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好還是奶奶好」?7歲孩子給出的答案,讓家人面色難堪

2020-09-03 莉莉的育兒日記

相信很多孩子從小就是在奶奶或者姥姥的照顧下長大的,因為家長的工作比較忙,而且老人也比較喜歡孩子,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有很多經驗,所以很多小孩都是在老人的身邊長大的。

但是有時候因為距離遠近的原因,很多孩子可能會在奶奶家和姥姥家待的時間不同,所以經常也有一些大人會開玩笑地問孩子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但是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回答起來是很尷尬的,但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卻機智地回答了。

孫女士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去鄰居家玩,因為鄰居的孩子放假去奶奶家了,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和孫女士討論了起了關於孩子在哪長大的問題。於是就隨口問了一下孩子更喜歡誰。

鄰居問完之後顯然也有些尷尬,但是孫女士的小女兒思考了一會和鄰居說:「阿姨,你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我爸爸媽媽誰對我更好一樣,好難回答啊。」

鄰居以為小女孩回答完了,也只是笑笑。

但誰知道小女孩又接著說:「奶奶和姥姥對我都一樣好,我去奶奶家奶奶每次都給我做很多好吃的,姥姥總是帶我去玩具店買很多玩具。

雖然奶奶家在外地,離我很遠,我和姥姥可以經常見面,但是我愛姥姥和奶奶一樣多。」孩子回答完之後,旁邊的鄰居都覺得孩子的回答很棒,紛紛感嘆孩子的情商高。

其實孫女士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回答都離不開孫女士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孩子的情商都和家長的教育方式還有教育方法有關。

孩子的情商和家長的教育都有著直接的關係,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智商上比別的孩子強,所以往往也忽略了對孩子情商的教育。

據了解,孫女士平時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就側重情商教育,也更是經常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所以出現孩子出現這樣的回答,孫女士本人也不太意外,但是能這樣回答出來的孩子其實是很少見的,這樣的問題其實也對孩子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影響。

  • 1、這樣的問題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很多孩子在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總會在心裡做一些判斷,也有時候會因為問問題的人而改變問題的答案。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得比較會察言觀色,有時候也會顯得有些過於圓滑,性格也就會逐漸地變成喜歡討好人的一種性格,這些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 2、這樣的問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猶豫

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往往都不能快速的做出回答,因為他們比較在意身邊人的感受,所以也不敢直接的回答這樣的問題,就算是回答了之後,心裡也會形成一定的愧疚感。

而且往往做了一定的回答後,沒有得到滿意答案的一方,也會感嘆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孩子聽後更加覺得愧疚了。

所以這些問題其實孩子是很難回答的,更是很難做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回答,所以經常會在心裡糾結很久,如果總是問孩子這樣的問題,孩子在選擇面前就會變得越來越猶豫,遇到事情也就更加難以做出選擇。

【莉莉寄語】

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一定要儘可能避免讓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就算是遇到了也要少讓孩子回答。除此之外,家長更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因為只有平時家長更注重孩子在性格方面的養成,孩子才能夠更加懂得感恩,情商變得更高。

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能夠像孫女士的孩子一樣巧妙並且積極的給出答案。

我是莉莉,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莉莉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莉莉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

