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說」,孩子才肯「聽」?

2020-08-27 超級育兒師蘭海

文/Kiki/ 孫琪

上瀕成長顧問

南開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

豐富的營地領隊經驗

用專業的教育能力幫助父母理解孩子

研究方向:親子關係與兒童心理發展

之前的文章中,我分析了當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父母在親子溝通中的角色應該是傾聽者,通過積極傾聽的辦法,不僅可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還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是父母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表達,他才願意去傾聽呢?

今天,我來跟大家介紹另外一種溝通方法:「我-信息」。

一、什麼是」我-信息」呢?

「我-信息」指的是在說話時,用行為+感受+影響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方法同樣來自於託馬斯·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訓練》一書。

行為指的是對孩子不可接納行為的描述;感受是父母自己的感受;影響是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際影響是什麼。

比如針對「孩子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把衣服隨手扔在沙發上」這個行為,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並且你不能接受這個行為,你會怎麼說呢?

我們來看一個問答:

你怎麼又把衣服亂扔亂放!我說了多少遍了,衣服要掛起來,你怎麼這麼懶!

在這個回答裡,我們看到媽媽很生氣,被孩子的這個行為習慣徹底惹惱了,並且在這個示例中,媽媽用了兩次「你怎麼你怎麼」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最後還把這個事情延伸到孩子這個人身上——你怎麼這麼懶惰!給孩子貼了一個標籤。

那如果我們用行為+感受+影響的方式要怎麼表達呢?

你把衣服放到沙發上,我有點不開心,因為我要多花10幾分鐘整理沙發。

對行為的描述是:你把衣服放到沙發上;

媽媽的感受是:我有點不開心;

對媽媽產生的實際影響是:因為我要多花10幾分鐘整理沙發。

對比一下這兩種表達方式會發現,我們跟孩子用第一種方式表達之後往往都沒什麼用,自己很生氣,孩子可能會通過拒絕改變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抵抗。甚至還會發生爭吵,「你不是說我懶嗎,我就是懶,我就是不幹。」

為什麼孩子會拒絕做出改變?

因為在這個對話中他感受到了指責,被貼上了懶惰的標籤,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破壞他對自己的認知。孩子為保護自己,就會啟動他的防禦機制,拒絕改變或者向父母發動反擊。

後一種方式之所以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因為父母在後一種表達中,沒有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責,沒有用發脾氣的方式強迫他做出我們期待的改變,更沒有對他這個人進行負面的評價,而是坦誠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以及他的行為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樣的真誠,孩子是能感覺到的,孩子也是需要去理解父母的,這一點和父母理解孩子一樣重要。因為他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影響別人的,這麼做能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且,在後面這句表達中,能明顯感覺到情緒不像上一句那麼的激烈。這是因為當我們去思考自己感受和孩子行為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時,思維活動增強了,負性情緒強度就會減弱,更容易讓我們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生氣,憤怒。

我生氣的是什麼呢?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去思考孩子的這個行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的時候,會發現好像並沒有太大影響,這只是孩子跟我的性格、習慣和做事方式不一樣。

二、

在實際運用「我-信息」這個方法時有一個難點,它出現在我們對孩子的行為的描述上,這裡很容易出現破壞性的表達,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在親子溝通中具有破壞作用的表達都有哪些。

比如在剛才的那個例子中,第一種回答媽媽就加入了她的主觀評價,她跟孩子說,」你就是太懶了」。

我再列舉一些示例幫助大家區分對行為的客觀描述和主觀評價:

1、孩子回到家會把衣服隨手扔在沙發上(客觀描述)

你就是太懶了!(主觀評價)

2、孩子沒有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回家,也沒有打電話回家(客觀描述)

你太不懂事了!(主觀評價)

3、孩子一直要讓爸爸講陪他玩(客觀描述)

你好煩啊!(主觀評價)

