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話孩子願意聽嗎?如果不是讓這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

2020-08-14 愛之源親子課堂

九年前,我剛剛開始當幼兒園老師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當時我還沒有孩子,並不清楚孩子的心理,也不會和孩子怎麼溝通,往往說的話孩子不聽,孩子也不願意和我聊天。直到讀了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從容面對幼兒園的孩子,還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這本書就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的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Mazlish)合著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在20140年的時候銷售量就已經超過300萬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關於這本書的講座教材和錄像帶被全球20多萬個親子團體所使用。



儘管東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我們都對孩子擁有同樣的愛,我們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我們更希望能傳承給孩子一種方法,一種建立在平等互愛,相互尊重基礎上的交流方式和溝通技巧,讓他們學會面對現實,創造未來。

這本書裡主要講了如何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並給出了代替懲罰的方法和如何鼓勵孩子自立。

為什麼要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呢?

首先,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

當孩子說:「媽媽,我累了」。而你卻說:「你剛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可能你也會覺得媽媽不尊重你不理解你吧?

如果你一直像這樣回答孩子,到最後你一定會和孩子吵起來,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時,他們會感到困惑和憤怒,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網絡上經常有人說的「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認為你冷」吧。

那我們該怎麼說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尊重他的感受?

你可以這樣告訴他:「雖然你睡過午覺了,但是你還是覺得累」,要知道我們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感受不可能完全一樣,每個人的感覺都是真實存在的,沒有對錯之分。



那怎麼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出了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的傾聽

當我們和別人交流時,別人心不在焉,一邊聽你說話,一邊做自己的事情,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沒必要再說下去,而且內心會覺得不被尊重,會很生氣。其實孩子和我們一樣,當他很高興或很傷心的和我們說話,而我們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時,孩子會感到氣餒,沒有和我們再溝通的欲望了。

如果我們認真的聽孩子敘述,孩子就能很容易的表達他們的困境並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的感受

當我們認真傾聽孩子的敘述時,我們沒必要長篇大論的說個不停,我們只要用簡單的詞語回應孩子就可以了。孩子會自己找到解決辦法的。

3 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我朋友的孩子有一天多我朋友說:「爸爸,我的小烏龜死了」,我朋友安慰他說:「別難過,寶貝」,可是孩子哭的更厲害了,我朋友說:「你別哭呀,我再給你買一個」,孩子卻說:「我只要這個烏龜」最後我朋友覺得孩子真是太無理取鬧了。其實孩子只是想發洩一下,如果朋友可以和他共情,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很傷心,孩子就會覺得被理解,心裡就會感到安慰了,因為他被人理解了內心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代替邏輯上的解釋

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時,家長往往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但我們越是解釋孩子越不聽,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我想要玩具飛機」「我們家沒有玩具飛機,我好想我是一個魔法師,嗖的一下就給你變出來一架!」當我們說的時候越是誇張越是有趣,孩子的感受會越好。

當我們和孩子溝通時,雖然我們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但是孩子還是不能馬上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他們還是哭還是鬧,一點都不順從我們,時間長了,我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懲罰了,福特茲.道森博士在《怎麼做父親》一書中說「懲罰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會讓孩子的行為朝著與我們預期相反的方向發展。許多父母使用懲罰,是因為沒有人教給他們更好的管教方法。」



那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代替懲罰呢?當然有了,在書中作者給出了下面幾個方法:

1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我的工具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的生鏽了,我太生氣了」,明確的告訴孩子,你這種行為我很生氣。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後,能完好無損的歸還」

告訴孩子自己的期望,孩子就會知道他應該怎麼做,並且知道你的底線是什麼。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可以告訴孩子怎樣彌補

「選擇需要用鋼絲球使勁把上面的鏽蹭掉」

告訴孩子明確的方法,使孩子能夠彌補他的失誤

4 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我們要想個方法,既能讓你繼續使用,又能讓我用的時候也能找到」

我們使用以上的方法來與孩子溝通,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自立,即使他們不在我們身邊也能夠獨當一面。我們希望他是與我們有著不同的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夢想的個體。



如何幫助他們成為一個自立的人?

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親自經歷各種問題,讓他們在自己的錯誤中成長。為了鼓勵孩子自立,書中同樣給出了六個技巧: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今天穿灰褲子還是紅褲子?/你要半杯果汁還是一杯果汁?

