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充滿艱難與坎坷的2020年,《夢想改造家》第七季以「美好治癒」為主題,把故事講述得更有深度,也讓改造的一個個房屋不僅涵蓋到更多的地區,同時也為觀眾帶去了一些關於生活態度與方式的深刻思考,深入闡述和拓展了「家」的定義。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文/安哲
任何一檔節目的成功都有偶然性,但想要成為真正的「綜藝常青樹」,卻需要許多的必然性:它需要守住節目的核心價值理念和情懷,並在自身升級中不斷順應時代變化,既要保有自己真實溫暖的基調,又展現出更大的社會擔當,為節目續航生命力。
作為一檔已經走到第七季的「綜N代」,《夢想改造家》7年來一如既往地堅持用專業的改造技術、盡心盡力的設計師展現人文關懷,傳遞發現和探索美好的心態。而每一季的《夢想改造家》也都是通過持續的創新升級,在產品和內容方面不斷打造和升級著其不可替代的作品屬性。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充滿艱難與坎坷的2020年,《夢想改造家》第七季以「美好治癒」為主題,把故事講述得更有深度,也讓改造的一個個房屋不僅涵蓋到更多的地區,同時也為觀眾帶去了一些關於生活態度與方式的深刻思考,深入闡述和拓展了「家」的定義。正像主持人在節目最後所說的那樣:「節目做了這麼長時間無非想要重新詮釋什麼是『家』,希望給那些四處漂泊的人,那些辛苦勞作的人,那些忍受病痛的人,都有一個心靈的安放之處,此心安處是吾鄉!」《全世界最治癒的家》打造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治癒星球」,也讓「美好治癒」的主題越發濃烈,一期節目下來,觀眾心中升騰起一股暖流。
截至收官,《夢想改造家》B站評分9.7分、7季以來豆瓣評分平均9.0以上,收視同時段第一,改造案例被人民網首頁、人民日報客戶端推送,中青網、北青網、環球網、華龍網等媒體爭相報導,都在宣告著這檔口碑綜藝的「七年之癢」也在這一「美好治癒」的主題中被消解得無影無蹤。
一如往季的溫暖「小家」
打造樸素而驚豔家居新面貌
怎樣才能成為一檔一直不讓觀眾失望的綜N代,《夢想改造家》成功的秘訣其實只有一個:穩中求新。雖然總結起來很容易,但要做到這四個字卻並非容易的事。以往,在《夢想改造家》的舞臺上留下了很多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神改造」——11平米的袖珍房屋、零採光房、L形過道房……這些看似根本無法滿足人們普通居住需求的房子,經過化腐朽為神奇的改造,都變成了驚豔眾人的滿意之家。要一直保持這樣的期待值,就意味著不管面臨多麼具有挑戰性的改造難題,節目組都要憑藉其專業的技術,保持一份持續性的高品質輸出,這顯然離不開大量的思考和準備。
本季《夢想改造家》延續了此前幾季節目中一如既往的改造水準,依然服務於每個樸素的家居夢想,直面委託人的現實困境與真實情感,更具有溫暖人心的獨特力量。
《努力奮鬥的家》單元講述了從外地來青島打拼的小程一家好不容易擁有了一套樓底複式房,可在生活中卻遭遇了漏雨、返潮等各種問題。不僅如此,由於家裡貨物堆積得到處都是,女兒羊羊更是沒有獨立的生活空間,生活與工作的混雜,就連羊羊的作息也不再規律,生活陷入困境,家裡不時充斥著爭吵的聲音。
如何讓這個努力奮鬥的家庭沒有後顧之憂?設計師將家裝需求和夫妻職業進行了巧妙的結合,著重解決屋內的防水問題,同時在改造過程中進行工作與生活分區的分割,加強收納體系的建設,增加儲物收納能力。經過三個月的改造,最終女兒羊羊不僅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一家人也有了一個可以相互陪伴的大客廳。
類似於青島樓底複式面臨的問題,在本季中還有很多,上海的三代混住家庭,五口人被迫擠在86㎡的房間內,房間功能分區混亂不堪,老人房兼孫女書房,餐廳也是爸爸的臥室,年輕夫婦也因此分居6年,這個家庭需要獨立空間,更要收納空間。同樣是三代混住在相似大小的空間內,小莊一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三代人作息時間的衝突,為了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小莊太太只能窩在臥室的床上辦公。
面對不同的問題,設計師也採取了不同的改造方案,針對上海家庭,設計師在改造中,明確各空間功能,讓成員間擁有了相對獨立的空間,解決了生活空間不足的問題;而在小莊家則利用智能家居,打造多功能空間,在83㎡內拆出兩套房,最終解決了因作息時間衝突而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在房屋驗收之時,看到一聲聲溫情滿滿的感謝、一次次喜極而泣的感動、一句句真摯樸實的語言,《夢想改造家》第七季用專業技能直面極端住房難題,再度展示「化腐朽為神奇」的實力,也在更高的起點以極高的水準和品質延續了頭號家裝類節目的專業性和藝術性。
頗有個性色彩的「家」
誠意守護每一份追求
不可否認的是,家作為人們生活的承載者,既可以是一個透射居住人生活狀態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展現居住人人生態度與生活追求的地方。當《夢想改造家》以更接地氣、更實用的方式為普通民眾的住房問題提供解決參考的時候,節目也以更大的格局朝向大眾內心更深處走去。
在第九期《乘風破浪的家》中,講述了一段五位好姐妹為了找到一個退休後可供養老的居所,特意從四川來到了彩雲之南尋覓「養老居所」的故事。節目中,麗江古城的一座老宅從破敗不堪蛻變為愜意舒適夢想家園的過程引人入勝,更令人移不開眼球的是這五位年輕時就熱愛生活,到老了依舊充滿青春活力的真摯友誼。
家裝改造的目標不僅是要改善環境,也是一次改善人們情感關係與生活方式的機會。在五姐妹描繪的「最美退休夢」中,也許沒有兒孫承歡膝下的常規景象,但好姐妹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家中就可以實現眺望古城和欣賞雪山,有友情澆灌,有青春活力作伴,實現抱團養老的願望,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在節目播出後,#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一下衝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看完掀起了一陣退休生活的探討,很多表示太美了,這不就是我要的退休生活?
