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完孫子照顧外孫,可子女還嫌我偏心」,60歲老人心酸又無奈

2020-12-20 好孕

文|好孕姐

昨天王阿姨來找我媽談心,說著說著王阿姨竟哭起來了:「照顧完孫子照顧外孫,可子女還是嫌我偏心」。送走王阿姨我媽的心情也變得很低落,我問她怎麼了,我媽這才緩緩跟我說:你王阿姨跟我一樣大,今年有60歲了。她有一兒一女,都已經結婚,想來也該是這老兩口好好過老年生活的時候,可卻沒那麼容易。她兒子婚後很快就有了孩子,兒子和兒媳都要上班,那麼小的孩子請保姆也不放心,王阿姨就去照顧孫子去了,這一照顧就是三年,現在這孫子也該上幼兒園了。

原本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女兒那邊又讓王阿姨去照顧外孫。王阿姨想著女兒也不容易,趁自己還有精力,能幫一點是一點。可是,兒子那邊不願意了,說以前王阿姨就偏心女兒,現在還是更疼女兒,那就讓女兒給她養老吧。女兒聽到他哥的話就說:咱媽把我當年存的錢都給你買房子了,這三年為你家養孩子、做飯打掃衛生,為我做什麼了?

王阿姨聽到孩子這麼吵,心都碎了,為子女操勞一輩子了,老了老了還要照顧子女的孩子,最後還要被扣上偏心的帽子。子女不容易,可老人不也心酸又無奈,照顧完這個孩子照顧那個孩子,誰能知道他們的不易?

老人們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爹媽生,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養,都以為老人照顧孩子還挺開心的,可事實並不是這樣。老人照顧孩子,體力和精力都很難跟上,一天二十四小時照顧孩子,就會很累。再加上,晚上怕孩子著涼、蹬被子,睡眠質量也不好,真是身心疲憊。但老人也不會向子女抱怨,認為子女過得好,自己累點也沒啥。

帶娃期間,老人並不只是照顧照顧孩子。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這些事情也都是老人去做。他們不僅出錢還出力,也沒有怨言。但是子女卻把老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他們認為老人就是永動機,不會累似的。即便如此,子女還是會埋怨老人,這沒有做好、那沒有做好,老人有苦難言,誰能理解他們的心酸和無奈?

其實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誰都疼

我小的時候覺得父母偏心,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對自己很不公平。長大結婚後,我一直都告訴自己以後有孩子了一碗水要端平,要做到公平公正。可是,當真正有了孩子後才明白,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因為兩個孩子都是我拿命換來的,都很愛,哪裡會偏心哪一個,所以也漸漸理解了父母。

手心手背都是肉,對於子女,父母哪個不心疼?所以也更理解王阿姨在子女吵架時的心酸和無奈。她為子女付出一切,可子女還是那樣想,換誰心裡都會難受。

所以說,老人照顧完孫子照顧外孫,可子女還說他偏心,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後,還要照顧子女的孩子,出錢出力還不討好,誰能理解他們的心酸和無奈呢?

