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誰知道夢想和現實哪個更殘酷

2020-12-16 騰訊網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自小隨爺爺、奶奶生活,自六年級起更是進入寄宿學校獨自面對學習,然而爭氣的她今年考出了文科676的高分,位列全省第四。全校50名老師在校長的帶領下,連夜進村報喜,村裡更是放鞭炮慶祝。

就在人們為此女孩送上真誠的祝福之時,這女孩又以志願填報北大考古系再次引發人們熱議,熱議焦點無非是:考古專業一向冷門,孩子家庭條件又不是很好,能考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好成績,足可以選擇一個熱門的、賺錢多的專業,選擇冷門專業太吃虧了。

即使是讚賞鍾芳蓉選擇的諸多網友,也是抱著美好的憧憬猜測:該生因畢業於北大考古系,是有可能進入某211院校當教授或者進入某知名博物館享受國家編制的,因此持前景一片大好的樂觀態度。

不難看出,大家在評價鍾芳蓉的志願選擇的標準是基於現實的殘酷性,而非考慮夢想的價值。

那麼,堅守一些不熱門的夢想是不是就意味著現實會很殘酷呢,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放棄夢想,向現實妥協更殘酷;還是堅守夢想,不向世俗的價值觀妥協更殘酷?

01

男女都怕入錯行

中國有句古話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然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今天,嫁錯郎可以再選,而入錯行無疑是人生的第一大痛事。

2008年,以660多分的高考成績排名青海省理科前5的周浩,在父母的勸說下,放棄自己想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機械的夢想,報考了炙手可熱的北大生命科學專業。

然而,一向喜歡動手的他,因誤入側重理論與分析專業而痛苦萬分,而他的學習熱情也幾乎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被消磨殆盡。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重新找回學習熱情,他曾謀划過轉專業,轉學校,甚至休學一年,用體驗打工的苦累來警醒自己屈從現實,然而休學一年後又回到北大的他,更加不適應本專業。

萬般無奈之下,他將自己的人生選擇徹底推倒重來,選擇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全國數一數二的名校到讀一個毫不入流的技校,這讓世人看足了笑話。

然而找到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周浩卻一頭扎進自己所感興趣的數控技術研究中去,在學校老師的精心栽培和自己的深度鑽研下,周浩終於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屢屢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上拔得頭籌。

如今他留校從教,學校也為他解決了編制和戶口問題。而他更是會以飽滿的熱情一直奮進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

除此之外,2015年考入北大醫學部的王琛琪,在入學不足一個月後,深感專業學習的痛苦,不得不退學復讀,2016年再次考入北大信息科學專業,這才又鼓起了學習深造的風帆。

還有入讀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的鄒英傑,同樣因選錯專業而退學復讀,直到復讀兩年後才重新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就讀。

像這樣因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而無法適應學業的例子並不在少數,而能有勇氣退學復讀,重新選擇的尚在少數,而那些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堅持在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中掙扎的人們,其實更加痛苦和無奈。

02

中國有多少學生能堅守自己的夢想?

每年喜歡上小徐老師的語文課、喜歡文學的孩子有很多,但高考過後,能堅持學中文的孩子卻少之又少,無非是家長反對,孩子迷茫,似乎選擇金融、財經類更能掙脫現實的殘酷,然而,又有多少孩子在密密麻麻的報表和材料整理歸類中崩潰,成為賺錢的奴隸,有誰知道這有多殘酷?

小徐老師多麼希望,當我在問孩子們想學什麼專業,將來想幹什麼事業時,能兩眼放光地給我一個肯定的答案。然而,現實中,要麼學生沒有夢想,要麼有夢想,也被我們這些已被現實打敗的人早早掐滅了孩子追求夢想的火焰。

人工智慧公司調查報告顯示,72%的畢業生表示如果可以重填志願,自己會重新選擇專業,而在高考填志願時,69%的學生並不知道自己專業學什麼,自己未來又想做什麼,這不能不說是人才的浪費,同時也是人生的悲哀,而這一現象也註定了未來人生的殘酷現實。

03

堅守夢想的模樣應該是怎樣的?

