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肯學:4個方法和孩子成為朋友,激發孩子學習主動性

2020-10-28 楠悅讀

本文字數4008,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如何說孩子才肯學》。


作者阿黛爾·法伯,紐約大學教育學碩士,曾在紐約市高中任教8年,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伊萊恩·瑪茲麗施,專業畫家和作曲家,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兩位作者均師從於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並已被收錄於美國名人錄。


本書被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中文版於2008年首次出版。這本書和作者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以及《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共同構成《如何說》系列親子教育叢書,目前在全球的總銷量超過700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系,改變了無數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在本書中作者通過構建豐富的對話場景,並輔以有趣的卡通漫畫,輕鬆地解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



01、如何處理幹擾學習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當他們情緒良好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好。因為如果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和同學發生衝突,這個時候他們很容易失去理智。如果我們忽視這些情緒,孩子內心的委屈得不到解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


即便孩子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也要先從接納他們的情緒開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專注於學習本身。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情緒呢?


1、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緒


作者說,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情緒,試著去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不是隨意地進行批評或給出忠告。


比如,當孩子讀到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時,他可能會抱怨:「這故事真無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的第一反應肯定會說:「不對,這故事很有趣,你應該靜下心去閱讀」。但是孩子首先會感覺到你不理解他,之後無論你怎麼強調這本書有趣,他都會聽不進去。

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回應換成「你不喜歡這本書,對嗎?」孩子就會感覺到被認同,會繼續表達自己的看法:「嗯,我更喜歡我們上次讀的那本童話故事書。」「哦,原來你比較喜歡童話故事書啊。」「對啊,我喜歡童話故事書,看完這本書以後,我要再看一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理解並被接納,孩子感覺到鼓勵,會繼續努力做好手中的事情。



2、不要隨意批評


如果孩子想要的偷懶,不想學習怎麼辦呢?畢竟孩子總有不想學習的時候。作者說,不管是面對不喜歡的學科,還是孩子想要懈怠的時候,都不要急著給他們貼上懶惰的標籤,試試為他們營造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比如,如果孩子說他不喜歡數學,也不想上數學課時,家長或老師可能會給孩子講道理,說一堆數學有多麼重要啊等等。其實,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試著去理解他們不喜歡數學的心情,並且主動幫他們幻想:「要是世界上沒有數學這門學科就好了,對吧?」

孩子會感覺非常驚喜,他們很清楚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這種幻想能讓他們在短暫的逃避中得到發洩,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同時他會覺得家長特別理解他的煩惱,如果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他們也願意找家長傾訴。


你可能會說接納孩子們的惡劣情緒,這不是一種危險嗎?他們會覺得被接納就是允許他們發洩壞情緒。但如果在情緒和行為之間劃一道明顯的界限,他們就不會這樣想了。孩子們有權利憤怒並把它們表達出來。但是他們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情感上。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用語言告訴對方你的感受,但不是用拳頭。」



02、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



「合作」一詞意思是「朝著同一個終點或目標共同努力」。但是孩子的目標可不會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孩子的注意力會經常被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目標分散注意力,導致老師在課堂上不是在講課而是在維持課堂秩序。


結果就是老師的命令越多,孩子們的反抗也越多,於是寶貴的上課時間常常就浪費在處理這種反抗上。那麼怎樣才能吸引孩子合作呢?作者提出,我們可以描述、表達、提示,但不要指責。


1、描述問題


通過描述問題和表達感受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仍然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願改正,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提示。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吸引孩子合作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給孩子貼上任何負面的標籤。


作者認為,簡單地描述問題,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問題本身,孩子也會更願意對他們的行為負責。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墨水掉地上了,老師可以直接說「地板上弄上墨水了」,而不要用諷刺的語氣說「你太粗心了,看看地板上」前一種表達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犯了把墨水弄地上的錯誤,而後一種表達只會讓孩子覺得「太笨了,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2、表達感受


對於很多孩子簡單的描述是不起作用的,他們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有的時候需要我們表達感受。


比如,你是班主任,有個代課老師來告孩子們的狀,說孩子們在課堂上很不尊重他,表現得非常不配合。那麼在對學生表達時,你可能通常氣憤地說:「剛才代課老師告訴我,說你們對他的態度很糟糕,你們這樣對待一位代課老師,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這樣表達是在指責孩子,孩子被指責後會本能地感覺受到了傷害,並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

如果老師能換一種表達,比如:「我聽說,你們在代課老師的課堂上紀律不太好。我不希望聽到有人說,我們班的學生為難代課老師,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

在這種表述中,老師完全沒有指責孩子,只是描述了實際的情況,並且表達了自己難過和失望的感受,這會讓孩子感到自責並進行反省,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這個結果是自己造成的,也會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3、提示


如果在描述問題和表達感受後,孩子還是不配合怎麼辦?畢竟他們的自控力往往是不夠強的,對於事情的輕重緩急也缺乏判斷,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提示了。提示的方式分為兩種,首先是用簡單詞語或手勢進行提示。這個技巧非常適合於反覆提醒多次的情況,特別是丟三落四的孩子。


