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的話,不愛和父母溝通,你都做了什麼
最近常聽到這句「十個父母九個壞,一個在修煉。」
其實這個「壞」就是嘮叨,這也是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正常方式。似乎越壞,越能表達對子女的關注,越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服從」。
一,「 壞」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嗎?實際上,「 壞」它沒有效果,只是千篇一律的反覆宣講.這說明「 壞」是一種非常無效的教育方式。過度的「壞」,使孩子出現極端懷疑
父母就像一個「會說話的機器」一樣打開,在孩子的面前直接開掛:
1,寶貝,你跑慢一些,會摔倒;
2,快點綁頭髮,以免發燙;
3,我說了多少次,飯前洗手...
養育孩子已經一百歲了,並且常常擔心九十九歲。
但給孩子的感覺就像蒼蠅在耳邊嗡嗡作響,可以想像孩子應該如何聆聽。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話,孩子是有些不信任的,似乎沒有父母的提醒和指示,孩子將無能為力。
二, 實際上,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會演變成父母的「壞」。對未來的不確定,無法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並發洩,不良的負面情緒會無形地將其傳遞給孩子。
孩子很小的時候,適當的「 壞」確實可以起到提醒和保護的作用,隨著孩子變得越來越獨立並且具有突出的自我特徵,「壞」將是一種負擔。
1,子女在遵循自我和父母的要求時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麻煩來了。
2,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叛逆,究其原因是父母的煩惱充滿了負面情緒和不信任感。
三,語言的暴力,可以想像當一個人厭倦了另一個人時,他怎麼能聽到另一個人的話!實際上,「 壞」不僅不能使人改變自己,而且「壞」與言語暴力之間的距離也非常接近。
輕聲細語、打情感牌的方式,向孩子展示事實和理由。只要孩子一點都不改變,父母「壞」的聲音會越來越大,言語也會變得粗糙,迫使孩子就範。
成年人都難以忍受,更何況孩子。當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時,他的講話的語氣、表情和內容會朝著無法控制和可惡的方向發展。
在「壞」變弱之後,就變為「語言暴力」,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糾纏於自我,道德,情感,自信和無所適從。並非在於您說的越多越有用,在於父母是否可以打開交流的渠道。
四,這時,父母需要找到一種拓寬渠道的方法。特別請注意以下三點:
1,不說太多,點到即止,突出含義
錢應該花在刀刃上
當您的孩子對家庭作業感到畏縮時,父母通常會說:「孩子啊,這麼不聽話,您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您會很痛苦。」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快完成作業並努力學習,以免將來遭受重重困難。對父母來說,這是一種照顧和擔心。
但,當「思想」轉變為「語言」時,它們就成為指責和宣洩。在這前提下,孩子當然不會聽話。
您可以這樣「您尚未完成家庭作業,您仍在玩其他事情,我非常著急。」當您的孩子聽到您的鎮定和清晰的表情,而沒有任何額外的情緒要宣洩時,他自然會冷靜地思考並計劃應該屬於他的東西。
2,多說肯定的話,少說負面的話
父母與子女溝通不暢。常規情況下,孩子表達了需求和感覺,父母卻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註定結果是不同的並且不能令人滿意。
可想而知,當被拒絕時,誰願意與另一方合作。少用強迫性拒絕和指責,多用一些正面的話。
總而言之,當您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孩子的需求,用「是」代替「否」,將「消極」變為「肯定」,建立和諧而平靜的交流環境,效率會更好。
3,說百句話,不如做一件事
在任何教育現象中,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父母的觀念和行動,「讀書無止境」,日復一日,孩子們對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著迷,自然他們也喜歡讀書,他們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沉默的言行比任何理由都更有效。
放下父母的框架,蹲下來與孩子作為朋友交談,以使孩子感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會聚在一起。
各位粑粑麻麻又是怎麼和自家寶寶溝通的呢?小編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歡迎留言。
聲明: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