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2020-07-28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初為人母的時候,除了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外,還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瘋狂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學習班,時刻緊盯著孩子孩子的分數,並培養孩子各種特長,就是希望他能遠遠領先,未來能出人頭地。但等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下長大了,有大出息了,很多父母卻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生活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一個人年輕時和老了時的心態真的是不一樣的。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兒女太有出息,註定不屬於自己

縱觀身邊家庭可以看出,兒女太有出息,一般都遠走高飛,選擇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拳腳。要不超一線城市,要不直接去國外。別說現在交通便利,不管去哪都很方便。說是這樣說,但當事業越做越大,每天都被事業裹挾著的時候,抽空回家就成了奢望。更別提殘酷的社會競爭,越處在金字塔頂尖的人,背負的壓力越大,他們忙於在財富和野心中奮進,根本無暇顧及遠方的父母。

所以雖然兒女有出息,物質財富是不會缺。但晚年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註定是難以擁有的。

老家鄰居伯父伯母一雙兒女,從小都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一路都是學霸。大兒子被保送到國外,後來就在國外娶妻生子定居了。小女兒也是一路上到博士後,直接就在上大學的超一線城市定居安家了。

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伯父伯母身體硬朗的時候,兩個兒女雖然不常回家,但錢財方面從來缺過,兩人日子過得挺瀟灑的。後來伯父病倒了,伯母一人照顧不來,兒女不能回來長時間,於是請保姆,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後來伯父病逝,兒子也沒趕回來送最後一程。後來女兒把伯母接過去,但沒多久伯母就回來了,說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每天忙得都很,自己也幫不上忙,住的也不自在。就這樣現在伯母一個人守在老家。子女很多時候也無能為力,自古忠孝兩難全。

等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也不一定是好事,很現實

太出息的兒女,父母晚年的孤單註定要更多

不管承不承認,都要相信一個現實。太出息的兒女,晚年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不管是空間還是心理上都是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間只能漸行漸遠。

當然兒女有出息,對父母來說肯定是好事,父母也都希望兒女有出息。但是到了老的時候,子女都不在身邊,心裡多少會失落。

人生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覺得呢?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相關焦點

