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再好也是「白眼狼」,農村老人為啥都疼親孫子?答案很現實!

2020-12-18 老百姓閒談

在城市裡,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但在農村,由於多子多福等傳統思想的影響,獨生子女這種情況比較少見。農村上了年紀之後,兒子娶妻,閨女出嫁,就有了「親孫」和「外孫」。在「親孫」和「外孫」面前,老人還是會偏心的,都說是因為3個原因,看看是不是?

1 血脈

農村的老人認為,親孫是自己血統的繼承者,肩負著家庭香火的重任,外孫又沒有跟自己的姓,始終是外姓人。在傳統思想中,男子被視為血脈的繼承者。如果一個家庭的後代中沒有男孩,在農村就會被嘲笑和受欺負,甚至被被親戚和鄰居欺負。因此,在農村老人眼中,孫子當然跟他是一家的,外孫又自己的爺爺奶奶,自然和自己不是一家人。

2 帶孫子是義務,來外孫只是因為心疼的女兒

許多老人都會幫兒子帶孫子。雖然以前帶小孩子非常辛苦,但是孫子是家族的繼承人,跟自己血脈相連,再苦再累也應該照顧。如果想讓他們照顧自己的外孫,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有時候同意也是一些特殊的情況,比較說女婿家庭比較困難什麼的,就是心疼自己的閨女,不想讓閨女帶著孩子受苦。

3 對外孫再好也沒用

很多老人都喜歡開玩笑說外孫是白眼狼,對他再好,還不是別人家的親孫子。農村一般都是兒子年紀大了,親孫子給爺爺奶奶送吃送喝,負責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養老送終。外孫的話,只有逢年過節才可能來一趟,吃一頓飯的時間也可能就走了,也怪不了外孫,畢竟不是一家人。姥爺姥姥對自己再好,也沒有從小生活在一起得到照顧,還是覺得爺爺奶奶覺得更親。所以不是農村老人偏心,也不是外孫不孝順,而是一起生活時間的長短造成了這種感情積累不同。

