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的話「不!好!聽!」
有個叫李琳的孩子,小學期間成績特別好,到了中學卻跟老師發生了矛盾憤然退學,退學在家的李琳天天對著父母,父母想幫助她找一家私立中學,她不肯也不願交流。時間久了與其父母也產生了矛盾,父母很是傷心,痛斥李琳不懂事。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聰明父母一定會「聽」孩子的話
很多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他們都要求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他們認為,孩子永遠都不懂事,而自己比孩子見多識廣、考慮周全。因此在父母的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讓人更省心、有前途,會被大家認可。
-
多少孩子不聽話,是因父母聽不進話,聽話有主見的孩子無需刻意教
當你用心聽孩子的話時,孩子就已經能感受到你的關愛和溫情,內心已經得到滋養和療愈,這時候的你只需要給出孩子期待的回應即可。還記得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他在院子裡玩發出「咚咚咚」的聲音,母親很奇怪的問他:兒子,你在幹什麼?
-
「老師,我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只有老師的話,他才會聽。」
已經有很多家長跟我說了這樣一段話「老師,我管不了我的孩子,我們說啥子他都不會聽。他比較聽老師的話,只有老師才管的到他。麻煩老師幫我們把他管嚴一點。」家庭教育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家裡,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孩子發展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不可缺失。
-
你還在自己的孩子聽話而高興?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煩惱嗎?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
孩子為什麼開始不聽你的話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服從的權威是得懂得多、說得對,能讓他心悅誠服的人。所以,從孩子的發展階段來看,要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們需要在制定規則前,與孩子商議,尊重他的意見,達成一致,他才會照做;如果是大家要一起遵守的規則的話,做家長的一定要以身作則。
-
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
傳統的看法,聽話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孩子就是壞孩子。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有很大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要是父母的話本身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聽呢?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要知道,父母並不是全知的上帝。一般來說,父母掌握知識可能比孩子多一些,然而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事實上,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可是卻把錯誤東西強加給孩子。
-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卻聽不到孩子的話、不懂他們的心
不知道您有沒有過我這樣的想法?每當我想起如何對孩子的時候,就會自責不已。因為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脾氣上來的時候就會對孩子發火。當自己意識到負面情緒,就拼命想壓制,越是壓制反彈越厲害,脾氣越是大,事後更後悔。
-
不聽話的孩子,註定不能更優秀!要孩子聽你話,用這些方法就夠了
可如今的「聽話」,早已被曲解了:當家長在和孩子說「要聽話」的時候,家長總是想用自己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的想法,用行動及語氣來告訴孩子「你要服從我的命令」,而不是「傾聽我的意見」。當他能熟練地同時處理2個指令之後,再給他更多步的指令。2.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當孩子坑坑巴巴、表述不清地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時,一定要靜下心聽他說完,而不是隨意地打斷孩子的話。
-
想讓孩子聽你的話?試試「以退為進效應」
如果此時家長也跟孩子「對著幹」,恐怕非但達不到原本的目的,反而容易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其實,根本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想要讓孩子「聽話」,你就得先琢磨「怎麼說」,孩子才能樂意聽你的話,才樂意跟著你的思想走。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別聽他的,他是魔鬼。」一句「你看看別的孩子怎麼樣,你為什麼不這樣」、「我是你老爸,為什麼不聽我」,指出了問題的關鍵。做一個「聽話」的父母,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權利,孩子的未來才有可能更優秀。,而是家長一直在替她做決定,家長的幹預剝奪了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你不會和孩子溝通!用曾國藩笨方法試試
讓他少玩點遊戲,多看會兒書,他不聽;想培養他責任心,讓他幫他媽洗碗,他不聽;讓他不要談戀愛,要以學習為主,他還說我迂腐……我經常都摸著隱隱發痛的胸口,忍了下來,可有時候被氣昏頭了,就會劈頭蓋臉罵幾句,有一次,甚至揚手甩了他一巴掌。
-
聽別人的話,自己就沒了主見,所以聽父母話的孩子多數沒有大出息
作為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是個聽話的孩子,走到哪兒,父母臉上都有光彩,因為所有的人都會誇「這孩子真聽話,太招人喜歡了!」然後各種親熱姿勢就都上來了。父母聽了美滋滋的,回家獎勵孩子一隻棒棒糖。其實,孩子只是因為安靜而沒有打擾到人家,和別的淘氣孩子一比較,顯得不那麼找人煩而已。
-
不聽話的孩子,我們要這樣做
1、你沒資格讓他聽你的話。2、別人給錢,讓他不要聽你的話。3、你的話不對,他覺得不應該聽你的話。4、沒有其他問題,就是覺得你插手他的事情,你的話對不對無所謂,就是不想聽。5、他很蠢,竟然聽不了你的話。6、他有自己的思想,或許自己可能不對,但是還是選擇走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探究「不聽話」的各種原因○媽媽要學會讀懂自己孩子——媽媽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孩子才會聽○媽媽要掌握傾聽孩子的藝術——媽媽會傾聽,孩子才會聽,才肯說○媽媽要學會溝通的方法——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才會聽○媽媽要學會表揚與批評的技巧——這樣表揚、批評,孩子才會聽○媽媽要掌握給孩子定規矩的方法——這樣立規矩,孩子才會聽
-
孩子總不聽你的話?總愛這樣教育的媽媽,難怪他叛逆
如今孩子叛逆、頂嘴、不聽話已經是很多家庭的常態,也是很多父母的一道「心病」。一邊孩子哭訴父母管教過於嚴厲,缺乏自由空間,一邊是家長抱怨孩子叛逆、不聽話!錯誤的育兒觀念很多父母對孩子很關心,在教育孩子上也很積極,也能及時察覺孩子的問題,但是在具體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父母卻不懂,也不花時間去主動學習如何正確育兒,只是依賴自己的過去教育認知,因此經常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方法,結果教可能還不如教。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心理學認為,到了青春期,孩子遭受挫折時,會引起強烈不滿,從而表現出來一種仇視、對抗、不相容的消極情緒狀態,這就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實際上是大人不聽孩子的話。總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給自己長臉。孩子因為能力限制,不想去學,或者也學了但是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父母就認為孩子故意和自己對著幹,不聽話。不是孩子不想聽話,是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是我們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當他反抗的時候,我們沒有傾聽他的想法,強迫孩子服從我們的意願。
-
嚴格管教,教不出自律的孩子!只是聽話不是優點...
1、只是聽話不是優點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從這個觀點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是我培養小孩的目標。但如果乖是善體人意、懂禮貌,這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幼兒叛逆期到了,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甚至在穿衣服的事情上,她也不像以前那樣,媽媽給什麼她就穿什麼了,非要自己動手選。有一次臨出門,因為這件事雙方還爭執起來,氣得媽媽想揍她一頓,嘴裡一直念叨「這麼小一點兒就不聽話,以後還得了嗎?」看起來樂樂的確不聽話,但是不聽話只是一種現象,其核心原因就是樂樂進入了幼兒叛逆期。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愛發脾氣?可能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了
他們會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很多時候都會固執己見,堅持自己認為的事情,常常不服從管教,不聽話還愛鬧脾氣,凡事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執拗敏感期」。等到孩子3、4歲的時候,這種敏感期就會全面爆發,他們會變得非常難以溝通,像個偏執的小壞蛋,甚至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