相關焦點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文|秘籍君經常聽身邊一些老人感慨:人老了不可怕,老而無用才可怕。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鄰居劉阿姨,今年60歲了,前段時間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自從老伴走後,她天天無精打採,坐著發呆。後來,劉阿姨挨個兒打電話,讓子女回家看她。兒子說太忙來不了,女兒來了,嫌她天天不收拾家裡,穿衣打扮也不講究,甚至還說她「作」,一點都不體諒子女上班辛苦。而兒子,擔心一直不看望媽媽不合適,就把她接過去同住。結果去了沒一周,兒子兒媳就發火了,說她天天就知道坐著等吃飯,不做家務也不帶娃,連個生活費都不出。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鄰居陳阿姨,今年60歲了,已經退休。前段時間,陳阿姨原先一向身體硬朗的90歲老母親不小心摔倒住院了。因為陳阿姨的哥哥已經去世,嫂子身體不好,照顧老母親的重擔自然落在她身上。但是,她每天要到兒子家帶孫子,就想著乾脆給母親請個保姆或護工,她抽空多去看看。可是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非讓女兒管。
  • 87歲老人無人照顧,5個女兒成為「冤家」,子女們卻振振有詞
    老人5個女兒無人贍養,87歲獨守「空房」,女兒們卻如此解釋李大娘辛苦養育了五個子女,其中只有自己的小女兒離自己最近,平時四個其他的子女將照顧母親的重任都託付了這個小女兒,這個小女兒平時也是每天給母親做一頓飯,平時都在照顧家裡面的麻將館。
  • 老人幫子女帶娃,晚年真的幸福嗎?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
    普遍的家庭條件,還沒有優渥到能長期請保姆的地步,因此,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就是,要求雙方父母給帶孩子。許多老人,美其名曰幫子女減輕負擔、享受帶孩子的幸福和樂趣,但其實,背後的心酸與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 外婆照顧外孫三年,外孫要回家上學,不捨得放開外婆,雙雙紅眼
    老人幫助子女帶娃,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一般是奶奶幫忙,不過外婆幫忙照顧的情況也不少。奶奶帶娃和外婆帶娃不太一樣,孩子在奶奶面前有時可能會放不開,比較聽話,而外婆對小寶貝的寵溺可能會多一些。照顧三年的外孫要回家,外婆滿臉不舍,抱在懷裡不撒手孩子到了3歲上學的年齡,大部分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
  • 「女兒,我病了,你來照顧」女兒的回答,讓老人慚愧不已
    而且平日裡,老人對待他們:給錢、給物,出力、操心,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到位,於情於理,也是該他們瞅準機會回饋的時候了。02但是呢,非常讓人無奈的是,兩個兒子、兒媳婦全都不露面,無奈之下,老人只能打電話給自己女兒,說道:「女兒,我現在病了。身邊沒人,你能過來照顧我嗎?」老人女兒回答道:「好!」沒再多話,隨即便趕了過來。
  • 過年老人給孫子和外孫發紅包,金額雖一樣多,但女兒打開就發飆了
    老人用女兒的彩禮錢給兒子操辦婚事,兒子還花光了老人的積蓄,王阿姨暗示女兒貼補他們。懂事的女兒只得想方設法省錢給父母,女兒天真地認為,錢給了自己的父母怎麼都不虧,有多的父母也會幫自己存起來。 女兒和兒媳相繼懷孕了,外孫先出生了,女兒的婆婆還沒退休,女兒便請求媽媽幫忙帶段時間孩子。
  • 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差別?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有一次周末,女兒和女婿有事出去了,我和親家母在家帶他,外孫圍著奶奶轉,又是一起玩玩具,又是誇奶奶好,好不容易跟我說句話,「姥姥,我和奶奶餓了,你去做飯」。雖然老人不能跟孩子計較,可那種感覺真的不好受,人家沒帶孩子,反倒孩子還特別喜歡,而我帶了那麼久,還沒啥感情,也許跟骨血有關係吧,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 「外孫感冒了,我去醫院照顧」「你自己孫子生病,都沒操過心」
    即使自己下班後很疲倦,也會將婆婆的事情擺在首位,主動幫助老人做飯的同時,還會吩咐老公周末要帶老人出去玩耍,不能浪費大好的時光。婆婆和老公將女人的表現都看在眼裡,雙方都覺得十分滿意,沒有任何的怨懟出現,心裏面美滋滋地。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老人給倆孩子發紅包後,現實給了當頭一棒!
    重男輕女這個思想在我國一直存在,雖然現在已是高科技電子資訊時代,但是身邊很多而老人依然會區別對待男孩和女孩,甚至也包括他們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外孫內孫。 孫子,也就是兒子的兒子,一般老人都特別疼愛,好吃的、好玩的都給孫子。
  • 「幫你帶孩子是我最後悔的決定」,老人傷心落淚,女兒:我也後悔
    案例:楊大媽今年已經60多歲了,育有一兒一女,都生活在大城市裡,子女雙全的她是許多同齡人羨慕的對象。之前兒媳婦生孩子就是她幫忙給帶的,一直到孫子上了幼兒園,她才返回老家,這剛清閒了兩年,女兒就懷孕了,要她前去幫忙照顧。
  • 外孫再好也是「白眼狼」,農村老人為啥都疼親孫子?答案很現實!
