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日與夜》——做人有多難呀!

2020-12-20 漫談光影

新浪潮的扛鼎人物,許鞍華的作品總是充滿人文關懷,《女人四十》關注女性命運,《胡越的故事》反映社會現實。

沒有華麗的鏡頭語言,沒有愉悅感官的大場面,她的鏡頭關注的是底層市民的悲歡離合,講述的是現實存在的矛盾衝突。

無論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姨媽,還是《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許鞍華始終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去詮釋普羅大眾的生活。

同是以悲情社區的天水圍為背景,相比《夜與霧》的壓抑,《日與夜》則充滿著人性人情,其中的天水圍更富含人情味。

家住天水圍的貴姐丈夫已逝,在超市上班,獨自撫養兒子張家安。

某日在電梯偶遇孤寡老人梁老太,兩家陌生人的生活開始有了交集。

電影以天水圍一個又一個的日與夜為時間線索,以兩個家庭,三代人瑣碎的生活細節來講述香港天水圍社區普通民眾的故事。

而電影中涉及的社會問題,如孤身老人的養老、社會就業難、學生成長,子女教育等等,則是以暗線的方式存在,導演藉助人物之間的交流,在平凡的生活場景隱晦的表達出來。

開頭貴姐給母親拜壽,其子女在打麻將,許導藉助小舅的話「現在的長工都很難找,更何況暑期工」突出社會就業難的問題。

貴姐熱鬧和睦的大家庭,與其對比的是孤寡老人梁老太孤獨的生活情景,孤寡老人梁老太所喻示的是現代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

張家安放暑假,大多數時間是呆在家裡,偶爾去同學家,也只是打打遊戲,或是參加團契。

團契時幾個學生和父母相處的情況,突出的是子女教育的問題。

電影的悲情正是來源於這些社會問題,而許鞍華始終沒有表達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從場面調度,鏡頭語言,都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在拍攝,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將其原有的面貌呈現出來。

通過還原生活的最初面貌,其中又沒有強行給觀眾強行植入導演的主觀情感,而是把這種情緒留給觀眾去體會,把這種思考留給觀眾去深思。

電影由眾多瑣碎的生活場景組成,在平淡的生活場景中,許鞍華所關注的是人物情感的細微變化,瑣碎的生活情境處處凝聚著人物細膩的情感。

於超市生果檔工作的貴姐,電影有多個場景是貴姐在處理榴槤,或許正是貴姐的善良總是能將榴槤尖銳的外殼去掉,而把美味的果肉分享給他人。

早年輟學工作供兩個弟弟上學,因為貴姐的大愛,家庭才能其樂融融。

在電影結尾大舅高志森決心供張家安到外國讀書,原來這麼多年,弟弟始終對姐姐懷有感恩的心。

貴姐幫梁老太更換廚房的燈泡,明亮的燈光照在梁老太臉上,也溫暖了梁老太的心,一向精打細算的梁老太送給貴姐一包320塊的香菇。

電影中大多數矛盾來自梁老太,梁老太的家庭情況一直是電影留下的一個套。

獨居的孤寡老人梁老太心中一直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渴望晚年能和孫子一起生活。

天水圍的又一個夜晚,梁老太徹夜難眠。一直在窗前等待黎明的到來。

黑暗散去,黎明歸來,《喜劇之王》尹天仇對柳飄飄說:「天亮後會很美。」

居住在天水圍的貴姐和梁老太再次迎接白天的到來。

「所有的成長到最後都是一次旅行」

在一段抒情的背景音樂下,天水圍迎來黎明。

貴姐陪同梁老太坐上前往沙田的公交車,梁老太正要去面對一直纏於心中那個難解的結。

電影中貴姐幫梁老太買油,搬電視機,換燈泡,以及陪同梁老太去沙田看女婿,雖然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善良的貴姐在梁老太需要幫忙的時候,總會及時的伸出一隻手。

女婿拒絕了梁老太的禮物,暗指拒絕和梁老太來往,拒絕贍養梁老太,渴望晚年能和孫子一起生活的梁老太希望破滅。

在回天水圍的巴士上,貴姐向梁老太承諾:「以後你有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的,我幫你搞定。」言下之意是願意承擔照顧梁老太晚年生活的擔子。

晚年沒有依託的梁老太在貴姐的幫助下終於解開了心結,雖然和孫子一起生活的希望破滅,雖然沒有了遠親,但有勝似遠親的近鄰,貴姐的大愛改變了梁老太本該孤獨悽涼的晚年。

而張家安亦不像電影開頭一樣,要貴姐的叫說才會幫忙收衣服,他會主動買報紙,主動拖地,在大舅要供他到國外讀書時,張家安拒絕了大舅的的幫助。

張家安在貴姐的影響下,不僅學會了幫母親分擔家務,也學會了母親的自立自強。

結尾,中秋之夜,貴姐一家陪同梁老太過節,兩個家庭,三代人坐在餐桌上,享用香甜的柚子和月餅。

電影塑造貴姐這樣一個善良樂觀的人物,身體力行給兒子做好榜樣,犧牲自我給家人帶來幸福,並用她的善良給孤寡老人梁老太帶來家庭的溫暖。

雖然悲情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但貴姐贈予人的善意,人性的美好在人與人之間傳遞。

