是考核官員品質、關係到他們仕途的標準之一,但即便這樣古代的孝順也不是完全就是順從父母的意思,什麼都由父母說了算。

孔子在《論語·裡仁》中提到「事父母幾諫」,就是父母若有錯,子女也可以用委婉的語氣進行勸諫,以免陷父母於不義,子女可以對父母的做法批評指正。如果,父母有錯,子女明明知道卻要孝順父母,而不提就是「愚孝」。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去年,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個小女孩在被爸爸批評之後,反過來把爸爸教育了一頓。指出了爸爸對孩子不該大吼大叫,用動畫片裡的父母教育孩子當做例子表示爸爸做錯了。另外,又說大吼大叫的方式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傷害,並且最後說要用文明的語言來說點出錯誤。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大二女兒不聽話斷生活費也沒用,咋辦?有多少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無限可能這個詞,在被張雨綺帶火之後,為人父母也應該意識到孩子的未來有無限可能,而一味地去控制孩子、剝奪孩子的思想表達、強制性讓孩子站到自己這邊,距離毀掉孩子,又還差幾步呢?

在知乎這個問題下,有1417個回答,而在這些回答中就藏著孩子被父母以控制之名傷害的故事,他們或最終靠反抗父母活出了自我,或依然陷在被父母控制之中,找不到出路,但都有一個統一的結果,與父母關係很差。

母慈子孝,我們一定要記得感情是流動的,母親慈愛才有子女孝順的那天。

我是曼陀,歡迎關注@曼陀說育兒,育兒路上的 那些坑,我們一起面對!

