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日與夜》: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的電影

2020-12-20 百家號

《天水圍的日與夜》恰是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電影,沒有開始,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尾。只有那對少年和阿媽,走過無數個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西北部,是香港眾多中下階層人士的聚集地。

那裡生活著眾多的平凡人。在電影裡守寡的母親貴和兒子張家安生活在天水圍裡,母親貴在超市裡做工,兒子張家安則是一個讀中五剛畢業的學生。每天的生活從平凡裡開始,又在平凡裡結束。電影裡自然地展現母子倆的生活,導演許鞍華並沒有刻意去凸顯生活裡某些事情。

生活裡所有的細節都像流水一樣慢慢地流淌開來。母親下班回家和兒子吃飯,吃完飯看一下報紙;兒子在暑假裡懶洋洋呆在家,偶爾出去同學家裡玩。電影沒有去刻意製造跌宕起伏的波折,也沒有刻意去製造人物或事件的矛盾。沒有莫名其妙的車禍,沒有突如其來的絕症,沒有歷經千難萬苦之後的成功,也沒有令人沮喪的失敗。

電影裡的一切讓你感覺就像是你從自己家的窗口裡看到的鄰居家的生活日常。在平凡的日子裡,總有很多的東西不被人去關注。就如母親貴在丟掉死去的丈夫的牛仔褲時,把本來已經放進垃圾桶裡的褲子又拿了出來疊好之後,放到桶蓋上,又在垃圾桶面前沉默了一陣;鄰居阿婆在打電話找不到自己孫子時。

那種流於表情上的惆悵、思念與孤獨;還有張家安外婆說起母親貴早年的經歷時,內心深處的難過。我們當然不會懂得這些,因為有時候我們連自己的鄰居都不認識,我們也厭煩家裡老人的嘮嘮叨叨,我們也沒有對身邊擦肩而過的凡人的故事和生活有任何興趣,只有小說家才會想知道他們的故事。

有時候,我想很多人是看不下去這種電影的,這種沒有故事,沒有波折的電影根本滿足不了許多人對於感官刺激的需求。《天水圍的日與夜》這種只是展示某種平凡的生活狀態,而不是去講述一個精彩故事的電影,對於許多人來說無異於是對自己日常生活的一次無聊的重演。

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去關注這樣平凡的生活,和平凡生活裡的平凡的人物。毫無疑問,我們會更關注馬雲們那些高談闊論,我們會更關注鹿晗們和關曉彤們戀愛了,我們會關注章子怡們和劉燁們在綜藝節目裡互撕。所有這些都彌補了我們對生活裡缺少的精彩和波折。

我們不會去關注那對母子,他們煮飯,他們吃飯,他們看報紙,他們偶爾幫助鄰居阿婆。我們不會去關注電影裡那個母親貴的鄰居阿婆,她賣菜,她買菜,她無子無女的孤獨,她對孫子的思念。每日,列車都會載著乘客駛出天水圍,向繁華和充滿關注的市中心駛去,而那對少年與阿媽,走過無聲的黑夜的街。

