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不覺得你說這些話會傷害到我嗎?」「那也是你自找的。」
隨即,電話那端傳來「嘟嘟嘟」的忙音,留下瀟瀟一人望著電話發呆。
手裡握著的那支為母親挑的口紅,終究還是放回了櫃檯。
26歲的瀟瀟和媽媽提起自己想要出去住,卻遭到了媽媽劈頭蓋臉的指責:
「你這個白眼狼,真的沒良心。」「你真的不懂得感恩。」「我是不是哪天死了你才能知道我的好。」
隔著半米,我都能聽見她媽媽山洪式的咆哮,瀟瀟只能給我一個歉意的眼神。
強勢的媽媽,偏執的愛,讓瀟瀟感到窒息。
1/
你的強勢
封印了孩子的個性
瀟瀟有一個強勢的媽媽,在朋友的圈子裡那是出了名的。
瀟瀟和她的朋友們都接到過她媽媽查崗的電話。
「在哪、和誰、幾點回?」是媽媽的固定句式。
瀟瀟想要搬出去住,公司離家遠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媽媽的「愛」讓她喘不過氣。
工作壓力大,半夜兩點瀟瀟還是睡不著,光從門縫透出,媽媽上廁所看見了,推門進來就是一通咆哮。
瀟瀟在網上買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包裹,收到後,媽媽一定要問是什麼,多少錢,幹什麼用。
媽媽總是隨意進出瀟瀟的房間,翻遍每一個角落,如果是沒見過的,一定會盤問瀟瀟。
瀟瀟提出過抗議,但抗議無效。
在瀟媽眼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瀟瀟好。
她並不認為自己做的不妥,相反認為瀟瀟竟然不但不感激,還把好心當成驢肝肺,簡直是不孝、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媽媽的強勢沒有讓瀟瀟理解、感謝,反而會越發的害怕和媽媽的相處。
瀟瀟總是會習慣性逃避,害怕會受到母親的責罵而不敢去爭取她不喜歡的事情。
媽媽的強勢也讓她在親密關係中走了許多彎路。
瀟瀟非常不喜歡母親的性格和脾氣,一直在試圖逃避她,逃離她的掌控,但是在逃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潛移默化地在慢慢變成她。
交往男朋友以後,瀟瀟發現她的脾氣越來越像媽媽:
經常會在電話裡吵架,然後掛斷電話。越親近的人,越難以掌握分寸感。經常惡語相向,出口傷人而不自知;把陳年舊事翻來覆去的說,讓彼此都不舒服。如果對伴侶不滿,認為對方把自己怠慢了、忽視了,會採用發脾氣、指責對方的方式來喚起對方的注意。
然而這樣做的效果是把對方越推越遠,直到對方忍受不了自己徹底離開。
那些媽媽強勢的女孩子,表面看起來和母親一樣強勢,短暫接觸甚至給人獨立、陽光的錯覺,實則像父親一樣懦弱,母親的缺點體現在外,父親的毛病包含在內。
表面開朗,其實內向,沒有主見,自卑,討好型人格。
如果環境沒有改善,她會變成外強中乾,情商低下,自私自利,矛盾悲觀,綜合父母所有的缺點。
2/
你的強勢
剪斷了孩子的翅膀
聽了瀟瀟的故事,阿傑忍不住吐槽道:
「這種性格的媽,難道是批量生產的嗎?」
有一次,阿傑和媽媽在家附近的小餐館吃飯,阿傑想吃雪菜肉絲蓋澆飯,卻遭到了媽媽的言辭拒絕:
「不行,雪菜肉絲都是雪菜,不划算,吃香菇肉絲。聽我話,就吃香菇肉絲,那個不划算,吃那個幹嘛。」「我不想吃。」「你怎麼不聽人家話呀,對你好也不領情。」
生活中但凡遇到需要選擇的事情,母子倆意見相同還好,倘若意見相佐,免不了一頓爭吵,最後都會以固定句式結尾:
「我是你媽!」「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孩子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便無從談起。
他會缺乏做選擇的能力和為自己的選擇所產生的結果擔責的勇氣,也就是我們說的懦弱。
強勢的母親傾向於為孩子做選擇,且不說選擇是否正確,至少她剝奪了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從小為孩子包辦一切,剝奪孩子的選擇權,長大後卻責怪孩子優柔寡斷,意志力不夠,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更不公平的是,「你選擇,我承擔」,交出了選擇權後,母親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卻由孩子來承擔。
人並非生來就懂得如何選擇,也並非生來就擁有勇氣與智慧。
果斷,鎮定,堅韌等性格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後天的培養。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他該如何去翱翔?
3/
為何母親會強勢?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強勢的。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她的原聲家庭、婚姻......造就了她現在的性格。
瀟瀟的父親在家不作為,阿傑來自單親家庭。
家庭的瑣事、繁重的家務、辛勞的工作,讓她們沒有時間去審視自己,很多時候,她們也不知道自己的種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歸根究底,母親強勢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缺乏家庭的安全感。
這時的母親猶如當年上幼兒園的我們,不同的是,當時是年幼的我們離開母親,現在是步入中老年的母親離開我們。
兩者都希望能拉住對方,使之就在自己身邊,前者的方式是哭鬧,後者的方式是強勢、控制。
多溝通,讓對方明白自己就在身邊,但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
就想當年她們送我們去幼兒園探索更廣闊的的世界,現在我們也能送她們去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
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裡除了孩子,還有更多值得經歷的人事物。
很多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後不就就玩得不亦樂乎,忘卻了門外的父母,
現在父母也能發現自己的世界,減少對孩子的強勢、控制,這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種解脫。
4/
媽媽最好的教育:
學會在孩子面前「認慫」
一九四六年,胡適在北大的演講中說:
「你們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
獨立是自己的事,給你自由而不獨立,仍是奴隸。
獨立之精神,是通往自由之路的明燈。
那些強勢的母親與渴望獨立、自由的孩子之間的爭執就像一場戰爭。
孩子打輸了,從此畏首畏尾,敏感內向,什麼事都複雜化,一點無關小事都能糾結很久。
所以平時跟人交往時,小心翼翼,很在乎對方的感受,很怕被人討厭。
輸出意志的時候被反駁、壓制,所以從此都沒有主見,什麼都聽別人的,選擇困難症。
因為不敢反抗,所以只能以拖延作為手段,漸漸成為拖延症。
孩子打贏了,從此自以為是,不可一世,偏執,認定的事死磕到底。
人際關係緊張化,尤其討厭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有自己明確的安全區域,隨時備戰,看起來小題大做,開不起玩笑。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論輸贏,孩子都很難交到男、女朋友。
「為母則剛」,這裡的「剛」是強大,不是強勢。
媽媽們適當的在孩子面前「認慫」,給予孩子尊重,是一種變相的溫柔。
示弱意味著媽媽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就像在寒冷的冬季,有人為你沏上一杯溫暖的茶,當你喝下這杯茶時:手,腳和心都是暖暖的。
適當的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或許會更優秀。
終有一天他會長成參天大樹,如同當初的你庇佑他一般,為你遮風擋雨,為你撐起一片藍天。
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於是他發明了媽媽。
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沒有人生來就會當媽,當出現問題時,指責、謾罵解決不了問題。
「當媽」,或許是一生都要學習的事情。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愛的氧氣,也需要父母的放手與一定的挫折,相信有了這樣,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