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2020-09-05 小萱媽媽育兒經

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雖說我們都提倡孩子還是由父母親自照料比較好,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其實不少孩子都是由家裡老人照料的。有的可能是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是姥姥姥爺。不過,關於老人帶娃,還是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那就是到底孩子該讓爺爺奶奶帶,還是讓姥姥姥爺帶?尤其是對於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這更是一個難題。而且在老人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會經常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這也會讓寶爸寶媽們很難做。

我們的對門鄰居王阿姨,就帶著自己的小外孫子。從孩子出生起,孩子就一直由姥姥帶著,但是孩子兩歲多之後就由奶奶接手了,剛開始的時候怕孩子不適應,王阿姨就找藉口回了一趟老家,待了一個多月,就是為了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和奶奶相處。

結果一個多月後回來,王阿姨發現自己的小外孫跟自己生疏了不少。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

雖說童言無忌,但孩子這樣的話,讓從小帶自己小外孫的王阿姨著實也寒心了一把。雖說這樣的話讓作為姥姥的王阿姨有點寒心,但卻也是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從小是由姥姥帶的,隨著長大卻被奶奶「撿漏」了。

也許兩邊的老人也不會有意無意地跟我們抱怨什麼,但要是真的聽到自己的孩子這樣說,真的就不擔心,其中一邊的老人會寒心嗎?

那為什麼很多孩子是被姥姥帶大的,卻跟奶奶更親近呢?
1、家庭生活模式的影響

姥姥願意過來幫忙帶外孫子,外孫女、可能最初的出發點就是不想要女兒受這麼多的苦,這麼多的累。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老狼就會慢慢的離開女兒的家,回到自己本來的生活。

畢竟總是住在女兒家,女婿也很有可能不滿。並且女婿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可以幫忙照顧的。

而孩子太小的時候,記憶也沒有這麼明確,即使姥姥帶孩子帶到兩歲,過一段時間再回去看孩子,也有可能會遇到像王阿姨那樣的情況。這也並不只是一家的生活常態,而是普遍的一種家庭生活模式。

2、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本事一言一行當中透漏出奶奶比姥姥更親近,並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比如總是提起奶奶的次數比提起姥姥的次數多,那孩子自然會跟奶奶更親近。

3、老人方面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到過,我就有見過有一個媽媽,因為生下的兩個孩子不和自己姓,離婚後就說出不再管孩子的話。

姥姥可能不會上升到這麼嚴重,但是有一部分姥姥去照顧自己的外孫子外孫女,是在家裡沒有親孫子和孫女的情況下,當自己家裡有了親孫子孫女後,自己的重心就放在了孫子孫女身上。

慢慢地,提起外孫女外孫子提起的次數就變少了,看的次數也變少了,這也難抱孩子會覺得奶奶好,跟奶奶更親近。

分析:

其實對於孩子到底應該由姥姥,但還是由奶奶帶,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像我從小就是跟著姥姥一起長大的,到現在為止,我仍然覺得跟姥姥更親近,更願意跟姥姥待在一起。因為小時候姥姥就待我很好,即使有了表弟,表妹之後也沒有改變。

孩子到底該由誰帶,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只要他們都對孩子好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兩邊的老人都想帶娃的話,那就應該兩家要適當地商量一下麼,不然以後會發生矛盾的。

老人帶娃要注意什麼?

儘量別起衝突

本身老人幫忙帶娃就是出於好心,怕子女們受累。但因為老人的觀念和我們之間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帶孩子的問題上難免會有意見不和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也儘量別和老人起衝突,還是應該循序漸進地引導溝通才行。

做好老人之間的協調工作

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樣在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時候,難免就會出現兩邊都想幫忙的情況。所以,我們可以提前做好協調,可以輪流讓老人們幫忙照看,這樣既不會讓老人太累,同時也能讓他們和孩子親近。

結語:

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其實都會非常的疼愛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協調好孩子和老人們之間的關係,儘量做到不偏袒,這樣老人們才能更開心。

