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因考出676分(湖南文科第四)的好成績受到關注。高考成績出來當晚,學校校長率領老師們抱著鞭炮煙花到村裡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
鍾芳蓉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她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了,她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鍾芳蓉平時住學,不允許用手機,半個月回家一次才能跟家裡人聯繫。
雖然北大和清華都爭搶這個留守女孩,鍾芳蓉也很喜歡清華,但最終鍾芳蓉還是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於是網友炸開了鍋,各種評論都有,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只能基於自己的閱歷來做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當夢想和現實不能兼顧時,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考古真的是她追求一生的夢想麼?
對於一個基本不接觸社會,來自小縣城父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留守女孩來說,考古學真就是她一生的夢想?我們看看她是怎麼說的:「談及選擇考古專業是否受小說或影視劇的影響時,她笑稱『可能會有一點吧,有時候看小說會講到有些主角是學歷史的,我就覺得跟文物打交道挺有意思。』」她也僅僅是從電影、電視劇和小說當中看到考古。她知道真正考古環境麼,要去現場田野挖掘查看吧,要忍耐孤獨和鼓譟吧。如果僅僅是在博物館翻翻資料,你的考古夢想能維持多久呢?其實對於沒踏入社會的學生來說,談論夢想有點太不真實,畢竟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不基於現實不經過洗禮的夢想稱得上夢想麼?只有經過了社會洗禮,承受著生活的煎熬,那你的堅持才稱得上夢想。
夢想重要還是現實重要呢?
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屈服現實,尤其是家庭條件艱苦的學生。我讀書那個年代,很多成績不錯的同學早早報考中專,為的是補貼家用。現在的大部分農村學生和家長,更注重讀出來後能不能掙錢,畢竟沒錢的話如何在城市立足,如何保證家人的生活水平。但也有小部分人如鍾芳蓉一樣,堅持自己的夢想。「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她表示希望當一名老師或是在博物館工作。」說明她也知道考古的待遇不會很高,至少現在她能接受當老師或博物館的薪資。只要她不後悔此時的選擇,那她的夢想還是有意義的。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考古去向只能是事業單位,薪資能達到平均水平就不錯了。當然不排除個別考古做出名堂來,但那是個別人,絕大多數人達不到。
生活的壓力已經讓我們忘記夢想,對大部分人來說,估計還是更注重考慮畢業以後的生活,所以選計算機、金融、臨床等高薪專業。這也是一種理智的選擇,畢竟我們都是凡人,更關注畢業後能不能在大城市買得起房,能不能養活自己並幫助爹媽改善生活條件,能不能買得起學區房,能不能給孩子報一對一的輔導班。一些那種寒酸的工資堅持一輩子做研究的人值得尊敬,但對於其家人來說太殘忍。海潤這樣的清官不容易,但海潤的妻兒更不容易。
工作之餘的堅持也能實現夢想
在工作之餘再發展自己的愛好,更適合我們大多數人。我覺得胡適的畢業講話很有道理:
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餬口而作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思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當工作和愛好不能結合起來時,不妨多發展點業餘愛好吧!
如果你安於清貧,不注重物質生活,選擇一個考古這樣的專業也不錯;如果你想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好一些,計算機這樣的熱門專業也是明智的選擇。
夢想和現實的選擇,談不上誰高尚誰庸俗。有人追求陽春白雪,也有人追求下裡巴人,這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也值得生活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