貴姐的大愛給家人、張家安和梁老太,還有悲情的天水圍帶來溫情,貴姐幫梁老太重建對生活的信心,也給觀眾帶來生活的信心。

在電影結尾,

外婆說:「做人真是很難?」

貴姐笑著說:「有多難呀!」

相關焦點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三代人,一場相互溫暖的生命旅程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延續了許鞍華對小人物的描寫,加之生活化的場景襯託,當觀眾看完這部影片時,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其中的人物深深感染。故事發生在香港曾經的悲情市鎮天水圍社區,單親媽媽貴姐與兒子張家安遇到了葉落歸根的梁老太,一來一往,互相溫暖的動情故事。
  • 天水圍的日與夜: 香港天水圍社區協作平臺
    天水圍的日與夜: 香港天水圍社區協作平臺 2018-01-2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宋西桐這個名叫「天水圍」的地方,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馮家圍、輞井村、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環市區大約25公裡。 9年前,許鞍華導演通過當地社工接觸和了解該地區的居民之後,將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的生活故事改編成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搬上了銀幕。2016年1月,筆者有幸參與「MaD創不同」組織的考察活動,來到了天水圍社區,了解給天水圍社區帶來的改變。
  • 《天水圍的日與夜》:每個人都在孤獨生存,這平凡生活裡也有溫情
    由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一篇關於平凡生活的香港影片。影片圍繞「貴姐」這麼一個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與兒子家安、與她婆家的親戚們、以及她的鄰居梁老太之間的生活瑣事。影片故事非常的簡單,沒有任何複雜的有矛盾衝突的劇情,只是簡單地的給我們呈現了普通平凡人家的一些平淡又樸實的生活狀態,讓觀眾體會到濃濃的人文情懷,讓人不得不為之動容。就是《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麼一部簡單又樸實無華的影片,它獲得了200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獎項。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的電影
    《天水圍的日與夜》恰是一部聚焦於香港的天水圍裡的平凡生活。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的電影,沒有開始,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尾。只有那對少年和阿媽,走過無數個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西北部,是香港眾多中下階層人士的聚集地。
  • 《天水圍的日與夜》:看似現實,其實是一則童話!
    雖然標榜為以社會寫實性為主打拍攝手法的許鞍華,在拍攝《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時候,還是用了一種美化底層市民的人物弧光,幫助最終鮑起靜得到了最佳女主角的殊榮。因為,在塑造桂姐這個角色的時候,還是大量的添加了香港人自身的那種地域優越感,強調的是一種八十年代古早劇時代的「好人一定有好報」的傳統道德觀。
  • 金像贏家揭秘 新聞系學生寫《天水圍的日與夜》
    它本來寫的是「荃灣新村的日與夜」  鮑起靜親自動手剪自己在片中的髮型  許鞍華眼中的天水圍時髦、漂亮,有原始的生命力  陳玉蓮一口答應出演,連許鞍華給的紅包都不願收  這屆金像獎上,投資不過百萬、票房不足十萬的超級小片《天水圍的日與夜》贏得漂亮,拿下最佳導演、影后、最佳女配角
  • 想當年|《天水圍的日與夜》:平淡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天水圍曾被作為「規劃失敗」的案例遭遇口誅筆伐,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是根據發生在天水圍的真實案件改編而成。 在毛骨悚然的《天水圍的夜與霧》之前,許鞍華曾經拍過一部溫情脈脈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對於許鞍華而言,後者只是前者的鋪墊,真正的重頭戲還是想把這起駭人聽聞的滅門慘案搬上大銀幕,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拿下四獎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四項極具含金量的大獎。最佳影片則由《葉問》獲得。張家輝鮑起靜大熱奪帝後張家輝與鮑起靜早前已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最佳男女演員,昨晚又成功在金像獎封帝後,成為今年香港雙料影帝、影后。兩人入行多年,第一次獲得金像獎的最佳男女主角殊榮,激動之餘又是實至名歸。
  •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講述三代人的溫情似水,和煦如光
    《天水圍的日與夜》。導演許鞍華。主演鮑起靜,陳麗雲,梁進龍。描述一個小區域三代人的數個日日夜夜。重重複復,卻又娓娓道來,平淡如水,卻又雋永如書。沒有繁華盛放,只有溫情似水,毫不誇張取寵,只剩和煦如光。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原為魚塘,位置偏遠,公屋居民佔比多,且多為新移民家庭,低收入家庭,家庭暴力慘劇時有發生,因此曾被媒體冠以悲情新市鎮。
  • 《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什麼獲得好評?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由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親自執導的一部劇情片,這部片子講述的是關於一對母子在天水圍過著平淡的生活故事。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就集中在男主角張家安在會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片子裡的人物很樂觀許鞍華是個十分關注現實的導演,所以這部片子選在天水圍,這個曾經發生動亂的地方。她把目光瞄向了單親家庭,在故事設定裡,張家安是沒有父親的。對於這件事,作為一個兒子,他是很坦然地去接受的。在一次團契會上,大家都被要求分享家庭關係,張家安在同學們的面前講自己家裡只有媽媽和他,是沒有遮掩的。
