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頭痛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讓孩子往東走,他非要往西去,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就是和父母對著幹,有時候父母脾氣上來,真的忍不住時,只能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打孩子。
楊女士6歲的女兒彤彤最近十分叛逆,不聽父母的話。媽媽要求彤彤早讀,彤彤讀了兩遍就跑出去玩了。嘴裡還嚷嚷著:「老師說了,小孩子要多運動,我得出去運動了!」,然後就跑沒影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媽媽說青菜能幫助彤彤身體變得更健康,彤彤卻不聽媽媽的說,對媽媽說:「老師說了,我應該吃雞肉,補充蛋白質。」把媽媽弄得啞口無言。吃完飯媽媽讓彤彤做數學作業,彤彤又說:「老師說,我數學挺好的,我不做數學了,我要寫英語。」
這些事情每天都在彤彤家上演,媽媽讓彤彤做什麼事情,彤彤總要搬出來老師,說媽媽和老師說的不一樣,她要按照老師說的來做。媽媽很苦惱,在彤彤眼裡老師的話像「聖旨」,老師說什麼彤彤就聽什麼,可是自己的話彤彤卻很抵抗,怎麼說都不聽。
你家孩子也有這種情況嗎?你知道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嗎?
比起父母,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
1、 學校規則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校規,所謂校規,就是規定學生行為的界限,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當孩子明確了學校的規則後,就不會肆無忌憚,會按照學校的要求來執行。並且,一旦學生沒有遵守校規校紀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所以孩子在學校就會守規矩。
但是家庭中卻不一樣,很少有家庭有明確的家規,規定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口頭訓斥孩子,而且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也不會按照要求去懲罰孩子,看到孩子哭泣就馬上哄孩子,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覺得家庭裡沒有規矩,即使犯了錯誤父母也不忍心懲罰自己,自然也就不會遵守規則,聽父母的話了。
2、 老師更能控制情緒
對於父母來講,老師的情緒更加穩定,即使看到孩子犯錯,他們也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公平的對待學生。
但是對於父母來講,孩子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越是親近就越容易被其激怒,容易爆發負面情緒。於是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看到失控的父母,孩子一般會覺得害怕或委屈,就不能如實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 正向榜樣
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生活中很多缺點都會暴露在孩子面前。父母可能會不注意衛生,在外面光鮮亮麗,回到家臭襪子到處扔;在外面待人禮貌,在家生氣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可能會罵出髒話;在外面精神抖擻,回家可能往床上一癱……
而父母最真實的樣子,會完完全全袒露在孩子面前,但是老師則不同。對於老師來講,教師是一種職業,要保持職業形象和操守,因此老師在學生面前穿著得體,禮貌大方,談吐優雅,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學生會更願意聽老師的話,他們認為老師很厲害,值得崇拜,老師的話也比家長更具有說服力。
父母不懂運用「權威效應」的後果
父母要學會運用「權威效應」,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權威,使得自己的話更值得信服。就比如,某天你的眼睛不舒服,然後去醫院掛號就診。有眼科專家、普通醫生供你選擇,價錢差不多,一般人都會選擇專家號。
這就是權威效應的作用,更能讓人信任和影響別人。如果父母沒有做到這點,那麼會導致很多不良後果。
1、 孩子不重視父母的話
只有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地位,那麼父母說出來的話,做出的指示,孩子才會重視,才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正所謂「人微言輕」就是這個意思。
2、 孩子假裝聽父母的話
當父母一直在孩子耳邊嘮叨,但是孩子還不想聽,或者並不認為父母是對的。為了逃避這種嘮叨,孩子很可能會表面聽取父母的意見,等父母離開,他們就會「陽奉陰違」。
比如,父母給孩子留了作業,讓孩子自己做,孩子表面上答應的好好的,等父母離開後,他們就開始玩玩具或者手機,等父母回來再假裝繼續寫作業。
家長該如何運用「權威效應」?
1、 說話算數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說話算數,答應孩子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有的父母答應孩子考到90分以上就帶孩子去遊樂場,但是因為工作繁忙,就一推再推,沒有帶孩子去。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說話不算數,慢慢的也就不再信任父母了。
2、 孩子不守規矩就要懲罰
國有國法,才能約束民眾,保重社會的正常秩序,人民的正常生活。家庭也要有家規,只有樹立了明確的家規,孩子才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
父母可以從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設立家規,比如規定孩子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每天可以看多長時間的電子產品,不可以說謊,不可以欺負小朋友等。
要明確的跟孩子說清楚,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並且作出規定後,還要明確懲罰方式。當孩子沒有遵守家規,父母就要嚴肅對待,給孩子一定的懲罰。
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不用正向的東西懲罰孩子,比如孩子今天沒有完成作業,家長懲罰孩子做家務,刷碗等。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懲罰的事情,是不好的,時間長了就會變得不愛做家務,逃避家務。因此父母要選擇合適的懲罰內容。
3、 多和孩子溝通
父母學會和孩子溝通交流,多陪伴孩子,沒事的時候就和孩子聊一聊,聽聽孩子真實的想法。只有通過溝通,父母才能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如果,父母沒有做好,導致孩子不聽父母的話,那麼父母就要改正自己。
多溝通可以消除親子間的很多誤會和隔閡,傾聽彼此內心的聲音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和諧。
其實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很容易,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