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強勢蘊含的是恐懼和無助,有母性的天性使然,她需要有攻擊性和保護性,才能維繫種族的延續,也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代際傳承。不管是哪一種,強勢如同蝸牛的外殼、烏龜的鎧甲,內在越柔軟,外在越強硬,強勢的背後其實是一顆柔軟的心。」
萬劫不復的母親
最近流傳著這樣一篇文章《母親越強勢,對家庭的毀滅性越大》,文中列舉了強勢母親幾大特徵和罪狀。強勢母親的特質:自以為是、頤指氣使、指手畫腳和吹毛求疵,以及這些特質的行為表現形式:服從、監視、控制和幹涉。該文強調,強勢的母親培養的兒子懦弱、女兒霸道,下一代會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終將一事無成。文章最後給出的建議是,聰明的母親應該讓孩子隨時感到父親的存在。
不知道母親們看了這篇文章是何感受,愧疚、自責、反省、憤怒、悲傷?如果一個家庭需要母親足夠聰明來維護父親的存在,那父親的責任在哪裡呢?這篇文章就像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指出了關係中某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其實於事無補,除了當事人感受到強烈的指責外,無助於問題的改善。
家庭治療最早是來源於對精神分裂家庭的觀察,的確發現了如同該文描述的現象:強勢(高情感表達)的母親和弱勢的父親,並創造了一個聳人聽聞的詞「致精神分裂症的母親」.母親一下子就成了家庭問題的致病因子,被踏入了萬劫不復的境遇。依據這樣的假設去幹預家庭,結果發現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可能惡化家庭成員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