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有出息還是平凡?面對養老,夢想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

2020-09-04 川媽育兒

對於家長來說,現在是最緊張的日子,期末考試、中考、高考在即,毫不誇張的說,家長比孩子還急,因為孩子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父母對自己未實現夢想的一次洗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遷移、獨生子女的成長、養老問題的迫切,人們對於孩子的前途和發展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考試能夠高飛,成為人中龍鳳,有的家長希望孩子一生健康普通,膝承歡下,做個路邊鼓掌的孩子就好。

對孩子的希望

很多家長在年輕時最大的希望就是培養一個光彩奪目、有出息的孩子,將來走得越遠越好。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出色,一代更比一代強,所以盡其所能讓自己的天花板成為孩子的起跑線。



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一輩子健健康康、普普通通的,跟孩子相隔不遠,相互照顧。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將成為平凡人,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接受自己的孩子成為路邊鼓掌的那個人。雖然不夠耀眼,但是一生陪伴自己身邊,也盡享天倫之樂。

對養老的想法

現在的人特別矛盾,既希望兒女有出息,但是又不知道等兒女遠走高飛了,自己該怎樣養老。

中國有句話叫作養兒防老,有些人覺得最好的養老方式就是孩子給養老

當我們大學畢業後,父母身體好、生活能自理時,他們希望我們去外面闖蕩,去找自己的幸福。可是一旦到了六七十歲,每一次回去,雖然他們嘴裡不說,但可以看出他們對孩子的依戀和不舍。


自己老了,到養老院去養老,不給子女添負擔

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父母把為了工作和養家,送我們上幼兒園的情景,現在人工作忙壓力大,沒有時間照顧父母就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唯一不同的是,上幼兒園時每天下午放學時父母都會按時把我們接回家,而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回家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很多老人既不想增加兒女的負擔,又不想到養老院,希望社區養老,那樣生活不會改變太多。

父母老了既不想成為兒女的負擔,又希望自己能夠有尊嚴的養老,讓親情不會因為自己年老或疾病變了味。也希望老了自己習慣了的生活環境不要改變,不要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所以他們更希望社區養老。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父母年輕時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些,年老時也不想增添孩子的負擔,自己可以忍受病痛和孤獨,有時想想也挺悲唉。

很多在常人眼裡沒有什麼出息的孩子,卻可以在父母晚年,端茶倒水、兒承膝下,三代同堂,談不上多孝順,卻可以為父母養老送終。

不少孩子有出息了,總覺得父母問題就是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花錢請保姆,花錢住最好的養老院,可是人老了對於錢是看得最淡,唯有親情和守候才是他們最嚮往的。

獨生子女養老面對的更多的問題,面對四個老人不是不夠孝順,而更多的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相關焦點

