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很現實

2020-09-23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敬老院門前空無一人,幼兒園門口家長成群。」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特別流行,估計有的老人看見了,會感覺特別扎心。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爸媽和長輩們都在拼命對孩子好。可惜的是,等孩子長大一些後,真正能記得住老人的好,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孩子,並不算太多。

比如說,曾有人在幼兒園門口,隨機問了幾個小孩子一個話題「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誰更親些?」

結果真是有點出乎意料,大部分的孩子都認為「奶奶更好」,對姥姥沒多提。

在這些幼兒園小朋友的眼裡,奶奶為什麼比姥姥更好呢?

(1)奶奶是「自己人」,姥姥是「外人」

一個叫小明的幼兒園小男孩說,「奶奶在我家裡住,奶奶是自己人。姥姥隔三差五才來一次,放下送給媽媽的東西,吃點飯,聊會天,然後就走了,姥姥基本不在我們家裡住。所以奶奶是家裡人,姥姥是外人。」

小孩子的邏輯就是簡單明了,因為跟奶奶接觸的多,奶奶住在家裡,就認為奶奶更親近,會錯誤的把不常來的姥姥,當做是外人看待。自然,很難在心理上跟姥姥親近。

(2)奶奶陪我玩,姥姥很兇

小怡5歲,她有點淘氣,特別愛玩。小怡說:「奶奶總陪我玩兒,滑滑梯,轉圈圈,玩老鷹捉小雞,可有趣了,奶奶很親。姥姥很兇,總怕我淘氣,給我媽添麻煩,我不喜歡姥姥!」

姥姥心疼女兒,害怕外孫女給女兒增加負擔,會在言辭間對小孩子進行訓斥、教育引導。小孩子哪裡懂這些呢,只記住了姥姥總「兇」她,根本就理解不了姥姥的本心。

(3)去奶奶家,奶奶給錢花;去姥姥家,還要給姥姥帶禮物

小溪說,去奶奶家裡,每次去,奶奶都給他零花錢,自己愛買什麼就買什麼,奶奶從來不說他。

可是,去姥姥家,爸媽總是大包小包,給姥姥帶很多禮物,姥姥只給他吃的,不給錢花。所以,奶奶更親,姥姥不親。

小孩子的邏輯好新奇,這個角度很奇怪,有點超出部分大人的意料,就因為帶娃回家送禮物給老人,孩子就覺得姥姥不夠親。

小孩子竟然認為「誰給他錢多」,誰就更親,這確實有點搞笑了。不過,也很現實,部分小孩確實這樣認為,覺得奶奶「更夠意思」。

(4)對姥姥早就沒印象了

小樂說,自己對姥姥沒有印象了。但是,媽媽總說姥姥的好話,所以他覺得「姥姥是好人」。不過,要是拿姥姥跟奶奶比,肯定還是奶奶更親近,因為他對奶奶更熟悉吧!

確實如此,有些姥姥在女兒生娃坐月子的時候,沒少幫忙出力,會幫忙照顧小孩子。不過,小孩子才出生,幼年時記憶有限,根本就不記事。

如果在此之後,姥姥不跟孩子共同生活,那孩子就會對姥姥失去印象,不再記得了,只能從「爸媽的嘴裡」,總結出對姥姥的印象。

鑑於以上4個原因,我們做為父母的也該好好反思。

在孩子心裡,奶奶比姥姥更親,該怎麼引導孩子?

①要告訴孩子,姥姥是長輩,孩子也該孝順

如果小孩子只對奶奶親近,對姥姥不夠親熱,爸媽真該好好反思了,是不是引導的不到位。爸媽應該在小孩子形成「刻板印象」,形成「奶奶比姥姥更親」特定的觀念之前,告訴孩子姥姥跟奶奶一樣是長輩,姥姥是媽媽的媽媽,跟孩子有間接「關係」,孩子該孝順姥姥,不該厚此薄彼。

②要引導孩子,對老人「主動親近」

爸媽可以引導孩子,主動跟老人親近。比如,孩子跟姥姥很生疏,那爸媽可以帶孩子常去看望姥姥,讓孩子主動跟姥姥做遊戲,陪著姥姥聊天。

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跟老人形成情感聯結,逐漸的喜歡上姥姥。至少,不會覺得姥姥是個陌生人了。

尊重孩子的「小偏心」,允許孩子喜歡奶奶更多一點

當然,最重要的是,爸媽應該接受孩子的小偏心,允許孩子在心底裡,格外的喜歡奶奶。這一點,真的跟孩子喜不喜歡姥姥,沒什麼直接關係。

兩者並非是對立面,孩子有權利兩者都愛。也有權利,愛奶奶更多一點。

畢竟,如果奶奶每天都在跟孩子互動,從小就照顧孩子比姥姥更多些。那麼,小孩子對奶奶有偏愛,也是正常現象,爸媽不該禁止或嫉妒,覺得這對孩子的姥姥不公平。

小孩子就是個孩子!也許,等孩子長大了,就能夠更加理解老人的心思,格外尊重和喜愛姥姥,就像孩子愛奶奶一樣!

