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她有一顆搖擺於日與夜的心

2020-09-17 啟發文化

董晗

《我的母親》

繪本《我的母親》是本動人的書。

它不是大兔子小兔子關於愛的抱抱的故事,也沒有擺出女性得體、謹慎或超越凡人的一面,它刻畫的母親是專注的、熱情洋溢的,不過卻時而憤怒,時而乖張,讓人心生好奇與憐憫。

她是不是你熟悉的母親我不知道,但她可能是母親熟識的自己。每一個成為母親的人,都能辨認出自己走過的路。

剛剛成為母親後,我很焦慮,也變得易怒,我認真地抗拒自己的新身份,以一種虛擬的方式。

一方面我拒絕加入僅以「某某媽媽」為紐帶的線上組織,努力不參與這樣的對話討論。

另一方面我細心地把微信裡同齡的母親劃分在「超級媽媽」群裡,有選擇地屏蔽她們,關閉交流的可能,幼稚地以此保持獨立、自由和敏感,妄圖抓住一切與母性相悖的特徵,哪怕是脆弱。

作為整體的面目模糊的存在,媽媽更像是權衡中的備選項,社會的替補隊員。我選擇不妥協。

抵抗失敗了,特別是夜裡。

白天涇渭分明的身份到了夜晚潰不成軍。熟睡的孩子在身邊,聽到他心滿意足的呼嚕聲,意識到你並沒有死掉,還比以往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在的呼吸,可同時發現自己依然是他的母親。種種看似不可調和的在靜謐的夜融合成為一體。

母親的身份不可擺脫,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認同,它定義了你的現今和未來,幾乎要與永恆劃上等號。

天之將明,日出拂曉,所有人迎來了新的一天,可我能否成為新的自己?

我的母親,

她有一顆

搖擺於日與夜的心。

一點點小事

就能引發她狂野的大笑

和暴風雨似的悲傷。

我的母親

如鮮花一般細緻敏感,

她是一整座花園。

花園裡有野草、歐石楠、紫丁香和矢車菊,

我們在那裡,躲藏其中,劃破自己,刺傷自己。

很早以前,我們跟著父親,學會了做稱職的園丁。


《我的母親》

在作家塞爾旺的筆下,母親是流淚的,受傷的,也是傷害別人的。

母親是需要父親與孩子滋養的,也是想要躲藏的。

我的母親,

在她心裡

有一隻雌狐狸,

蜷藏在洞裡,

整整一個冬季。

而我,

也蜷縮著

偎依在她的身邊,

感到非常溫暖。

千年都能挨過。

《我的母親》

這些文字精準地傳達了母親與孩子之間微妙又牢固的情感。

父親一般都是在否定自己情感的過程中長大的,男人不輕易表達內心深處的感情。然而母親卻不同,她幫助孩子理解他們自身的感受,在擁有權威的同時也擁有吸引力,因為「你對我來說很重要」。

和我一樣,塞爾旺也屏蔽了「超級媽媽」,不是以虛擬的、關上門的方式,而是用他的創造力告訴我們,「超級媽媽」只存在於想像中,她是你對於自己不夠完美的母親身份的恐懼投射。

2019年的電影《婚姻故事》裡有段對話,發生在離婚律師與女主角之間,同樣身為母親的律師給她的客戶——為了家庭在事業上做出妥協讓步的女演員、最終卻不得不放棄婚姻的妮可——揭露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人們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父親,卻不能接受這樣的母親。