你覺得孩子該由奶奶帶還是姥姥帶呢?歡迎來一起評論交流分享吧。

我是小萱媽媽育兒經,5歲男寶和3歲女寶的二胎媽媽,生活中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都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3個孩子的回答完全不同,現實又扎心
    今日話題:你知道大多數孩子怎麼回答姥姥好還是奶奶好這個問題嗎?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而家裡的老人,更是寵孩子寵到不行,孩子想要月亮,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都不能給摘星星。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出去遛彎的時候,在街角巷尾總會有一些鄰居大媽逗弄孩子,問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給的答案既現實又扎心,家長要深思
    當父母問道含含:你和姥姥好,還是和奶奶好的時候,含含說:當然是奶奶了,奶奶是家人,姥姥是親屬。父母聽到這個回答時,有些詫異,問道原因時,含含表示,奶奶天天陪我,而姥姥卻不陪我,所以,我跟奶奶更好,奶奶就是我的家人。而且,每次去姥姥家時都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禮品,還要向她們問好,可是跟奶奶卻不用這樣。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卻不能怪孩子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姥姥和奶奶也是寵得不得了。於是,孩子們總是被問「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們的回答很現實,有時候又讓人覺得戳心,也不能怪孩子。一所小學做過這樣的調查,老師採訪孩子們「你認為奶奶和姥姥哪個更親」,孩子們很快分成了兩派:「奶奶派」和「姥姥派」。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對此,有些寶媽解釋說,是因為婆媳間容易鬧矛盾,奶奶帶娃不如寶媽的意,而姥姥帶娃,因為跟寶媽是親母女,凡事都好說。所以,寶媽們也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娃,奶奶又要吃醋,擔心自己的孫子以後跟外人親,不跟自己親。於是,就有很多人會問孩子: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 「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孩子一句話兩邊都尷尬,現實又扎心
    ,都會遇到這樣一道難題:你更喜歡奶奶還是更喜歡姥姥?這個孩子的話傷扎心卻現實淘淘出生的時候,姥姥過來伺候月子,淘淘一歲以內,最難帶的階段都是姥姥帶過來的。淘淘媽媽之所以讓媽媽過來幫忙帶孩子,就是避免這個特殊時期的尷尬,因為她和婆婆實在是無話可說,而且語言不通,關鍵她不太能接受婆婆的生活方式,淘淘媽媽從小在城裡長大,而淘淘奶奶是個地道的農村老太太。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年輕人需反思
    ,就會面對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們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因為那時候奶奶身體不太好,所以媽媽就叫外婆來帶我。殊不知姥姥也是非常喜歡他的,只是她家已經有奶奶住了,所以姥姥不方便再住進去,從姥姥每次串門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給他就可以看出姥姥對他的愛,但孩子還是沒能體會到姥姥也像奶奶一樣愛他。
  • 「是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很現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特別流行,估計有的老人看見了,會感覺特別扎心。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爸媽和長輩們都在拼命對孩子好。可惜的是,等孩子長大一些後,真正能記得住老人的好,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孩子,並不算太多。
  • 奶奶和姥姥,哪個更親?孩子們的回答扎心了
    而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老人們都萬分疼愛新降臨的小生命,但讓哪一方的父母來照顧孩子,便成了一個難題。不論是孫子還是外孫,老人們都希望孩子可以與自己更親近些。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就經常會被問這樣一個問題:奶奶和姥姥,哪個更親?奶奶和姥姥的年齡相仿,角色相似,免不了被人拿來逗孩子。最近就有人採訪幾個孩子,問了這個問題。沒想到孩子們的回答現實且扎心,引起父母們的深刻反思。
  • 在孩子眼中,奶奶和姥姥有區別嗎?孩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
    而在眾多老人中,有的是奶奶幫忙帶娃,有的是姥姥幫忙帶娃,雖然同樣是老人帶孩子,但由於立場不同,奶奶帶和姥姥帶的方式也不同,而這也就導致孩子對兩位老人的感情也有區別。小羅最近總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兒子不聽話,非要去奶奶家,小羅很是好奇,明明兒子從小是被姥姥帶大的,為何更喜歡奶奶呢。
  • 「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父母需要反思,現實又戳心