您家小孩,跟奶奶親,還是跟姥姥親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給的答案既現實又扎心,家長要深思
    當父母問道含含:你和姥姥好,還是和奶奶好的時候,含含說:當然是奶奶了,奶奶是家人,姥姥是親屬。含含給出去的答案,其實跟現在大多數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一樣的,雖然答案既現實又扎心,不過,各位家長真的應該好好深思一下,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3個孩子的回答完全不同,現實又扎心
    今日話題:你知道大多數孩子怎麼回答姥姥好還是奶奶好這個問題嗎?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而家裡的老人,更是寵孩子寵到不行,孩子想要月亮,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都不能給摘星星。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出去遛彎的時候,在街角巷尾總會有一些鄰居大媽逗弄孩子,問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有的可能是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是姥姥姥爺。不過,關於老人帶娃,還是引起了不少的爭議!那就是到底孩子該讓爺爺奶奶帶,還是讓姥姥姥爺帶?尤其是對於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這更是一個難題。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孩子給出這樣的答案,網友:很現實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姥姥和奶奶年紀相仿,角色類似,難免會被拿來做比較,而家中的孩子,是怎樣回答的呢。網友小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在一次家庭聚餐上,孩子叔叔問了孩子這個問題,你是喜歡奶奶還是喜歡姥姥啊。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7歲孩子給出的答案,讓家人面色難堪
    相信很多孩子從小就是在奶奶或者姥姥的照顧下長大的,因為家長的工作比較忙,而且老人也比較喜歡孩子,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有很多經驗但是有時候因為距離遠近的原因,很多孩子可能會在奶奶家和姥姥家待的時間不同,所以經常也有一些大人會開玩笑地問孩子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 「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說出的答案太現實,但父母需要反思
    在這種養育孩子的模式下,很多寶寶都免不了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對於大人來說這樣一道送命題,不管回答哪一方都會得罪另外一個老人。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不會想這麼多,孩子直白的回答非常現實。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給出的答案現實又戳心,父母需反思
    正常來說,合適的人選就是奶奶和姥姥,但究竟交給哪一方,確實挺讓人糾結的。以前每個家庭的子女多,老人可能還嫌麻煩不愛幫忙,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組建的是「421」家庭。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唯一的,幫忙帶娃都非常主動,就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更親近一些。這也是孩子長大後最常面臨的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孩子是外婆帶好,還是奶奶帶好?答案就是這麼現實!
    「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來就上網,姥爺天天去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是有人卻持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些只是女性心裡的想法,中國自古以來的婆媳關係,讓寶媽對奶奶帶娃存在有色眼鏡。那麼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孩子的到底是姥姥帶好?還是奶奶帶好?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5歲孩子的答案現實又心酸,別不當一回事
    所以很多家庭還是面臨著許多經濟壓力的。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父母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孩子從小到大基本都是由家裡的老人姥姥或者奶奶帶大的。但是不管是交給哪一方帶,她們都是很願意來主動幫忙帶孩子的,畢竟他們都想幫自己的兒女分擔一點壓力。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也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喜歡奶奶多一點,還是姥姥多一點,這也是他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為難孩子,因為無論孩子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方。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7歲孩子答案讓人讚嘆,不要問這樣問題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老年人逗孩子的時候問一些比較讓家人尷尬的問題,比如:奶奶對你好還是姥姥對你好,其實這樣的問題孩子有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的心理,反而讓旁邊的家人尤其父母都在場的時候,這樣會讓大人更加的尷尬,關於孩子的回答也會讓大人的 心理不舒服,雖說童言無忌,但是寶寶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一方。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6歲娃的答案現實又扎心,爸媽沉默了