「好父親的形象是近30年前出現的,在那之前人們指望父親缺席、不可靠、自私,人們接受這樣的父親,他們容易犯錯,而我們因此愛他們。」

對待母親,則是另一套標準,人們期待她是完美的。

圖片來源於《婚姻故事》

塞爾旺和插畫家烏達爾聯手塑造了一個絕對稱不上完美卻可謂勇敢的母親。

在每一幅畫面裡,母親的手邊總是有尖利的短劍、剪刀或叉子,它們銳利的稜角有種象徵的意味,好像在說為了到達幸福彼岸,她們需要經歷的種種磨難。

母親與孩子共同期望的沒有煩惱、沒有衝突的完美關係只能是個幻想,因為他們雙方都知道,一段愛的關係一定會有充斥著沮喪、限制和痛苦的時刻。

母親腿上的傷口、眼角的淚珠同樣刺眼,勇敢而不完美的母親,每一天都要面對生活中平庸乏味乃至醜陋的一面,而只有身為女人,你才會知道這些醜陋的秘密。

色彩飽和度和略顯誇張的造型傳達出一種情感濃度,我聯想到弗裡達,兒子卻想起了高迪。那不時躍出的躁動,像是一個人的自我覺醒,卻也是靜水流深的。

《兩個弗裡達》

高迪作品

不完美的母親試圖逃離平庸的生活。母親蜷居在荊棘密布的籠子裡背向孩子哭泣,她要飛走,不再回頭。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

在她心裡

有一匹母狼在盤桓。

有時,野性讓她萌生念頭,

去一座座黑暗的森林裡唱歌跳舞。

我等待著,

無法阻止自己發抖戰慄。

我怕她可能永遠不會回來。

我不怕黑暗,

但我怕有一天,

她可能會忘記回來的路。

但是,這棵翱翔的樹啊,終究要紮根在大地。

不要害怕,我的母親對我說。

你出生時,那第一聲啼哭,

如鳥兒鳴囀

那惹人愛憐的臉龐,

如粉紅的星光。

全部刻在我的心底。

朝向你的道路,

我永遠都不會忘。

《我的母親》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母親,她好像一盞小夜燈,永遠在那裡,我難過的時候她會立馬點亮自己來溫暖我的心。

自從我做了母親,就慢慢理解了她那時的不安、妥協和無奈。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書中總結說,你若想成為正統的父母軍,就要懂得自我克制,有服從精神,喜歡單調化一的生活。

