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的扛鼎人物,許鞍華的作品總是充滿人文關懷,《女人四十》關注女性命運,《胡越的故事》反映社會現實。
沒有華麗的鏡頭語言,沒有愉悅感官的大場面,她的鏡頭關注的是底層市民的悲歡離合,講述的是現實存在的矛盾衝突。
無論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姨媽,還是《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許鞍華始終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去詮釋普羅大眾的生活。
同是以悲情社區的天水圍為背景,相比《夜與霧》的壓抑,《日與夜》則充滿著人性人情,其中的天水圍更富含人情味。
家住天水圍的貴姐丈夫已逝,在超市上班,獨自撫養兒子張家安。
某日在電梯偶遇孤寡老人梁老太,兩家陌生人的生活開始有了交集。
電影以天水圍一個又一個的日與夜為時間線索,以兩個家庭,三代人瑣碎的生活細節來講述香港天水圍社區普通民眾的故事。
而電影中涉及的社會問題,如孤身老人的養老、社會就業難、學生成長,子女教育等等,則是以暗線的方式存在,導演藉助人物之間的交流,在平凡的生活場景隱晦的表達出來。
開頭貴姐給母親拜壽,其子女在打麻將,許導藉助小舅的話「現在的長工都很難找,更何況暑期工」突出社會就業難的問題。
貴姐熱鬧和睦的大家庭,與其對比的是孤寡老人梁老太孤獨的生活情景,孤寡老人梁老太所喻示的是現代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
張家安放暑假,大多數時間是呆在家裡,偶爾去同學家,也只是打打遊戲,或是參加團契。
團契時幾個學生和父母相處的情況,突出的是子女教育的問題。
電影的悲情正是來源於這些社會問題,而許鞍華始終沒有表達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從場面調度,鏡頭語言,都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在拍攝,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將其原有的面貌呈現出來。
通過還原生活的最初面貌,其中又沒有強行給觀眾強行植入導演的主觀情感,而是把這種情緒留給觀眾去體會,把這種思考留給觀眾去深思。
電影由眾多瑣碎的生活場景組成,在平淡的生活場景中,許鞍華所關注的是人物情感的細微變化,瑣碎的生活情境處處凝聚著人物細膩的情感。
於超市生果檔工作的貴姐,電影有多個場景是貴姐在處理榴槤,或許正是貴姐的善良總是能將榴槤尖銳的外殼去掉,而把美味的果肉分享給他人。
早年輟學工作供兩個弟弟上學,因為貴姐的大愛,家庭才能其樂融融。
在電影結尾大舅高志森決心供張家安到外國讀書,原來這麼多年,弟弟始終對姐姐懷有感恩的心。
貴姐幫梁老太更換廚房的燈泡,明亮的燈光照在梁老太臉上,也溫暖了梁老太的心,一向精打細算的梁老太送給貴姐一包320塊的香菇。
電影中大多數矛盾來自梁老太,梁老太的家庭情況一直是電影留下的一個套。
獨居的孤寡老人梁老太心中一直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渴望晚年能和孫子一起生活。
天水圍的又一個夜晚,梁老太徹夜難眠。一直在窗前等待黎明的到來。
黑暗散去,黎明歸來,《喜劇之王》尹天仇對柳飄飄說:「天亮後會很美。」
居住在天水圍的貴姐和梁老太再次迎接白天的到來。
「所有的成長到最後都是一次旅行」
在一段抒情的背景音樂下,天水圍迎來黎明。
貴姐陪同梁老太坐上前往沙田的公交車,梁老太正要去面對一直纏於心中那個難解的結。
電影中貴姐幫梁老太買油,搬電視機,換燈泡,以及陪同梁老太去沙田看女婿,雖然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善良的貴姐在梁老太需要幫忙的時候,總會及時的伸出一隻手。
女婿拒絕了梁老太的禮物,暗指拒絕和梁老太來往,拒絕贍養梁老太,渴望晚年能和孫子一起生活的梁老太希望破滅。
在回天水圍的巴士上,貴姐向梁老太承諾:「以後你有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的,我幫你搞定。」言下之意是願意承擔照顧梁老太晚年生活的擔子。
晚年沒有依託的梁老太在貴姐的幫助下終於解開了心結,雖然和孫子一起生活的希望破滅,雖然沒有了遠親,但有勝似遠親的近鄰,貴姐的大愛改變了梁老太本該孤獨悽涼的晚年。
而張家安亦不像電影開頭一樣,要貴姐的叫說才會幫忙收衣服,他會主動買報紙,主動拖地,在大舅要供他到國外讀書時,張家安拒絕了大舅的的幫助。
張家安在貴姐的影響下,不僅學會了幫母親分擔家務,也學會了母親的自立自強。
結尾,中秋之夜,貴姐一家陪同梁老太過節,兩個家庭,三代人坐在餐桌上,享用香甜的柚子和月餅。
電影塑造貴姐這樣一個善良樂觀的人物,身體力行給兒子做好榜樣,犧牲自我給家人帶來幸福,並用她的善良給孤寡老人梁老太帶來家庭的溫暖。
雖然悲情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但貴姐贈予人的善意,人性的美好在人與人之間傳遞。
貴姐的大愛給家人、張家安和梁老太,還有悲情的天水圍帶來溫情,貴姐幫梁老太重建對生活的信心,也給觀眾帶來生活的信心。
在電影結尾,
外婆說:「做人真是很難?」
貴姐笑著說:「有多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