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父母和孩子的衝突隨處可見:
你走路能不能站直一點?別哭了!再哭我就自己走了。別吵了!我先把這個做完。上次已經買過了,這次還要?這些矛盾天然存在,父母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靜、聽話、一教就會,不費心就能健康長大。
然而現實真的可以和理想一樣嗎?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
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
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這就要了解情感引導的育兒方式了。因此,本文大致分為下面三個部分:
什麼是情感引導?情感引導為什麼能奠定父母與孩子之間一生的親密關係?在育兒的道路上,為什麼要學習情感引導?情感引導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以和孩子之間建立親密關係?
什麼是情感引導?情感引導為什麼能奠定父母與孩子之間一生的親密關係?
所謂的情感引導,就是讓孩子能夠分辨自身不同的情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父母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會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我們作為父母,永遠從同情的角度來對孩子情感引導,只有當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孩子才能夠真正地和我們合作。
在育兒的道路上,為什麼要學習情感引導?情感引導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一個孩子,只有與社會,與父母,與自己建立正確的連接,才能健康快樂長大。心理受到創傷的兒童,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描述不清自己的心理感受。
通過情感引導的方式長大的孩子,堅韌,抗挫能力強,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充滿自信心。
我們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以和孩子之間建立親密關係?
1播下種子
提前告訴孩子即將發生什麼事,對他的要求是什麼。
比如我們準備看動畫片了,但是只能看15分鐘。如果不提前說,孩子很可能還會耍賴。但是如果孩子提前知道了規則,就會更容易配合。
2觀察和判斷
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很多時候,孩子叫我們,我們還可能一邊在做自己的事,一邊回答。等孩子說媽媽你看這裡,你看著我才回頭看。
只有認真地去觀察孩子,才能給予他更多的指導。
3聆聽
聆聽對於情感引導來說至關重要。聆聽的時候最好與孩子的眼睛處於同一水平線,認真地看著他,聽他說話。
而如果我們在專注於自己手裡的事,心不在焉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長期下來,就不可能做到很好的傾聽。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正是我們對他進行情感引導的好時機。我們可以首先問問他:「你難過了嗎?需要媽媽的幫助嗎?」
通過溝通,可以擴充孩子的情感詞彙量,當孩子再次遇到相同的情感時,可以自動歸類,學會處理。
5同情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石是同情。同情是我們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當孩子被理解的時候,激動的情緒會緩和下來,會更容易合作。
總結一下: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管是放任型,還是控制型,都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而只有無條件的養育,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才會讓孩子更容易合作,也會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介紹了情感引導的5個步驟,可以通過播下種子,觀察和判斷,聆聽,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