比如,當孩子好多次都忘帶重要的東西時,家長往往會失去耐心,開始大聲抱怨:「跟你說了多少次要帶筆記本,可你從來就記不住!」

其實這個時候你只需要簡單地說三個字「筆記本。」孩子就能迅速從你的話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同時意識到自己的粗心,他們不喜歡聽嚴厲的訓斥或冗長的教導,一個簡單的詞或手勢就能幫助他們執行操作,並且思考下次應該怎麼做。


其次,陳述性提示。作者認為,當孩子犯錯時,平靜地陳述道理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比如,有個孩子喜歡在桌子上亂塗亂畫,你可以提醒他「桌子不是用來寫字的,字要寫在紙上」,而不要說「你在幹什麼?誰讓你在桌子上亂塗亂畫的?」要有效得多。侮辱性的提示只是在宣洩憤怒,並不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相反,孩子會被這樣的語言激怒,從而變得極不合作,但當我們用陳述性的提示代替侮辱時,孩子會更願意做出改變。


4、便條傳遞信息


孩子常常不願意和大人們說話,但是可以用紙條向他們傳遞信息。孩子都討厭說教,但如果能換成一張簡明扼要的便條,孩子會有一種完成任務的使命感,這種感覺會吸引他們重視便條上的內容,並且樂於去實施。孩子一旦養成閱讀便條的好習慣,也會模仿大人自己製作學習用品備忘錄、計劃清單等繁瑣而又重要的小任務,讓自己的學習變得更高效也更有條理。



03、如何正確的表揚和批評



通常我們會覺得,表揚孩子不需要技巧,只要是讚美的話孩子都愛聽,至於批評,孩子肯定不喜歡,所以越少越好。其實並不是這樣,行之有效的表揚和迴避鋒芒的批評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作者認為,表揚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太棒了」「你好聰明」「好極了」這樣空泛籠統的評價,而要多使用描述性語言,去肯定他們的行為、努力和過程。其實孩子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和薄弱環節,所以並不喜歡空泛的讚美。當他們希望得到評論時,其實是希望有人能認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語氣說「你真棒」。


作者特別強調,關於孩子犯的錯誤,他們希望能在心態平和的狀態下得到我們的幫助,以便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錯誤上,而要先從孩子的優點或成績開始描述,然後再指出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一點非常重要,它表明你對孩子的整體態度是欣賞的,但你也希望能幫助他做得更好,他只要稍微再改進一下就能更加完美。同時還應該注意,在描述好的方面時,不妨帶著讚許的神情。而在指出不好的方面時,應該儘量不帶感情色彩地去描述事實。


比如,孩子寫了首詩:跟媽媽說,聽聽我寫的有關火車的一首詩,我這首詩寫得好嗎?媽媽回答:棒極了,你是個偉大的詩人。很明顯,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感到過於誇張,同時他認為媽媽並沒有認真地閱讀他的作品。

這個時候的替代評價,可以是:描述你所看到和聽到的事。可以這麼說:「你捕捉到了火車『嘎吱嘎吱』的節奏聲,而且找到一種方式去表現火車的這種節奏。」

然後描述你的感受,「這使我感覺好像就坐在火車車廂裡,飛馳在鄉間。

最後指出還需要做的事。「就這首詩來說,現在還需要做的是更正『車尾』和『貨物』兩個詞的拼寫,如果把它們改正過來就更完美了。」


聽到這樣的反饋,孩子的感受會截然不同,他知道媽媽用心地閱讀了自己的作品,並且讀懂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還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孩子感覺到被認同和被欣賞,就能激發他們繼續寫作的動力。因為用心閱讀後認真回復的評論裡,才蘊含著別人對你真正的欣賞或認可,哪怕是批評,只要言之有物,也是能促使自己提高的積極回應。


最後的話:


作者認為,我們想要讓孩子行為正確,首先必須接受他們的感受。書中卡通漫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許多老師和家長對待孩子的錯誤方式,同時也給出了會讓孩子有令人滿意回應的新方法。那些錯誤的說話方式竟然是我們大多數家長與老師經常都在使用的,而推薦的新方法往往都既實用又靈驗,讓家長和老師忍不住立刻仿效。