父母如何區分自己是對孩子的行為是客觀描述還是主觀評價呢?一個簡單的判別標準是:你會發現這些話,包括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具有破壞作用的表達,都有一個特點,都是以「你」開頭,並且指向對於孩子本人的評價。

在親子溝通中,當父母對孩子的言行不滿意的時候,說話的矛頭會指向對方(孩子)。所以說這些話的時候,父母心裡往往帶著一些情緒,這不僅不會讓孩子知道他們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而且還會激發他們的防禦機制,把孩子推到我們的對立面。

三、

最後,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天,我的老師去接上幼兒園的兒子放學,因為晚上還有安排所以她希望兒子能和她趕快回家,但孩子和小朋友們玩的特別開心,完全不理會媽媽,也沒有要回家的意思。

可以看到,「需要儘快回家」是這位媽媽的內在需求,那麼媽媽該如何說,才能讓孩子認可媽媽的決定,和媽媽一起回家呢?

我的這位老師經歷了惱火、憤怒和無可奈何的各種情緒,最後她決定:我要換一種方式跟孩子溝通。

她告訴孩子:「媽媽有點著急,因為晚上我還要去上課,如果我們現在不走我就要遲到了,你能幫媽媽一個忙嗎?」

結果,她兒子非常痛快的轉身和自己的小夥伴說:「我要回家了,明天再玩吧,再見!」

就是這麼簡單!

我的老師也是先經歷了自身情緒的變化,最開始想要用父母的權威要求孩子回家,但發現沒有效果後,她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用「我-信息」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

在她的表達中沒有要求孩子,也沒有指責孩子,而是告訴了孩子原因,還請孩子幫助媽媽。孩子其實是非常願意配合父母的,因為孩子也希望自己能為父母提供一些幫助,在幫助父母的過程中孩子是很有價值感的。

這就是「我-信息」這個溝通方法的實際操作,簡單、有效。

當父母的內在需求需要被滿足時,用「我-信息」的方法去跟孩子溝通,把說話的對象聚焦於自身而不是孩子的行為,聚焦於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行為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理解父母並滿足父母的需求。

我們已經分別介紹了親子溝通中如何傾聽和如何表達的方法,並根據孩子的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是父母的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來分別討論了相應的溝通方法。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一類更加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都沒有被滿足,或者說是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產生了衝突,那麼該怎麼辦呢?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