毅然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稱自己喜歡歷史,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想追尋樊老的足跡,去讀研深造做研究。

樊錦詩先生的一生就是堅守夢想的模樣,這位生在西湖湖畔的柔弱婉約的女子,把一生都獻給了黃沙漫天,荒無人煙的敦煌莫高窟。

她從24歲進入敦煌實習,曾因體弱多病,水土不服而提前結束實習期,然而當畢業時,敦煌寫信向北大要人時,樊錦詩又毅然選擇前往這個生活條件極差的地方,並在之後50多年,將一生獻給了敦煌的探索、保護及敦煌藝術的傳播。

與深愛的愛人兩地分居,孩子無人照看且無法去一所像樣的學校就讀,加上極其艱苦卓絕的生活環境等等,都沒有讓她放棄,反而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敦煌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中去,她說:「我是敦煌的女兒,睡時想著敦煌,醒了還是想敦煌,生活就是這樣簡單而快樂。」

如果不是夢想的支撐,誰又能體會到深入到某一事業中去的充實和快樂呢?因此,殘酷的終究不是現實,而是無所適從的人生境遇。

眼科醫生陶勇曾勸誡高考生要堅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就讀,因為只有堅守理想才能有力量克服一個又一個關卡,而沒有夢想支撐的選擇,人生的每一個頭上關卡都會難以逾越。

鍾芳蓉同學既然以樊錦詩先生為榜樣,想必不會不清楚考古專業的工作性質,而明知道考古專業不被世人所看好,依然堅守自己的夢想,相信她會在此領域堅定地追隨前輩的足跡走得更遠,成就個人價值,這與那些碌碌無為之輩相比,誰的人生更殘酷可想而知。