  • 很多人在老了才活明白:「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老年人到老才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兒女本事太大不一定就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呀 越有本事 的人,越容易遠離父母 ,雖然有本事的兒女能光宗耀主,給自己掙足面子 。但是想讓他養老,住往會希望渺茫。所以 很多老年人往往能享上普通兒女的福,反而是那些太優秀的兒女, 老了卻指望不上 !
  • 老人太長壽,對於兒女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幾個問題很現實!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在給老人祝壽的時候,也往往會獻上長命百歲的祝詞,很多人經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事實上如果家中的老人真的非常長壽的話,對於兒女和子孫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幾個問題非常現實,你或許遲早要面對。
  • 兒女越有出息,越容易「斷香火」?專家的解釋很真實,但也很扎心
    文/小庚庚爸爸一直以來我們都堅信「讀書是貧困人家的唯一出路」,但在今天,現實狠狠的打了我們一個耳光,原來讀書越多越有出息的高材生,反而斷了自家的「香火」。讀書是為了什麼,有出息是為了什麼?「光宗耀祖」,一個家族要想旺盛,那麼「傳承」是必然的,什麼是傳承呢?就是結婚生子,繼承香火。
  • 兒女越有出息,越容易「斷香火」?專家的解釋很真實,但也很扎心
    文/小庚庚爸爸一直以來我們都堅信「讀書是貧困人家的唯一出路」,但在今天,現實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個耳光,原來讀書越多越有出息的高材生,反而斷了自家的「香火」。讀書是為了什麼,有出息是為了什麼?「光宗耀祖」,一個家族要想旺盛,那麼「傳承」是必然的,什麼是傳承呢?就是結婚生子,繼承香火。
  • 「獨居老人」的心酸:晚年生活想要幸福,竟然需要沒出息的兒女
    等父母老了之後,他們往往都會感到非常孤單,子女一般都在外面打拼,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家長。有些家長想得比較開,會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會讓子女去追尋自己的天空,但有些老人身體卻並不好,所以也需要旁邊有人照顧。
  • 你希望孩子有出息還是平凡?面對養老,夢想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
    對孩子的希望很多家長在年輕時最大的希望就是培養一個光彩奪目、有出息的孩子,將來走得越遠越好。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出色,一代更比一代強,所以盡其所能讓自己的天花板成為孩子的起跑線。>對養老的想法現在的人特別矛盾,既希望兒女有出息
  • 孩子獨立優秀,有出息,卻不能常伴身邊,你會因此而遺憾嗎?
    這是她從四年級時,就給自己確立的目標,我一直是知道的。為了這目標,她也一直很努力。大概她說得認真,老師印象深刻,所以後來到家中家訪時,便和我聊了這個話題。我當時開玩笑說,她做什麼我都支持,只要她自己覺得開心,有意義就好。如果真的有為國家富強做貢獻的心,我更支持。我和她爸爸可以管好自己,一定不給她拖後腿。
  • 子女越有出息,家族越容易「斷根」?老父親的話令人心酸又無奈
    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我們國家宗族文化源遠流長,然而隨著經濟社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的這種宗族觀念卻越來越淡了,有些老人說:兒女越是有出息,家族越是容易斷了「根」。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老人這些話語的背後卻是心酸的現實。
  • 孩子越有出息,父母晚年越不幸福,這原因讓人無法反駁
    孩子長大了,出息了,可此時的父母已經年邁。不少父母晚年的時候,孩子要麼在其他城市定居,要麼遠居國外,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幾次面,當父母有什麼病痛時,也找不到人陪伴去醫院。到最後,只剩兩個老人互相攙扶著過日子;出息的孩子,卻讓他們的父母感到無所適從,孩子高飛,父母卻只能在原地等待孩子不時的回來。
  • 想有出息,做好五種準備,才有機會
    不想有出息的人,縱使你給他多麼便捷可以有出息的方法,都不會令其心動以及付出行動。所以你得先有想有出息的念頭,才會有有出息的可能。再做好以下五種準備,就會真的讓你有有出息的機會:一、吃苦---可以減少你的抱怨不做好吃苦的準備,那麼在通往有出息的道路上,就會讓你抱怨連連。
  • 幾點鐘出生的女人,福氣旺盛,註定能夠兒女雙全,子女大有出息
    導語:女人這一輩子,幾乎可以說很少為自己而活,生活的希望最終都會維繫在一個男人,一個家庭和一雙兒女身上,能同時擁有富裕的家境和一雙有出息的兒女是一份非常難得的福氣。
  • 農曆這6個日子的女人,兒女大有出息,必享榮華富貴!
    農曆這6個日子的女人,兒女大有出息,必享榮華富貴農曆這6個日子的女人,兒女大有出息,必享榮華富貴作為一個女人,大多數看重家庭,都希望兒女事業有成,大富大貴。如果一個女人福氣深厚,那麼他們一定福及丈夫和女兒,有助於丈夫事業發展,同時兒女大有作為,家庭幸福美滿。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哪6個日子出生的女人,兒女成才,生活榮華富貴吧!農曆1日、7日農曆初一、初七出生的女人,性格溫婉如水,外貌出眾,為人善良坦誠,一生運勢極佳,旺夫旺夫益子。
  • 如果你是家長,請不要把孩子養得太出色,當老了才知教育的真相
    身為家長來說,誰都希望子女將來能獲得成功,為了孩子將來「有出息」,所以就秉著一定要贏在起跑線上的心態,從孩子剛出生開始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重點培養。但是,真正等到這批家長老了後,才會猛然發現,原來孩子有出息從某種角度來說,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比如我家鄰居的張阿姨就是年輕時生了一對雙胞胎,隨後馬上就選擇了成為全職媽媽,專心照顧孩子的成長。
  • 老人痛心:兒女成才有什麼用,老伴走了,他們都不回來看一眼
    連父母生病住院了,也不能回來看望一下,更有甚者,父母去世也不一定會回來處理後事。有網友說,他的鄰居是大學老師,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兒子女兒前後腳在國外留學、成家立業。老人去世前,只有老伴和他的一位學生在身邊忙前顧後,兩個親生孩子始終沒有露面。老人去世後,也只靠那位學生幫忙料理後事。老人的老伴很痛心:兒女成才有什麼用,父親走了,他們都不回來看一眼。
  • 「我倒真希望孩子沒啥出息」,六旬老人感慨揭示養兒不防老的心酸
    這種教育投資在家庭收入中的佔比不可謂不大。而在深入了解後不難發現,父母之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毫不吝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讓孩子通過讀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要知道是這個結果,我真的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六旬老人揭示老年心酸姥爺家鄰居孫奶奶自打前兩年老伴去世以後,身邊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再加上身體並不像早先那麼硬朗,每天只不過是自己在自家門口轉兩圈。除了每次到飯點回家煮點麵條,剩下的更多時間就是坐在門口的石頭上發呆。
  • 越有出息的子女越易「斷香火」?原因有5點,並非危言聳聽
    文/小熊育兒日記要知道,現在這個社會和過去不同了。除了生活水平方面上的提升,人們的思想也和過去大有不同,進步了不少,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了,大學學歷成了人人必備的。雖然人們學歷提升是件好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耆福居小劇場:兒女越出息,父母越孤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特別感謝長興街社工站服務站社區生態園的大力支持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出演兒女常年在外拼搏、求學、甚至組建新家庭,他們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卻很少有時間回家,陪伴父母。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計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 馬雲:經常抱怨父母的孩子,不太會有出息!
    馬雲曾說:「經常抱怨父母的孩子,不太會有出息。因為他們看到父母的都是缺點,對父母這樣的抱怨其實沒有用,因為你改變不了,你不能開除你的父母,你唯一的辦法,因為所有的父母都是有問題的,正因為他們有問題,才是讓你可以超越他們的機會所在。我們只有幫助父母改變問題,彌補所有的問題才是我們共同的未來。」所以說,經常抱怨父母的孩子,都是無能的孩子。
  • 有這三個特徵的人,一般都會有出息
    普通人評價一個人,說不出那麼多準確的詞彙來描述,往往會用一些簡單的詞語來形容,比如有出息和沒出息。毫無疑問,人人都想要成為別人口中「有出息」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別人認可,被別人尊重。但事實確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有出息的,大家都想著自己可以成為人上人,最終能夠稱得上優秀和出挑的,卻只有少部分。
  • 人老了不想被兒女嫌棄,請記住四條,晚年才不會悽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老有所依,但不是每個老人都能夠如願。人老了,一定記住這四種活法,才不會被兒女嫌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父母那一代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子女這一代。一位大媽今年60多歲,老伴患病去世後,兒子跟兒媳婦把她接到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