我的母親顯然不這樣過日子,我也不認同這種生活,也許沒有女人天然地屬於這個族群,我們都是再生的、人為製造出的母親。

我保留了微信中「超級媽媽」的分組,只是不再屏蔽她們,也不再將新認識的媽媽劃入這個群組,它成為我手機裡的小小遺蹟,訴說著一個母親不肯面對真相的過往。

《我的母親》適時提醒了我,它不掩飾母愛的複雜,拒絕那些形容母親的陳詞濫調,否定為偽裝做出哪怕一點點的妥協,它把你捲入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之中,仿佛毫無預備,卻又像蓄謀已久——因為,這就是屬於我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天水圍的日與夜》:常在我心的感動,漲姿勢,建議大家看一下!
    鬼片喜劇片情色片動作片愛情片生活片該有的她都拍過了,三十年來她的履歷表上星光璀璨,積累的導演經驗多到爆棚,因此當她把這些沉澱分出一部分來放在《天水圍的日與夜》身上的時候,你不必擔心她分的是多少,只要關心他分出了哪一部分就可以了。
  • 一顆做母親的心正在成熟
    當時的我嚇得手足無措,花容失色,我們寶寶還沒有哭出來,我就先他一步哇哇的大哭了起來,真的是淘淘大哭的那種,眼淚像止不住的水龍頭,譁譁地往外流。嚇得我婆婆丟下手中的鍋,不顧她年老的70歲,飛快地跑到房間來看是怎麼一回事,後來還不停的安慰我。我老公也從客廳飛了過來,看到我們寶寶手指上冒出的血液,很快就把我們寶寶抱過去止血,還一邊安慰我說沒有關係。
  • 《天水圍的日與夜》——做人有多難呀!
    沒有華麗的鏡頭語言,沒有愉悅感官的大場面,她的鏡頭關注的是底層市民的悲歡離合,講述的是現實存在的矛盾衝突。無論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姨媽,還是《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許鞍華始終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去詮釋普羅大眾的生活。
  • 每個強勢母親背後都有一顆柔軟的心
    「母親的強勢蘊含的是恐懼和無助,有母性的天性使然,她需要有攻擊性和保護性,才能維繫種族的延續,也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代際傳承。不管是哪一種,強勢如同蝸牛的外殼、烏龜的鎧甲,內在越柔軟,外在越強硬,強勢的背後其實是一顆柔軟的心。」
  • 《天水圍的日與夜》:它除了情節,特效,漂亮的臉蛋,什麼都有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許鞍華導演的一部重要作品,由鮑起靜,梁進龍,陳麗雲主演,講述一對母子和一個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被各種爆米花電影包圍的密不透風的我們,有時需要這樣一部電影,一部根本不需要什麼情節,特效,漂亮的臉蛋的電影,你或許要問,如果沒有這些,那電影還剩下什麼,《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這剩下的部分,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叫:the way we are 。或許這就是答案:我們自己的路。
  • 最好的教育,是媽媽有一顆淡定的心
    1 媽媽,你可以沒有錢,但必須要有一顆強大而平和的心。 此話怎講?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相對於努力賺錢,媽媽鍛鍊出一顆強大而平和的心更重要。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三代人,一場相互溫暖的生命旅程
    香港導演許鞍華的作品,有一種很明顯的個人風格,那就是一貫的描寫小人物,小人物在她的鏡頭下,竟然有著難言的魅力。在她流水帳般的記錄中,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刻骨銘心,但人們卻不願意錯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因為這些平凡的場景,讓觀眾很有代入感,仿佛說的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活。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的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恰是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電影,沒有開始,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尾。只有那對少年和阿媽,走過無數個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西北部,是香港眾多中下階層人士的聚集地。
  • 想當年|《天水圍的日與夜》:平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曾經,天水圍是個讓我充滿好奇的地方,在我的想像中,它被蒙上一層浪漫的面紗,它和九龍城寨、籠屋、重慶大廈一樣,是香港特有的產物,在這片井然有序的彈丸之地,它們於邊緣地帶雜草叢生,藏汙納垢且藏龍臥虎。後來和在香港從事了多年城市規劃工作的好友深聊過才知道,想像畢竟只是想像。
  • 「我沒有明亮的眼睛,但我有一顆溫暖的心!」因愛而生,「眼癌」患兒...
    「我沒有明亮的眼睛,我看不到美麗的風景。但我有一顆溫暖的心,每天都能聆聽媽媽的聲音。紅花綠草長在我的心田,它們是那麼茂盛。藍天白雲飄進我的夢想,它們是那麼純淨。那些童話中的景色都幻化成媽媽口中的精靈,圍繞著我飛舞。媽媽告訴我,因為有愛、有期待、有關懷,我的世界也有綠蔭花紅。」
