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聽話的孩子很省心,長大卻不一定有出息

2020-08-25 家教智慧

很多父母喜歡孩子聽話,百依百順,容不得孩子的反對意見,更容不得孩子反駁自己。

而現在時代已經變了,再要求孩子們百依百順是很難做到的,而且也不一定就正確

孩子們有不同的意見,或提出反對意見,並不一定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錯誤,更不是對大人的不尊重和不敬。

並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才能成功。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也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由於父母和老師都喜歡孩子聽話,所以勇於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不同於父母和老師的意見的孩子通常不受歡迎。

聰明的父母不是這樣。有一個小學教師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很具有啟發性。

丨故事一

一次,這位教師去一年級上數學課,她問:「一棵樹上站了三隻小鳥,一孩子用彈弓打掉了一隻,問樹上還有幾隻?」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手說:「一隻也沒有了,樹上是零隻。」

而一個平常不太愛說話的孩子卻舉手說:「三減一等於二,樹上應該還有兩隻」

這個孩子的回答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因為這種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不少孩子在幼兒園就練習過了。

可是那個孩子卻執著地說:「就是兩隻嘛!」

於是這位教師說:「打掉的雖然是一隻,但是彈弓一響,其他的兩隻就飛走了。」

這樣才結束了那場爭論。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覺得那位同學很值得稱讚,因為他能不為多數人的意見所左右,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怕被人恥笑,關于堅持自己的主張。

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少年時代很少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而喜愛獨立摸索研究事物,在學校裡他曾被譏嘲為「鄉巴佬」。

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的座右銘之一就是「從他人的意見中獨立出來」。

這兩個大科學家的發明和創見,正是他們能夠力排眾議、獨立思索的結果。

當然,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這樣做是不容易的,因為很多孩子都很難頂住外界的冷嘲熱諷和各種壓力。有一定的執著,才可能有一定的創造力。

這個道理可能很多父母都能夠理解,可是很多父母還是喜歡孩子在家裡言聽計從,在外不標新立異。

當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意見不合時,父母擔心因此讓孩子背上「不合群」的罵名,被他人討厭。這實際上是強迫孩子順從大家的意見,這是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的。

法國人的做法很值得學習。他們認為,容易受別人意見左右的人沒有主見

因此,他們積極鼓勵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

我們發現,法國人喜歡孩子相互討論問題,通過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處事能力

因此,在孩子反對父母的意見時,我們不應該輕易地責備孩子不聽話。

如果孩子的意見是錯誤的,也應該耐心地說明、解釋,這樣才能養成孩子有主見、有創造性的品質。

丨故事二

一次,一位母親叫孩子去買米。女兒拿了兩個提包準備出門,母親看見,把女兒叫住了:「你怎麼不拿小推車去推呢?還拿兩個提包!」

女兒說:「我拿兩個提包,一手提十斤提回來了,何必還推什麼車子呢?」

母親卻堅持說:「當然是推車子方便得多啦!」母女倆就這樣僵持不下。

其實,這樣的爭論是可沒有必要的。可能母親的說法是對的,可是女兒喜歡用手提,就讓她提好了。

如果真的是吃力的話,那麼下次不用大人的提醒,她自己也要用推車的。

這既是對女兒的尊重,也是讓孩子們自己到生活中去積累經驗。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最牢固。

父母都有一個希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聰明、聽話。可是,事實往往是:聰明的並不一定聽話,聽話的不一定聰明。

