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古人把「二月二」又叫做「春耕節」。這時不能誤了農時,要及時播種,才能五穀豐登,倉囤營滿。
「龍不抬頭,天不下雨」
古人認為,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抬頭、降甘露,寄予了先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的美好祝願。
「二月二,龍不抬頭我抬頭」
在古代,家長們會在二月二送孩子們入學讀書,飽含長輩對兒孫「望子成龍」和「獨佔鰲頭」的希望。
「二月二,引回龍」
一些地方人們取灶灰末、谷糠等從水井、河溪處撒起,直到家中的水缸邊,把象徵吉祥的龍從溪泉引入自家的水缸中,以求風調雨順。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北方過年有風俗,正月不剃頭。而「二月二」這天剃頭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下來,掉眼淚兒」
北方的一些地區,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習俗。
「二月二,吃龍食」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稱「龍鱗餅」。
二月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但美景可以等,疫情防控不能等!我們共同約定,戴口罩、不扎堆、別讓掉以輕心,毀掉所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