    面對這個問題,多數孩子的答案是:「肯定是奶奶呀,奶奶是一家人,和姥姥也只是親戚而已」!孩子們的答案即現實又扎心。畢竟奶奶是爸爸家的人,和孩子更像是一家人,而姥姥卻只是一個「親戚」,平時過節走親戚時才會見面,所以親戚關係再好,也比不上奶奶一家人親。也正是由於以上兩點,讓很多孩子都紛紛認為:自己與奶奶的關係會更親近一些。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其實奶奶有自己的道理,這個時候姥姥就有點啞巴吃黃連了。姥姥把外孫帶到3歲,含淚交給奶奶帶周姥姥家在農村,女兒一家生活在城裡,前幾年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女兒和婆婆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小姑子也剛生孩子沒多久,婆婆去給小姑子帶孩子,周姥姥不想讓女兒辭工作帶孩子,畢竟女兒也是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名企。
  • 奶奶和姥姥到底誰更親?孩子的回答很真實,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文|秘籍君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所以都流行老人帶娃,而這「老人」不是孩子的奶奶就是姥姥。不管是誰帶,都是孩子的長輩,都會對孩子親。但是,在孩子心裡,奶奶和姥姥到底誰更親呢?很多人會說:「自然是誰帶跟誰親啊。」不過,現實答案卻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尤其是孩子的回答都很真實,會讓很多老人感慨有點心酸。
  • 「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父母需要反思,現實又戳心
    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都是非常願意跟孩子在一起,不管是自願也好被迫也好,都不得不幫忙帶孩子,同時,很多老人都希望孩子跟自己比較親,所以會出現一個問題,「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答案,父母需要反思,現實又戳心案例:壯壯的父母都是工作狂,所以壯壯媽在出月子後不久就選擇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孩子就交給了姥姥來帶,一直到壯壯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把壯壯接回家照顧了,上學的時候還能送一下壯壯,但是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還在上班,所以就把奶奶接過來幫忙帶娃。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卻不能怪孩子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姥姥和奶奶也是寵得不得了。於是,孩子們總是被問「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們的回答很現實,有時候又讓人覺得戳心,也不能怪孩子。一所小學做過這樣的調查,老師採訪孩子們「你認為奶奶和姥姥哪個更親」,孩子們很快分成了兩派:「奶奶派」和「姥姥派」。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聽到女兒的回答,媽媽搖頭讓孩子改掉
    因為孩子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其中的一方,最重要的是,孩子得罪了人,媽媽也會跟著受影響。比如:孩子如果說更喜歡姥姥,奶奶心裡就會不舒服,也更容易出現婆媳矛盾。」,或者說「你更喜歡哪一個」,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1、如果孩子是在爺爺奶奶家生活的,那孩子肯定會說和奶奶親,因為奶奶會給孩子零花錢,會給他買衣服。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年輕人需反思
    所以都會選擇讓老人來幫忙帶娃,然而選擇奶奶帶娃還是姥姥帶娃,一直都是寶媽們非常糾結的問題。不過要站在奶奶和姥姥的角度來看的話,她們都希望孩子能與自己更親近些,畢竟就只有這麼一個孫娃。,就會面對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在孩子心中,究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答案現實又戳心,父母需反思
    ;因此當寶寶長大一些的時候,聊天時,就會被問是和奶奶親還是姥姥親。3、奶奶更願意帶孩子因為中國固有的傳統觀念,一般奶奶會跟孫子,孫女更親一些,而對於姥姥來說,女兒的孩子只是外孫,外孫女;要是家裡女兒是獨生女還好,如果有一個哥哥或弟弟,老人一般都更加喜歡孫子或孫女。
  • 「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孩子一句話兩邊都尷尬,現實又扎心
    ,都會遇到這樣一道難題:你更喜歡奶奶還是更喜歡姥姥?你覺得奶奶親還是姥姥親?有的老人,對這個問題早就釋然了,比如說我的媽媽,她之前以為自己就是要靠邊站,孩子當然是和奶奶親,其實不僅僅是媽媽這樣,老家的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姥姥們會經常跟外孫外孫女開玩笑:「家裡來親戚了,你又來走親戚了?」因為在我的老家,人們的觀念還是很傳統的,姥姥很少幫助女兒帶孩子。當老人幫忙帶了孩子以後,則又當別論。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雖然總是兇我,但其實都是為我好」相對於姥姥,很多人覺得奶奶跟孩子才是「最親」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從小比較調皮,奶奶對他管得很嚴,基本上每天都要兇他,挨打也是家常便飯。那時候,他覺得奶奶對他一點也不親,但是現在長大了,他說:「奶奶親,雖然總是兇我,但其實都是為我好。」畢竟,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老人就有一份責任,如果管不好孩子,他們對子女也不好交代。所以,奶奶兇孩子,也是想要把孩子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