雖然農村老年人對親孫和外孫的態度略有不同,但畢竟都是自己的孫子,都是留著自己的血的,肯定都是愛的。你們那兒的老人是怎麼樣的哪?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家孫燒紙,外孫一指」,外孫和內孫差別有那麼大?
    在我國的農村。流傳著很多的老話,凡是能夠流傳到現在的,當然是比較經典的,另外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的一個反映,有這麼一句話「家孫燒紙,外孫一指」大家聽過沒有,知道什麼意思嗎?說的是什麼道理呢?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老人給倆孩子發紅包後,現實給了當頭一棒!
    重男輕女這個思想在我國一直存在,雖然現在已是高科技電子資訊時代,但是身邊很多而老人依然會區別對待男孩和女孩,甚至也包括他們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外孫內孫。 孫子,也就是兒子的兒子,一般老人都特別疼愛,好吃的、好玩的都給孫子。
  • 孩子的回答很真實,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文|秘籍君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所以都流行老人帶娃,而這「老人」不是孩子的奶奶就是姥姥。不管是誰帶,都是孩子的長輩,都會對孩子親。但是,在孩子心裡,奶奶和姥姥到底誰更親呢?很多人會說:「自然是誰帶跟誰親啊。」不過,現實答案卻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尤其是孩子的回答都很真實,會讓很多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 農村老人眼裡的「親孫」和「外孫」有什麼不一樣?回答現實扎心!
    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城裡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因此在他們眼裡「親孫」和「外孫」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含義。其實不然,在農村這是很少見的,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有兒有女,子女長大之後,女兒就嫁到別人家,自然也會有一個女的成為自家媳婦,對此就有了「親孫」和「外孫」。
  • 在老人眼裡,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區別?過來人說了實話,真的很現實
    老人眼裡,外孫和孫子差別大,有這幾個現實原因:1.孫子是自家人,外孫是別人家的孩子孫子是和自己流著同樣血脈,擁有同樣姓氏的自家人,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老人對孫子這種特殊的情感會讓他們更偏愛孫子,好吃的好喝的都先想著給孫子留下,對孫子的要求也能儘量去滿足。而外孫,和女兒一樣,都是潑出去的水, 隨了別人的姓氏,自然也就不能真正算自家的孩子,縱使現在很疼他們,也不敢保證以後外孫會記得這份恩情。
  • 為啥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這3點原因是關鍵,家長要知道
    像小璇的女兒這樣的案例很多,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去姥姥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將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為啥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三大原因很現實家庭教育信託專家Norman曾說過:雖然很多老人都疼愛孫子,但卻很多老人都只疼自己的親孫子,而忽略自己的外孫。
  • 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差別?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現在社會男女平等,不管生男生女,父母都把孩子當寶貝一樣,大多數老年人也是如此,他們對隔代人的疼愛超過自己的兒女。隔代人無非就是孫子和外孫,那麼老人眼裡的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差別呢?結語:為什麼有些老人,總是覺得孫子比外孫好呢?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 孫子和外孫差別有多大?這三位老人的回答太真實,扎心了
    文|好孕姐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普及之後,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生兒子生女兒都一樣,於是就有了另外一種說法,孫子和外孫也一樣。可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孫子和外孫究竟有沒有區別,或者說兩者的區別有多大?我們來聽聽這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真實也很扎心。
  • 「媽媽,我們回家吧」,為啥孩子不願意在姥姥家?三大原因很現實
    背後原因現實又扎心很多媽媽總認為,孩子不喜歡姥姥家,要麼是因為姥姥對娃不好;要麼是因為娃是白眼狼。猜到媽媽心聲的姥姥和孩子爭相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姥姥對外孫這麼好,為啥孩子還不願意在姥姥家呆?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實屬既現實又扎心。
  • 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你穿過衣服嗎?答案當然是穿過,那當你小時候,你穿過大人衣服嗎?我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被發現後難免會挨揍一頓。小時候只知道不讓穿卻不知道為什麼?還好老天眷顧,婆婆脾氣好,老公踏實能幹,還得一胖小子。婆婆很明事理,所以有事沒事就勸勸小慧回娘家看看,畢竟後媽也是媽。說的也是,除了太偏心以外也沒餓著自己,自己那便宜哥哥畢竟是後媽的親生兒子,想到這裡也釋然了。人就是這麼回事,事到眼前,總是過不去那道坎,但事後回想,也就那麼回事。再加上娃他姥姥年紀大了,近些年身體又不好,也是該去看看了。
  • 姥姥帶大的娃,為啥長大後卻越來越不願去姥姥家?答案讓媽媽淚目
    一次,東西都準備好了,可亮亮還是不願意起身出門,氣得亮亮媽直罵「白眼狼」。原來,就在亮亮5歲那年,小舅舅家生了一對龍鳳胎,姥姥抱了親孫子,自然高興極了,就將精力全放在親孫子身上,亮亮自然就失去了獨一份的寵愛,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一樣。
  • 外婆帶大的孫,為啥長大卻越來越不願去外婆家?答案讓媽媽很扎心
    12歲的田田是由外婆帶大的,外婆待他像親孫子一樣,有啥好吃好喝的都先想到他。田田也很懂事,從小就說,等他長大了要給外婆養老,外婆聽了很高興,覺得沒白疼外孫。田田6歲那年,因為讀書問題而回到父母住的地方。
  • 老人眼中「外孫不如親孫」?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尤其老人,他們對孫子或者孫女都非常的寵愛。現在重男輕女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不管是孫子還是孫女,老人都是隔輩親。外孫和親孫子都是一樣的,我都非常的喜歡他們,但相處的方式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兒媳婦在家中是獨子,嫁到我們家來不久,就幫我們生下了我們家第1個孩子大寶。因為兒媳婦家是獨子的原因。親家母經常會跑過來幫忙帶大寶。老實說,對於這個孫子我帶的時間並不多,至少沒有親家母多,親家母對他的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後來女兒女婿也有了孩子。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其實不少孩子都是由家裡老人照料的。結果一個多月後回來,王阿姨發現自己的小外孫跟自己生疏了不少。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
  • 為啥國外沒有「新型不孝」?國外老人不幫兒女帶娃的底氣在哪裡?
    就拿最近幾年熱議的「新型不孝」問題來講,西方人就沒有這樣的概念,那裡的老人很少有主動照顧寶寶的。有人說,這是因為西方的社會層次高,國民素質過硬,再加上獨立意識強,因此「新型不孝」產生,可事實又是如何呢?為啥國外沒有「新型不孝」?國外老人不幫帶娃嗎?
  • 「孫子」和「外孫」差距很大?這3位老人的心裡話,道出差距
    劉爺爺:對孫子好是正常的,對外孫好是因為心疼女兒順便罷了劉爺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個孩子平時工作都很忙,所以,孫子和外孫一直也是交給劉爺爺來照顧的。雖然兩個孩子都在劉爺爺身邊,但是劉爺爺平時對待兩個孩子卻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 農村人常說:「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古語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一種觀念,還一種則相反,說的就是爺奶疼惜家中小孩。心疼孫子燒墳紙不孝有三,一是不聽長輩話此乃一大不孝;二是不孝敬長輩,這個又一大不孝;三是不生兒育女,這是最大的不孝。這裡說的心疼孫子燒墳紙,意思就是:孫子是自己兒子的兒子,可以為自己傳宗接代,並且長期和自己住在一起。
  • 帶了4年外孫,一碗藥讓老人徹底寒了心:再閒也不去幫女兒帶娃
    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老人即便是退休了,也會因為心疼孩子,主動承擔起幫子女帶娃的重任。雖然有時候周阿姨也會心有不滿,尤其是外孫的爺爺奶奶像走親戚一樣來看孫子時,周阿姨更是心有不平,但一想到女兒,她就全忍下了。母愛就是這樣,只要孩子能好,即使自己吃再多的苦,心裡也是暖暖的。
  • 「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
    文/玉濁清「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在我們和長輩們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跟他們產生衝突,其實不僅是思想上,還有語言方面,我們經常會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古語,但是卻是很多年輕人所不認同的,並且覺得這都是老一輩的思想,毫無意義。當然,這也不乏有偏見的思想,其實在這些公寓當中,也有一些是蘊含著深刻道理的,畢竟是老一輩的人從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
  • 孩子是外婆帶好,還是奶奶帶好?答案就是這麼現實!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是有人卻持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些只是女性心裡的想法,中國自古以來的婆媳關係,讓寶媽對奶奶帶娃存在有色眼鏡。那麼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孩子的到底是姥姥帶好?還是奶奶帶好?今天就針對這個現象,分開進行討論一下,相信看完之後,關於孩子誰更合適,寶媽心裡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