這些選擇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聯繫作決定的機會,如果從小沒有經歷過自己作決定,將來對職業,生活方式,伴侶的選擇就會變得困難。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繫鞋帶很考驗你手指的靈活性」

當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會集中精力去自己解決問題

3 別急著告訴他們答案

孩子:「爸爸,雨是從哪裡來的?」

爸爸:「你覺得呢?/你怎麼想的」

當孩子提問時,首先應該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4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孩子:「爸爸,我的小魚看起來病了」

爸爸:「嗯,我覺得可以去問問水族館的老闆,看看小魚是怎麼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不能什麼事都依賴我們,家庭以外的人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5別毀掉孩子的希望

孩子:「長大了我要當工程師」

爸爸:「哦,你要當工程師啊,這是很好的啊,」

不讓孩子失望,就是在保護他們的希望和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努力

真實生活不是精心設計的舞臺劇,我們只需要背下臺詞,然後照著去表演。孩子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每天上演的劇情,是不容許我們事先排練和深思的。我們雖然學到了新方法,但還是有可能說出或做出讓我們後悔的事情,但不管怎樣,我們知道了怎樣調整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我們有幾個基本的原則可以遵守,我們只需要把學到的新原則,新技巧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摒棄過去的不良習慣,培養好的習慣。把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放棄那些陳舊的,對孩子沒有幫助的說話方式,讓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好的溝通方式,然後運用到他們今後的生活當中。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如果你是勤奮刻苦的,孩子面對學習便可能是努力的;

如果你是精明幹練的,孩子面對目標便可能是清晰的;