  • 天水圍的日與夜|鄰裡親情與飲食文化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貴姐和阿安雖然是單親家庭,但是貴姐的娘家人卻各個都比他們有錢,貴姐17歲出來打工,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供自己的兩個弟弟上學,弟弟讀書之後,飛鴻騰達,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家境富裕,這一貧一富的畫面對比,在電影的一開始的生日宴(貴姐母親的生日宴)中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
    《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這樣一部好片子。很湊巧的,在母親節看了這部片子。片子的主角就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善良,正直,溫暖。雖然不善言辭,但舉手投足,都讓人充滿暖暖的敬意。雖然故事發生在香港,但那些日常瑣碎,和我們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真實的人生,就在這些柴米油鹽,家常敘話中,平凡而細膩。
  • 我不是孝順的孩子,只是覺得對待年老的父母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今天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天氣很冷,花園裡人工湖裡的水都結冰了,母親的房間很暖和,我看了看溫度計,大約二十三四度,養老院的供暖還是很好,這比在農村老家的老房子裡暖和多了。每次母親都拉我和她去陽臺上曬太陽,他們樓層的二十多個老太太都在那裡,養老院放了按摩椅,有人在那裡做操,還有一個老太太在唱歌給她們聽。
  • 《媽媽咪呀》只要有一顆懂得愛的心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一個著名的中年婦女的故事,她的故事被刻畫在舞臺和電影中,這部音樂劇叫做「媽媽咪呀」。 電影則是根據經典的舞臺劇改編的,沒看過舞臺劇就只能單論電影羅。我推薦這部電影《媽媽咪呀》只有一個原因,追尋幸福的勇氣和面對生活的快樂。我心中有個夢想,有首歌要唱,讓我勇敢面對,不被世事打倒。如果你能體會童話故事的美妙,未來便在你的手中,哪怕失敗跌倒。
  • 是什麼讓她在彪悍的外表下卻擁有一顆少女心
    每一個女孩子都擁有一顆少女心,只是因為她們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不太敢告訴別人自己的那顆少女心。因為如果你長大了的話,就要成熟穩重一點,那麼就不配擁有那顆少女心了。然而在生活中,西瓜小姐就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在大家都很成熟穩重的時候,她卻往往擁有一顆少女心,很愛撒嬌很愛發嗲,但是大家都不喜歡她這個樣子,因為她的外表和她的內心十分的不符。那到底是為什麼讓西瓜小姐在如此一個彪悍的外表下,還會生長著一顆少女心呢?
  • 《天水圍的日與夜》|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
    《天水圍的日與夜》| 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節是:當教會的學姐問貴姐的兒子阿安,「當你媽媽叫你寫作業的時候,你怎麼回答呢?」,阿安平靜地說:「哦!」,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詫異,然後學姐繼續問:「她叫你早點回家呢?」,阿安回答:「哦!」,「那麼她叫你不要打長時間的電話呢?」,阿安回答:「哦!」。這種蒼白無力的對話,幾乎不像是一對母子之間的對話。
  • 《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什麼獲得好評?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由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親自執導的一部劇情片,這部片子講述的是關於一對母子在天水圍過著平淡的生活故事。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就集中在男主角張家安在會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她把目光瞄向了單親家庭,在故事設定裡,張家安是沒有父親的。對於這件事,作為一個兒子,他是很坦然地去接受的。在一次團契會上,大家都被要求分享家庭關係,張家安在同學們的面前講自己家裡只有媽媽和他,是沒有遮掩的。後來在暑假結束的時候,偶遇到班上的同學,她又問起來,張家安說沒關係。
  • 星星知我心 - 懷念母親
    我幾次叫她儘快到美國來觀光,但她總說要等我小孩出生時再來,那樣可以順便給我幫幫忙。最後我的孩子快出生時,她終於來到了美國。遺憾的是這時她的關節炎已使她行走不太自如,所以未能實現到主要城市和景點觀光的心願。母親看出我的遺憾後反而時常安慰我,說她能到國外來和我們共度一段時光就已心滿意足了。在母親臨終的日子裡,當我晚上打越洋電話去問候她時,她首先想到的還是叫我不要熬夜,並主動結束談話以便讓我早點休息。
  • 兩代人一顆心 他和母親同「戰鬥」
    11月21日,方大特鋼駐甘肅臨夏東鄉縣扶貧工作人員熊玉豹激動地給遠在江西南昌的母親匯報這一喜訊。電話那頭,是一陣沉默。隨後,傳來母親一如往常的慈愛聲音:「好啊,脫貧了,我知道一定會脫貧的。」熊玉豹此時看不到,母親正用手抹著眼淚。那是激動的淚水、欣慰的淚水,也是思念的淚水。
  • 心理搖擺定律:人,要學會把控搖擺的幅度
    細想,姑娘跟一舟一起是開心的,但當她獨自一人做出選擇「一舟」還是「龍吟城」時,她是悲傷的,痛苦的。面對這種心理搖擺,她很猶豫,直至獲得龍吟城的遇難消息,她才果斷選龍吟城。從理性出發(忽略劇情發展),容夙的這一應對「心理搖擺」的舉動,值得現代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