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本文由父母課堂(ID:fumuketang)
原創首發
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以這樣說,媽媽既是孩子的朋友、母親,又是孩子的玩伴、老師......
但是,想要當好一個媽媽卻並不容易。所謂「慈母多敗兒」,但如果媽媽個性太弱勢,對孩子的性格成長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母親對於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娶一房好太太富三代!但是一個強勢的母親對於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這是為什麼呢?
鄰居的女兒,跟我家小孩年齡相仿,從小到大,周圍的人都說她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她的媽媽為此也非常苦惱,時不時跟我們說,她家女兒性格太孤僻,長大了還像這個樣子的話一點都不好,話語裡充滿了各種抱怨和不滿。
但是,只要孩子跟我家女兒一起玩,就非常活躍,兩人一起手牽手、追著打打鬧鬧,嘰嘰喳喳的講不停,像是一個剛放飛的小鳥,非常可愛。這時候我才發現,這孩子之所以內向、孤僻,跟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孩子手裡拿著貼貼畫,圍觀的小朋友都想要一個貼著玩,孩子不想給,她就發威了:給他們一人一個貼著玩,又不值錢,就你摳。說著,就一把拿過女兒手中的貼貼畫,一人分一個,小朋友們高興的跑開了,只有孩子抱著剩下的貼畫,悶不作聲,有點想哭的感覺。可是她不但不安慰、不解釋、不道歉,反而用手指著孩子的額頭,繼續說: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有東西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玩嘛,不要那麼小氣。
孩子不小心踩到泥團裡,腳下全是泥巴,滿臉愁苦的問怎麼辦,她二話不說劈頭蓋臉的就罵:都多大了,走路就不長眼睛,不知道看著地下嗎?這麼大的人了一點都不省心。孩子正在畫畫,一幅畫沒完工,她喊著過來洗手。喊了兩聲,孩子可能畫畫太入迷、沒聽到,她就火氣沖天的大叫:你是不是聾了,喊你這麼多聲沒聽到?天天就知道慢騰騰的,一點也不靈活。
對此,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那麼一個強勢的母親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媽媽強勢讓女兒蠻橫無理
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係中!
媽媽強勢使孩子沒有主見
強勢的媽媽通常喜歡凡事我說了算,不但孩子的決定權被剝奪,父親的決定權也同樣虛無。大事小事都是母親說了算,孩子漸漸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自我。沒有主見的孩子經常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同一個提線木偶一般,媽媽讓幹嘛就幹嘛。孩子從小就已經失去了自我,一生都被媽媽操控。
於是,母親包辦所有事情,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求孩子跟著她走,最終孩子就會什麼都不會,完全依賴母親,更加印證了母親的想法。
媽媽強勢男孩子變得自卑
老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並不是憑空說的,其實在心理學中也有提到: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高大的男性形象。而在家庭中媽媽處於強勢地位,爸爸自然處於弱勢地位,尤其是經常見到媽媽批評指責爸爸,兒子作為男性必然是和爸爸站在同一地位。
因此當媽媽奚落爸爸的時候,兒子會不自覺地帶入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也是這樣的人,而且為了不像爸爸那樣受媽媽的批評,還會儘可能的找機會表現自己的恭順,因此會逐漸的成為一個懦弱的孩子。
孩子長大後,這種性格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孩子自卑懦弱的性格會讓他不敢去主動與人交往,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
媽媽強勢會讓孩子交往困難
強勢的媽媽和弱勢的爸爸兩人之間缺乏良性互動,而人際交往的基礎在於彼此互動。孩子從父母身上學不到基本的人際交往技能。當孩子在一個集體中,較難與他人建立良性互動關係,變得孤獨自閉。長大後,很難與異性正常相處,很容易單身。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