相關焦點

  • 孩子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家長工作又忙,如何激發他們學習主動性
    對學科學習沒有興趣,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和老師能做的,就是找到原因,幫助孩子去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不過很多家長,在還沒有找到原因的時候,就開始盲目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往往就事與願違了。家長這邊越努力「雞娃」,孩子這邊越抵抗學習,這該怎麼辦呢?很多家長,不是不想管學習,而是確實有難處,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很少。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本好用的親子溝通「工具書」
    於是我找到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這本書大家一聽就馬上會想到它的姐妹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與這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書是從老師的角度,以老師的案例及口吻來向大家闡述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呢?為什麼孩子不肯說出自己的心聲呢?《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為我們帶來了答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家長如果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忽略家長的情緒。當家長靜下心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就會發現,在某個時刻,一定會被孩子所感動。
  • 美國小學教育: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而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現狀是:小學時不怎麼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認為只要在學校跟著老師就行了,基本上都是做一個「甩手掌柜」,只關注孩子的需要,認為孩子學習是學校和老師的任務,等到初高中之後時開始愈加看重孩子的成績,又開始專心教育起孩子,殊不知自己已錯過了黃金教育階段。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愛的技巧,需要練習
    孩子急切的想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擾,父母忍不住評價孩子,指責他,給他貼標籤,最後孩子什麼也不想說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呢?有這樣的方法嗎?有不需要批評、指責,雙方心平氣和就能很好溝通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什麼是內在驅動力?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更有自覺性?第一:給孩子信任感,讓他覺得自己能做得到為什麼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有助於提高內驅力,促使他們有更積極地表現呢?
  • 如何教孩子學英語?美國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如何教孩子學英語?然而,許多家長都在煩惱,英語基礎不好的自己要如何教孩子學英語呢?選擇美國Contigo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創造最佳學習氣氛,實現英語學習的高效和有趣。通常孩子年幼,還不懂得語法,所以從簡單的單詞和口語開始孩子會比較容易學會,等孩子學會的單詞多了,再學習句子和短語,循序漸進。推薦:少兒英語口語  2.找到相應的語言環境  如果日常生活中,父母也用英語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交流,營造學習的語言環境,孩子會更容易學會。
  • 《18種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18種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學習興趣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它能夠促使孩子自覺地去學。一般來說,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信心是相輔相成的。孩子對某門功課有興趣,學習成績就會好,學習信心就會足。因此,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很重要。如何去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呢? 1.尊重孩子的興趣。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但這位媽媽依然很焦慮,她說兒子的優秀完全來自於時刻的監督和努力。兒子上小學這六年來,一時都沒有放鬆過對他的監督和督促,一時不管,成績就會下滑。這位媽媽說,她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了兒子身上,每天平均有6個小時,照顧兒子的生活,每天送他上下學,檢查他的作業,監督他背國學,背單詞,做奧數題,陪他一起讀書,每天忙完一切都晚上十點多了。
  • 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
    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執行1、興趣和成就感人們努力去做事,有兩個不同的理由,第一因為我們喜歡(興趣如果你希望孩子享受學習的話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是非常重要的。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就從學習如何打造孩子的主動性開始吧
    有人說起跑線要從父母相識談戀愛開始,按照這個邏輯可以追根溯源到父母的祖宗十八代了。聽著是個玩笑話,深思卻有一定的道理。孩子很懶,明知道背單詞很重要,就是懶得背。孩子比較畏難,課程簡單還可以學一學,一旦難度加深,就不想繼續學了。孩子比較佛系,沒有什麼明顯的愛好和興趣,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
  • 每個父母都必看的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能力的6個方法
    老師和父母在培養優秀的學生和孩子時可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學習限制在課堂上。雖然學校是主要的學習來源,但是如果您想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不應該將他們限制在學校範圍內。下面分享6個實測有效的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 智慧父母18|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而我又無法做到抽時間與每一個陷入溝通困境的父母一對一的交流,因此,我今天藉助了樊登讀書當中介紹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來談談如何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心扉。書中介紹了與孩子溝通的四步:1. 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做評判和提供建議2.
  • 怎樣培養有主動性的孩子「4」如何藉助歸屬感讓孩子更主動
    這一講,我來說說如何藉助歸屬感,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這裡,我定義的歸屬感指的是孩子被同輩群體接納的需求。同輩群體,也就是說同齡人。你肯定知道夥伴對孩子很重要,但它具體是如何影響孩子的?什麼樣的同伴環境才有助於培養一個有主動性的孩子呢?
  • 孩子做事喜歡照搬?4個方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思維常常是天馬行空的,很多時候大人都很難理解,但是這並不妨礙大人對孩子奇思妙想的尊重和鼓勵,讓他們能夠擁有更好的創造力。今天就來說說家長應當如何培養孩子在創造方面的能力。、畫筆,充分讓她畫個夠。,也就是說孩子具備各種能力更重要,才能在以後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發揮更大能量,收穫更多。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就單純的溝通來說,很多家長奉行「我說你聽」的模式,導致無論父母怎樣說,孩子就是不願意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很難順暢的交流溝通,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大障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從溝通開始的。
  • 如何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家長可能發現現在的孩子不管幹什麼都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今天我們來談談怎麼樣來提升哈子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孩子拖拉,喊一下不動,懲罰沒效果?這個話題呢就是講如何提高孩子在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如何把握對孩子的獎勵和懲罰的制度,這個就要靠我們家長的智慧了,在海的管理當中,要讓他以做遊戲的方式和比給他下命令的方式,顯然前一種更好一些,所以儘量把你的命令和另外一種東西放在一起。
  • 孩子的「主動性」究竟去哪了?
    所以,孩子的主動性來自父母的信任、許可和鼓勵。02 主動性是如何建立和發展的?孩子上學以後,我們還期待孩子學習好、體育好、品德好、琴棋書畫樣樣都能好!如果孩子連自己的基本需求都不能做好的話,你覺得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好嗎?或者說孩子學習好,但生活自理能力不行,這樣的好是真的好嗎?
  • 慶兒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 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 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