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親子關係裡,讓孩子願意聽你說、肯對你說其實沒那麼難

2020-09-05 米粒兒媽娜姐

在帶娃路上,有哪位媽媽不曾被孩子折騰的精疲力盡,也許你竭盡全力想要給孩子講道理,可他就是聽不進去,也許你很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可他卻不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感受表述給你,甚至不願意講給你聽。

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一場愉快的相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會願意對你講出他的感受,當你給孩子提供建議時,他願意聽你來講。

事件: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戰戰兢兢等待媽媽發火

處理方式一:媽媽大吼:你怎麼這麼不小心,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離水杯遠一點。本就害怕的孩子聽到媽媽的吼叫更是嚎啕大哭起來,孩子的情緒也讓媽媽更加煩躁,一場母子大戰悄然拉開。

處理方式二:媽媽關切的問孩子,有沒有燙傷,並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打翻水杯的,但是現在水撒了一桌子,我們是不是要處理一下。聽完媽媽的話,孩子拿來毛巾擦乾了桌面,並向媽媽道歉,表示自己下次一定會小心。

從這個小小的事件裡,我們來看一下,親子關係中,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聽你說、肯對你說。

接納並回應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感受

對於接納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會有一個誤區:他明明犯錯誤,我還接納他,這不是助長他繼續犯錯嗎?其實,接納≠縱容,接納孩子,是說要接納孩子這個人,而不是他的錯誤。

孩子打翻水杯,原本就在擔憂會被媽媽責罵,這時如果媽媽大吼,只會讓孩子心理崩潰或是激發孩子逆反心理來與媽媽對抗,而接納孩子此時擔憂的感受,給予回應,讓孩子知道,他是被接受被理解的,反而會更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向孩子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攻擊孩子,才能讓孩子願意與我們合作

向孩子表達你的感受,需要直觀的說出你的感受,而不是用攻擊孩子的方式。

也許你剛剛提醒過他,水杯裡剛剛倒了熱水,讓他離的遠一點,可是他還是把水杯打翻了,這讓你覺得很生氣。不妨告訴他,他對你的提醒不在意,讓你很生氣,導致現在水杯被打翻,如果他被燙傷了,媽媽會很心疼。

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就攻擊孩子說他「笨」,「熊孩子」,「沒腦子」,這些傷害孩子的字眼,再憤怒也要忍住不要說。

了解孩子,找到適合的代替懲罰的小妙招

任何時候,打罵孩子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在孩子打翻水杯事件中,第一種處理方式裡,媽媽責罵了孩子,激化了母子矛盾,也許孩子下一次一定會小心,但媽媽的不理解也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而在第二種處理方式裡,媽媽接納並回應了孩子的感受,並且媽媽用讓孩子幫忙處理打翻水杯的事件,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正確的做法是解決問題。全程沒有責罵,沒有懲罰,卻教會了孩子如何面對錯誤。

父母與孩子的矛盾,正是通過一個個的小事件,一次次的不被理解,不被接納而一點點堆積起來的。其實在親子關係中,只有父母真正肯「蹲下身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學會正確回應孩子的感受,孩子才願意聽你說,願意向你表達他的感受。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處理親子關係是考驗每一位父母的一大難題,你家的親子關係都是怎麼處理的,有什麼好的辦法一起來分享下吧。