老師也有這樣的經驗,尤其是中小學老師,他們喜歡自己的學生聽話,少給自己找麻煩,可是他們更清楚,過多地要求聽話孩子聽話就會妨礙他們的智力發展。

相關焦點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甚至會將聽話與有出息劃上等號,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未來才會成為人生贏家。同時,孩子的天性也被壓制,以致喪失獨特的個性,缺乏創造力,總是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切都聽父母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做事會沒有自己的標準,更沒有號召力和說服力,他們的未來一般也是平平淡淡,不會有很大的出息。
  • 為什麼小時候很聽話懂事的孩子,很多長大後反而沒太大出息
    不知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小時候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見得有太大的出息。甚至很多都過得很一般。而那些小時候不怎麼聽話,反而還有點調皮的孩子,很多都過得還不錯,甚至很多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果,俗話說就是混得還不錯。
  • 小時候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出息,這是我聽過最大的謊言!
    很多小縣城的家長們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過於老實的話,那麼長大就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他們覺得無論男孩女孩小的時候淘氣點,等到長大後會更有機靈氣,做什麼事情都會有貴人幫助,因此就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太老實聽話,等到漲到後成就反而不會太大,因為他們太過於死板。
  • 聽話的孩子,往往長大了出息不大,真正的原因讓我們深思無語
    很多父母包辦一些,孩子對錢沒概念,很大了不識數,不知道東西貴賤,給他錢他不會花!我們講,環境塑造人,你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會有正確的財商思維,會逐漸形成這方面的人格特徵。如果你不僅沒意識,還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攬,孩子只會學習文化課拿分數;那麼,對於財富、金錢、理財他一定是欠缺的,在自己的家庭中,沒有機會給到他去培養財商人格,那麼,可以肯定,這些孩子未來在財商是低能的。
  • 養育女兒,父母牢記以下禁忌,女兒小時省心長大也更有出息
    對父母來說,都是要牢記以下禁忌的,若父母都能做到,可以說女兒小時會更省心長大也會更有出息,自然父母的顧慮和擔憂也是會減半的。「太富養」,滿足女兒的一切要求也是不明智的做法有的父母堅信這樣一種養女兒法則,那就是女孩子要富養,從小就不捨得讓女兒吃一點苦,遭一點罪,對女兒的要求更是各種滿足,一點委屈也不捨得讓女兒承受。這些父母以為自己這樣做就是對女兒好,卻不知事實恰巧相反,很多案例已經證明在這種育兒理念下,女兒只會越長大讓父母越操心。
  •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
    "兩不管、三不慣"對娃成長幫助大,長大有出息,父母更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的話反映了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但是什麼都管也不行,可能限制孩子的成長。
  • 從小是乖孩子和調皮孩子,哪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能做個乖孩子,聽話懂事的,這樣做父母就能省心。但是有一點,一般乖孩子太聽話的長大後會有一種自卑感和寂寞感。從小就一直聽話的孩子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聽到這裡,家裡有「熊孩子」的家長是不是非常開心呢!而那些調皮的孩子會醒目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給父母惹麻煩。
  • 下面4種孩子,長大後肯定有出息,有你家的嗎?
    有句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孩子長大之後能夠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有出息?那到底該怎麼養孩子能夠有出息,成了很多家有兒女的家長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下面4種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有出息,看看有你家的嗎?長時間下去,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和祖父母的幫助和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那時候父母可能會抱怨孩子長大不懂事,不讓人省心,其實都是自己過往的因才長成今天的果實。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終有一天,要學會放開手,讓孩子去吃苦,去蛻變。捨得讓孩子吃苦,他才會有能力觸摸幸福。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為什麼孩子在學校相對來說,就很聽話,那是因為老師的要求。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 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家娃在其中嗎?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急著高興。」,長大之後多半沒出息,所以家長不要太過於縱容孩子。這裡我勸各位家長,平時發現孩子有推卸責任的表現,一定要及時阻止,避免孩子以後走向歪路。
  • 這「三種」孩子看似乖巧,長大後大多沒出息,家長需要警惕
    這「三種」孩子看似乖巧,長大後大多沒出息,家長需要警惕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懂事乖巧,這樣自己就可以省不少心。但是孩子變得乖巧了,將來就一定有出息嗎?這讓小林哭笑不得,既欣慰於兒子的懂事,也埋怨孩子太容易相信別人了。所以家長們要注意了,乖巧的孩子更容易被人騙,反而更不容易讓人省心。下面這三種看似乖巧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沒出息,家長們需要警惕起來,幫助孩子改變!
  • 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文|文兒初為人母的時候,除了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外,還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瘋狂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學習班,時刻緊盯著孩子孩子的分數,並培養孩子各種特長,就是希望他能遠遠領先,未來能出人頭地。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有成就。不過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那是二十年後的事,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這也不一定,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性格特徵就能知道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些小毛病,恭喜你,可能暗示他長大很有出息
    導讀:如果孩子身上有這些小毛病,恭喜你,可能暗示他長大很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孩子身上有這些小毛病,恭喜你,可能暗示他長大很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媽媽希望你不要太聽話
    大人們真的太喜歡孩子聽話了,「聽話」可以說是中國式讚美最常用詞。每每聽到誇獎孩子聽話,家長內心甚感欣慰。因為從小一路被誇獎著「聽話」長大,我對它充滿了排斥,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我不想聽話,我想自己說了算」。但是從小被灌輸的思想讓我知道聽話就會被表揚,而小孩子總是喜歡聽到表揚的。直到逐漸長大成人並為人母,才意識到自己糾結、委曲求全、討好型的人格,深覺與小時候媽媽無意中的聽話訓練不無關係。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趁早改正孩子少走彎路
    「等你長大了,有出息了,爸爸媽媽就省心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跟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是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成就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都是普普通通,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事無成,能自己做出一番成績、闖出一片天、成為父母口中有出息的孩子的人還是很少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心理學上,專家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 為什麼大家眼中「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生活更順心
    :淘氣的孩子好啊,長大以後聰明a:一天天的不省心,翻箱倒櫃的b:我還想讓我家孩子淘氣點呢,我總感覺我家孩子膽小,特別老實a:那多省心啊,孩子聰明不聰明和小時候沒關係b:可不是啊,孩子淘氣點長大都聰明,你可別太管孩子了。
  • 這3種「乖孩子」,長大後往往沒什麼出息,家長需早點警惕
    導語:在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中,一般都認為乖巧的孩子才能有所出息,而且還能減少父母的負擔。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總是引發&34;等類似的教育案例,同時還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身邊就有許多的這樣的案例,大表姐家的男孩天寧在校的時候特別聽話,都是我們口中&34;,誰也沒想到他後來能變成勸不聽的小混混,原因就是太乖了,別人說什麼他都信。
  • 李玫瑾: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給父母的建議是,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出息,還能避免父母嚴加教育,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依舊會頂嘴,形成死循環的問題。等到都冷靜了,父母也就不生氣了,孩子的壞情緒也得到了釋放,也就能聽進去父母說的話了,這個時候再和孩子溝通剛才的問題,都說一說心裡的感受,孩子也能學會為對方考慮,長大後做事也能為他人考慮,更細緻周到,就更有出息。
  • 以下孩子小時候人人誇,長大會活得辛苦又窩囊,父母還懵然不知
    文|文兒很多人小時候,都被父母拿來跟「別人家孩子」做過對比,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別人家孩子嘴甜,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別人家孩子長得好看。「別人家的孩子」人人誇,而自己總會被對比的一無是處。那麼,人人誇的孩子從小就一定幸福嗎?長大就一定有出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