如果你是積極向上的,孩子面對困難便可能是樂觀的。


相關焦點

  • 當孩子不願對話,告訴孩子:我覺察到你現在不想說,我願意等待
    很多大人都是單方面要求孩子聽大人的話而不自知,也有不少大人表面上開放,願意讓孩子暢所欲言,但到最後卻不小心變成一場自說自話的說教,如何開啟與孩子間的真正對話呢?其實只要稍稍改變語氣和態度,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用溫暖建立聯結,就會有對話的機會……怎麼問,孩子願意說?怎麼說,孩子願意聽?
  • 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聽你的?
    網友1: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步,玩到晚上8點半,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卻不願意回家,反問媽媽:「為什麼我總是要聽你的呀!媽媽!我不想回家,我還想玩!」網友2:早晨,孩子剛剛起床就想玩滑板,這位媽媽說:「你要先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才能玩滑板!」孩子不高興了:「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呀!為什麼總要讓我聽大人的?我不想聽你的!我要先玩會兒!」
  • 讚美才是孩子最願意聽的話
    可是,現在都到了初三複習階段了,他還是犯以前的錯誤,這不是無可救藥了嗎?想到這裡我怒火中燒,沒有馬上為他講解,而是恨鐵不成鋼地開始了指責:「都什麼時候了,這樣簡單的題也不會做!初中二年級的孩子都會做!你還想不想好了,上課都學什麼了?」
  • 說了一百遍孩子也不聽,那你想過閉嘴嗎?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總是不聽話,有些話我都說了100遍了,可他還是不聽。」你看,有些話我們都說了100遍了,孩子不聽,可我們還是在說。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為什麼說了那麼多遍的話,孩子就是記不住,就是不聽呢?
  • 如何做一個讓學生比聽班主任的話還聽你的話的任課老師
    如果對違紀學生不管不問,說明你不是個負責任的好老師,學生當然不會怕你,也不會信服你,你的課堂上就會我行我素,反正你不會管,他當然也就自由了。如果你對於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不依不饒,一發現就提醒,就批評,不聽話就和家長聯繫,學生看你不是好惹的老師,上你的課自然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 父母英語不好,孩子的啟蒙到底怎麼做?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為了進一步給出接地氣的方案,我去讀了常青藤爸爸的這本《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對於國內大多數家庭,如何幫助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如果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是否有可能達到母語英語的水平,以及怎麼達到?種種問題,這本書都有詳細的介紹。
  • 李玫瑾: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表妹讓小宇自己收拾書包,孩子倒是收拾得挺快,不過不是忘了筆袋就是忘了拿書,一天到晚丟三落四的被老師說……表妹說還有好多事兒,都懶得說了,為什麼他就是不能聽我的話呢?「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話呢」,這是表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孩子不聽話,難管教,這是很多父母的煩惱。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用這4種溝通技巧,家長說的話孩子就會聽
    三、促進親子溝通的4個技巧1、家長的溝通語氣需溫柔且堅定如果你講的話孩子聽不進去,就算內容再有道理,也無濟於事。一句話,表達的形式不同,就算是同樣的內容,也會給人不同的感覺。溫柔的態度可以讓孩子更願意聽進去父母講的話,而堅定的態度能夠增加孩子的執行力。
  • 想讓孩子聽你的話?試試「以退為進效應」
    如果此時家長也跟孩子「對著幹」,恐怕非但達不到原本的目的,反而容易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其實,根本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想要讓孩子「聽話」,你就得先琢磨「怎麼說」,孩子才能樂意聽你的話,才樂意跟著你的思想走。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如果你有這種困惑,那今天我們聊得這本書,一定可以給你一些不錯的建議。這本書就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給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你可以邊讀邊做,讀完你就會擁有一些不錯的技巧。
  • 你真的聽懂孩子的話了嗎?不是套路,聽不懂很可惜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覺察孩子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孩子的話你真聽懂了嗎?父母們可能覺得這個說法有些可笑:孩子說的又不是外國話,有什麼聽不懂的呢?但是您有過這樣的體會嗎,買回了某種家用電器,照著說明書操作,還是搞不懂如何使用,尤其是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功能,這可是中文說明書呀。同理,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並不意味著就聽懂了。
  • 當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怎麼辦?打還是罵?都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要想發揮好作用,孩子們必須能夠傾聽並與家長、老師、教練和其他人合作,這關鍵在於你的方法。培養一個積極的,密切的關係與你的孩子是最好的方式來處理消極的行為,如不聽,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積極的陪伴。每天抽出一些時間,甚至10分鐘,給你的孩子全神貫注,和他們一起玩,聽他們說,讓他們感到被重視,被愛,更願意傾聽。
  • 孩子撒謊該不該打?聽完專家的話,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說謊並不是什麼人都能駕馭的,它是一種技能,甚至可以說是讀心術的一種技能。比如你說謊之後的不斷圓謊,觀察對方是否已經識破了自己的謊言等等,這些起碼可說明,我知道了你還不知道的事情。」目前可以肯定的說,越早說謊的孩子,他的智力水平也更高,他的大腦發育更完善,額葉的發揮能力也更強大。
  • 育兒專家:親子關係裡,讓孩子願意聽你說、肯對你說其實沒那麼難
    在帶娃路上,有哪位媽媽不曾被孩子折騰的精疲力盡,也許你竭盡全力想要給孩子講道理,可他就是聽不進去,也許你很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可他卻不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感受表述給你,甚至不願意講給你聽。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一場愉快的相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會願意對你講出他的感受,當你給孩子提供建議時,他願意聽你來講。
  •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
    還不是為了你,帶你看看你是怎麼回報我的分數,就考了這麼一點,你怎麼這麼笨呢?」這些話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回憶一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不是也說過類似的話呢?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希望孩子更好,但是表達出來的卻是指責、否定,你想要搞清楚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卻忽視了這樣的提問,其實帶有很強的消極暗示。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說來也巧,在很困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果你想知道那個時常讓你頭疼的孩子在想什麼,想和孩子更愉快地相處,希望可以更好地鼓勵孩子,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而且書中的溝通技巧也可以應用於日常的人際交流上,幫助你全面改善人際關係。1.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做孩子才肯說:親子之間的溝通密碼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溝通密碼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且都被收錄於美國名人錄。全球已有20多萬個親子團隊把這本書作為家長培訓的教材,這本教材也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存在五個常見的情景:第一是關於感受的部分。
  • 親子課堂|這樣說,孩子更願意聽?
    >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絕對的,不是說這幾種方式絕對讓孩子成為這幾種職業,而是間接反映了父母說的話是對孩子有影響的,並且孩子越小,父母說的話對TA的影響就越大。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家長,他確實給孩子設立了清晰的目標:上清華。我問孩子多大,家長告訴我二年級,這個目標過大,是無法一步實現的;第三,建立有趣的過程,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聽家長說話,就是因為無趣。
  •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他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我說的是沒嚇著你吧孩子,然後我倆都擺擺手很平和地各走各路。這件事本來我也有責任,可能有的人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先去責備別人,但這個男孩先為對方考慮,畢竟對方摔倒了。我感覺孩子無比的單純善良,這大概也是我熱愛教育一個原因吧。可是為什麼,如此單純善良的孩子,卻總被家長稱之為神獸、魔獸,為什麼這些可愛的孩子會讓家長得了心梗腦梗,會讓老師河東獅吼呢?
  • 怎樣與孩子溝通,他才會願意聽?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長大,越難與他們溝通。也常有這樣一個疑問:不知道到底要怎樣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會更願意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心裡話想和家長說,可孩子大了以後,他卻不願意和父母說,也不願意聽父母多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