相關焦點

  • 有多少優秀孩子 毀在了「聽話」上
    當孩子習慣把所有的想法都憋在心裡之後;做任何事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再難也要死扛;繼而過於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評價,從而放低自己。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即使知道也不敢主動索取,因為他們必須「聽話」,讓別人開心滿意。
  • 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你要聽話」是孩子人生的緊箍咒
    自從有了娃,爸媽總會把「乖!」「你要聽話!」「真懂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在爸媽眼裡,聽話、乖巧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擁有聽話懂事的孩子,是多少父母夢寐以求的事啊!為什麼她會後悔呢?馬伊琍解釋說,大女兒是個標準的乖乖女,但也許是媽媽太好強了,對女兒比較嚴厲,她發現女兒變得敏感多疑,竟然連拒絕別人都不會了。
  • 孩子不聽話咋辦?打一頓不如慢下腳步,每個孩子都有服管教的獨特
    在無數的抱怨話裡二姐家的星兒也是這樣,所以對於孩子不聽話咋辦?二姐的一對閨女(星兒和月兒),都是生活在同樣的環境裡,一個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另一個是高敏感需求的難搞型孩子,和大女兒星兒的給點陽光就燦爛相比,二姐說"我還是喜歡星兒
  • 多少孩子不聽話,是因父母聽不進話,聽話有主見的孩子無需刻意教
    昨天跟女兒看繪本的時候,繪本上講到某地特色冰糖葫蘆,女兒張嘴就來:「媽媽,我想吃糖葫蘆」。大半夜她竟然提這麼「荒唐」要求,我:現在我們都出不去,買不到冰糖葫蘆啊。女兒一臉天真的說:你可以做給我吃。我真不知道她哪來的自信覺得我會做這玩意兒:我不會啊,而且我們也沒有草莓,沒有山楂什麼也沒有。女兒:我們有蘋果。我黑人問號:蘋果?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那個聽話的孩子,你不知道他的心裡有多苦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參加《奇葩大會》時說的一句話:「在當代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語,可能會覺得這個詞很好,可其實都大有問題,第一個詞就是聽話。」當父母總以聽話與否衡量一個孩子,將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一次去朋友家聚餐,大家都帶著孩子。孩子們跑來跑去,嘻戲玩鬧,特別開心。可是小夏6歲的女兒雪兒,卻一直安靜地坐在媽媽身邊。我們讓她去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雪兒卻怯怯地捏著衣角說:「我不去,我怕媽媽找不到我。」大家紛紛誇讚雪兒懂事,聽話,不像自己家的孩子那麼淘氣,讓人操心。小夏卻轉身把雪兒從椅子上拉下來,說:「這孩子是聽話過頭了!媽媽不在這裡嘛,快去玩吧!」
  • 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內心到底有多苦?
    只因她知道媽媽一個人帶著她有多不容易,也特別體諒媽媽,理解媽媽,就算覺得媽媽說得不對,也不會反對,從來都是「好」。然而,在她進入高三後,突然變得「叛逆」了。媽媽不讓她玩樂高,她就「逃課」去爸爸那裡玩;媽媽覺得去天文館做講解員耽誤學習,她就偷偷溜去做講解;媽媽不同意她離開北京去南京讀大學,她就偷偷填報志願。
  • 我有一個不聽話的女兒
    我有一個不聽話的女兒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她不聽話的證據,我都用漫畫記錄下來了你們瞧瞧……場景一:媽媽的小睡中年老母親精力漸漸不如從前以前可以硬撐,現在不隨時補覺還真不行但又不敢睡太多……>場景二:哈哈,是不是太不聽話啦
  • 寶寶「脾氣爆不聽話」咋辦?家長掌握這3點,輕鬆糾正孩子壞脾氣
    寶寶「脾氣爆不聽話」咋辦?家長掌握這3點,輕鬆糾正孩子壞脾氣孩子&34;怎麼辦?應該有很多的家長遇見過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的問題,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有些時候你讓它往東他卻偏偏不聽你的非得往西,還有的時候讓他坐下來吃飯他偏偏爬到板凳上,玩完玩具也從來不會收起來,都是隨手一丟,反正就是不管幹什麼都是非常的不聽話,有時候還會出現咬人大人大的壞習慣。
  • 太聽話的孩子很省心,長大卻不一定有出息
    可是,由於父母和老師都喜歡孩子聽話,所以勇於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不同於父母和老師的意見的孩子通常不受歡迎。聰明的父母不是這樣。有一個小學教師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很具有啟發性。而一個平常不太愛說話的孩子卻舉手說:「三減一等於二,樹上應該還有兩隻」這個孩子的回答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因為這種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不少孩子在幼兒園就練習過了。
  • 兩三歲的孩子不聽話還在打罵,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的叛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而且孩子太小了,打不得罵不得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孩子不聽話、總是對著幹?揭秘"不聽話"的面紗,教養過程更省心
    為了隨時能夠留意女兒的學習狀態,在女兒房間裡裝了很大的透視窗戶;為了女兒能夠考上媽媽心儀的大學,數次遊說女兒放棄自己喜歡的航天專業;為了讓女兒大腦發育更好,逼迫孩子吃生的海參......英子在這樣強烈的控制欲中,不知不覺得上了抑鬱症。孩子知道媽媽愛她,但這種愛卻讓她喘不過氣、讓她失眠、讓她不斷想要逃離。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管孩子很容易,要孩子聽話,就像海洋公園裡的海獅,看似不再需要經歷大風大浪,也不缺關愛,但在日復一日的表演和馴化下,終究還是失去了它原本的野性,沒有了風浪,沒有了危險,也沒有選擇和自由,只是過上了機械化的為博人一笑的生活。這是海洋館裡海獅的獅生,也是聽話孩子的人生。
  • 媽媽的苦惱: 斷了女兒的生活費,女兒還是不聽話,該怎麼辦?
    一個沒有意識到女兒已經長大成人的媽媽抱怨: 大三的女兒不聽話,斷了生活費還是不聽話,該怎麼辦?起因是媽媽讓女兒拿雙筷子,女兒非但沒拿,還給媽媽擺臉色!媽媽受不了,斷了每月的生活費。從此,女兒在家就不買菜做飯買家用日用品,也不跟媽媽說話。要我說,這位媽媽是你錯了,應該給你女兒道歉!
  • 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
    導讀: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吼是沒用的!聰明家長應該這麼教育……
    生活中總有家長吐槽: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真的是太難管了!一歲以前的孩子,家長只需要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即可;一歲以後他們意識越來越成熟,雙方也開始出現了意見分歧:你讓他早點睡覺,他偏要墨跡到11點;你讓他多吃水果蔬菜,他卻對炸雞情有獨鍾;你讓他早點把作業寫完,半小時後,他一個字都沒動!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有用了嗎?
    一切都源於給孩子輔導作業。隔壁家的孩子剛上二年級,孩子媽媽每天晚上都要給孩子輔導作業,然後&34;三部曲就出現了。剛開始輔導時,風平浪靜,半小時過去,急性子的媽媽開始責罵,再半小時過去,媽媽開始忍不住摔筆怒吼,最後總是以一頓暴打以及孩子的哭聲為結尾。
  • 家裡有個不聽話的孩子,你是怎麼做的?
    晚上他身心疲憊的回到家,看到女兒的作業還在桌子上放著沒整理,沙發和地毯上也弄得亂七八糟,孩子正樂呵呵的在凳子上坐著看電視。朋友沒經過任何思考就衝女兒大吼起來,說孩子懶惰,說就知道看電視,還說自己掙錢那麼辛苦為什麼一點不理解他,一點也不爭氣等等話語。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