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真希望孩子沒啥出息」,六旬老人感慨揭示養兒不防老的心酸

2020-09-0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根據《2019年國內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調查》的數據顯示,38.8%的受訪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資佔據了家庭收入的2~3成。

這種教育投資在家庭收入中的佔比不可謂不大。而在深入了解後不難發現,父母之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毫不吝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讓孩子通過讀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有出息」這個詞是一個非常有我國傳統特色的詞彙,幾乎每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一個「出息」的期望。

可,孩子有出息真的會更好嗎?或許孫奶奶的事能夠帶給我們新的啟發。

「要知道是這個結果,我真的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六旬老人揭示老年心酸

姥爺家鄰居孫奶奶自打前兩年老伴去世以後,身邊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再加上身體並不像早先那麼硬朗,每天只不過是自己在自家門口轉兩圈。除了每次到飯點回家煮點麵條,剩下的更多時間就是坐在門口的石頭上發呆。

我曾經問姥爺,孫奶奶難道沒有兒女嗎?怎麼也不見她孩子過來看看她?姥爺告訴我,孫奶奶的孩子可以說是周圍最有出息的了。

原來孫奶奶有一兒一女。八幾年的時候,孫奶奶的大兒子是鎮上第一個考上北京的大學的學生,在全村人眼中可以說是最有出息的代表。大兒子還沒畢業,小女兒又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學。一家出了兩位大學生,當時簡直就是全鎮最風光的一家。

後來啊,孫奶奶的大兒子留學去了美國,學習了幾年乾脆定居在了美國。孫奶奶兩口子雖然說捨不得,但是想著不影響孩子的發展也只能是同意了。至於女兒則是在大學畢業後嫁到了雲南。

就這樣孫奶奶一對兒女一個的都不在身邊。每年過節的時候,眼看著周圍被兒女簇擁著的鄰居們,老兩口總是感覺心裡不是滋味

兒女也不是不孝順,在孫奶奶老伴去世後,多次想讓孫奶奶賣了老家的房子,說要把孫奶奶接到自己家。一邊是國外一邊是陌生環境,孫奶奶還是不想動身。

明明是兒女最有出息的一家,可偏偏到最後倒像是沒有兒女一樣。孫奶奶看著周圍原來的老姐妹們兒孫繞膝的場景常常會獨自流淚。在一次閒聊中,孫奶奶無奈地說:

「要是早知道是這樣,真不希望孩子有出息。」

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其實有難言之隱,老人說出了背後的原因

1)孩子沒出息,起碼能在身邊

俗話說:養兒防老。

這句眾所周知的話在實際生活中卻被大多數的父母所遺忘,希望孩子有出息反而成為了父母對孩子最大的祝福。可當孩子真的有出息了呢?這種出息反而會成為父母的新擔憂。

有出息的孩子一定會是「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能夠在父母身邊多吃一口飯菜都將會是一種奢望。轉過頭來想,如果孩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賺的錢不多,但是幸福值不一定會低。這樣還能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存在。

2)孩子沒出息,就不會孤單

當孩子變得有出息的時候,承擔的責任就遠遠不只是兩個家庭這麼簡單。許多事都需要他做好安排。這種忙碌會佔據孩子的大部分的心思,以至於讓孩子都無心關注自己的父母。

這時的父母和孩子就會產生天然的隔閡感,即使孩子就在自己的眼前,也很少能做到陪自己安安靜靜吃頓飯。這種環境下的父母大多會感到孤獨。

3)孩子沒出息,就不會對自己要求高

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越高。高要求帶來的一定會是巨大的壓力和負擔。長期處在這種壓力和負擔下的孩子的神經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嚴重還可能會影響心理的健康。

不管是有沒有出息,當父母老了孩子有些事是應該要做到的

1)常回家看看

人們常說:「父母在時人生還知來路,父母去時人生只剩歸途」。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緣分並不長久,短短一生的時間倏忽而過,可能你還沒顧上多看幾場電影的時間,父母就已經漸漸地變老了。

不管你是有沒有出息,都應該有意識地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陪爸爸簡單的聊聊天,再像小時候向媽媽說說這段時間的煩心事。

2)多打一個電話

生活中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電話作為一種拉近人與人關係的工具反而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遠。