  • 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或許註定平凡
    殷立勤 攝孩子們終將很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 大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身邊養老?還是希望他們為了夢想遠走四方?
    對於許多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們更是窮極一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給孩子們奉獻了出來。孩子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自己幸不幸福無所謂,哪怕自己的子女想要出國,離開自己,父母也是傾囊相助。這也是現如今很多獨生子女父母的一種心理狀況。
  •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引熱議:該堅持夢想還是面對現實?
    雖然北大和清華都爭搶這個留守女孩,鍾芳蓉也很喜歡清華,但最終鍾芳蓉還是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於是網友炸開了鍋,各種評論都有,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只能基於自己的閱歷來做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當夢想和現實不能兼顧時,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 讓夢想照亮現實——《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從此之後,《平凡的世界》這部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就成為我最愛閱讀的書籍,伴我走過了大學,走向了社會,踏上自己的尋夢之旅。  感謝作家路遙,他飽蘸著心血,傾情塑造了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孫氏兄妹豐滿真實感人的形象,令萬千讀者產生了心靈的共鳴和審美的震撼。孫少平代表了一種農村孩子的夢想與追求,他們就是我們生活周邊的人。
  • 清華狀元淪為小區保安,被稱為天才的張曉勇還是被現實打敗了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張曉勇,曾經的一腔熱血和滿懷理想的抱負,已經被現實徹底打敗了。毫無疑問,張曉勇正是陷入了這樣的窘境,空有一身才華的張曉勇,到頭來卻無處施展。迫於生活壓力,張曉勇在房產公司呆了幾年之後,終於認輸了。08年的時候,張曉勇辭去了房產公司的工作,放棄了當初的夢想,成為了小區的一名保安。
  • 學習需要腳踏實地,父母應該面對現實,許多孩子只能過平凡的一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好面子。,自己家的孩子整天抱著手機電腦打遊戲,以後能有什麼出息?因此如今的社會現實是:如果父母不大力投資孩子的教育,那麼自身承受的心理、家庭和社會壓力比孩子都要大!但可惜的是,不論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的進程多麼波瀾壯闊,天才和學霸永遠只是極少數孩子。
  • 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來源:國館(ID: guoguan5000)作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龍的夢想,但當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孩子們終將很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日本的小孩子在面臨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回答,長大了想當電車司機、麵包師、清潔工……但這樣的答案在中國是會被無情嘲弄的。
  •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利用「夢想法則」,讓孩子成為不平凡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利用「夢想法則」,讓孩子成為不平凡的人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夢想,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太空人,大家的夢想各不相同。但等孩子慢慢長大後,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夢想突然沒有了。,而且她不希望孩子接受死板機械的教育,而是一直致力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打敗我們的是什麼?是生活還是?
    個人感覺打敗自己的是現實的壓力。每個人對失敗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從呱呱墜地到目前的自己,是否感覺有太多太多的不同,有人說你不夠努力,也有人說你不夠幸運,但是真正對自己現狀滿意的又有幾人,我們在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我們面對現實帶給我們的壓迫感,都是我們必須所承受的。
  • 面對現實,放棄愛情,《你遲到的許多年》也有平凡一面
    很明顯,兩人相互喜歡,但現實的壓力,像一座高山,直接擋住了愛情前進的道路。她的眼淚,也挽回不了什麼。沐建峰有幾句臺詞,也是現實的凸顯,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如果不過時,必須有車有房有錢才行。莫莉用兩個字,戲謔地回應了沐建峰——庸俗。
  • 父母這樣做,孩子大多有出息
    這時候也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孩子考得好,父母也跟著高興,孩子考的不如意,父母也整天愁眉苦臉,為孩子擔憂。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父母這樣做,孩子大多有出息。而有這三個特點的父母,孩子大多有出息。1.
  • 很遺憾,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個平凡人
    :孩子非常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希望孩子能實現我們自己沒實現的願望;希望孩子不要再過自己的生活;更希望孩子能成為自己與別人的談資...希望孩子不平庸。可以說無法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更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庸,也正是身邊很多父母焦慮的最大來源。
  •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你的孩子必將平凡有錢人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而有遠見的家長卻剛剛相反,成績不是的努力後自然而然的產物,對孩子來說,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比成績更重要。當然,也有人不認同:「有錢人的孩子不讀書,一樣有出路。普通家庭的孩子,讀書就是唯一出路,不拼成績怎樣行?」
  • 今年高考太難了,但無論成敗,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高考結束,有的孩子會考上985、211,有的孩子會落榜,但是無論成敗,作為父母,都不得不面臨的殘酷真相其實是: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1孩子們終將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誰家孩子要是敢說自己長大了的夢想是做個廚師,就連他的爹娘也會覺得顏面盡失。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 夢想與現實的取捨,詩和遠方並不存在,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一生
    可是克蘭德卻對於這樣的生活並不滿意,有一天他給家人留下了一封信,然後放棄了一切離家遠走,只為了追求自己的繪畫夢想。不得不說這位同志實在是太過「夢想」了,別的追求繪畫夢想的人,他們都有著現實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別人的認可,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讓大家為之共鳴,然後成就自己。
  • 有一種痛苦叫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孩子越出息,父母晚年越悽涼
    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親朋好友逢年過節的聚會上,最常談到的就是自己孩子如何優秀,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孩子有出息已經成為了每位父母最大的驕傲。
  • 這兩個月份出生的孩子,小時候難帶,但日後很有出息
    文|全文共150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畢竟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地基打好了日後的樓層才能夠蓋得更高,孩子才能夠發展得更好。所以說,現在很多的家長都特別重視孩子的早教問題,經研究發現,孩子出生的月份也特別有講究,在這兩個月出生的孩子也許小時候會比較調皮,但是長大了以後會很有出息。
  • 要多結識平凡的人,馬雲:平凡的人有最基本的夢想,真實也利他
    平凡的人是善良的,他們擁有最基本的夢想,買房、結婚、生子;不甘於平凡的人是勇敢的人,他們有偉大的夢想,帶領平凡的人走向未來。我選擇你,你也選擇了我2003年,有一位玩股票的人,當時他的資產是馬雲的100倍,10年以後,馬雲資產是他的上千倍。
  • 「比起孩子有出息,我更想讓他啃老」,老太的一番話,現實又戳心
    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就短短的十幾年。等到他們上了大學,找了工作,結婚有了自己的生活以後,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少。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長大成人有出息既是他們想看到但也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孩子就是他們一生的全部。
  •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接受「平凡」的家長,你家有嗎?
    」:「某某家的孩子真有出息,小小年紀就拿了全年級第一名」「是呀,聽說他鋼琴還彈得非常不錯」「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呀」「哎,要是我家孩子有人家一半好,我做夢都會笑醒」……因為小美的同學、朋友都討厭這個稱號,甚至總是拿「不就是成績好,有什麼了不起」的態度去排斥小美,可能很多人說這是嫉妒,實際上嫉妒也好、還是小美真的是一副高高在上姿態也罷,一個被排斥的小孩內心一輩子都有一顆自卑的種子越長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