相關焦點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給的答案既現實又扎心,家長要深思
    夫妻雙方雖然工作穩定了,但是依舊沒有辦法分出人來照顧含含,於是又讓奶奶繼續幫買帶,由於奶奶家和姥姥家距離太遠,2歲後的含含很少去姥姥家,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見上幾面,慢慢的對姥姥的印象便有些淡忘了。當父母問道含含:你和姥姥好,還是和奶奶好的時候,含含說:當然是奶奶了,奶奶是家人,姥姥是親屬。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7歲孩子答案讓人讚嘆,不要問這樣問題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老年人逗孩子的時候問一些比較讓家人尷尬的問題,比如:奶奶對你好還是姥姥對你好,其實這樣的問題孩子有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的心理,反而讓旁邊的家人尤其父母都在場的時候,這樣會讓大人更加的尷尬,關於孩子的回答也會讓大人的 心理不舒服,雖說童言無忌,但是寶寶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一方。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3歲孫女脫口的回答太耿直,讓奶奶難堪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朋友說起她帶女兒回老家給奶奶過壽時發生的一件事。這天家裡大人小孩基本上都回來了,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後來有人開玩笑問3歲女兒「喜歡奶奶還是姥姥?」朋友本來想把話題引過去,誰知道女兒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回答說:「我喜歡姥姥」,真是耿直的可愛。
  • 「是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很現實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爸媽和長輩們都在拼命對孩子好。可惜的是,等孩子長大一些後,真正能記得住老人的好,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孩子,並不算太多。比如說,曾有人在幼兒園門口,隨機問了幾個小孩子一個話題「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誰更親些?」
  • 5歲孩子被問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的回答,讓在場的大人很羞愧
    有時候還會拿兩者來進行比較,可殊不知,這樣的問題不但不有趣,還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純真的內心。孩子被問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回答讓在場大人羞愧前天是樂樂5歲的生日,樂樂的父母想好好給樂樂過個生日,就邀請了雙方的長輩一起來給樂樂慶生。飯桌上,兩家人都其樂融融的。
  • 「你喜歡奶奶還是姥姥?」4歲孩子回答太耿直,讓奶奶臉上掛不住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這種帶有「挑撥離間」性質的問題,往往讓父母臉上很難看,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問出這種問題總感覺有些不懷好意。可是無論怎麼規避,生活中孩子還是有可能遇到這種問題。孩子都比較單純,回答問題不會像成年人那麼「圓潤」,有時候耿直的回答容易讓人尷尬,也容易傷人心。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6歲娃的答案現實又扎心,爸媽沉默了
    面對這個問題,多數孩子的答案是:「肯定是奶奶呀,奶奶是一家人,和姥姥也只是親戚而已」!孩子們的答案即現實又扎心。等到孩子四五歲,大點兒之後,寶媽往往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和奶奶一起生活了。畢竟奶奶是爸爸家的人,和孩子更像是一家人,而姥姥卻只是一個「親戚」,平時過節走親戚時才會見面,所以親戚關係再好,也比不上奶奶一家人親。也正是由於以上兩點,讓很多孩子都紛紛認為:自己與奶奶的關係會更親近一些。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給出的答案現實又戳心,父母需反思
    正常來說,合適的人選就是奶奶和姥姥,但究竟交給哪一方,確實挺讓人糾結的。以前每個家庭的子女多,老人可能還嫌麻煩不愛幫忙,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組建的是「421」家庭。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唯一的,幫忙帶娃都非常主動,就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更親近一些。這也是孩子長大後最常面臨的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孩子給出這樣的答案,網友:很現實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姥姥和奶奶年紀相仿,角色類似,難免會被拿來做比較,而家中的孩子,是怎樣回答的呢。網友小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在一次家庭聚餐上,孩子叔叔問了孩子這個問題,你是喜歡奶奶還是喜歡姥姥啊。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3個孩子的回答完全不同,現實又扎心
    今日話題:你知道大多數孩子怎麼回答姥姥好還是奶奶好這個問題嗎?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而家裡的老人,更是寵孩子寵到不行,孩子想要月亮,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都不能給摘星星。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出去遛彎的時候,在街角巷尾總會有一些鄰居大媽逗弄孩子,問姥姥好還是奶奶好?