相關焦點

  • 天水圍的日與夜: 香港天水圍社區協作平臺
    天水圍的日與夜: 香港天水圍社區協作平臺 2018-01-2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宋西桐這個名叫「天水圍」的地方,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馮家圍、輞井村、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環市區大約25公裡。 9年前,許鞍華導演通過當地社工接觸和了解該地區的居民之後,將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的生活故事改編成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搬上了銀幕。2016年1月,筆者有幸參與「MaD創不同」組織的考察活動,來到了天水圍社區,了解給天水圍社區帶來的改變。
  • 《天水圍的日與夜》:每個人都在孤獨生存,這平凡生活裡也有溫情
    我們每一個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存在,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每天的的生活都是簡單又樸實無華的。由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一篇關於平凡生活的香港影片。影片圍繞「貴姐」這麼一個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與兒子家安、與她婆家的親戚們、以及她的鄰居梁老太之間的生活瑣事。
  • 想當年|《天水圍的日與夜》:平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天水圍曾被作為「規劃失敗」的案例遭遇口誅筆伐,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是根據發生在天水圍的真實案件改編而成。 在毛骨悚然的《天水圍的夜與霧》之前,許鞍華曾經拍過一部溫情脈脈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對於許鞍華而言,後者只是前者的鋪墊,真正的重頭戲還是想把這起駭人聽聞的滅門慘案搬上大銀幕,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 香港有個天水圍
    「生活在天水圍的人,或許學歷不高、見識不廣,但都擁有一份被生活硬逼出來的堅強和智慧。」許鞍華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同樣也不是一部描繪貧困、極端與絕望的社會慘劇,而是講述了兩個普通女人——一個是喪夫,靠在超市賣水果供養兒子的貴姐;另一個是孤老之年還要出來做工的阿婆,平淡質樸,堅韌地生活。  陳麗雲扮演的阿婆到超級市場找工作,認識了同事貴姐(鮑起靜飾)。
  •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拿下四獎
    本報記者陳輝攝本報訊(記者 陳弋弋 陸欣)昨日晚間,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之前呼聲頗高的張家輝與鮑起靜,大熱稱帝封后。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四項極具含金量的大獎。最佳影片則由《葉問》獲得。
  • 《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什麼獲得好評?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由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親自執導的一部劇情片,這部片子講述的是關於一對母子在天水圍過著平淡的生活故事。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就集中在男主角張家安在會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片子裡的人物很樂觀許鞍華是個十分關注現實的導演,所以這部片子選在天水圍,這個曾經發生動亂的地方。她把目光瞄向了單親家庭,在故事設定裡,張家安是沒有父親的。對於這件事,作為一個兒子,他是很坦然地去接受的。在一次團契會上,大家都被要求分享家庭關係,張家安在同學們的面前講自己家裡只有媽媽和他,是沒有遮掩的。
  • 金像贏家揭秘 新聞系學生寫《天水圍的日與夜》
    它本來寫的是「荃灣新村的日與夜」  鮑起靜親自動手剪自己在片中的髮型  許鞍華眼中的天水圍時髦、漂亮,有原始的生命力  陳玉蓮一口答應出演,連許鞍華給的紅包都不願收  這屆金像獎上,投資不過百萬、票房不足十萬的超級小片《天水圍的日與夜》贏得漂亮,拿下最佳導演、影后、最佳女配角
  • 《天水圍的日與夜》——做人有多難呀!
    無論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姨媽,還是《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許鞍華始終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去詮釋普羅大眾的生活。同是以悲情社區的天水圍為背景,相比《夜與霧》的壓抑,《日與夜》則充滿著人性人情,其中的天水圍更富含人情味。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三代人,一場相互溫暖的生命旅程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延續了許鞍華對小人物的描寫,加之生活化的場景襯託,當觀眾看完這部影片時,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其中的人物深深感染。故事發生在香港曾經的悲情市鎮天水圍社區,單親媽媽貴姐與兒子張家安遇到了葉落歸根的梁老太,一來一往,互相溫暖的動情故事。
  • 「天水圍」和許鞍華的生活與生存(圖)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之後,竟然是《天水圍的日與夜》。  年逾六旬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女將許鞍華,在出道30年後,以返璞歸真的姿態,蕩滌所有關於「姨媽」的質疑眼光,回歸創作原點,推出了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該片的英文名字也相當的「許鞍華」,THEWAYWEARE——「我們的生活與生存」。