相關焦點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誰知道夢想和現實哪個更殘酷
    就在人們為此女孩送上真誠的祝福之時,這女孩又以志願填報北大考古系再次引發人們熱議,熱議焦點無非是:考古專業一向冷門,孩子家庭條件又不是很好,能考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好成績,足可以選擇一個熱門的、賺錢多的專業,選擇冷門專業太吃虧了。
  • 留守女孩676分報讀北大考古系遭群嘲:窮人憑什麼不配談夢想?
    又有誰知道,下一個火的會是什麼,又有哪個行業會被淘汰。01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卻遭到群嘲前幾天刷微博,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 湖南留守女孩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為這事兒吵翻了
    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今年高考考出了文科676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第四名。對一名文科生來說,這個成績已經非常出色,最終她選擇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系。而她這樣的專業選擇,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網友們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對「考古」這個專業有一些不同看法。
  • 湖南留守女孩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為這事兒吵翻了
    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今年高考考出了文科676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第四名。對一名文科生來說,這個成績已經非常出色,最終她選擇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系。而她這樣的專業選擇,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事件回顧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留守女孩考676分,夢想報北大考古做研究,女孩父親道出自己想法
    留守孩子不容易,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相當多的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等老人照看。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一般不好,而近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因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關注,成為留守孩子的特例。留守女孩考676分,夢想報北大考古做研究,女孩父親道出自己想法。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被嘲諷:窮人家的孩子,該早找「錢」途
    當高考的考生,還在為高考成績失望沮喪時,考出676分的鐘芳蓉,決定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可能很多人不熟悉樊錦詩先生,她1963年畢業於北大考古系,50年堅守大漠,致力於敦煌石窟的保護和研究正值青春年少的鐘芳蓉,用自己的努力,走進中國最好的文科學府,完成自己的夢想,決心跟隨前輩的腳步,肩負起中國考古界研究和發展的重任。人家在18歲就已經找到了人生目標,根本不需要網上的「錢途」建議,這才是更可貴的。培養一個學霸不難,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學霸才難。
  • 留守女孩676分考入北大,選擇考古引爭議,窮孩子不配談夢想嗎
    對於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而言,高考不僅是個人人生的轉折,更是整個家庭的希望。這幾天一個農村留守女孩火遍了網絡,因為她太勵志了,在如今農村孩子越來越難上重點大學的環境下,她以676分的高分順利考入北大,贏得了網友的讚賞。
  • 留守女孩 676 分報考北大考古系,興趣VS 現實
    然而有這樣一個女孩,她考上了北大,卻招致非議和嘲諷。留守女孩鍾芳蓉憑藉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給這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女孩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有人認為,作為一名留守家庭出來的孩子,鍾芳蓉不應該學別人去做什麼詩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很大的,選考古這樣冷門的專業太不現實。她應該選擇金融、計算機、經管這樣畢業後能賺大錢的專業,等到有錢有閒以後,把考古當做愛好來培養也是一樣的。
  • 留守女孩報讀北大考古系遭群嘲:窮人憑什麼不配談夢想?
    又有誰知道,下一個火的會是什麼,又有哪個行業會被淘汰。▷1◁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卻遭到群嘲前幾天刷微博,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還有人擔心?
    文|李勤餘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湖南省2020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當晚,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抱著煙花爆竹連夜進村報喜。這樣的場景,不僅喜慶,而且讓觀者無不為之動容。考古專業對鍾芳蓉的一生意味著什麼,只有她心裡最清楚。然而,部分網友的「潑冷水」看似不解風情,卻也不乏現實的考量。鍾芳蓉的家,在老師們驅車、步行都要走好久的山鄉裡;她的父母外出打工7年,僅能看望她三四次。這一切都說明,她的家境確實不富裕。而考古,又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專業,沒有時間的積澱,強求速成顯然是不現實的。
  • 留守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被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此前新聞報導過北大考古系只有一個畢業生的新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北大考古系有多厲害。2014年,她以666分的成績再次獲得遼寧省高考文科狀元,如願入讀北大中文系。
  • 看到留守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後,我想和女兒聊聊這三點
    原創作者:霖筱筱 圖:網絡及原創,請勿盜用1最近,湖南留守女孩以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被持續關注著。7月23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績,也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作為一名留守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大家都很激動。
  • 留守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網友噴,北大發話了
    在今年的高考成績發布後,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為了慶祝這個來之不易的成功,50多名老師扛著鞭炮和煙花連夜趕到鍾芳蓉的村子裡熱烈慶祝。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鍾芳蓉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她說自己深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對考古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自己以後會讀研深造,繼續考古研究。
  • 留守女孩考取676分,卻報北大考古系:誰說窮人孩子就不能談夢想
    伴隨著各地考生的學習成績逐漸放榜,廣大父母們逐漸成為了一眾「學霸」的「七大姑八大姨」,幫著孩子排名、幫著孩子報志願、幫著孩子規劃前途和人生,而在這些事件中,最讓廣大父母們熱議的就是留守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這件事了。
  • 676分報北大考古,留守女孩被噴「沒錢途」業內表示:我來撐你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有人質疑她為什麼選了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也有人支持她堅定走自己的路……留守女孩高考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
  • 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唯有夢想和熱愛不可辜負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起全民關注。之所以引發全民關注,一方面是因為考古專業太冷門了,沒有「錢途」,大家覺得她更應該選擇計算機,金融等熱門專業。另一方面,她簡直成為了團寵,考古圈眾多大咖送禮物鼓勵,網友直言:「考古圈晚來得女,郭襄過生日也不過如此」。
  • 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網友急了:為何不選賺錢的專業?
    1最近,湖南女孩以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被持續關注著。7月23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績,也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作為一名留守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大夥都為她高興。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不值?終有一天,你會因夢想而富足
    留守女孩鍾芳蓉憑藉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得知喜訊後,校長帶著 50 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當大家都在祝賀這樣一位爭氣的女孩時,網上開始出現不少質疑聲。給這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女孩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有人認為,作為一名留守家庭出來的孩子,鍾芳蓉不應該學別人去做什麼詩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很大的,選考古這樣冷門的專業太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