  • 「你愛奶奶還是姥姥?」大部分孩子都這麼回答,答案中藏著心酸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在小時候被問過這樣一個「絕殺」問題,「你是愛奶奶還是愛姥姥?」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不論怎麼回答都不太好,如果回答更愛奶奶,那不是傷了姥姥的心。相反,如果回答更愛姥姥,那傷的就是奶奶的心。給孩子拋出這樣的問題,實在是為難。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有的可能是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是姥姥姥爺。不過,關於老人帶娃,還是引起了不少的爭議!那就是到底孩子該讓爺爺奶奶帶,還是讓姥姥姥爺帶?尤其是對於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這更是一個難題。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
  • 奶奶和姥姥誰更疼娃?心理學給出答案,孩子的內心感受也不同
    ,而「奶奶好還是姥姥好」成了讓孩子們糾結的問題,那麼,兩者到底誰更疼孩子? 作為娘家人,女兒生的孩子無疑是親外孫,既疼女兒,更疼孩子,比親家內心更安寧穩定,為此,姥姥無疑是排在奶奶前面的。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聽到女兒的回答,媽媽搖頭讓孩子改掉
    笑笑今年7歲,在一所私立小學上學,每天晚上都會有好多家長過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或者說「你更喜歡哪一個」,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確定的答案,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1、如果孩子是在爺爺奶奶家生活的,那孩子肯定會說和奶奶親,因為奶奶會給孩子零花錢,會給他買衣服。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5歲孩子的答案現實又心酸,別不當一回事
    所以很多家庭還是面臨著許多經濟壓力的。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父母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孩子從小到大基本都是由家裡的老人姥姥或者奶奶帶大的。但是不管是交給哪一方帶,她們都是很願意來主動幫忙帶孩子的,畢竟他們都想幫自己的兒女分擔一點壓力。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也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喜歡奶奶多一點,還是姥姥多一點,這也是他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為難孩子,因為無論孩子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方。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年輕人需反思
    ,就會面對一個問題:你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我媽媽跟我說,我小時候在3歲以前,是姥姥把我帶大的,因為那時候奶奶身體不太好,所以媽媽就叫外婆來帶我。很顯然7歲的童童基本不記得以前姥姥對他的好但是姥姥很久才會來走親戚串門,不過姥姥每次來我們家都會帶很多好吃的,我們去姥姥家她們也會準備很多好吃的給爸媽帶回來。不過我還是喜歡奶奶一些,因為奶奶和我是一家人,姥姥那邊是親戚。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7歲孩子給出的答案,眾人連連稱讚
    導語:在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父母的家庭教育作為父母,我們也深刻懂得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等等都有重要的意義。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儘可能給孩子好的教育。但是,這樣的教育不應該僅僅依靠學校和老師,父母應該用科學正確的教育方式,良好的言行規範來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久而久之,孩子的言行舉止便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情況。
  • 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對此,有些寶媽解釋說,是因為婆媳間容易鬧矛盾,奶奶帶娃不如寶媽的意,而姥姥帶娃,因為跟寶媽是親母女,凡事都好說。所以,寶媽們也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娃,奶奶又要吃醋,擔心自己的孫子以後跟外人親,不跟自己親。於是,就有很多人會問孩子: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 「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孩子說出的答案太現實,但父母需要反思
    在這種養育孩子的模式下,很多寶寶都免不了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姥姥,還是奶奶」,對於大人來說這樣一道送命題,不管回答哪一方都會得罪另外一個老人。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不會想這麼多,孩子直白的回答非常現實。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老人幫帶娃在現在的社會是很常見的情況,奶奶幫孩子帶娃似乎成為了常理,年輕人在外面上班,孩子交給老人帶,可是家裡有四個老人,奶奶雖然是心甘情願的幫帶娃,但在很多的寶媽的眼裡,最佳人選卻不是奶奶而是姥姥。其實奶奶有自己的道理,這個時候姥姥就有點啞巴吃黃連了。姥姥把外孫帶到3歲,含淚交給奶奶帶周姥姥家在農村,女兒一家生活在城裡,前幾年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女兒和婆婆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小姑子也剛生孩子沒多久,婆婆去給小姑子帶孩子,周姥姥不想讓女兒辭工作帶孩子,畢竟女兒也是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