  •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揭示的平淡生活:用樂觀心態面對苦難人生
    2008年7月17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家庭親情和鄰裡關係作為切入點,講述了居住在香港底層社區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生活的故事。電影將最質樸的生活片段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加任何修飾,真實細膩,平淡之處最能夠打動人心。
  • 《天水圍的日與夜》:看似現實,其實是一則童話!
    雖然標榜為以社會寫實性為主打拍攝手法的許鞍華,在拍攝《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時候,還是用了一種美化底層市民的人物弧光,幫助最終鮑起靜得到了最佳女主角的殊榮。因為,在塑造桂姐這個角色的時候,還是大量的添加了香港人自身的那種地域優越感,強調的是一種八十年代古早劇時代的「好人一定有好報」的傳統道德觀。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
    我喜歡看電影,電影會幫助你發現。我們都日復一日過著平凡的日子,常常被時間推推搡搡著前進,而忘了去體會。一部好的電影能給了你一個視角,一個適當的距離,讓你用觀察的眼光,審美的眼光去認真的觀看、體味我們的生活。
  • 《天水圍的日與夜》:常在我心的感動,漲姿勢,建議大家看一下!
    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裡我認為成就最高的一位導演,她的《投奔怒海》在1982年亦能拿下1500餘萬的票房,我認為她對一部電影如何賣座是有著自己的把握能力,但在電影圈浮浮沉沉幾十年,拿了3個金像獎最佳導演和無數大大小小的榮譽,許鞍華卻越來越沉寂,越來越悽涼了,到了去年,竟然到了找不到投資拍新片的地步。
  • 中國新聞周刊:許鞍華,回到天水圍
    沒辦法,她先到內地拍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又有了後來的關於怎麼平靜活著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姨媽』讓我找到自己。」許鞍華說她找到了人過中年以後該怎麼平靜的活。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鹹不淡的生活瑣碎徹底打動了香港人,那裡是他們無法逃避的庸常。但不是許鞍華想說的全部。
  • 因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人熟知,現在是非常繁榮的社區
    因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人熟知,天水圍原本是元朗的一條圍村,周邊前身是一大片魚塘(基圍)。70年代末,以長江實業為首的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取得土地資產,1982年該公司與香港政府達成協議,政府宣布收購天水圍的全部土地,並由政府發展天水圍新市鎮。
  • 《天水圍的日與夜》|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
    《天水圍的日與夜》| 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節是:當教會的學姐問貴姐的兒子阿安,「當你媽媽叫你寫作業的時候,你怎麼回答呢?」,阿安平靜地說:「哦!」阿安跟貴姐,是單親家庭,一個失去老公,一個失去父親,母親和兒子生活了十多年,這在別人眼裡本該是一件不怎麼幸運的事情,可是在電影中我們也發現,阿安跟貴姐的生活依舊透露著細細的溫情。
  • 《天水圍》編劇張經緯:在香港拍不工業的電影
    2001年,楊紫瓊在美國舉辦了電影劇本創作比賽,張經緯根據美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劇本《上帝的蘋果》獲得特別獎,此後張經緯回到香港,第二篇劇本《天水圍》獲得2005年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最佳故事獎,這個劇本被許鞍華拍成《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
  • 《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一部流水帳的電影,為什麼好評如潮?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電影是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這是很流水帳的一部電影,母親只是一個超市女工,與唯一的兒子蝸居在一套小房子裡。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卻充滿溫情。兒子對母親言聽計從,不叛逆,不憤世嫉俗,幫母親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也不怨恨母親賺錢少給不了自己更好的環境,努力安靜的生活著。母親盡職的做著自己的工作,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但生活確實是苦的,母子相依為命,粗茶淡飯。
  • 變形香港夢的寄居地:「悲情市鎮」天水圍
    從2004年開始,天水圍接連發生的多宗社區家庭倫常慘劇,被媒體廣泛報導,2009年一部反映天水圍家庭題材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更與陸續增多的天水圍新聞一起,合力使外界對香港新移民的看法,又加上了一個「悲情天水圍」的標籤。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無業男子李柏森,用刀砍死了來自內地的妻子及兩個親生女兒,繼而自殺,製造了震驚全港的天水圍滅門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