身在異地的孩子啊,如果你仍然是離家的遊子,記得給家人多大打一個電話,你要永遠記住,你並不是沒有家,家裡還有你最親近的人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獨居老人」的心酸:晚年生活想要幸福,竟然需要沒出息的兒女
    等父母老了之後,他們往往都會感到非常孤單,子女一般都在外面打拼,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家長。有些家長想得比較開,會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會讓子女去追尋自己的天空,但有些老人身體卻並不好,所以也需要旁邊有人照顧。
  • 子女越有出息,家族越容易「斷根」?老父親的話令人心酸又無奈
    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我們國家宗族文化源遠流長,然而隨著經濟社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的這種宗族觀念卻越來越淡了,有些老人說:兒女越是有出息,家族越是容易斷了「根」。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老人這些話語的背後卻是心酸的現實。
  • 孩子的回答很真實,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文|秘籍君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所以都流行老人帶娃,而這「老人」不是孩子的奶奶就是姥姥。不管是誰帶,都是孩子的長輩,都會對孩子親。但是,在孩子心裡,奶奶和姥姥到底誰更親呢?很多人會說:「自然是誰帶跟誰親啊。」不過,現實答案卻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尤其是孩子的回答都很真實,會讓很多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 六旬老人假懷孕,騙兒女回家,老人掀開衣服瞬間淚目
    女性的例假一般處於十幾歲到四十幾歲左右,年齡越大排卵的次數也會隨之減少,人到中年,就會面對絕經的情況,就不會存在懷孕的情況,可是有位六旬老人卻懷孕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六旬老人的肚子巨大地隆起,就像一位身懷六甲的孕婦一般,作為兒女的看到此情此景覺得匪夷所思,自己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自己的母親怎麼還懷孕了。
  • 「孩子沒出息,起碼能常回來看看」,60歲空巢老人道出晚年心酸
    知識改變命運,現在家長們對孩子教育上的投資越來越大,就是為了孩子將來能謀個好出路。尤其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知識可以把帶到外面的世界,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孩子有出息對父母而言真的是件好事嗎?「孩子沒出息,起碼能常回來看看」,60歲空巢老人道出晚年心酸
  • 「照顧完孫子照顧外孫,可子女還嫌我偏心」,60歲老人心酸又無奈
    女兒聽到他哥的話就說:咱媽把我當年存的錢都給你買房子了,這三年為你家養孩子、做飯打掃衛生,為我做什麼了?王阿姨聽到孩子這麼吵,心都碎了,為子女操勞一輩子了,老了老了還要照顧子女的孩子,最後還要被扣上偏心的帽子。子女不容易,可老人不也心酸又無奈,照顧完這個孩子照顧那個孩子,誰能知道他們的不易?
  • 一家三口組團「啃老」,六旬老人心酸哭訴:不稀罕你們來看我!
    我們經常聽到年輕人感慨,熬到退休日子就好了。但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如此,雖然退休後不用工作就能夠拿到退休金,但這時離開了職場,人卻未必會更輕鬆。對於老人而言,也許只是換了一個戰場,從單位到家裡,聽起來是在享受,其實日子過得更辛苦。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文|文兒這兩天,一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遭拒的事,在網上炒得火熱。這讓我想起前幾年老家鄰居大娘,她跟老伴也是「丁克」一族。老伴去世後,她70多歲了一個人去洗澡,雖然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是她年齡大了,自己一個人洗澡很吃力。
  • 大陸女子去臺灣旅遊,被當地六旬老人偷拍大腿,老人:我是在外拍
    大陸女子去臺灣旅遊,被當地六旬老人偷拍大腿,老人:我在外拍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所以衣服也就越來越少,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女孩子,很早就穿上了清涼的夏裝,也成為了街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也因為這樣,有一些心存不軌的人,做起了讓人齷齪的勾當
  • 寶雞六旬老人騎電動車摔倒 市民齊伸援手
    一位老人騎電動三輪車時不慎摔倒被車壓傷,路過的市民齊伸援手,附近一家健身房的工作人員更是「傾巢出動」幫助受傷老人…………在全國文明城市復檢即將到來之際,7月30日下午,發生在寶雞街頭的溫情一幕,成了酷暑裡的一抹清涼。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文|秘籍君經常聽身邊一些老人感慨:人老了不可怕,老而無用才可怕。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鄰居劉阿姨,今年60歲了,前段時間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自從老伴走後,她天天無精打採,坐著發呆。後來,劉阿姨一生氣就回來了,逢人就說:「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嫌我麻煩,還嫌我不中用……」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但其實也是無數老人的晚年寫照。