相關焦點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作者簡介 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如何說孩子才能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愛的技巧,需要練習
    你就是不聽。」這樣的場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常見?孩子急切的想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擾,父母忍不住評價孩子,指責他,給他貼標籤,最後孩子什麼也不想說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呢?有這樣的方法嗎?有不需要批評、指責,雙方心平氣和就能很好溝通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 父母這樣說,孩子才肯聽,父母這樣做,孩子才優秀
    &34;爸爸希望你生氣的時候這樣說。&34;當我們外出,而孩子卻賴著不走的時候,可以這樣說&34;對於孩子而言,父母不但是他們的避風港,更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現代父母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把孩子說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父母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給她講作業,真是要把我氣死」小錅媽媽激動地說:「明明都是會做的題,馬虎得不得了,給她講還不聽。」我說:「孩子嘛,肯定會比較貪玩,疫情待在家這麼久了,是有些散漫。」「豈止是散漫?簡直是懶惰。」小錅媽媽氣笑了:「有一次給她講題,剛看到題目,她就說不會做,我讓她先自己思考一陣。
  • 智慧父母18|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在與我交流過的父母中,10個中可能有8個正面臨著與孩子的溝通問題。而我又無法做到抽時間與每一個陷入溝通困境的父母一對一的交流,因此,我今天藉助了樊登讀書當中介紹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來談談如何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心扉。書中介紹了與孩子溝通的四步:1. 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做評判和提供建議2.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
    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所著的《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通常孩子不肯跟父母多說,是因為父母根本不會聽,不會聊,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例如: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媽媽會如何應對呢?孩子:媽媽,今天作業太多了,我都不想做了。媽媽:不做作業怎麼行,老師明天不會批評你嗎?再說,老師布置作業也是為了你們好,別抱怨了,有這抱怨的功夫還不如趕緊做呢!孩子:煩死了,我知道了,不跟你說了。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掌握以下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經典臺詞,「其實小孩都很有靈氣的,你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他,他能清楚的感知到」,同樣,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說話的語氣,孩子都能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判斷此刻你的情緒。作為父母應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跟孩子交流,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呢?蹲下來,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話。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說來也巧,在很困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家庭教育十大暢銷書之一,在美國榮獲「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的稱號。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孩子總是鬧個不停,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關注孩子的感受。書上說:「當孩子不開心的感受遭到否認或者忽略時,通常會變得更加難過。」回想起來,我們確實很少耐心地去理解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關注孩子的感受呢?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這本書就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給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你可以邊讀邊做,讀完你就會擁有一些不錯的技巧。 當《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便誕生了。你現在也許會想:你說的這本書真有這麼神奇嗎?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書中都講了什麼方法,幫助了無數的父母解決和孩子溝通的問題。
  • 慶兒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 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 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本好用的親子溝通「工具書」
    於是我找到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這本書大家一聽就馬上會想到它的姐妹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與這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書是從老師的角度,以老師的案例及口吻來向大家闡述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其實,父母與孩子關係的好壞是由溝通方式決定的,要想和孩子和平相處,就必須要和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呢?第一,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跟你說他不想去上學了,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這種想法不正確,還是言辭激烈地批評他?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似乎到最後你們的對話都會演變成爭吵。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孩子表達想法時,大多數父母不僅不會傾聽,反而還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斷,從而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感覺,好行動!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1.1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如果你得了發燒,你可能吃一次藥就退燒了。
  • 育兒專家:親子關係裡,讓孩子願意聽你說、肯對你說其實沒那麼難
    在帶娃路上,有哪位媽媽不曾被孩子折騰的精疲力盡,也許你竭盡全力想要給孩子講道理,可他就是聽不進去,也許你很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可他卻不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感受表述給你,甚至不願意講給你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一場愉快的相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會願意對你講出他的感受,當你給孩子提供建議時,他願意聽你來講。
  • 怎麼說孩子才肯聽(一)
    孩子生出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去渲染能夠很大程度影響孩子未來的方向。而父母的渲染主要通過日常的行為以及語言的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焦慮於孩子們怎麼說了都不聽,怎麼做都不對,可我們有正確的和孩子說話嘛?
  •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在進入正題前,我想先談一下本書中討論的關於孩子和家長的三類模型:第一類,家長贏;第二類,孩子贏;第三類,沒有贏家。首先,家長贏。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嚴厲型家長,此類家長控制欲極強。在家孩子基本沒有話語權,只需要遵照父母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 親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書裡面有幾個觀念對我影響很大,比如: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好,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有一次,閨女吃葡萄皮又把皮吐在地上,要是之前我就說了:「又把皮吐在地上,說過要扔到垃圾圖裡啊……」一般說完閨女的反映就是瞪著我不動。其實現在回想我這兩句話,不僅給她貼了標籤,還嘲諷她沒記性,不聽話…於是我就用了書裡的一個小技巧~我說:「我看見葡萄皮在地上呢,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4個方法和孩子成為朋友,激發孩子學習主動性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和作者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以及《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共同構成《如何說》系列親子教育叢書,目前在全球的總銷量超過700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系,改變了無數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在本書中作者通過構建豐富的對話場景,並輔以有趣的卡通漫畫,輕鬆地解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
  • 「讀書筆記」|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二)
    第2章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孩子們不願意合作,是因為他們與我們在需求上存在矛盾。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潔、講紀律、懂禮貌、乖巧懂事……孩子可不在意這些。當成人希望孩子配合時經常採用的錯誤的方法:責備和問罪、謾罵、威脅、命令、說教、警告、控訴、比較、諷刺挖苦、語言。這些方法不僅不會讓孩子配合我們的工作,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可修復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