與五姐妹養老之家治癒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鼓浪嶼的私人菜館改造中專為業主提供的極為個性化的家裝定製服務,打造的也是一個多元化的夢想之屋。對大多數人來說,美味並不僅僅指向珍饈佳餚,還是一種對特殊記憶味道的追憶,一種真情實感的釋放。為了留住家鄉閩南的這份味覺記憶,林大廚夫妻決定將鼓浪嶼的一棟空房改造成一家私房菜館,以希望發掘味蕾所能承載的人們對故鄉的情感和記憶。
古早味的味覺記憶是珍貴的,而「古早味的家」同樣值得好好守護。在改造中,《夢想改造家》為了讓整個餐廳的氛圍更符合鼓浪嶼的傳統味道,設計師參照了鼓浪嶼的許多建築,進而強化私人菜館的閩南特色,這意味著這樣烹飪出來的料理,會更用心、更溫暖。
不同的改造,看到的其實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觀眾從中猜到每個主人的人物畫像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到,《夢想改造家》第七季將側重點更多放在了與用戶一起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並擁抱美好,尤其是讓原本生活忙碌年輕觀眾去發現與體會,讓家成為年輕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代名詞,實現的正是節目從「小家」到「每一家」的關注側重點的拓展,進而引導大眾從不同角度去感受和認識現實世界。
肩負社會責任、城鄉發展的「大家」
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就是,《夢想改造家》打造的「家」,既是個人家庭層面的「小家」,也是社會和國家層面的「大家」。《夢想改造家》第七季通過節目傳遞出的,也是一種對於家的溫馨、美好的強烈嚮往。通過觀看節目,不僅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新鮮感,也讓節目本身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年齡、地域、圈層等限制,在最廣闊的範圍內喚起對追求美好品質生活的共鳴,從而為節目賦予了一種更為強大的社會價值與時代價值。
本季節目以「美好治癒」為主題,圍繞「人美、景美、情美」三條主線,除了為城市居民提供住房改造,還將走進貧困山區——三門峽岔裡村,與當地政府深度合作,試點改造網紅窯洞民宿,對鄉村振興也投注了更多觀照。通過網紅窯洞民宿改造,節目組也正喚醒人們對故鄉的深厚感情,吸引在外青年返鄉創業,把家鄉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業的美麗鄉村,促進鄉村振興。
在收官之戰中,節目組受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委託,首次與醫院進行合作的改造項目,為在這裡治療的孩子們打造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溫馨治療場所。針對這裡缺乏兒童活動區域、孩子獨處容易出現情緒問題、需要相對私密的空間等問題,設計師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充滿天真想像和童真的星球世界。當項目進入驗收階段,孩子們快樂地在這裡跑來跑去,在遊戲娛樂空間和親子互動空間興奮地嘗試,很多觀眾由衷地感到溫暖和感動。
文藝作品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當節目以改造的形式展現公益內容,擔當起社會責任、助力鄉村復興、為醫院的兒童病區提供改造樣板,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實現心願、解決困難,整體呈現出較往季更加升級的「溫暖治癒」,與主流價值觀不謀而合。這種善意所帶來的感悟,是節目帶來的巨大社會價值。
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對房屋進行立竿見影的「愛心改造」?《夢想改造家》的模式看似孤獨,但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映了節目的一份堅持與堅守。或許正是7季的積累,讓它得以不斷成長並釋放出最為真誠與溫暖的能量,讓每個普通人都能真切體察到關於「家」的多重意義。節目本身對製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始終如一的創新能力,都讓觀眾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夢想改造家》會越來越精彩,也值得賦予更多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