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都給到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老郭的兒子小剛上高一,已經有很強烈的自主意識,正處在青春叛逆期。老郭跟兒子之間的交流已經到了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一說話就帶著氣,甚至大打出手的地步。
老郭常聽兒子說:「你們每天上班忙,我有打擾你們嗎?有對你們指手畫腳嗎?有評論對了錯了?為什麼的我的生活就一定要按照你們的方式來?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安排。」兒子的話,讓老郭有滿腹的委屈,嘮叨幾句,只是想讓孩子少走彎路,有什麼錯?
為什麼父母的好心,卻換來孩子的反感?
1.愛的方式不正確
在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往往自信、陽光,充滿正能量。但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需要父母放下身段,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愛,去溝通。懂得如何去愛,比給予愛更重要。
2.沒有給孩子私人空間
成人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孩子同樣需要。父母與子女之間再親密,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給彼此適當的空間,尊重孩子的秘密,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更能喚起內心的力量,從而獲得自身內心深處的安全感。
3.過分要求孩子完美
作為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缺點。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這不表示你的孩子就一定要完美無缺,父母不要過分強求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強加到孩子身上。
4.包辦孩子的一切
父母要學會信任孩子,教育的目的是最後你高高興興的放手。父母不放手,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不要過分替孩子做決定,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事,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
5.缺乏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礎
人與人的溝通,相互尊重是基礎。尊重彼此的不同,尊重存在的價值。當父母學會「蹲下來」,接納孩子的不懂事、正面面對孩子的缺點的時候,才能完成心平氣和的溝通。
家長和孩子溝通,真的要多一些耐心,做孩子的朋友,才能真正相處融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