  • 《天水圍的日與夜》: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
    《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這樣一部好片子。很湊巧的,在母親節看了這部片子。片子的主角就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善良,正直,溫暖。雖然不善言辭,但舉手投足,都讓人充滿暖暖的敬意。雖然故事發生在香港,但那些日常瑣碎,和我們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真實的人生,就在這些柴米油鹽,家常敘話中,平凡而細膩。
  • 因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人熟知,現在是非常繁榮的社區
    因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人熟知,天水圍原本是元朗的一條圍村,周邊前身是一大片魚塘(基圍)。70年代末,以長江實業為首的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取得土地資產,1982年該公司與香港政府達成協議,政府宣布收購天水圍的全部土地,並由政府發展天水圍新市鎮。
  • 《天水圍的日與夜》:它除了情節,特效,漂亮的臉蛋,什麼都有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許鞍華導演的一部重要作品,由鮑起靜,梁進龍,陳麗雲主演,講述一對母子和一個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被各種爆米花電影包圍的密不透風的我們,有時需要這樣一部電影,一部根本不需要什麼情節,特效,漂亮的臉蛋的電影,你或許要問,如果沒有這些,那電影還剩下什麼,《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這剩下的部分,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叫:the way we are 。或許這就是答案:我們自己的路。
  • 天水圍的日與夜|鄰裡親情與飲食文化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貴姐和阿安雖然是單親家庭,但是貴姐的娘家人卻各個都比他們有錢,貴姐17歲出來打工,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供自己的兩個弟弟上學,弟弟讀書之後,飛鴻騰達,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家境富裕,這一貧一富的畫面對比,在電影的一開始的生日宴(貴姐母親的生日宴)中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 《天水圍的日與夜》|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
    《天水圍的日與夜》| 生活總是在波瀾不驚中發生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節是:當教會的學姐問貴姐的兒子阿安,「當你媽媽叫你寫作業的時候,你怎麼回答呢?」,阿安平靜地說:「哦!」《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劇情, 主線也是貴姐與兒子張家安的起居飲食,還有和鄰居梁婆的日常互動,但是即使是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情節,當他們湊合在一起的時候,仍然能給予我們最大的觸動,電影從頭到尾保持緩和的節奏,電影以吃飯為主,而且無一例外的都是晚飯,通過貴姐和家安在飯桌上的互動交流表現母子情深。
  • 《天水圍的日與夜》:常在我心的感動,漲姿勢,建議大家看一下!
    到頭來,還是那位被批得一無是處的商人王晶贊助了許鞍華50萬,才讓她拿著高清DV拍出了這部經典之作,《天水圍的日與夜》。 這部電影非常純粹,非常簡單,但卻包含了許鞍華多年來對電影語言這門藝術的拿捏和運用技巧。故事講述了香港天水圍社區裡兩戶人家平淡的一段日子的生活,從電影裡的穿著與環境來看,發生時間是在暑假開始,中秋結束這段時間裡。
  • 香港有個天水圍
    香港有個天水圍  它將鏡頭對準了香港貧民社區天水圍,卻絲毫不見暴力與殘酷,  它記錄的是普通港人質樸的生活,勾勒的是平和溫暖的日常香港  ■本刊記者/羅嶼  4月19日晚,本屆金像獎最大的贏家當屬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部曾被多家公司拒絕投資,沒錢請攝影師拍像樣劇照的小成本文藝片,最終包攬了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四項重要大獎。  「悲情市鎮」不悲情  這次,導演許鞍華鏡頭鎖定的天水圍,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偏遠新市鎮,那裡是出名的貧民社區。
  • 「天水圍」和許鞍華的生活與生存(圖)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之後,竟然是《天水圍的日與夜》。  年逾六旬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女將許鞍華,在出道30年後,以返璞歸真的姿態,蕩滌所有關於「姨媽」的質疑眼光,回歸創作原點,推出了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該片的英文名字也相當的「許鞍華」,THEWAYWEARE——「我們的生活與生存」。
  • 中國新聞周刊:許鞍華,回到天水圍
    社會學家們也成群結隊地往那裡去,以彌補此前天水圍嚴重社工不足的情況。  許鞍華也從那時開始關注天水圍——這裡竟然有著全香港最殘酷的現實生活。  她打算拍這個有關謀殺的故事。但是因為故事太陰暗了,始終找不到投資。  沒辦法,她先到內地拍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又有了後來的關於怎麼平靜活著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揭示的平淡生活:用樂觀心態面對苦難人生
    2008年7月17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家庭親情和鄰裡關係作為切入點,講述了居住在香港底層社區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生活的故事。電影將最質樸的生活片段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加任何修飾,真實細膩,平淡之處最能夠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