    農村上了年紀之後,兒子娶妻,閨女出嫁,就有了「親孫」和「外孫」。在「親孫」和「外孫」面前,老人還是會偏心的,都說是因為3個原因,看看是不是?1 血脈農村的老人認為,親孫是自己血統的繼承者,肩負著家庭香火的重任,外孫又沒有跟自己的姓,始終是外姓人。在傳統思想中,男子被視為血脈的繼承者。
  • 「太麻煩了」60歲女兒怒斥80歲老母,退休老人新型壓力來了
    60歲的李阿姨在50歲到了退休年齡後,就從廠裡退休了,但是因為身體還硬朗,所以在門口的小店找了一份工作,直到前段時間兒媳生了孫子才辭職回到家裡,替兒子兒媳承擔起照顧孫子的重任。
  • 孫子外孫都一樣?到了過年,紅包錢就能看出差別
    那麼每次給紅包最大方的就屬老人了,總是怕孩子錢不夠花,因此給的紅包都很厚實。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老人對孩子疼愛是與目共睹的。但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孩子的紅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比如爺爺奶奶可能跟孫子更親,因此給的紅包就大的多,但是對於外孫就沒有這麼熱情,從給的壓歲錢就知道孫子和外孫還是會被區別對待的。
  • 孫子和外孫在老人眼裡原來真不一樣,差別這麼大,原因很現實
    在很多老人的心裡,「重男輕女」的思想正在被逐漸取締,但是隨之而來演變成了「重孫子、輕外孫」,也許有些家長會說:老人都是「隔輩親」,孫子和外孫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什麼不一樣呢?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在有些老人的心裡,這孫子和外孫還真是有著不小的小差別呢。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很心酸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的老人99歲,有四兒兩女。老人年輕時是一名教師,還是書法名家,經濟獨立。和老伴年紀大後,就用自己的錢請了保姆,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兩人都不滿意,直到兩年前找到這個保姆,期間這位老人還主動給保姆漲工資,希望自己走後,保姆能好好照顧自己老伴。可是今天三月份的時候,老人的老伴逝世,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大兒子卻把保姆辭了,老人想把保姆再請回來遭到兒女反對。老人在視頻裡哭訴,老伴走了,保姆也辭掉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
  •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稱兩個孩子一樣多,女兒拆開一看當場失控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稱兩個孩子一樣多,女兒拆開一看當場失控時代進步了,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許多,比如很多家庭在生孩子的時候都不會再去在意生出的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但是對於有些老人來說雖然邁過了重男輕女的這一關,在照顧自己的孫子和外孫子的時候卻會出現差別對待的情況,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因為還小不懂但如果被外孫子的家長知道了的話心理肯定是會十分不平衡的。「孫子」和「外孫子」只差一個字,老人真的會區別對待嗎?楊女士和哥哥平時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
  • 農村老人眼裡的「親孫」和「外孫」有什麼不一樣?回答現實扎心!
    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城裡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因此在他們眼裡「親孫」和「外孫」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含義。其實不然,在農村這是很少見的,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兒有女,子女長大之後,女兒就嫁到別人家,自然也會有一個女的成為自家媳婦,對此就有了「親孫」和「外孫」。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三種結果,看完既心酸又現實
    在中國就不同了,父母在「閉眼」之前都在為自己的子女操心,不僅要將自己的子女養大成人,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這時候他們還不能頤養天年,等到自己的子女有了孩子後,老人還要幫忙帶孩子,雖然有的老人不是很情願,但是在中國傳統如此,他們也不得不在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再帶孫子。在中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忙帶孫子的現象,簡直太普遍了。
  • 老人為何那麼偏心?甚至偏向最不孝,搞的子女形同陌路
    導言:家裡孩子多的或許能體會到,老人對子女確實是有偏心的,甚至有的特別明顯,我以前是實在搞不懂為什麼,難道只有他是親生的?現在許多獨生子女或者倆孩子的不明顯,但是在農村,像我父親那輩人,許多都是兄妹好幾個,這種現象真的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