    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都是非常願意跟孩子在一起,不管是自願也好被迫也好,都不得不幫忙帶孩子,同時,很多老人都希望孩子跟自己比較親,所以會出現一個問題,「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答案,父母需要反思,現實又戳心案例:壯壯的父母都是工作狂,所以壯壯媽在出月子後不久就選擇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孩子就交給了姥姥來帶,一直到壯壯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把壯壯接回家照顧了,上學的時候還能送一下壯壯,但是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還在上班,所以就把奶奶接過來幫忙帶娃。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雖然總是兇我,但其實都是為我好」相對於姥姥,很多人覺得奶奶跟孩子才是「最親」的血緣關係。,因為媽媽沒空管我」鄰居家孩子,上周末從姥姥家回來了,我問他覺得奶奶親還是姥姥親,他的回答是:「姥姥和奶奶都比媽媽親,因為媽媽沒空管我。」
  • 「你喜歡奶奶還是姥姥?」4歲孩子回答太耿直,讓奶奶臉上掛不住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這種帶有「挑撥離間」性質的問題,往往讓父母臉上很難看,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問出這種問題總感覺有些不懷好意。可是無論怎麼規避,生活中孩子還是有可能遇到這種問題。孩子都比較單純,回答問題不會像成年人那麼「圓潤」,有時候耿直的回答容易讓人尷尬,也容易傷人心。
  • 姥姥帶大孩子,卻被奶奶「撿了漏」,現實就是那麼扎心
    撰稿:劉敏| 插畫:kit | 審核:靜好雖然社會一再強調孩子還是父母親自帶才好,可時代進步的節奏太快,年輕人的腳步很難停下來,孩子出生,他們還真沒有時間養育。姥姥帶娃是以姥姥、姥爺為主體的帶娃形式。奶奶帶娃則是由奶奶、爺爺一方以帶娃主力形式。單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兩者差距不大。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劉女士就是姥姥帶娃中的一員。從孩子出生她就守在左右,隨後就一直留在女兒家裡,直到孩子四歲,帶娃太累導致劉女士不佳,不得不考慮換成奶奶接力,而自己需要修整一下。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6歲娃的答案現實又扎心,爸媽沉默了
    面對這個問題,多數孩子的答案是:「肯定是奶奶呀,奶奶是一家人,和姥姥也只是親戚而已」!孩子們的答案即現實又扎心。畢竟奶奶是爸爸家的人,和孩子更像是一家人,而姥姥卻只是一個「親戚」,平時過節走親戚時才會見面,所以親戚關係再好,也比不上奶奶一家人親。也正是由於以上兩點,讓很多孩子都紛紛認為:自己與奶奶的關係會更親近一些。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給出的答案現實又戳心,父母需反思
    正常來說,合適的人選就是奶奶和姥姥,但究竟交給哪一方,確實挺讓人糾結的。以前每個家庭的子女多,老人可能還嫌麻煩不愛幫忙,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組建的是「421」家庭。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唯一的,幫忙帶娃都非常主動,就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更親近一些。這也是孩子長大後最常面臨的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5歲孩子被問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的回答,讓在場的大人很羞愧
    有時候還會拿兩者來進行比較,可殊不知,這樣的問題不但不有趣,還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純真的內心。孩子被問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回答讓在場大人羞愧前天是樂樂5歲的生日,樂樂的父母想好好給樂樂過個生日,就邀請了雙方的長輩一起來給樂樂慶生。飯桌上,兩家人都其樂融融的。
  • 放假去姥姥家還是奶奶家?孩子的回答幾乎一致,背後原因太現實了
    寶媽小麗今年生了二胎,之前大女兒放暑假時,因為自己又要照顧小的又要休養身體,所以決定送孩子去老人家裡待兩個月。不過寶媽每次問到孩子放假去姥姥家還是奶奶家?孩子的回答幾乎每次都是一致的,每次都堅定地回答姥姥家。小麗知道女兒是姥姥帶大的,對姥姥有感情很正常。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7歲孩子答案讓人讚嘆,不要問這樣問題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老年人逗孩子的時候問一些比較讓家人尷尬的問題,比如:奶奶對你好還是姥姥對你好,其實這樣的問題孩子有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的心理,反而讓旁邊的家人尤其父母都在場的時候,這樣會讓大人更加的尷尬,關於孩子的回答也會讓大人的 心理不舒服,雖說童言無忌,但是寶寶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一方。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聽到女兒的回答,媽媽搖頭讓孩子改掉
    一天回家後,笑笑對媽媽說:「媽媽,這些叔叔阿姨好奇怪,每天都會問我『奶奶和姥姥,更喜歡哪一個』,我每次都告訴她們,『我兩個都喜歡』。可是,她們硬是要我做出選擇。我該怎麼回答呢?記得昨天,我說喜歡姥姥,回家後,奶奶就不怎麼理我了。」媽媽搖搖頭說:「你一定要記得,無論別人怎麼問,就說更喜歡奶奶」。笑笑疑惑地撓撓頭,很是不解,但媽媽卻走開了。
  • 「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說出的答案太現實,但父母需要反思
    在這種養育孩子的模式下,很多寶寶都免不了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對於大人來說這樣一道送命題,不管回答哪一方都會得罪另外一個老人。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不會想這麼多,孩子直白的回答非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