  • 你希望孩子有出息還是平凡?面對養老,夢想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
    對於家長來說,現在是最緊張的日子,期末考試、中考、高考在即,毫不誇張的說,家長比孩子還急,因為孩子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父母對自己未實現夢想的一次洗禮。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遷移、獨生子女的成長、養老問題的迫切,人們對於孩子的前途和發展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考試能夠高飛,成為人中龍鳳,有的家長希望孩子一生健康普通,膝承歡下,做個路邊鼓掌的孩子就好。
  • 「孩子有出息有啥用?不如啃老」古稀老人的心聲,值得我們深思
    讓孩子出人頭地,是做家長的的心願。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更優秀,可以事事獨立,成為人中龍鳳。所以說,到了後來,每當有人稱讚張奶奶的兒子有出息的時候,張奶奶才忍不住感慨說:「孩子有出息有啥用?不如啃老。我的孩子不用太有出息,啃老也行。」
  • 「比起孩子有出息,我更想讓他啃老」,老太的一番話,現實又戳心
    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就短短的十幾年。等到他們上了大學,找了工作,結婚有了自己的生活以後,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少。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長大成人有出息既是他們想看到但也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孩子就是他們一生的全部。
  • 看了劉強東的「舊照片」感到心酸,背後的故事讓人感慨!
    畢竟在那個時候考上大學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且他還是出生在小山村中,不管是家裡人還是村裡的人都很驕傲,覺得他以後肯定會很有出息。家裡也是東借一下西借一點的為他攢夠了學費,這也為他打開了新的天地。而受過村裡人幫助的他也沒有忘記,在大學的期間也是自己學習編程等技術來補貼家裡,而他畢業之後也選擇了自己進行創業,希望能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 孩子越有出息,父母晚年越不幸福,老人道出原因,讓人無法反駁
    文|秘籍君孩子越優秀,父母越孤單。為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有出息。但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人開始變得自我,到晚年時,反而不希望子女有出息了。後來,他跟我說,孩子越有出息,父母晚年越不幸福。原因呢也很簡單,他說出之後,讓人無法反駁。
  • 很多人在老了才活明白:「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老年人到老才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兒女本事太大不一定就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呀 越有本事 的人,越容易遠離父母 ,雖然有本事的兒女能光宗耀主,給自己掙足面子 。但是想讓他養老,住往會希望渺茫。所以 很多老年人往往能享上普通兒女的福,反而是那些太優秀的兒女, 老了卻指望不上 !
  • 如果養兒不防老,我們為什麼生孩子?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作為一個二胎媽媽,我太明白生孩子、養孩子,要消耗多少精力、放棄多少東西。所以我也經常自問,你為什麼要生?作家陳丹燕採訪她,問她要不要孩子們給錢。她說:我不要他們的錢。他們給我錢,或者回來看我,都是情分,不是他們理所當然應該這樣做的。黛西晚年與一個老護工住在一起,子女在國外。去世的時候,子女不在身邊,但潔淨向陽的窗臺上,擺著她最喜歡的白色百合花。看到這一段,終於明白這個女人為什麼一生經歷大風大浪,卻始終活得陽光向上。
  • 湖南一六旬老人猝死在按摩店女技師懷裡,知情人:店已經被封了
    文/小何社會論標題:湖南一六旬老人猝死在按摩店,知情人:店門封鎖,遺體被送殯儀館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不得不說的是,養生保健也需要格外注意,一些有基礎病的老人就不能嘗試刺激的保健服務,否則很容易引發突發疾病。11月3日,在湖南臨湘,有網友爆料稱,在五裡碑一家按摩店內,一六旬老人在按摩過程中突然猝死,倒在了按摩女技師的懷裡。
  • 養老院門口心酸一幕:老人佝僂身子扒著鐵門,像極了盼父母的孩子
    文/格格鬥在網上刷到了這樣一個視頻:一家敬老院門口,6個老人佝僂著身子,扒著大鐵門的柵欄,眼巴巴看向門外,好像在等人一樣,眼神裡充滿期待…….也充滿深深的孤獨。看到這一幕,心酸不止,仿佛看到了我們自己老了之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