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廣告視頻。
視頻中的一位美國留學生為了在國外同學面前展示一下中國菜,在美國下午4點多的時候發微信問媽媽番茄炒蛋怎麼做。媽媽在做番茄炒蛋的時候,爸爸在一旁錄製視頻知道兒子。
兒子按照視頻做出了一盤番茄炒蛋,獲得了同學的稱讚。
在這個視頻廣告的末尾,外國同學提起了美國和中國的時差,兒子才意識到父母是在凌晨四點鐘給自己錄製的視頻。在滿屏「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評論中,也有不少評論道:
「但凡獨立、懂事一點的孩子,都不會吵醒正在深睡的父母。」
「半夜三更遇到事只會向父母求助,這不是媽寶男是什麼?」
「媽寶男」這個詞在大眾視野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事事都要依賴媽媽的想法和意見,總是尋求母親的幫助,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媽寶男的年齡也越來越大,而這和家長們的教育方式離不開關係。
我總是能聽到身邊的寶媽抱怨:我家孩子明明是個男孩,比女孩還膽小;動不動就哭;太軟弱了,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
一直抱怨孩子的性格軟弱、膽小,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尤其是母親。如果你在教育男孩時有以下3種行為,儘早改掉,不然兒子會越來越軟弱。
「聽話」是幾乎所有家長給孩子的枷鎖。
不管是什麼事情,總是會要求孩子聽話,不聽話就不是好孩子。尤其是對天性活潑調皮的男孩來說,來自於媽媽的控制會更多。嚴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行蹤和行為必須了如指掌。對兒子有很強烈的佔有欲,甚至操控孩子的生活。
過於強勢的母親,要麼會養出過分叛逆的兒子,要麼會養出過分懦弱的兒子。其次媽媽過分強勢,就會導致父親在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孩子總是向同性父母一方看齊,時間長了,男孩就會模仿父親的行為。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23歲神志正常、四肢健全的小夥活活餓死在家裡。
據同村的村民說他不是餓死的,而是懶死的。懶得吃飯、懶得洗衣服,就連上廁所都不願意多走幾步。這個小夥從小被父母嬌慣長大,從來沒有幹過活,即使父親去世,他的母親都沒有捨得讓他幹活。
母親去世後,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他,整天在屋裡睡覺,寧願餓死凍死不願意動動手指。
一味包辦孩子的一切,只會剝奪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培養良好品格的機會,結果就是養出軟弱無能的白眼狼。
「男子漢不能哭」仿佛是所有男孩小時候的魔咒,即使是成年後還有不少男性被這句話困擾著。因為是男人,所以不能哭,有多少情緒都只能壓抑在心裡,導致現在得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
哭是所有人正常的情緒,無關性別。
對男孩來說,尤其是6歲前,學會正確發洩和接納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懂得合理釋放情緒的男孩,長大後情商會更高,在對人對物時會更懂得換位思考。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允許孩子釋放情緒,才是正確教育男孩的方式。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