相關焦點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愛的技巧,需要練習
    告訴過你多少次了,東西放在課桌裡面。你就是不聽。」這樣的場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常見?孩子急切的想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擾,父母忍不住評價孩子,指責他,給他貼標籤,最後孩子什麼也不想說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呢?有這樣的方法嗎?有不需要批評、指責,雙方心平氣和就能很好溝通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說來也巧,在很困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家庭教育十大暢銷書之一,在美國榮獲「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的稱號。書裡鼓勵父母和孩子坐下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激勵孩子做事有擔當。第一步,傾聽並回應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然後總結孩子的觀點。比如對孩子說:我剛才看到你打奶奶,我想聽聽你有什麼要說的?孩子可能會說:奶奶不給我玩手機,她不好,所以我打她。這時候,不要評論他所說的,鼓勵他把所有的感受都表達出來。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如果你有這種困惑,那今天我們聊得這本書,一定可以給你一些不錯的建議。這本書就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給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你可以邊讀邊做,讀完你就會擁有一些不錯的技巧。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們都會有哪些感受呢?個長高了,脾氣也變大了。越來越難溝通了,通常說不了幾句話就不耐煩了,嫌我嘮叨。不再和我分享小秘密了,回到家關起門,不是打遊戲、看小說就是跟同學在電話裡說個沒完,很少像以前一樣和我們愉快交流。在衛生間梳洗打扮的時間越來越長,特別注重自己的穿著了。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呢?為什麼孩子不肯說出自己的心聲呢?《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為我們帶來了答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家長如果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忽略家長的情緒。當家長靜下心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就會發現,在某個時刻,一定會被孩子所感動。
  • 中國式親子關係:孩子寧和網友聊整夜,也不和父母說半句心裡話
    作為家有叛逆期兒子的母親,我是心有戚戚焉,出門我是能言善辯的銷售行家,回家面對沉默不語的兒子,我愁的恨不能撓牆,抓著老公連問為什麼溝通那麼難。老公只能苦笑搖頭,他們男人之間也沒話說。聰明的孩子,會選擇用似是而非的態度聊一些毫無營養的話維持表面的和平,但真要涉及原則問題,對方大多會沉默不語,別說心裡話了,連個人觀點都不給你,這讓中國家長感到無可奈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還要通過別人來了解。「寧和網友聊整夜,不與父母說三分」成了廣大親子關係裡的常見現象,人人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偏偏在中國式親子關係中寸步難行。是孩子們不對嗎?答案並非如此。
  • 親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有一次,閨女吃葡萄皮又把皮吐在地上,要是之前我就說了:「又把皮吐在地上,說過要扔到垃圾圖裡啊……」一般說完閨女的反映就是瞪著我不動。其實現在回想我這兩句話,不僅給她貼了標籤,還嘲諷她沒記性,不聽話…於是我就用了書裡的一個小技巧~我說:「我看見葡萄皮在地上呢,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 當孩子需要你的幫助時,「會聽」比「會說」更管用!
    研究方向:親子關係與兒童心理發展親子溝通,恐怕是父母們最頭痛又最想學習的內容之一了。如果你感覺到很不舒服,有的話一聽就火大,一聽自己就很生氣,在聽到這樣的表達時,你會感受到來自說話人對你的不接納,感受到他認為你的感受不重要,這是你的錯,你是一個壞孩子……帶來這樣感受的溝通,是不是具有破壞作用呢?三、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果這些話都不能說,那怎麼跟孩子說話呢?
  • 親子課堂|這樣說,孩子更願意聽?
    2月10日,「樸新·環球少兒」正式入駐「學習強國」,開啟「在家上幼兒園」系列直播課,其中的「親子課堂」專題,由教育名師為爸爸媽媽們解答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說什麼孩子都不聽、說一句孩子頂回來10句、一句話就能把天聊死……您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本好用的親子溝通「工具書」
    於是我找到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這本書大家一聽就馬上會想到它的姐妹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與這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書是從老師的角度,以老師的案例及口吻來向大家闡述的。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掌握以下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經典臺詞,「其實小孩都很有靈氣的,你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他,他能清楚的感知到」,同樣,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說話的語氣,孩子都能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判斷此刻你的情緒。作為父母應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跟孩子交流,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呢?蹲下來,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話。
  • 你說的話孩子願意聽嗎?如果不是讓這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
    九年前,我剛剛開始當幼兒園老師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當時我還沒有孩子,並不清楚孩子的心理,也不會和孩子怎麼溝通,往往說的話孩子不聽,孩子也不願意和我聊天。直到讀了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從容面對幼兒園的孩子,還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反覆地說就不聽,孩子太難溝通。正確的交流方式讓你和孩子聊得來
    我們的話在孩子那,沒份量了嗎?一件要反覆說了很多遍,孩子依然不聽,覺得孩子是一個不聽話,不尊重父母,難以管教的孩子嗎?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聽話或難以管教,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忽略與孩子交流的質量累積出的育兒問題。
  • 聚焦「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理論,用良好的親子關係驅除育兒焦慮
    父母時刻都面臨孩子的挑戰」,早教班、培訓班、幼升小等各個環節也依然讓家長深感焦慮。針對各種育兒理念「實踐難」的現象,「年糕媽媽」創始人李丹陽創新提出「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理論,從理論層面對親子關係的多重內涵做了詳細界定。在親子關係中認識育兒本質創辦「年糕媽媽」微信公眾號推廣育兒類科普,李丹陽收到成千上萬的家長的諮詢,問題諸如:如何提升孩子某方面的能力?
  • 家庭關係決定孩子未來!教育專家建議:借鑑三種方法提升親子關係
    哈嘍,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如何改善家庭親子關係!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未來,借鑑這三種方法改善。什麼是親子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重要嗎?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起點,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更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鑰匙。在家庭教育培訓中,首先要講的就是親子關係。但是,在現實生活裡,有很多家長並不重視親子關係的培養,甚至連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概念。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解決與孩子溝通的難題
    本次分享的是洛陽書友石榴媽媽推薦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去超市,她的爸媽一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哭,不願意走,但一抱起來孩子立馬就不哭了。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這孩子也太鬧人了,路都不想走。可這個孩子的爸爸並沒有這麼做,他自己也蹲下去,感受一下從孩子的角度能看到什麼?結果很快他就發現了問題,當他蹲下去的時候,他看到的全是腿。他終於明白孩子為什麼哭,原來是因為害怕。
  • 孩子和家長沒話說,家長說了孩子不聽?七個方法幫你搞定親子溝通
    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幾乎給每個家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親子關係。一個漫長的寒假,讓很多父母懷抱著「父慈子孝,歲月靜好」的美夢破碎了。孩子們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正式開學,在家上網課,很多父母想著正好可以切實監督孩子學習了,自己不上班也可以在家和孩子培養一下親子關係。
  • 親子溝通難在哪?如何說孩子才能聽,如何聽孩子才願意說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會面臨這些情況「孩子總是不聽話,好像將我的話都當作『耳旁風』。」「問孩子問題總是敷衍我,感覺沒話說。」「孩子在朋友面前是個話嘮,可在家就沉默寡言。」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如果你和孩子的溝通總是出現,溝通障礙、無效溝通、不知如何溝通。那麼,是時候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的溝通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